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视选秀节目情感故事叙述问题及其改进策略
——以《中国好声音》为例
2016-03-08谢嘉
谢 嘉
(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湖南湘潭 411105)
论电视选秀节目情感故事叙述问题及其改进策略
——以《中国好声音》为例
谢嘉
(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湖南湘潭411105)
内容摘要:情感故事叙述在选秀节目中存在真实性违背与过度滥用的问题。在当下商业消费文化主导的制作理念下,因节目的收视率压力,制作方为了吸引观众眼球,取得较好的经济利益,从情感抚慰转向了煽情、滥情,在叙述选手情感故事上出现了偏离。情感故事真实性的缺失、“度”的失衡、过度消费选手隐私等问题随之出现。需要采取相应的改进策略,使电视选秀节目更好地输出积极正面的能量,促进中国选秀节目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选秀节目;情感故事;真实性;发展策略
无论传统媒体还是网络媒体,都具有非凡的传播力与影响力。电视选秀节目中,选手故事通过媒介的传播,人物悲欢离合纷繁上演,在网络上常引起热门话题。选秀节目仿佛演变成了影视剧,并通过人们对故事的不断消费提升知名度。综艺娱乐节目是典型的媒体所主导的狂欢事件,选秀节目的兴起释放了人们在现实中被压抑的情绪,然而,其故事叙述中存在的问题却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注意。
一、情感故事真实性的违背
选秀节目中由于选手需要在短时间内赢得观众、评委的同情心并获得支持,选手的故事情节被编导有意地编辑或渲染,将其进行加工重构,只强调故事的一面而忽略故事的另一面,这都有违于情感故事的真实性。但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利用强大的人肉搜索功能揭穿选手的身份和经历,使“隐私”无处可藏。
(一)隐瞒选手身份
电视选秀节目的选手身份造假现象较为频繁,包括年龄造假、职业造假、经历造假、学历造假等。许多曾多次参加各大歌唱节目并小有名气的“回炉”选手在《中国好声音》节目里被有意忽略以往经历,被塑造成一个“平民”、“草根”的形象。如徐海星被网友揭露其是“选秀老手”;金润吉是“阿里郎”的主唱;姚贝娜是青歌赛的冠军;叶秉桓是台湾《星光大道》的“踢馆王”;《绝对唱响》的亚军丁晨换成丁克森的名字,更以“夜市摊主”的身份出现在“好声音”的舞台上,迷惑观众;在“好声音”节目VCR中自称卖过票、做过保安的美甲店老板黄勇,实际已签约齐秦旗下公司北京金典,并推出了首张专辑《我真的在乎》。随着节目的热播,其影响力不断提高,观众对节目的关注度增加,很多选手的真实身份才纷纷浮出水面。
(二)夸大选手的情感故事
无论什么样的选秀节目,在确定选手之始,都贯穿着一个标准——“话题性”。节目组在获得选手故事后会针对不同选手,设计各种方式放大这些故事,形成“话题”。苦难的生活、不幸的家史等情感故事为了能在节目中触动观众的内心,常常被节目组安排、利用,当作增强节目效果并拉高收视率的手段。若节目组刻意把选手塑造成一种贫苦励志的形象以赢得观众和评委的支持的话,则有违于节目的真诚。例如《中国好声音》选手邹宏宇在节目中以一身清素质朴的装扮亮相,称自己是来自辽宁省朝阳市的一个小山村的农民。节目播出后,邹宏宇被网友爆出其在节目中所说的家境贫寒并不属实,称他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离开农村,目前定居大城市并且家境富裕。虽然经过节目组回应后得知邹宏宇确实出身农民,但是他只陈述复杂生活中的某一单方面,而有意避开其他方面一概不提,容易对观众造成误导。
