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立教育新常态:以志愿服务小组代替班委会

2016-03-09徐庆群

至爱 2016年11期
关键词:班委会班干部志愿

文|徐庆群

建立教育新常态:以志愿服务小组代替班委会

文|徐庆群

任何一个思想观念,要在全社会树立起来并长期发挥作用,就要从少年儿童抓起。

—习近平

家长调查统计 100%

早在2010年,童话大王郑渊洁发表了一则微博:“小学班干部制度就是培养‘叛徒’的体制。老师不在时,班干部要记下‘不守纪律’同学的名字,报告给老师……”在他发起的一项“关于取消小学班干部制度的调查”中,选项分为“赞成”和“反对”,在1588张投票当中,89%网友选择“赞成”,只有11%的网友选择“反对”。

我也赞成,特别是做了小学生家长以 后。

那么,跟许多网友的疑问一样,班干部制度取消了以后怎么办?

什么是班干部制度

我国的班干部制度源自苏联。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推崇的集体教育理念,在中国班干部制度的形成中起到重要作用。马卡连柯说,“班集体并不是单单聚集起来的一群人”,而是“由于目标的一致、行动的一致而结合起来的有一定组织纪律的统一体”。这个统一体运转的主要核心就是班干部组成的班委会。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是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对班委会的定位就是班主任的助手,目的是为了养成学生的领导和服从的能力。

我国的班干部制度受传统官本位文化、“教师中心观”和马卡连柯班集体建设思想的影响,“管理工具型”的班委会一度盛行,班干部选拔使用制度实行“双套班子制”,既有群团组织的干部,也有班委会等行政干部,管理模式较多地采用以班主任老师为中心的管理方式。班干部协助班主任做好班级学生的思想、学习、文娱活动以及生活等方面的工作,向班主任汇报情况,特别是当班主任不在场时班级中发生的情况。而听话、可控制、易驯服是班干部的基本特征,这些班干部常常因打小报告遭到同学孤立,人缘也不好。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班干部在班级中充当着老师的助手和“小密探”的角色。

由于缺乏足够的约束和监督机制,孩子们年纪小,“自我权威”容易失控,酿成悲剧。因为普通同学“不听班长话”,遭班长惩戒,暴力“执法”产生;由于班干部负责“记好”“记坏”,常常因为受到淘气爱打人的同学的威胁而不敢“记坏”,“渎职”由此产生。弊端就不一一列举。总之,目前班干部的“官味”越来越浓,全国各种学校各级班委会已经成为滋生、滋长权力的温床,堪称权力腐败的最初级形态。

实践发现,运行了三四十年的班干部制度,越来越暴露出它的缺陷和问题,解决它,已经刻不容缓。

从小培育一颗志愿之心

近年来,我一直把宣讲志愿精神作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业,可是我逐渐发现向大学生宣讲志愿精神已经晚了,给高中生讲也晚了。

我国的志愿服务事业最初由团组织发起,目前团组织仍然是重要的推动力量。中国青年志愿者事业已经走过了22年,全国经过规范注册的青年志愿者人数超过4000万。“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青年志愿者精神已经成为当代青年喜爱和接受的精神时尚,青年志愿者行动已经成为动员青年参与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成为当代青年运动的一个光辉典范。青年一代通过志愿服务对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所引起的变革,已经扩展到社会多个领域和各个年龄的人群,青年一代开创的这一事业还将更加波澜壮阔。

老师调查统计

2005年我用了近一年的时间,走遍了大半个西部的山山水水采访“西部计划”志愿者,了解他们做志愿者的动因、内心的诉求和面临的问题。比如为什么大学生毕业后去西部做志愿者?有的因为理想、激情、责任和担当,也有的因为找不到工作、不想回到农村、可以保研、考公务员可以加分等。理想总是要根植于大地,激情也不能永远浮在空中,他们留在西部,因为责任或许还有无奈。所以,大学生或者中学生做志愿者不管是因为好玩、好奇、功利、激情还是责任,志愿精神要真正走进每一个志愿者的内心还有一段不近也不平的路。因为他们已经成人了,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他们的选择是由多方因素作用的。当然,什么原因不重要,重要的是去做了,做了以后找到乐趣和意义就坚持下去了,是好事。但是,我想说,做的出发点很重要,因为是不是由心而发,是不是从灵魂上认同,决定了志愿服务行为的性质和气象。

为此,2014年下学期,我开始酝酿在北京市的一些小学做一次关于班干部和志愿服务小组的调研工作。调研主要针对三类人群:学生、家长和老师。

在收回的1070份家长的有效问卷中,964名家长愿意让孩子当班干部,比例为90.09%;在是否因为孩子当班干部存在困扰这个问题上,30%以上的家长存在困扰,原因集中为影响学习、骄傲、影响和同学之间的关系。我认为,“影响和同学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因为班干部制度本身的弊端造成的。

在“是否带孩子做过志愿服务”这个问题上,422名家长带孩子做过志愿服务,比例只有39.4%。带孩子做过志愿服务的家长们的体会是身心快乐,提高了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服务他人、提高自己等;在“用志愿服务小组代替班委会”这个问题上,661位家长认为可行,比例为61.78%。原因比如:志愿服务比班委会更公平,是一个大家都可以参与的平台,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可能,更体现公平的意义;班委会性质居高临下,容易产生对立,而志愿服务小组等同公仆,易于接受;培养孩子不为名利、友爱他人的品格,培养志愿服务意识,去除官本位思想;志愿服务小组更突出了孩子应该承担的服务意识,没有了班委会的管理思想,体现了公正平等的时代精神,学校教育需要不断创新,这将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可以给更多的孩子尝试的机会,降低班干部给孩子们带来的虚荣,让孩子踏实做事,等等。

