服务学习
——医学人文实践教学的新模式
2016-03-09韩丹
韩 丹
(广州医科大学 卫生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1436)
·医学教育·
服务学习
——医学人文实践教学的新模式
韩 丹*
(广州医科大学 卫生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1436)
服务学习与医学专业教育课程结合,是改革医学人文实践教学的新趋向。服务学习实践教学是以医学专业课程为基础的服务学习方案,结合医学教育与社区服务,配合课程目标来设计服务内涵,并且通过反思活动设计以强化医学人文教育目标。为避免服务学习课程被简单地处理为社区服务和志愿工作,学校应该提升服务学习课程的学习成效,督促学生积极参与,教育工作者还应保障专业服务的质量。
医学人文教育;服务学习课程;实践教学
医学人文教育是一种良医养成教育,旨在培育当今社会所需的专业医师与医疗服务人才。因此,医学人文实践教学的改革方向必须符合及反映社会的需求。
1 医学人文实践教学的发展现状
当医学问题不能通过医疗技术获得圆满解决时,我们往往寄希望于多元化的医学教育。一方面,医疗护理需求正在经历由单一专业、急性、特殊治疗护理取向的医院诊疗模式,走向以跨团队合作的慢性、初级护理、预防取向的社区医疗模式;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和科技快速进步使疾病谱系更趋复杂,医疗专业过度依赖高科技检验技术,忽视患者身心的调适,使得医疗逐渐走向去人性化。在此背景下,医学人文教育必须重新思考和转变实践教学的方式,以培养具备多元文化、人文关怀及优质公民素养的医护人员。
目前,国内各大医学院校的医学人文实践课程处于探索阶段。从课程设置上看,医学人文实践课程并没有独立的学科地位,它隶属于医学人文各课程,包括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和医学心理学等。从教学模式上看,医学人文实践课程一般由人文教师负责,部分内容有临床医生参与;部分院校也在实践教学中增加了体验式和参与式的教学方法,但从实际的情形来看,教学效果难如人意。
国外的医学人文实践课程起步较早,具备独立的学科地位,具有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与医学人文各课程的理论、原则和方法联系较为紧密。在美国,自1980年后,为提升学习效果与质量,应用在各个教育领域中的实践课程由传统的社会服务(Community Service)走向服务学习(Service Learning),服务学习成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它同时也应用于医学人文实践教学中。[1]在香港,服务学习于2000年后,也开始由单纯的课外活动逐渐转变为基本学习体验之一。近年来,台湾地区以多元化服务为主要特色的医学人文实践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美国的教育实践表明,服务学习具有增强学生社区参与、改善学业成绩、完善品格、优化人际关系等教育价值;[2]它可以促进学生个人发展、人际发展、了解及应用知识、批判思考能力、观念转变及公民能力。服务学习与医学人文教学的整合研究对于我国医学院校改进医学人文实践课程教学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2 服务学习与医学人文教育的相关性
2.1 医学人文教育的目标与实效性
医学人文教育通过转变教学方式培育医学生的内在人文素养和伦理关怀;培养学生具有多元文化观和社会正义感;建构医学生的内在主体性,体认良医的使命。医学人文课程包括人文学科(哲学、历史和宗教等)、社会科学(人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 以及艺术(文学、戏曲和电影等)。上述课程的核心价值包含人本精神、人道主义和利他主义,或针对临床案例开展的学习实践。
医学人文教育运用何种教学方式将核心素养融入医学专业教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如何将医学社会学、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和卫生法学等理论知识转化为对医学相关的社会现象及制度的认识;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观察、反思、批判、讨论的技巧;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沟通能力与团队精神,建构医学生自我身心调适与生活适应。这些问题都成为提高医学人文教育实效性的关键点。
如何提高医学人文教育的实效性?服务学习结合医学专业教育的模式值得参考借鉴。20世纪90年代,美国国家护理联盟(National League for nursing, NLN)、卫生专业联盟(Pew Health Professions Commission)及美国医学院联盟(Association of American Medical College),相继提出医学人文教育必须与社区经验相结合,且明确指出服务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参与社区医疗保健服务,突破传统医学人文教育以专业知识学习为导向的局限性,强调互惠、反思,引导医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社区的真实情境中,解决社区健康议题,进而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心并提高其敏锐度,这些收获与成果都是传统教学方式无法企及的[3]。
2.2 服务学习的相关特征
