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土拉菌病的诊疗方案
2016-03-09田永升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县药山镇动物卫生监督所114306
田永升 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县药山镇动物卫生监督所 114306
猪土拉菌病的诊疗方案
田永升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县药山镇动物卫生监督所114306
土拉杆菌病(Tularemia)又称野兔热,原发于野生啮齿动物,传染于家畜和人。人患该病多取急性经过,主要症状是寒战、高热、剧烈头痛、肌肉疼痛及局部淋巴结肿大。动物患该病多为致死性出血性败血病程。慢性病例在脾脏和肝脏中形成脓肿,机体高度消瘦。
该病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芬兰和日本等国。我国内蒙古、黑龙江、青海等地先后有发病报道。
1 病原特点
该病的病原为弗郎西丝氏菌属(Francisella)的土拉热弗郎西丝氏菌,土拉杆菌是一种多形态的细菌,在感染的组织中和血液内为短杆状,近似球形;在培养基中则有球形至丝状等形态,呈杆状的长0.2~0.7um,直径为0.2um。该病原菌无鞭毛,不运动,不产生芽胞,有的菌株具有荚膜。革兰氏染色阴性,美蓝染色呈两极着色。
该菌为严格需氧菌,在普通培养基上不易生长,只有在含半胱氨酸,血液或蛋黄(含有胱氨酸)的培养基上才能生长。在葡萄糖半胱氨酸血液琼脂培养基上,37℃下培养2~4小时,可观察到黏液型的白色突起,边去整齐的菌落,直径达1~4mm,在菌落周围有特征性绿色变色环,但这不是真正的溶血现象。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上和卵黄囊中生长尤为茂盛,初次分离培养常需要2~5天,才形成透明的灰白色、黏性小的菌棒。
土拉热弗郎西丝氏菌的抵抗力较强,在土壤、水、肉、皮毛中可存活数十天,在尸体中可存活100余天。对60℃以上高温和常用消毒药 (来苏儿、石炭酸等)敏感,对链霉素、氯霉素和四环素族抗菌素很敏感。
2 流行病学
对该病原菌易感的动物种类较为广泛,野生啮齿动物(如棉尾兔、大河鼠等)、皮毛兽、家畜、家禽和野禽都有发病的报道,人也可受到感染。
自然界带菌动物虽达100余种之多,但主要传染源是野兔和啮齿动物(田鼠、水鼠、小家鼠)。该病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人和家畜可因被吸血昆虫叮咬而感染,也可因吸入带菌的飞沫及尘土而感染,特别是可通过采食和饮用被本菌所污染的水和饲料经消化道感染。各种家畜均能发病,其中绵羊尤其是羔羊发病率较高。猪则以仔猪较为多见,成年猪则多呈隐性感染。该病的发生季节与野生啮齿动物及吸血昆虫繁殖的季节相一致。
3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该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3天,患病仔猪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温升高至41℃以上,行动迟缓,呼吸困难,常呈腹式呼吸,有时咳嗽,病程一般为7~10天,多数病猪可耐过而逐渐康复,只有极少数猪只发生死亡。可见下颌淋巴结及其他体表淋巴结肿大、化脓,出现支气管肺炎、胸膜炎,以及肝实质变性。
4 诊断
该病仅依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不易做出诊断,要做出诊断需要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和血清学试验。采取血液、淋巴结穿刺液、脓汁、肝胆、脾脏等,制作涂片或触印片,接种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或进行动物接种。试验方法:第一,涂片染色检查。涂片以美蓝染色时,呈两极着色;如固定后,经3%盐酸酒精处理,用石炭酸龙胆紫或姬姆萨氏染色,极易着色。第二,荧光抗体染色。涂片或触印片,固定后以荧光抗体染色,镜检。第三,分离培养。将样品接种于蛋白胨半胱氨酸培养基(蛋白胨2g,氯化钾1g,葡萄糖0.1g,半胱氨酸0. lg,水100mL,琼脂适量)上,接种量大时24小时即可长出圆形、边缘整齐、中心突起、具有光泽薄膜的菌落。第四,凝聚反应。常用的为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血清中血凝素多在病后6~7天出现,1月后效价高达1∶100000~400000,然后渐降,8个月后可降至1∶640左右。第五,动物接种。取病种经腹腔接种豚鼠,一般情况下接种1~5个活菌,就可使豚鼠在5~10天内死亡。可从死亡豚鼠的血液、脾脏和肝脏中分离到本菌。
5 治疗与预防
治疗该病以链霉素最为有效,氯霉素、金霉素、土霉素次之。土拉热弗郎西丝氏菌弱毒苗可以预防各种强毒株的改击;灭活苗只能预防同种菌的感染,对异种菌感染无保护力。市场上已有供人类预防该病的弱毒苗和灭活菌苗,尚无动物使用的疫苗供应。养猪场应注意捕杀鼠类和吸血昆虫。养猪场内不得养羊、养兔和养其他动物。平时应注意环境卫生,坚持灭鼠防病。由于该病是人畜共患病,工作人员应注意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