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治疗168例分析

2016-03-08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耳道鼓膜中耳炎

刘 轩

(嘉鱼县人民医院,湖北 嘉鱼 437200)



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治疗168例分析

刘轩

(嘉鱼县人民医院,湖北 嘉鱼 437200)

目的 探讨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 方法 对本院2009年2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168例(185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84例(92耳)患者采取祛痰治疗,观察组84例(93耳)患者采取祛痰治疗合并激素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对照组84例患者痊愈31例,有效28例,无效25例,有效率70.2%;观察组84例患者痊愈48例,有效33例,无效3例,有效率96.4%。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相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祛痰治疗合并激素治疗法可显著提升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治疗效果,临床疗效较佳,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治疗;糖皮质激素

分泌性中耳炎是鼓室积液及传导性耳聋为基本临床特征的非化脓性中耳疾病之一。患者由于病情的轻重,临床症状也有着较大差别,随着体位的变化而出现变化,轻微患者会出现耳鸣、耳痛、闷塞感以及耳闷胀等感受,摇头听见水声。鼓膜活动显著降低,鼓膜内陷且颜色暗淡,少数患者会出现气泡以及气液平面现象。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积液为渗出液或浆液性分泌液,在临床中针对此疾病治疗一般采用祛痰药物进行鼓室注射,以全面清除患者中耳道内存在的积液。当前激素合并祛痰治疗方法在临床中的治疗效果得到普遍认可,为了进一步探讨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现对本院收治的168例(185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且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09年2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168例(185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98(103耳)例,女性患者70(82耳)例;患者年龄在14岁至62岁之间,平均36.2岁。患者病程为5d至7周,平均29.5d。所有患者均符合分泌性中耳炎诊断标准:患者听力明显下降,耳道内有不同程度耳鸣现象,伴随闷塞感及轻度耳痛症状。根据对患者耳道进行检查,结果提示发现耳道积液及鼓膜充血现象。

1.2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84例(92耳)患者采取祛痰治疗,治疗前使用1%多卡因对鼓膜进行麻醉,且对患者耳道进行消毒处理,使用注射器抽取患者耳道内积液,注入2mL氨溴索注射液(10mg/2mL),1次/d,持续6日。观察组84例(93耳)患者采取祛痰治疗合并激素治疗方法,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加用0.2mg/kg地塞米松注射液进行注射,1次/d,持续6日。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且进行统计分析。

1.3疗效评定标准痊愈:患者耳闷塞及耳鸣症状消失,检查患者鼓膜,颜色正常,积液全部吸收,活动度良好,电测听气导听阈≤20dB;有效:患者耳闷塞及耳鸣症状好转,检查患者鼓膜,颜色好转,积液部分吸收,活动度较治疗前有进步,电测听气导听阀提升10至20dB;无效:患者耳闷塞及耳鸣症状未消失,检查患者鼓膜,颜色无改善,积液未吸收,活动度差,鼓膜内陷、声抗无改善,电测听气导听阈提升小于5dB。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且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84例患者痊愈31例,有效28例,无效25例,有效率70.2%;观察组84例患者痊愈48例,有效33例,无效3例,有效率96.4%。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相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分泌性中耳炎主要发病因素有鼻腔感染、耳道微生物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等,同时相关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神经性炎症和咽鼓管功能障碍。当前研究工作普遍认为病毒感染以及细菌感染是导致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原因。分泌性中耳炎疾病可能的机制是细菌产生的毒素,使得患者耳道内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杯状细胞分泌增加,并且对正常的黏膜清除系统产生了破坏,最终使得患者耳道内部分泌物大量聚集。耳道内细菌毒素还可作为旁路激活途径,促进患者炎症加重,重症患者会出现中耳黏膜水肿现象。

目前阶段针对分泌性中耳炎疾病的治疗方式主要有咽鼓管吹张、手术治疗以及药物治疗。常用的治疗药物有糖皮质激素、抗生素、细胞因子以及抗病毒药物等。主要手术方法有鼓膜切开术、鼓膜穿刺术等。本次研究主要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致病机制着手,以全面恢复患者纤毛运动功能、改善咽鼓管水肿症状、消除炎症、消除感染等为治疗原则,行鼓膜穿刺术抽取积液以减轻症状,地塞米松可显著改善血管收缩功能,进而起到减轻耳道炎症、消除黏膜水肿的效果。同时地塞米松注射还可抑制炎性细胞向患者炎症部位移动,阻止炎症介质释放,对恢复咽鼓管畅通有着显著疗效。抗生素药物的使用则可消除炎性反应。

在本次治疗中,对照组84例患者有效率70.2%,观察组84例患者有效率96.4%。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相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本次试验中发现加入糖皮质激素的效果相当显著,治疗之后大部分患者耳鸣、闷塞感以及耳部周边麻木症状均显著减轻。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可帮助氨溴素,在疾病恢复程度及症状改善程度上均有着更好的疗效。但在临床治疗过程之中需注意糖皮质激素的适用范围,一般情况之下对于无糖皮质激素禁忌证患者,方可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如泼尼松口服等,但相关治疗手段只能够短期使用,不应长期使用。

综上所述,祛痰治疗合并激素治疗法可显著提升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治疗效果,临床疗效较佳,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1]韦懿.儿童分泌性中耳炎53例临床治疗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13):149

[2]卜凤霞.44例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9):116

[3]陆伟明.12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8):141

[4]玛依拉·吐迪,皮力东·库亚西,石磊,等.分泌性中耳炎新治疗方法的临床观察[J].右江医学,2013,27(19):128

[5]吴卫华,刘佳辉,王大勇,等.微波照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30例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3,25(19):121

R764.21

B

2095-4646(2016)04-0333-02

10.16751/j.cnki.2095-4646.2016.04.0333

2016-01-13)

猜你喜欢

耳道鼓膜中耳炎
耳内插葱治不了耳聋
分析比较经耳内镜鼓膜切开与耳内镜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
对症灸治,中耳炎不再犯
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护理效果
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36例临床分析
幼儿为何易患中耳炎
鼓膜穿孔会影响听力吗?
声学头模耳道入口处的声场仿真分析
我国成立耳道数据与3D打印服务中心
鼻内窥镜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