服务学习是一种学习方法,学生主动地参加切合社区需要且精心组织的社区服务活动,从而实现学习与发展的目标。一般而言,学生参加的一切服务活动都会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与态度产生影响,因而所有服务活动都可看作是服务学习。但严格意义上的服务学习更强调服务与课程学习的紧密联系。服务学习力图通过服务社区与学科教学的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知识、品格与公民能力,在实践教学中,服务与学科教育是直接相连的,学习与服务并重是服务学习最重要的特征。
服务学习课程是一套以课程为基础的服务学习方案,它结合课堂教学与社区服务而开展,且服务内涵必须配合课程而设计,具有清楚明确的课程目标,通过服务经验和反思活动设计,以强化学生课堂学习并增进学习效果。因此,服务学习课程究其性质是一项实践教学活动。
服务学习课程具有鲜明的特色。其一,课程从学生的观点、意见出发,建立起校方、学生及社区的良性互动模式,进一步实现通识课程生活化、社区化和社团化的目标。其二,关注学生个体,强调学生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改善学生在家长和教师的过度保护下沟通能力不足的问题。
服务学习课程的规划分为三个部分,包括理论教学(大班级授课、讲座以及分组讨论)、开展服务活动(社区活动与服务)、经验反馈与检讨(综合分享、交流与课程检讨)。课程合作单位依其服务宗旨设立不同的社会关怀议题与并提供服务对象,同学依自身的兴趣选择相关机构,完成服务与修课。课程设置一般为12~16周,1~4次课安排理论课程,第5堂课安排职前训练,6~10次课程为实地服务,最后1次课为服务总结与学习分享。
服务学习课程类型可以分成八大类:其一,结合现有学术课程,且多授予一个学分;其二,开设独立的服务学习基础或专门课程;其三,结合专业课程,不增加学分,但纳入完成课程的必要规定;其四,结合通识教育课程;其五,服务学习课程列为各科系毕业规定;其六,结合研究方法或专题研究课程;其七,结合实习课程;其八,开设服务学习课程[2]。
服务学习课程相关的教育理论,以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的经验教育理论与成人学习专家科勃(David Kolb)的经验学习理论最为相关。两位教育专家认为经验能发挥教育的功能,并且需要透过“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及“反思”(rethinking)才能深化学习成效。医学是一门兼具理论与实务的学科,重视经验教育并强调“做中学”和“经验学习”的循环模式,正好符合医学专业教育的特点。在服务学习课程中,结合课堂理论知识和社区服务经验,提供给学生一个将平时所学付诸实践的机会。医学生在多变的社区情境中,将学校教导的一套系统且完整的思考程序,有计划地应用在诊疗患者过程中,正好能够满足社区医疗的需要。
2.3 结合医学教育的服务学习课程
以服务学习为切入点的医学人文实践教学旨在探索医疗社会环境教育与服务学习两个领域的结合。采用服务学习、田野实习作为教学方法,结合医院义工与服务的机会,以校园、医院、社区的环境、邻近医院环境为场域,来实现人性化医疗环境教育。服务学习与医学专业课程结合要求学生将课堂知识运用于服务过程中,通过积极参与有计划的学习,将其学习经验与专业课程结合,并将课堂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真实生活情境中。
在康复、预防、药学、护理、临床医学等专业教学中,均发现服务学习活动可以培养医学生的关怀能力,增强医学生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增进医学生的沟通技巧及体察其专业责任和社会责任[4]。已有研究表明,医学专业教育很适合将服务学习活动运用于课程之中[5]。对学生来说,在社区真实情境中,他们有机会接触小区中的个人、家庭及团体,并与不同背景的人一起工作,这种学习环境对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多元能力、人际关系及社会责任都具有一定的效果,而这些素养正是未来医护人员所需具备的多元能力。服务学习和医学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医学人文教育是医学教育划时代性的变革,宣示医学教育把“人”带回医学的改革决心。
结合医学专业教育的服务学习课程应该涵盖以下要点:其一,服务学习是行动中的教育。通过有计划安排的医院服务活动与结构化设计的反思过程,完成被服务者的目标需求,并促进医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其二,围绕反思(Reflection)与互惠(Reciprocity)两个中心要素,服务学习是一种经验教育的模式,目的在于培养一种对他人的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一种为共同利益而行动的愿望。其三,服务学习是公民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借鉴“威斯康星理念”(Wisconsin Ideas), 促使医学生在主动参加医院服务的过程中通过行动与体验来检视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反思自己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并最终实现人文关怀和服务社会的教育目标。其四,促进个人发展。从学生的认知和意见出发,建立起校方、学生、社区及医院的良好互动模式,采用医院服务学习、问题导向学习和合作学习作为推动方式,进一步实现人文实践课程培养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感的教学目标。其五,以“弱势关怀、医院服务和社区服务”为主题。通过医学中心场域,将各种不同方式的服务学习融入现实生活之中,并结合尊重患者和服务社会的观念,引导医学生更多地反省生活和思考生命,同时提高学生的助人技巧和沟通能力。
