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文化与健身气功
2016-03-09张彩琴
文 张彩琴
禅文化与健身气功
文 张彩琴
禅最早起源于印度,是佛教“禅那”的简称,梵语的音译,其意译为“静虑”,静即定,虑即慧,是运用思维活动进行内省的修持方法。当年在灵山会上,释迦牟尼佛拈花示众,唯有迦叶尊者开颜微笑,以心印心,悟佛宗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历代祖师,惟传一心,这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禅宗顿悟法门。此禅并不局限于坐禅,只要能够静虑专注,制心一处,心境一如,那么行住坐卧都是禅。自从达摩西来,把禅作为回归大自然的文化观念传到中国之后,前后传了五代,到了第六代的传人惠能,提倡精神自我,自性本具,无需外求,即心即佛,禅成为独立的、有中国特色的、回归大自然的文化形态——禅宗文化。人生是一个不断地自我修炼过程,本文意在倡导广大健身气功爱好者,练功过程中凝神聆听心底里生发出的禅音,专心体会健身气功本有的禅境,忘记过去,成全现在,放下担忧,活在当下,心若空谷幽兰,鲜活而沉静,意如山涧溪水,流畅而淡然。
一、日常生活是禅
禅就是日常生活,所以禅者的洗碗扫地各种劳作都是修行。世尊说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对于真正的修行者来说,行也是禅,坐也是禅,动也是禅,静也是禅,语默动静皆是禅。
正如有学僧问赵州禅师说:
“什么是道?”
赵州回答说:“吃茶去!”
问:“什么是佛?”
答:“洗碗去!”
问:“怎么样才能找到自心?”
答:“扫地去!”
赵州禅师告诉我们,禅修不是特殊的坐姿,不一定要坐着修禅。禅修是智慧的开发,是放下忧愁恐惧,全神贯注于正在进行的活动上,只要一心一心意地做好当下之事,即使在“喝茶、洗碗、扫地”中皆可参禅悟道,乃至明心见性。因为道禅佛不在生活之外,就在我们日常生活的起心动念中。然而把禅修带进日常生活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所以需要特定的时间特定的方式来专项训练心的专注能力。那就让我们从一心一意练习健身气功开始禅修吧。
禅修觉悟的是人生实相,当它被运用在所有的生命活动中,便是一种最高境界的人生修为。我们可以透过静坐来开发觉性,也可以在喝茶赏花时保持从容不迫的心态,慢慢地品味,静静地观赏,体悟心灵流畅“无事可思量”的禅修境界。作为健身气功爱好者,还可以通过一心一意练习健身气功而进行内省,如果能够抛开烦恼,完全参与其中,练功的整个过程,将会带来美妙畅快的感觉——禅乐。很多健身气功练习者,虽然很难做到放下一切思想负担专心致志地练功,但可以在缓慢柔和的动作中,用心体会功法细节变化,意境转换,不断训练专注能力,这会使动作更加自如充满韵律,体味到静心敛神带来的身心上的愉悦。
深层次的觉悟在坐禅时会发生,专注静定的练功将会点燃一盏心灯,为内心凌乱的小角落带来光明与秩序。不过当我们真的在日常生活中检视自身的起心动念时,深奥的启示也会发生。在日常活动中若能达到一心一意,就能够维持理性与平静,不会陷入习惯性的心灵死角。你会开始觉悟到,所有的苦难、恐惧与压力都是庸人自扰,是念念相续的产物,都是追逐心中的妄念造成的。
遇到问题,当你只是单纯地处理它,就不会慌乱,则办事快速而有效率,神经系统便具有产生智慧的活力与韧度。专心致志做事情的状态,是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由于全身投入,心没有背负烦恼,或陷在忧虑当中,工作生活本身变为快乐。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一个人把一件事作为兴趣爱好时,比懂得怎样做这件事的人更容易学会或做得更好;当一个人沉浸在做事的快乐时,那将是人生幸福之事。
二、练习健身气功是禅
大地万物皆有禅机,各项健身运动无不蕴含着禅意,健身气功也不例外。禅一直就静静地沉没在健身气功中,从未离开过,只是需要我们用一颗专注平和之心去发现。健身气功讲求排除杂念,放松形神,静心练功,这就是放下一切思想负担安心活在当下的最好禅理。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心理负荷过重,使得我们心乱神散,焦躁不安,导致人大脑皮层长期处于高度兴奋和紧张之中,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肾上腺素分泌过多,副交感神经兴奋性相对降低,两者处于失调状态,影响了人的正常生理机能。于是,放松身心,给心灵一个宁静的时空,便成为格外珍贵的体验。练习健身气功,就是在练习放松,练功中通过意识思维的运用,即摒除杂念,心静意专,进入闲适恬淡的意识相对静止的状态,身心轻安,使神经系统处于统一中,烦劳顿消,脸上荡漾着自信和微笑,禅乐自然生发,身体得以静养,周身气血通畅无阻,周流不息。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心境之中,心生喜悦——禅乐是在心静神安中由心底里所生发的快乐觉受,而非刺激狂喜,心中总有温暖的溪水缓缓流过,有阳光普照心地。
