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代有哪些著名慈善家

2016-03-09整理

至爱 2016年11期
关键词:范蠡慈善家范仲淹

整理|立 翔

中国古代有哪些著名慈善家

整理|立 翔

01 范蠡

02 范仲淹

中国古代慈善事业源于儒家的民本思想,期间涌现了许多民间慈善家,他们或是大商人,或是官员,以不同的方式资助着贫困孤病之人。以古为鉴,不妨看看古代的慈善家是如何行善的。

春秋战国时期的范蠡是一位著名的慈善家。他是春秋后期越国大政治家,曾经帮助越王勾践复国雪耻,后来乘扁舟流落江湖经商,更名易姓为陶朱公,在商业经营方面颇有一套成功经验。不过,鲜为人知的是,范蠡几次将经营所得的巨额钱财接济穷人。《史记》称他“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因此,他被赞为“富好行其德”的大善人、大慈善 家。

汉代的大慈善家也不少。东汉光武帝的外祖父樊重就是其中之一。据《后汉书》记载,他曾经借贷给贫困人家数百万,到时候将这些人的借债文契都一一削劈焚毁,使诸借贷人十分感动。他家里有不少“池鱼牧畜”,凡有求鱼及牲畜者,有求必应。

东汉光武帝时的名臣宣秉,官至三公九卿,被皇帝尊为“三独坐”,权势很大。但他一生节约,从不浪费,“服布衣”“蔬食玉器”。他把历年所得薪俸,全赠予贫苦亲族和孤寡之家,以致逝世时,“自无担石之储”。另一名臣王丹,虽“家累千金”,但他把财富全部赒济贫困百姓,博得“好施周急”的美名。最有意思的是,每当农忙时节,他带着酒菜到田间,专门奖励那些勤于耕作的人。

南北朝时,地方官员中也常有慈善家在各地大行善事。北魏时有“良吏”路邕,任魏太守时,每天从家中自出粟谷,去赈济贫苦百姓。另一“良吏”闫庆胤,任东泰州敷城太守时,正遇荒年,庆胤把自家千余石粟米“赈恤贫穷”,使多个困难家庭得救。

最值得表彰的是隋朝“循吏”公孙景茂。隋文帝时,有伐陈之役,征途中有许多兵士不服水土而患病,景茂主动要求用自己的薪俸为这些病兵求医煮粥熬药,因他的善举而存活的人达1000多。后来他任道州刺史时,又动用自家薪俸和家产购买大量鸡猪牛犊,“散惠孤弱不自存者”。

宋朝的民间慈善家,入史的也不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的传世之句,更是其一生的真实写照,他不仅是一代传世名臣,更是我国慈善史的里程碑式人物,他所创立的义庄,是中国最早的家族式义庄,也是中国慈善史上的典范。北宋皇祐二年(1050年),范仲淹在故乡苏州吴县设立义庄,救济族众,捐置良田千亩,以田租为义庄资金来源,并制定管理章程,作为义庄运转依据。

北宋时期的大峰和尚(宋大峰)名气尤盛,其事迹甚至被记载在东南亚多国史籍中。他的善业以修桥为民造福为主。北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年),这位佛学大师从福建来到广东潮阳,募捐筹集资金,在潮阳修建和平桥,含辛茹苦历经12年建成。当地居民感恩戴德,在桥旁建立了“报德堂”祭祀他。此后,广东潮汕地区慈善事业和慈善机构日渐兴盛,都源于这位佛教大善人。

猜你喜欢

范蠡慈善家范仲淹
不舍放开那双手——怀念旅港慈善家郑兆财先生
范仲淹画粥苦读
范蠡卖牛
范蠡还钱
他们承诺捐出半数以上财富投入慈善事业 超过200位慈善家加入“捐赠誓言”
范蠡故里疏议——从三十里屯遗址的发现看范蠡籍里
慈善家田家炳奉献教育薪火相传
范蠡与西施毫无瓜葛
范仲淹苦读轶事
关于范仲淹的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