3 服务学习课程的常见误区
对许多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师来说,服务学习是全新的概念。如何恰当地运用服务学习课程,提高学习效果,避免教学误区,是医学专业教师面临的全新的学习与挑战。
3.1 服务学习课程不是传统课程加上社区服务的简单组合
服务学习课程的实践教学要考虑许多复杂的因素,并与社区服务建立关联;同时,服务学习课程的理论教学要合理安排课室教学时数,并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到小区进行社区服务,如果学生与社区机构不清楚服务目的而有所抱怨,教师也可能面临无法达成课堂教学时数的窘境。为了避免以上的困扰,课程设计时应注意服务学习课程三大准则:其一,与社区关联且选择具有意义的社区服务;其二,强化课业学习目标;其三,目的性的公民学习。换言之,学生进行的社区服务必须同时满足社区需求,以及强化原有课程目标,学生在社区机构中与社区居民、社区工作人员等不同背景的人一起工作,从中学习团体协同合作、人际沟通及主动解决问题等方面的知识。为了达到以上目标,学生服务机构的选择与课程的关联性是课程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以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医院管理课程为例,学生可选择邻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整理分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病历档案后,评估社区居民的健康服务需求,以课堂教学的内容,设计相关问卷或访谈,进行数据收集,而后将研究结果回馈社区。同时,教师可以将此成果纳入卫生事业管理课程,设计社区首诊方案作为服务内容。
3.2 服务学习不是单纯的理论或实践教学,而是一种教学策略
服务学习是一种教学方法,它根植于经验教育,以学习为基础,通过反思才有学习的产生,因此反思是服务学习课程最关键的学校要素。服务学习(service-learning)不仅说明服务与学习同等重要,更强调服务与学习必须通过反思来连结。反思的意义可以参考成人学习专家科勃(David Kolb)提出的经验学习周期(experiential learning cycle)来说明,医学生通过社区服务的具体经验——反思其经验——整合理论——积极实践,不断重复的过程以刺激学生整合见闻及其意义,从现有的知识中形成相关概念与质疑,借此使学习者对专业知识和生活世界有更深的认识[6]。与传统医学专业教育的不同在于,服务学习融入医学专业教育时,特别强调反思的学习,并着重与社区的结合。目前在实务安排上以反思日记、专著选读及课堂小组反思作为过程性反思,以期末庆贺活动及学习历程档案作为总结性反思,以协助学生整合课堂理论与社区服务经验,进而产生实用的知识。
3.3 服务学习不是实习,更不是志愿服务
服务学习课程与传统教学并不相同,和社区服务、志愿服务、实习、劳作教育也不尽相同。服务学习与上述多种方式的最大差别在于,服务学习强调学习与服务的连结,且两者并重,学生通过获得参与服务的具体经验,进而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美国学者西格蒙(Sigmon)曾分析服务与学习的各种不同关系,将其归纳为四种型态。其中,课程实习类似第一种型态,以学习为主,重视学习技能的运用与学习目标的达成,服务对象的需求与感受不是重点;志愿服务、社区服务类似第二种型态,以服务为主,着重做好服务,但未真正深入反思服务带来的学习意义;劳动服务则似第三种型态,纯粹是服务,服务与学习皆不是重点且缺少连结;服务学习则属于第四种型态,服务与学习等量齐观,对所有服务与被服务的人都能促进其完成目标,服务者与被服务者彼此都是教导者也是学习者[7]。
4 服务学习课程的完善建议
目前,国内已有部分高校及教师投入服务学习课程的行列当中,参与课程的学生人数也持续增加,为促进服务学习课程的健康发展,学校、教师和学生各方要共同付出努力。
4.1 “学”的方面
从学生参与服务学习结合医学课程的角度来看,要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可以增进学习成效,而且参与态度与学习成效呈正向关系[8]。因此,学生应持积极的态度,视服务学习课程为有意义的社区服务活动,此举除可培养自己对课程的正确认知、正向评价外,更能深化个人对课程的喜爱与认同,降低对服务学习的排斥感,满足自我的成长,进而延伸扩展课堂学习成果。理论上,个人的行为意图可能会产生实际行动,因此学生通过参与反思活动,如填写服务学习日志、参与团体讨论等方式,进一步了解付出的意义与影响,也通过回馈,激发自我思考与价值选择增强信念与认同感,在服务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体验与成长。
4.2 “教”的方面
从学校设置服务学习结合医学课程的角度来看,学校应该提升服务学习课程的学习成效。已有研究结果显示,学生若能运用课堂所学,在付诸行动服务的同时,不仅能够培养沟通协调能力、吸取经验,同时对社区的认同感及责任感更深[9]。有鉴于此,学校的工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展开:其一,引导学生理解服务学习课程的意义,强化学生参与服务学习的认知,塑造学生正确的服务学习观念;其二,扩大对学校教职员工或系所的倡导及沟通,以获得支持与协助:其三,建立完善的服务学习系统平台,让更多信息及成果整合陈列于平台上,让学生能及时地理解服务内容与课程的相关信息,激发其认同研习服务学习的氛围;其四,采取渐进方式规划服务学习课程,整合校内行政资源,加强运用团体或建立团队方式进行,让各团队成员能融入人际互动及培养合作精神,借以强化学生正确的参与态度,提高对服务学习的认同[10]。
