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十年来邓小平统战思想研究综述

2016-03-08沈孝鹏

党史文苑 2016年4期
关键词:论者邓小平学报

沈孝鹏

[摘要]近十年来,学界从系统研究、历史研究和比较研究的视角出发,探讨了邓小平统战思想的主要内容、发展历程、基本特征和重要影响以及与其他领导人统战思想的异同等问题。

[关键词]邓小平统战思想研究综述

近十年来,学界对邓小平统战思想进行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总体研究概况

学术界的研究,大体有三个视角:

一是系统研究的视角。邓小平统战思想构成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主要包含邓小平统战思想的内涵、特征、地位以及影响等要素。研究邓小平统战思想,必须首先从系统研究的视角出发,对其中各要素进行分析和论证,这是研究的起点和基础。

二是历史研究的视角。邓小平统战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比较长的历史过程,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从领导左右江起义开始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从主持大西南到改革开放新时期,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邓小平都对统战问题做出过精辟论述,阶段性的统战思想结晶为形成一个独立完整的邓小平统战思想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比较研究的视角。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成员,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其统战思想与毛泽东、江泽民、胡锦涛以及其他领导人的统战思想既有共通之处,也有差异。

二、研究的主要方面

(一)关于邓小平统战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发展过程。有论者指出,邓小平统战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对统一战线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的重新认识,对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深刻阐述,对知识分子问题、民族和宗教问题的理论创新[1]。关于邓小平统战思想的内容,还有研究者从较为具体的角度分析了邓小平少数民族统战思想,详述了邓小平对壮大少数民族统一战线、增强国防建设、实现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富裕的具体思考[2]。另有研究者关注邓小平文化统一战线思想,指出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文化界人士乃至不同阶层阶级的联盟分别是文化统一战线的理想信念、领导核心及对象[3]。还有研究者关注邓小平对非公经济从业人员的统战思想,指出其内涵主要包括确立非公经济从业人员统战工作的重要地位,重新界定了非公经济从业人员的社会属性,明确提出了对非公经济从业人员统战的“八字”工作方针[4]。

关于发展过程,有论者提出,抗战时期邓小平统战思想初具轮廓,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统战思想逐步成熟,十三届四中全会后邓小平统战思想进一步发展[5]。另有论者研究指出,邓小平统战思想初步形成于新中国成立初期,过渡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邓小平统战思想得到发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统战思想得到全面发展并走向成熟[6]。

(二)关于邓小平统战思想的基本特征和重要意义。

有论者指出,实事求是、解放思想、高瞻远瞩是邓小平统战思想的三个基本特征[7]。另有研究者指出,邓小平统战思想的三大特征是:求同思维显示胸有全局的战略,求新思维昭示敢闯新路的胆略,求实思维启示方圆有度的策略[8]。也有论者认为,邓小平统战思想的品格特征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实事求是是其精髓和灵魂,与时俱进是其永葆生机的法宝,求同存异反映其原则性和灵活性,以人为本是其价值取向[9]。还有论者认为,邓小平统战思想呈现出五大特点,其一是重与轻:统战是重要法宝,不可轻视;其二是分与合:分化敌人,团结力量,形成合力;其三是窄与宽:宜宽不宜窄;其四是异与同:在存异中求同;其五是内与外:党内领导党外,党外监督党内[10]。

关于邓小平统战思想的重要意义。有论者从理论的角度指出,邓小平统战思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列主义统战理论,继承和发扬了毛泽东统战思想。有论者从实践的角度指出,邓小平统战理论是凝聚中华民族的一面旗帜,因为其重新界定了统一战线的性质和任务,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并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为实现祖国统一奠定了基础[11]。多数学者从现实的角度思考邓小平统战思想的意义,例如张有恒认为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对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提高,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对中国梦的实现都具有现实指导意义[12]。还有论者就其对实现中国梦的作用专文研究指出,新时期统一战线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基本道路、领导力量和社会基础[13]。

(三)关于邓小平各个阶段的统战思想。百色起义时,邓小平统战思想初步萌芽并开始应用于实践。有论者研究指出,百色起义时期邓小平的统战思想具有三项基本内容:组建和完善党组织,统领和支撑统战工作;通过党组织展开兵运,发挥党组织的核心指引作用;构筑各级工农组织,夯实统战工作的群众基础[14]。也有论者认为,邓小平在百色起义时期统战思想及实践主要表现在:加强党的建设,推进统战工作;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强调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广泛的群众基础;实行民族平等团结政策,团结各族人民[15]。

抗战时期,邓小平在实践中就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看法。有论者认为,邓小平始终把民主视为统一战线巩固和发展的基础,并在坚持毛泽东统战思想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在建立“三三制”政权、发动群众运动和开展民主斗争等具体工作中创造性地发展了党的统一战线思想[16]。

邓小平在主持西南工作期间,由于西南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又是国民党残余势力活跃区,加之经济、文化发展比较落后,各种社会矛盾交织,他提出要综合运用团结和分化的策略,贯彻落实党的统战政策,解决问题,打开工作局面。有论者梳理邓小平主政西南期间统战工作的思路,将其概括为五个方面:把搞好统战工作视为克服困难的重要法宝;强调不能只注重工农工作;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作为统一战线的基本形式;强调各部门都要注重统战工作;强调把统战工作做到社会主义社会以后[17]。另有论者从邓小平对统一战线重要性的强调,对统一战线工作对象和方法的阐释,对面临的突出问题的解决,以及对加强党的领导的重视等几个方面,详述了邓小平主持西南工作期间统战思想的内容[18]。还有论者研究认为,邓小平在西南工作期间的统战思想呈现出内容丰富全面、围绕中心任务展开工作和工作指导简洁透彻等三大特征,并总结出对今天开展好统战工作的三大启示[19]。