通过健身气功练习,我们的内心变得柔软恬淡。明白了恬淡是岁月的花开过后,结出的有滋有味的果实,味道十足而又简单至纯;是经历了悠悠往事后,留在心灵深处的似有似无;是看开了起落得失后的坦然;是经历了风雨了悟了人生后才拥有的美好心境;是心灵的净土中盛开的淡雅美丽的雪莲花。
通过健身气功的不间断练习,我们从意守或静心专注中,从练功意境中,了悟禅空灵、豁达、清明的思想,使我们进一步将这种禅学思想深入到日常生活中,营造一种乐观积极、自由自在、恬淡安然的生活方式。从中学会拿得起、放得下,心如清风白云,自在无碍,体悟“吃饭穿衣皆是禅”的人生实相。
三、活在当下是禅
禅是放松身心,放开胸怀的方法,是智慧的、清明的、安定的、平和的心境。禅从心灵中散发出来,是一个人多年来的实证结果,只可以领悟,不能被量化,不能示人,只能“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禅家活在当下(或今天)是指,做事时消除得失之患,忘记过去的烦恼,不为未来担忧,用一颗冷静智慧之心,专心致志地干好当下所做之事,正所谓禅师所说“吃饭时只管吃饭,不去想饭后之事”。
有则禅宗公案说:
弟子问:“昨天、今天、明天哪天最重要?”
禅师答:“今天。”
弟子问:“为什么?”
禅师答:“因为今天是我们拥有的惟一财富。昨天不论多么值得回忆和怀念,它都像沉船一样沉入海底了;明天不论多么辉煌,它都还没有到来;而今天不论多么平常、多么暗淡,它都在我们手里,由我们支配。”
这则公案告诉我们,做人要脚踏实地,好好把握今天,珍惜现在,轻松快乐地过好每一天。如练功时凝神敛气,专注于肢体动作、功法要领等健身气功运动上,对与练功无关的人事不挂于心,便会心生喜悦。这是一种舒畅自如,自在无碍的心理觉受,是身心合一的健康状态,心如清溪淡然而明快地流动。人若能无忧无虑的活在当下,不为一切由心所生的烦恼所束缚,快乐幸福油然而生,这是行住坐卧皆是禅的智慧人生。所以说,禅修会启发人更细腻地觉知,在日常平淡的事务中领悟此时此刻,无处不在的美妙与自由。
四、平常心是禅
上面讲,禅理遍在日常生活一切处,也在健身气功中,那么,什么样的心境才能够活在当下,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禅乐,了悟禅理?这就需要我们时时拥有一颗平常心。因为,禅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人生态度,一种处世办事时的心境。如是,豁达是禅,乐观是禅,祥和是禅,淡然是禅,诚信是禅,宽容是禅,安定是禅,随缘是禅,一句话,平常心是禅。
平常心就是用平和淡定的心态,坦然面对社会现实中的一切好与坏,荣辱不惊,为人处世心胸宽广,懂得安住于当下。如有人问大珠慧海:“大师如何用功?”
大珠答:“饥来吃饭,困来即眠。”
又问曰:“一切人总如是,有何不同?”
大珠答:“不同,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须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
平常心就是禅心,是及时放下心中的烦恼与恐惧,不为琐事而牵绊,不计得失,顺其自然,一心一意地生活工作。禅师说:禅理遍在一切处,此话真实不虚,但佛还说:“相由心生“,若没有参禅的心,何来被参的禅。当我们借助练习健身气功中的制心一处等方法从而生发了禅意时,却发现禅境来自于心中,是心中本有佛性的妙用,是人人本有的智慧光明在静心专注时的自然流露。在专心致志的练功过程中,与其说,我们体验到了健身气功中本身蕴含的禅意,倒不如说,我们觉悟了自心本有的佛性禅理。你会发现禅如一朵花,开在心灵的净土中,让生命豁然开朗。
总之,禅并不高深莫测,吃饭穿衣、观花赏月、听风观雪皆可悟道,我们广大健身气功爱好者同样可以借助练功过程中的专注忘我而觉悟自心本有的禅境。佛曰:即心即佛,也可以说即心即禅。佛在心中,禅也在心中,幸福快乐全在此淡然清朗的心中。让心像水一样无碍地流动吧,以平和淡然的心态,任由花开月明、风起雪落,让一切自然和谐地发生与消失,便能获得自在与安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