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公园植物景观调查与分析
2016-03-08江西财经大学艺术学院陈小娇
江西财经大学艺术学院 陈小娇
南昌市公园植物景观调查与分析
江西财经大学艺术学院 陈小娇
本文主要对南昌市新老公园植物进行调查分析,结合植物生态学、园林美学和植物造景理论,评价南昌市公园植物结构配置,针对出现的不足之处提出建议。
植物结构;调查分析;南昌市新老公园
公园植物景观现已成为城市景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都迫切地需要一个环境优美、利于舒缓精神压力、能够提供舒适自由区域的空间场所。南昌市位于江西省中部偏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滨江依湖,自然条件优越,是适合植物生长的理想地区。
1 公园植物结构调查
本文选取了南昌市具有代表性的新老公园进行植物调查和分析,选取的有人民公园、八一公园以及八大山人三大公园,各公园选择6个样地,共18个样地,每个样地面积约400平方米。通过现场调查,结合植物造景,从园林艺术美学角度进行分析,对比新老公园的植物配置特点以及植物应用的不足之处。选择样地在研究范围内平均分布,随机调查,以便全面展现植物群落及整体植物景观水平。
1.1 老公园植物调查
南昌市老公园以八一公园和人民公园为代表,在所取样地植物种类的综合调查统计数据中,人民公园的植物有72种,分属45科64属,其中裸子植物5科8属9种,被子植物40科56 属63种。乔、灌、草配比分析:乔木占植物总数的45%,灌木占48%,草本仅占7%。
八一公园的植物有74种,分属42科56属,其中裸子植物3 科3属4种,被子植物39科53属70种。乔、灌、草配比分析:乔木占样地植物总数40%,灌木占50%,草本占10%。由数据得知,老公园乔木种类相差不大,灌木较乔木偏多,草本植物种类单一,多样性不够丰富。
1.2 新公园植物调查
南昌市新公园以八大山人公园为代表,八大山人公园调查的植物有73种,分属45科64属,其中裸子植物3科3属3种,被子植物42科61属70种。乔、灌、草配比分析:乔木占样地植物总数的37%,灌木占40%,草本占23%,由此可以得出新公园草本植物种类丰富,相比老公园,增加了一些观赏性较好的、多样性丰富的草本植物,有助于丰富公园植物景观。
2 公园植物景观分析
2.1 物种多样性
通过对南昌市新老公园的调查,结合前人研究的分析结果发现:南昌市的公园绿化应用种类常绿树种多于落叶树种,灌木多于乔木,新公园的多样性相比老公园的更高,如柚子、金橘等一些乡土树种,既营造了芳香植物的氛围,又突破了传统意义的观赏植物,丰富了景观观赏层次。
2.2 植物材料构成
八一公园林下大部分种植的是麦冬和马尼拉,地被植物太单一。人民公园林下地被有日本鸢尾、红花酢浆草、一叶兰等,而八大山人公园地被有大花马齿苋、白三叶草、驴蹄草、龙葵、商陆、紫花酢酱草、通泉草等。新公园相对于老公园,林下植被的选用更加丰富了园林景观的空间构成。同时,有部分样地结合不同的空间通过不同质感的植物组合营造出的植物质感千差万别,如雪松和茶花的搭配,完美呈现了刚柔并济的组合,带给游客不一般的视觉感受。
2.3 植物观赏性
南昌市公园常见的植物搭配模式有乔灌草,其中乔木与小乔木、乔木与灌木在视觉效果上能构成景观互补,落叶树种与常绿树种搭配,无花与有花搭配,从而使植物构成多层次景观效果。地被多选择一些禾本科、百合科植物或宿根草本,而在疏林草地中,经常是落叶乔木和地被搭配,为游客提供开阔的视野[1]。
3 公园植物景观评价与优化
本文对公园植物景观的评价主要从美学角度和生态效益两个方面进行。通过调查总结发现,南昌市公园的植物配置和建成年代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改革开放初期建成的公园多应用常见的园林植物,如广玉兰、樟树、二球悬铃木多出现在八一公园和人民公园这些老公园之中,并且搭配种植的方式相对传统保守。而新建的八大山人公园使用的一些植物材料比较新颖,如青灰叶下珠、灯台树、扁担杆以及万年青和多种果树运用其中极大地丰富了园林景观。
新老公园的不足之处就是乡土植物并没有得到良好的开发利用,园林植物配置工作者应多选择乡土树种中观赏性较高的植物应用于园林中,形成地方特色。而且公园人流较少区域的植物设计相对较马虎,杂草丛生。相关园林部门应该加强植物景观后期的管理和维护,保证植物景观的长期性和持久性。公园内设置的专类植物园太少,科普教育性较差。可以结合南昌市自身的文化特点与乡土植物建成有地方特色的专类植物园。同时应丰富植物的空间层次,合理选择植物种类。结合公园绿地的性质,对乔灌草进行搭配,而不是为了提高绿化量忽略植物营造空间与功能的统一。地被覆盖率也过于单一,应多运用一些季节观赏性的彩叶植物、芳香植物。公园建成年代较长的,植物生长茂盛,林地郁闭度太高,林地原来种植的植物生长状况不佳。
4 讨论与建议
南昌市八一公园和人民公园这些老公园建成时间较长,植物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但由于后期植物疏于管理,对植物景观不加以重视,也未对植物进行合理调整、增减,就难免出现了一些视觉质量不佳、服务功能得不到满足以及竞争过度导致植株枯萎死亡等诸多情况。相对而言,八大山公园经过改造和优化,以上问题基本得到改善。正如德国著名的景观设计师彼得·约瑟夫·林内说的:任何东西缺少照料都会衰败,即便是最伟大的设计,如果处置不当,也会被破坏[2]。
目前研究表明植物景观优化可根据群落抽稀和群落整体景观优化调整两个重点层面进行,同时也要因地制宜。其一,群落抽稀是为了调整群落空间,为植物生长更新创造最佳环境。其二,群落整体景观优化调整是为了迅速吸引游客的目光,让公园常游常新[3]。如林地优化可通过水平和垂直混交技术,灌草地优化可运用季相变化增加园内的观赏型群落,引进生物习性有差异的乔灌木和耐阴性植物,以丰富群落结构;地被则可配置丰富景观多样性和植物多样性的新优特以及彩色叶地被植物,因考虑到八一公园和人民公园的建成年代,乔、灌、木基本定型,为兼顾耗资和美观,可通过更新地被植物,给游客们焕然一新的心境。
[1]刘亚庆.南昌市公园植物景观调查研究[J].城市地理,2015 (20):204~205.
[2]卡尔·斯坦尼兹.景观设计思想发展史(上)[J].中国园林,2001(5):92~95.
[3]李舒仪.南京玄武湖公园植物景观评价与优化[D].南京林业大学,2009.
陈小娇,1993年出生,湖北荆州人,硕士,研究方向:园林植物应用与景观设计。
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2015104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