为了吸引观众眼球,节目组不惜将一些真实的情感故事扩大化,在真实事件的基础上有意强化故事的情感因素。但是,过于矫情的节目并不能长期吸引观众眼球,反而会让观众渐渐产生厌恶情绪,反感导师们与音乐本身脱离的浮夸行为,也排斥选手在舞台上的作秀。
(三)带有目的地加工故事
节目中所叙述的情感故事,出于某种原因已经被赋予了选手和编导的主观意图,而现场的观众对此并不了然。此时,选手在舞台上所叙述的个人情感经历已经成为了情感“故事”。而这种“故事”的产生因为附加了某种目的、意图——为了更好地展现选手良好的形象、博得大家的同情或是迫于节目组的刻意安排,将选手的情感经历经过选择、删减,避重就轻地呈现出来,如果这种有意识地选取后的内容与事实原貌相差太大的话,便违背了真实性原则。
如果选手的外型或才艺足够出色,但身世平平,没有太多“看点”,这时候,就要靠节目编剧妙笔生花,把选手的生平背景编得更具戏剧色彩。在这之前,他们会全程跟踪,对选手进行观察,对其作深入了解,掌握他们的性情特点,抓住亮点,设计故事内容并肆意放大。编剧团队成了选秀节目的“标配”,这些编剧往往具有较好的文笔,生活经验丰富,全程跟进写台本、梳理故事。即便选手自身的故事太干瘪没特色,编剧团队也会随时抓取亮点,为选手献计献策,给故事情节中的每个部分“加料”,使之绘声绘色。
二、情感故事的过度滥用
当代许多电视选秀节目体现了对平凡人的尊重与关心,用平民视角关注民生、反映民情,欲彰显人文关怀是其不断发展过程中的一大特点。但是,如果对参赛选手的情感故事过分宣扬或渲染则会起到相反的效果,造成观众心理上的排斥,节目宗旨也会偏离真善美的初衷。正如余秋雨在《观众心理美学》中指出:“作为一种拖延时间很长的过程性艺术,只知道加重刺激的分量而不知调节,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电视选秀节目情感故事“度”的失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偏离初衷、本末倒置和故事题材类型失衡。
(一)偏离初衷,本末倒置
感人不等于造泪。选秀节目中煽情戏份表现力过度、情感故事渲染过度都会导致节目偏离初衷、本末倒置,具体体现为为了刻意制造噱头而去挖掘选手背后的故事,变得“重故事而轻才艺”。在情感故事上,选手的反复叙说以博取同情、节目过多的渲染都会使观众产生一种厌倦心理,严重的甚至会抵触选手的表演。《中国好声音》中关于争议很大的徐海星,经常以家人的不幸煽情,其父亲的去世在《中国好声音》和《花儿朵朵》中常被她拿来当作博取同情的筹码。在节目上反复提到“爸爸”,刘欢却莫名激动流泪到说不出话,实属过度煽情。若讲故事成为了选秀节目的重心,喝彩和眼泪充斥着整个舞台,“中国好声音”将从一个音乐节目变成“中国故事会”。
(二)故事题材类型失衡
目前选秀节目的情感故事往往以选手的悲情故事为主,淡化乃至忽视其它类型的情感历程,很少在节目中展现选手积极和快乐的经历,评委、观众经常现场飙泪。起初观众还为之感动,但如果舞台上完全被泪水充斥,观众总是接受苦情的、悲情的、励志的故事,则容易引起受众的情感疲惫。选手的悲情故事大致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为了梦想而坚持的励志。如《中国好声音》的张惠春,因为家庭而放弃演艺事业,却也因心中未泯的音乐梦想而重回舞台;类似的还有同节目的选手林燕,因为喜欢摇滚离开家,因为怀孕离开摇滚,最后为了坚持摇滚梦想重新拿起麦克风。第二种是诉说家史、病史的悲情。如“好声音”第七期的单冲锋,在演唱前说:“我是经历过生死边缘的人,今晚我会释放自己,唱出我所有的生命、感动!”演唱完后,那英问他如何理解这首歌时,他再一次述说他在人生最低谷的时候失去了两个至亲的人(妈妈和爱人);还有姚贝娜,年纪轻轻被诊断出乳腺癌,向大家讲述了如何与病魔作斗争的故事。
