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

2016-03-09李良玉李品端

人间 2016年3期
关键词: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建议

李良玉 李品端

(新疆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

李良玉 李品端

(新疆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随着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公共政策成为政府进行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其发挥作用愈来愈大。公民参与是提高公共政策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公民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到政策指定中,但是,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现状的分析,为完善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提出若干建。

关键词:公共政策;公民参与;建议

一、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的概念

公民参与是指一个国家的普通公民个体,以及由普通公民所组成的各类社会组织和群众团体在国家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据法律赋予的权利和手段,按照法定程序,通过一定的参与渠道参与国家社会政治生活,从而影响政府公共政策或公共事务的行为过程,是普通公民在政治生活中运用和行使公民权利来对公共政施加影响的合法行为。

二、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的必要性

(一)公民参与是保障公民权利的重要途径。

公民争取和扩大个人权利的最主要途径是政治参与,公民通过积极的政治参与,可以保证个人权利得到最充分的实现。广泛的公民政治参与,特别是公众的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础。

(二)公民参与是提高公共政策科学化合理化的重要保障。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可以让政策制定者倾听公民的心声,让政策制定者按照大多数公民的意见来制定政策,这样可以使指定的政策符合大多数公民的心愿,有利于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公民对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参与,及早发现偏差和失误,然后进行纠正决策失误,从而保证公共政策的科学化、合理化。

(三)公民参与是政治现代化的重要要求。

我国的社会民主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而来,民主化和法制化是我国政治发展的方向。从民主化角度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与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公民的民主意识比原来提高很多,人民逐渐意识到,自己作为社会的主人,应该强调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自己的主体地位,现在公民不愿意只是被动地接收政策制定者强加给他们的各项政策方案,而是强烈地要求向公共政策系统表达自己的意愿,想要参与到公共政策制定、执行和反馈的全过程,使自己的利益通过公共政策更充分地表达出来。从法制化角度看,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会产生权利和义务对等的意识,国家要求公民遵守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法令,维护法律的尊严,公民必然要求通过各种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包括向政策制定者施加影响,使公共政策方案朝着对自己及其所属团体更加有益。

(四)公民参与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

实质上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是利益再分配和调整的过程。假如某项政策或制度导致了利益分配的严重不公正,就会导致利益相关者发生矛盾和冲突,那么利益受损的团体就会对公共政策产生抵触,这样公共权威的合法性就受到影响,公共秩序就会受到威胁。如果公众能有效地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那么通过利益调节机制,调节各方群体的利益关系,这样制定出来的政策就容易被大多数公民接受,公众之间容易以及公民与政府之间就容易和睦相处,这对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起到一定作用。

三、现阶段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的现状

(一) 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不强。

目前,在我国一大部分公民政治觉悟并不是很高,政治参与意识淡薄。而公民参与过程和方式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相当多的公民政治参与不是根据自己的意愿,而是别人怎么办自己就怎么办,没有把自己当做国家和社会的主人,而是把自己当作国家和政治的附属物。无论是参加政治学习、讨论、政治活动大多是领导或单位让干什么就干什么,根本没有认识到政治参与是一个实现自己权力与义务的过程。他们既不是基于公民的责任感,也不是出于对自己权利和义务的认识,更不是从国家和民族利益的角度出发。这样的政治参与只会给政策制定者添加麻烦。更有部分公民不知道如何参与用正当的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总是用极端的不适当的参与方式来实现自己合理的利益要求和愿望,比如有些公民到有关国家机关上访、要求解决问题时,不是按照法律规定的正常程序办事,而是采取了吵闹、静坐、甚至以绝食、自杀相威胁,妨碍国家机关的正常工作。

(二)公民参与不平衡。

目前,我国公民在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方面,参与极不平衡。表现如下:首先,公民参与的范围不充分,主要集中在城市管理和规划、物价、环境保护、公共卫生政策和管理等领域。其次,参与的地区不平衡。相对来说在发达地区,比如城市、沿海发达地区,公民的参与意识相对来说比偏远地区要强,参与方式多样,参与水平相对较高。相比发达地区的城市,而在农村、偏远贫穷地区,大多说公民对政治参漠不关心,参与的人也表现出冷漠,被动和顺从,缺乏主动、竞争和独立的参与意识,参与水平也远远低于沿海发达地区和城市。再次,参与的阶层不平衡。不同阶层的主体对政策参与有不同的反应。一般来说,知识分子,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他们具有较高的教育程度,对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的运作比较熟悉,具备参与的自信和参与实践所需要的技能,因此,他们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相对较强,而文化水平较低的阶层以及工人、农民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则相对较弱。

