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开拓农机化事业新局面
2016-03-08黄冈市黄州区农机局周雄峰
黄冈市黄州区农机局 周雄峰
与时俱进开拓农机化事业新局面
黄冈市黄州区农机局 周雄峰
随着湖北省农机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农机的轰鸣声响彻在广阔的乡间大地上,全省的农机总动力不断提升,机械种类不断丰富,机械综合质量不断提高。无数的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了出来,众多的农机手通过农机作业实现了脱贫致富的梦想。然而在这一片繁荣之后,我们却不得不面对一个局面:农机化事业的发展遇到了一个瓶颈,全省的农机总动力已经基本满足了农机作业的需求,耕地平整、小麦水稻收割等机械作业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想再进一步提高农机综合作业水平、提高农机作业效率不再那么容易。
1 转变全局思路
全局思路正如航船的舵手、飞机的驾驶员,掌握着整个湖北省农机化事业的发展方向,关系重大,南辕北辙这个成语故事就讲到:如果行走方向错了,你的马跑得越快,你越努力,你就会离目的地越远。因此,清楚掌握当下农机化事业发展现状,结合全国发展大环境,科学地指出发展大方向尤为重要。笔者认为,湖北省农机化事业当下的发展方向是:稳定数量,提高质量,因地制宜推动不同作业模式发展。
稳定数量就是稳定目前的拖拉机数量,保持目前的机械总动力。就黄州而言:常用耕地面积10.75千hm2,机械总动力达到12.4万kW,换算成804拖拉机作业,就是平均每台拖拉机作业6 hm2的耕地,就算作物不同,也完全可以在一周内完成作业,满足农业耕种收的农时需求,现全省大部分地区都已处在这个水平。
提高质量主要是3个方面:(1)淘汰老旧机具,购买新型高质量农机具,提高机具水平;(2)提高农机具的使用率;(3)提高农机化的作业质量。通过农机综合质量的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稳定提升,农民们将能在农机作业中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因地制宜推动不同作业模式发展则是个庞大的工程。一般来说,平原地区,适宜推进大型农机作业,提高机械作业效率。山林丘陵地带适宜种植经济作物,使用小巧轻便的机械。然而实际发展起来,却有许许多多的困难,平原地区土地分家到户,高低略有起伏,真正大机械作业起来很不容易,丘陵地区适宜作业的经济作物农机具难以研发。因此,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湖北省在平原地区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以1个或者几个村为单位,将耕地平整为一个个适宜大机械作业的农场,建设好适合农机作业的机耕道,而随着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大机械作业的推广将会有效避免农村耕地的抛荒现象。对于丘陵地带,一方面是种植适宜农机具作业的经济作物;另一方面则是建立农产品搬运轨道,不让山地运输难成为山村经济发展的阻碍。
2 基层农机化工作适应新形势
第一是做好调研。摸清当地的农机发展具体形式,正所谓,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当地的耕地现状、农作物种植情况、作物收成及价格、农机户的发展思路等,都是影响农机化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不完全掌握这些数据,就难以做出科学长远的规划。
第二是统一思想。主管部门通过上级文件精神、政策以及广泛征求的意见数据后,结合实际制定发展方案,不仅要在部门里面宣传贯彻,还要从上到下,将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农业大户、经销企业等统一到农机化发展的大道上来。只有统筹全局,让大家往同一个方向用力,才能避免因为沟通不到位造成的资源浪费以及盲目发展造成的恶性竞争,才能在现代农机化事业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顺、更远,才能达到通过农机化事业发展实现广大农民创富增收的目的。
第三是做好服务。在农机化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主体是千千万万的农机户,是广大的农业经营者,农机局始终在扮演着另一个重要的角色:引导、服务当地农机化事业的发展。而服务工作又是农机主管部门的主职。眼下,农机主管部门应当为农机户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1)推动耕地平整。与农业部门、乡镇协调作物种植,方便农机作业,提高作业效率;(2)争取项目。做好机耕道建设及修复工作;(3)抓好培训。通过现场会、集中学习等形式,让更多的信息在第一时间传入到农机户当中。
3 开拓基层农机化工作新局面
基层农机化工作是农机化事业的第一线,是落实各项工作的关键所在。然而地方农机系统也面临着人才结构老龄化的难题,年轻人明显不足,现在全靠一帮老农机人在苦苦支撑着基层农机化事业各项工作,而这群人又普遍年纪偏大,工作激情不足,对农机技术的最新信息了解不积极。在农机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这样的队伍难以满足农机化事业发展的需求。因此,一方面要积极引进人才,推进人才流动;另一方面则是转变思路,积极调动农户的主动性,开拓农机化事业新局面,具体从以下3个方面开展:
(1)推动成立农机综合服务公司,开展农机作业、农机维修等业务。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过近10年的发展,都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特别是最近几年,在农机作业需求市场进一步扩大后,在农机具及粮食粗加工等设备上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市场有限,农机专业合作社林立,竞争已日趋激烈,如果没有合理的引导,长远的规划,农机专业合作社组织很大一部分将会陷入裹足不前,甚至收益下降的局面。这对农机化事业的发展是不利的,但是一旦将视野放到全国甚至全球,推动大部分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在一起成立农机化作业服务公司,整合了资源,将会在市场中很快依靠更加雄厚的规模,高质的服务取得优势地位,进而拓展业务,将湖北省的农机化服务业务推向全国。只要形成这种局势,目前农机专业合作社因人才不足、规模小、视野窄的局面就将改变,他们将在农机化推广工作中变被动为主动,谋求最适宜的农机具做最好的服务,在农机作业服务市场中取得优势地位。
(2)积极推动成立地方农业机械化研究协会,主管部门、高校、农机服务公司三方参与。目前,我国农机技术的研发主要是由高校及农机制造企业承担,从研发到投产,农机用户的参与度并不高,之后再进行机具、技术推广,时间跨度较大,同时因农业的特殊性,土壤、水分含量、作物特性等都会影响到农机作业的实际效果。因此,直接在地方成立农业机械化研究协会,让使用者与研发者直接对话,减少环节。农机服务公司有土地,有农机农艺需求的第一手资料,也有对高效农机具的最大需求。高校有研究农机、农艺的高水平科研工作人员,有最新的研究成果,能够与国际接轨。主管部门居中协调,做好服务工作。一旦三方合作起来,那么通过农机服务公司带来的第一手资料,高校将通过用户的实际需求,推动农机农艺融合,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实验研发,而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农机制造企业及媒体报道的联系等工作由主管部门完成,将能大大缩短农机具的研发投产及推广时间,让农机具的应用迅速进入成熟期,将成果的效益提高到最大。
(3)引导建立农机化服务信息综合平台。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成为一种思维,天猫、京东等公司早早趁势而起,许多山区的特色产品也在近几年通过电商走出了山区,走向了全国,成为山区发家致富的重要渠道。就在2015年,“互联网+”风潮席卷全国,各地纷纷开展互联网基层设备建设,将网络信息发展到乡镇村落,农户使用网络信息平台的技术条件已基本完成。因此,农机化事业的发展没道理放过这个机会,放弃这个最便宜、最高效、最快捷的平台,在这个平台,农机的销售价格将更加透明公开,农户能够更加迅速全面地了解到机具的综合信息,呼叫寻找农机化服务也将更加方便。
在农机化事业蓬勃发展的时代,抢得先手将意味着步步领先,掌握主动,引导潮流。因此,农机人应当脚踏实地,开拓视野,积极创新,与时俱进,推动农机化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2016-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