学校一直无法成为一片净土,因为它植根于纷繁复杂的社会之中。而从中国历史和整个社会大背景来看,对权力的追逐一直都是常态。如果学生能在学校里就当上“官”,家长倍感欣慰,很多时候不是学生在追逐班干部职位,而家长才是第一推动力。2011年5月的“五道杠”事件,让湖北省武汉市少先队总队长队标引发全国范围的大讨论。其实大家关心的、反思的应是五道杠背后家长和社会对极端的官本位思想的推崇,而这种思想会使一个孩子获得健康成长吗?

学生调查统计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学生是怎么想的?在收回的1071份学生的有效问卷中,834名学生想当班干部,有904名学生想当志愿者;在“如果你现在是班长,愿意不当班长当志愿者吗?”这个问题上,727名学生愿意,比例为67.88%。

我们再来看看老师。作为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老师,他们对班干部制度和志愿服务是怎么看的呢?在收回的380份教师的有效问卷中,263位老师认为可以用志愿服务小组代替班委会,比例为69.21%。他们认为目前班干部制度的弊端十分突出,主要有:学生追求名利,班干部有优越感,认为自己有权力;容易造成等级观念,班干部成了特殊群体,好事都让着班干部,使一些学生甚至家长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当班干部;孩子小,能力有限,对一些问题处理不当不利于同学之间的团结,容易结成小帮派;容易把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带到班集体中,学生之间有攀比现象,造成班级官场化;助长学生或家长的虚荣心,个别班干部容易形成霸气的性格,并且有滥用职权、不能以身作则的现象;由于班委会评选的条件限定,限制了一些学生的参与热情,等等。而志愿服务却可以培养孩子的集体观念、责任心、服务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可以让更多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人人平等,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去权威,提高学生的工作热情;面向的学生人数更多,发展每个学生个性和特长;减少学生对权力的追求,使他们学会自我管理;消除优秀生的优越感,等等。

看来,广大教师同样认识到了班干部制度的弊端和志愿服务对于学生成长的建设意义和价值。

此次调查,时间较长、涉及面较大、数据较多,有两个特点值得关注:一是无论家长、学生还是教师,对“用志愿服务代替班委会”的观点认同比例均在60%以上;二是北京雷锋小学在相关数据上,比如想当志愿者,以及可以放弃当班长而当志愿者这个问题上,比例是最高的。

邓小平同志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习近平同志说,任何一个思想观念,要在全社会树立起来并长期发挥作用,就要从少年儿童抓起。志愿精神的培育作为道德教育和教育中最核心的部分,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重要的抓手,自然应该从娃娃抓起。

学校才是教育的主战场

我们都说家庭是教育的主战场,但是孩子接受教育的时间大部分是在学校,而且老师对孩子的影响和教育要远远超过家长。现实生活中,家长似乎很难听得进去长辈的话了,谁的话最管用呢?当然是孩子。所以,老师对孩子产生影响,孩子反过来又会影响和教育家长。

人是环境的,也是圈子的,在已经固化的班干部制度中,孩子们离不开、走不掉、跑不了,因为班干部制度所形成的“官化”在班级中无处不在、无孔不入、无时不有。那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必须去适应班干部制度文化,家长对他的影响就会越来越小,家庭教育起到的作用会越来越小,以至于当孩子发生了事情,逃学、厌学、打架,甚至自杀和发生极端犯罪事件的时候,家长还蒙在鼓里,因为家长真的不了解孩子被学校和班级文化裹挟中的处境。

因此,我以为取消班委会、取消班干部制度,建立志愿服务小组是建设我国教育的新常态。从小学开始改变孩子的学习环境,改变学校的人文环境,改变教育生态,树立新风尚。

用志愿精神搭建孩子们的城堡,为“心”、为“爱”的种子、小芽挡住风、遮住雨,待他们长成参天大树,自有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一派祥瑞,乃为真正的理想国。

他们搭建的城堡的样子就是他们未来世界的样子。如何搭建?依靠实践。如何实践?除了和父母共同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以外,就在他们点滴的学习和生活中,用志愿精神构建他们的交往模式和人际生态,通过志愿服务小组代替班委会,从源头上培育孩子们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因为,种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开出什么样的花朵,就会结出什么样的果实。

我想,那时候伴着女儿美妙童声流淌出来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真正会在孩子们纯净、美好的心灵和灵魂深处生根发芽结果。

(作者系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团委常委。人民出版社数字阅读部(读书会办公室)副主任(主持工作)、团委书记,近年来致力于志愿精神的宣讲,被誉为“志愿精神宣传家”。)

猜你喜欢

班委会班干部志愿
以志愿,致青春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电子版委会表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工匠精神”指引下的中职院校班级团支部和 班委会一体化问题及策略研究
竞选班干部
做好高中班主任工作四策略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支部与团支部、班委会协调工作机制研究
竞选班干部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