此外,许多教师常担心低年级的医学生,缺乏专业知识,可能给社区带来负担,无法保障专业服务质量。为了避免以上情况的出现,有心投入的教师,应该了解服务学习课程设计的内涵与策略,有计划地透过结构化反思设计,引导学生成为主动学习者,以期能培育具备专业核心素养的医护专业人才[11]。例如,在临床医学二年级的服务学习课程中,依据“做中学”的理论基础,服务邻近社区居民。以健康基础知识和正在学习的营养学知识为基础,在营养学老师指导下,评估居民的健康需求(饮食、运动、烟酒及压力问题),针对社区居民需求提供相关卫生保健咨询,以此真实文本来设计小区居民饮食、运动及压力等相关的教学内容。换言之,服务学习结合医学课程带给医学人文教育以社会真实文本,将医学生安放在真实的社会脉络中,带领医学生开启体验服务学习之旅[12]。
[1] “服务学习教育”讲习会教材.行政院青年辅导委员会服务学习资源网.http://www.doc88.com/p-411726739487.html.
[2] 刘长海,罗 怡.论服务学习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启示[J].高教探索,2005(3):20-22.
[3] Averill N, Sallee J, Elam C. A first-year community-based service learning elective:design, implementation, and reflection[J].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Medicine,2007(1):47-54.
[4] Delyna VB. The identification of nurse educators' responses to legal issues relating to service-learning[D]. Manhattan, Kansas:Kansas State University, 2003.
[5] Kearney K. A service-learning course for first-year pharmacy students[J]. Americ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Education,2008,72(4):55.
[6] Hunt R. Service-Learning:an eye-opening experience that provokes emotion and challenges stereotypes[J]. 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2007,46(6):277-281.
[7] Ward S, Blair M, Henton F. Service-learning across an accelerated curriculum[J]. 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2007,46(9):427-430.
[8] Packer C, Carnell R, Tomcho P. Development of a four-day service-learning rotation for third-year medical students[J].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Medicine,2010,22(3):224-228.
[9] Hegman C, Roodin P, Gilliland K. Intergenerational service learning:linking three generations:concept, history, and outcome assessment[J]. Gerontology & Geriatrics Education,2010,31(1):37-54.
[10] Butin D.W. Rethinking service-learning:Embracing the scholarship of engage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Sterling, VA:Stylus Publishing, 2009.
[11] 徐 明,杨昌裕,刘杏元,等.从服务中学习:跨领域服务-学习理论与实务(第二版) [M].台北:洪叶文化实业有限公司,2009.
[12] Banerjee M, Hausafus CO. Faculty use of service-learning:Perceptions, motivations, and impediments for the human sciences[J]. Michigan Journal of Community Service Learning, 2007(14):32-45.
(本文编辑:董 莉)
10.3969/j.issn.1008-1836.2016.03.033
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粤教高函[2015]173号);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12A086);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2013A123);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2013A092)
R4;G642
A
2095-9664(2016)03-0112-05
2015-12-15)
*通讯作者:Email:handanuser@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