(四)关于邓小平统战思想与其他领导人统战思想的比较。邓小平统战思想和毛泽东统战思想一脉相承,又有所不同。有论者对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统战观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由于历史主题的转换,毛泽东在统战实践中更看重阶级性和实践性,而“求同、大团结”则是邓小平统战观的显著特征[20]。关于毛泽东和邓小平统战思想的比较研究,更突出的成果还是反应在两篇硕士学位论文中。其中一篇认为毛泽东和邓小平统战思想具有内在一致性,也具有差异性。内在一致性主要体现在理论基础相同、根本原则一致、价值取向和运用方法相通四个方面;差异性主要体现在性质不同、范围不同、任务不同和方针不同[21]。另一篇也分别比较了邓小平和毛泽东统战思想的共同点和差异。认为二者之间有四项共同点:实事求是是共同精髓,中国风格是共同特色,人民群众是共同主体,原则性和灵活性辩证统一是共同策略。二者之间有两大差异:从革命性到建设性、爱国性转变,从阶级性到“求同和大团结”性转变[22]。

有论者关注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三人统战思想的共性,认为主要是都基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都将统一战线视为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法宝”,都强调坚持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正确领导[23]。也有论者关注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三人统战思想的个性差异,认为时代特色不同,邓小平统战思想具有朴实性、应急性和鲜明性,江泽民统战思想注重党性、民族性和开拓性,而时代性、广阔性和必然性则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战思想的显明特色[24]。

除此之外,还有研究者将邓小平统战思想与习仲勋、李先念等领导人的统战思想进行比较分析。有论者指出:在统战对象、任务和所面临的问题等方面,邓小平与习仲勋统战思想之间具有相同点;但在干部问题、理论工作、侨联工作、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等方面,习仲勋对邓小平统战思想又有所发展[25]。在与李先念的统战思想进行比较时,有论者指出:共同之处表现在都肯定统战工作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都坚决反对党内存在的关门主义倾向,都深入分析统战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差异主要体现在,邓小平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统战思想较重视少数民族统战工作,李先念则更注重总结统战工作所应遵循的具体原则[26]。

三、进一步深化研究的建议

第一,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例如,在研究邓小平各个阶段统战思想的内涵及意义时,可以进行深入调研,查询档案,获取相关数据,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这样的研究才可以避免陷入空对空的窘境,才能使研究更加有说服力。

第二,加强学术交流,拓展研究深度。由于学术交流较少,重复研究较多,创新不足,今后需要加强学术交流。首先要加强邓小平统战思想研究者之间的交流,避免重复研究。其次要加强与其他研究邓小平理论的学者以及海外邓小平研究者之间的交流,吸收借鉴他人研究过程中的优点和长处,进一步拓宽研究深度。

第三,进一步加强比较研究。关于比较研究,现在可见的仅是将邓小平统战思想与毛泽东、江泽民、胡锦涛、李先念、习仲勋的统战思想进行比较分析,而对其与周恩来、李维汉等领导人统战思想的比较研究尚欠缺。当然,还需关注邓小平统战思想与十八大以来统战理论的异同之处。另外,在比较研究时还需避免表面化问题,即仅仅是分别罗列,而缺乏研究深度。○

参考文献:

[1]梁晓宇.邓小平对新时期统战理论的贡献[J].清江论坛,2012(2).

[2]沈东.邓小平的少数民族统战思想研究[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1).

[3]亢凤华.试论邓小平文化统一战线思想的内涵[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1).

[4]王俊华.邓小平: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统战工作的促进者[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4(11).

[5]张鲲.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思想简析[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2).

[6]刘锦锦.建国以来邓小平统一战线思想研究[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5).

[7]姜丽华.论邓小平的统一战线思想[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4).

[8]肖惠萍,罗伟军.邓小平统一战线思维的时代点悟[J].理论导报,2014(10).

[9]王冠中.邓小平统战理论品格特征四论[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2).

[10]沈东.论邓小平统一战线思想的五大特点[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5).

[11]张云清.邓小平的统战理论是凝聚中华民族的一面旗帜[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0(5).

[12]张有恒.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6).

[13]张恩娜.论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及对实现中国梦的作用[J].理论与当代,2015(7).

[14]杨勇.试论邓小平百色起义时期的统战思想及其特点[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6).

[15]黄志雄.邓小平在百色、龙州起义中的统战思想及其实践[J].学理论,2010(9).

[16]胡倩燕.抗战时期的邓小平统战思想[N].人民政协报,2005-06-27.

[17]茅文婷.邓小平主政西南时期统一战线工作思路论要[J].毛泽东研究,2015(1).

[18]许道权.邓小平西南工作时期的统战思想[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4).

[19]唐国战.邓小平西南时期统战思想及其当代启示[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6).

[20]梁丽萍.毛泽东与邓小平的统战观比较及启示[J].理论探索,2006(2).

[21]李凭.毛泽东与邓小平统战思想比较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2.

[22]高振亮.毛泽东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比较研究[D].郑州大学,2013.

[23]郝连儒,李桂荣.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统一战线思想共性探寻[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12).

[24]吉彦波.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统一战线思想比较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2007(3).

[25]李德全.新时期以来习仲勋与邓小平统战思想的比较[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2).

[26]孔海棠.邓小平、李先念建国初期统战思想的比较[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1).

责任编辑/彭月才

猜你喜欢

论者邓小平学报
Facing emotional impact of a warming planet 直面全球变暖造成的情感影响
阅读理解两篇
致敬学报40年
古代高危职业之谏论者生存指南
康德是相容论者吗?
学报简介
学报简介
红色读物
《深空探测学报》
邓小平“怕”回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