(三)制度不健全。

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在政策形成的过程中,政府都是开放的并且是可以接近的。换型的消息向外界公开发布。而是自作主张来制定公共政策,反映出政府信息公开化程度低。北京市交通局在制定一项与公民利益息息相关的公共政策前,并没有经过一系列的程序来征求公民的意见。这就反映出中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程序缺失。在而这一切就是导致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出现问题的制度方面的原因。这说明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制度不健全。

(四)渠道不畅通。

为了更好的保障公民有效参与政策制定,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规范公民的政治参与,但在实际生活中,个体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机会和渠道还是比较少的。目前,我国公民参与地方政府政策制定的渠道主要有: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党和政府开设的来信来访、领导接待日、各种不定期的座谈会等。但从效果来看,现有的政策制定参与渠道没有发挥正真的作用,人民群众表达自己意见和愿望的要求仍然无法得到充分满足。

四、完善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公民参与的意识。

有些公民虽然有很高的参与热情和强烈的参与愿望,但是由于其能力有限,文化素质不高,导致公民的参与效率很低。所以,加强对公民的教育和培训,增强其参与意识和能力。同时要破除陈旧的思想观念,努力营造良好的政治文化氛围这样有利于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如重视公民、实事求是观念、决策评价观念参与观念、专家咨询观念、集体决策观念等等。政府官员作为公共政策的主要制定者和执行者,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充分尊重公民的合法权利,承认公民在公共政策运行中的主体地位,积极推进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全过程。

(二)明确公共政策主体的职能,增强民间主体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参与地位。

中国共产党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处于领导地位,要发挥政治规范作用,引导政策的方向。人民代表大会要监督政府以立法权和审议权为依托,这样可以保证政策运行符合人民的意志。政府是公共政策的执行者,要依法执行指定的各项政策。政治协商会议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组织形式,它容纳各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爱国人士等参与公共政策的讨论、咨询、评论,是政策的民主协商机构。

(三)完善政策参与制度。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际就是要完善我国公民政策参与的制度,强化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立法、决策、监督职能。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首先:可以在条件成熟的地方,适时、适度地提高人大代表直选的层次。其次,鉴于专职化对人大代表的重要作用,我们要朝着人大代表特别是人大常委会委员的专职化程度,使常委会委员向着完全职业化、人大代表向着半职业化方向发展,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和热情从政。再次,可以通过建立人大代表热线电话制度、人大代表接待日制度等来加强人大代表与选民的制度化联系,从而增强人大代表与选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息交流。

(四)进一步拓宽公民参与渠道,提高决策透明度。

公民参与政策的制定有助于集思广益,吸取广大公民的智慧,这样制定的公共政策能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同和社会理解,从而能够确保决策顺利的执行,使决策真正能够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一是要建立和实施公开听证制度。从我国现阶段的情况来看,决策听证的范围要与人民群众最关心和最希望解决的事情相关。二是要建立民意调查制度,民意调查可以为政府政策制定奠定了良好的民意基础。通过民意调查,人民的愿望可以在决策中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反映和维护,人民与政府的关系就越密切,社会发展方向就越稳定、和谐,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威信就越高。三是要完善公民接待日制度,省长、市长热线电话制度、人民直接提建议制度、信访制度等比较有效的参与渠道,针对其中出现的一些形式主义现象,也要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加以控制、杜绝。

参考文献:

[1]李国强. 现代行政中的公民参与[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2]莫泰基 .公民参与:社会政策的基石[M]. 香港:中华书局,1995.

[3][法]卢梭,何兆武译.社会契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4]张国庆:《公共政策分析》,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陈明明.当代中国政治参与[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李品端(1991-),女,汉族,河南,研究生,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向。

作者简介:李良玉(1989-),女,汉族,河南,研究生,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向。

中图分类号:D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079-02

猜你喜欢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建议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社会转型时期的大众传媒与公共政策
城市设计中的公共政策偏好理解行为选择
公共政策不能如此势利
网络社会背景下公民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困境和解决策略
唐山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公民参与政府决策对策研究
公共政策主导 携手抗击慢病
我国行政决策中的公民参与探析
关于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