另外,传播媒介和个人隐私权的关系是极为微妙的,过度爆料选手的人生经历也易触犯选手隐私。选手在电视媒介的强影响力下被大众所熟知,在其叙述的情感故事中必然一定程度地将个人生活和经历公开化,然而选秀节目为了增强节目效果,提高收视率,节目组的工作人员在采访选手时会进行强制性深度挖掘,若遇到不善于表达的选手,编导为了达到他们说出“故事”的目的,会进行诱导式提问。这些无论大小的事件一旦经节目传播,部分观众(网友)在猎奇心态下会借助网络对其进一步挖掘,容易侵犯到选手个人隐私,对他们造成一定的困扰和麻烦,甚至,节目会借势将选手的私人情感历程作为宣传点进行宣传,以吸人眼球。媒介的过度爆料,触犯选手隐私的行为便由最初的人文关怀变成了媒介伤害。
三、电视选秀节目情感故事的发展之策
为了我国电视选秀节目更好发展,实现商业利益和文化内涵双重效益,节目组必须重视情感故事叙述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策略。
(一)注重叙事虚实平衡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一文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电视选秀节目想要打动观众,想要为节目制造看点、噱头,得到良好的收视率和经济效益,就必须通过真挚的情感来表现。但是就目前电视选秀市场而言,节目偏离选手情感故事的真实性最终会导致观众的信任危机。因此,“真实”才是选秀节目情感故事感染人、吸引人的前提条件。与此同时,电视选秀节目运用某种艺术手段加强情感故事的感染力、强化故事的叙事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的,但必须以真实为前提,避免过度渲染节目叙事技巧,注意故事真实与虚拟的平衡。如果不能把握好度,只会本末倒置、适得其反,情感故事也容易被认为是节目的噱头。所以,我们应把握好故事的全面性、正确性,尽量实现情感故事的叙事平衡。
我们所说的“内容为王”若引用到电视选秀节目中的情感故事上,即选秀节目要展现有价值有意义的情感故事,让情感故事的内容能“深刻反映着这个时代良好的道德精神、良好呈现基层群众的精神面貌、引起受众广泛的灵魂共鸣”。我国未来的选秀节目应更注重提高受众的品味,避免炒作和恶俗包装,注重情感故事的内涵和文化价值,引导人们正确的价值观。
(二)拿捏情感故事的“度”
电视选秀节目对选手情感故事的利用不能为了无限扩大节目的传播影响力而使选手处在水深火热的流言蜚语中,节目在呈现情感故事时要掌握适当分寸,如何叙述选手的情感故事,叙述到什么程度,都是节目应当考虑的问题。选秀节目作为一种电视艺术,不应只追求商业利益,而应通过恰当的情感故事呈现来满足受众的精神诉求。
另外,选秀市场一味呈现故事悲情基调,故事类型单一,缺少积极阳光、健康向上的价值观造成选秀节目情感故事题材的失衡。节目应适当增加阳光、快乐题材的故事,进而满足受众多元性心理的特点,在符合社会主流价值的基础上,保持题材的多元性,对于情感故事类型的选择应趋于多元化,例如可以选取有趣好笑好玩的事情,不应仅局限于励志悲情类,尽量使受众多方面的需求得到满足。
(三)加强节目的理性引导
用情感打动人心,发扬人性光辉,倡导社会公益,帮助人们走出困境,树立正确价值观等,这些交织成了电视选秀节目所附加的精神价值。一档好的选秀节目在加强其人文关怀的价值之外,还要把握情感共鸣与理性的结合。
选秀节目中情感故事的阐述应注重人本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着眼于对人的心灵、精神、情感方面的关怀,并且这种关怀不能仅仅停留在表层。在节目中,选手、评委、观众三方共同营造的现场氛围带来了一股隐形的情感力量。但是,在与受众产生情感共鸣之外还要理性地把握节目的叙事策略,引起受众的理性思考,这样才不会失去观众的重视。成功的电视选秀节目应将感性、理性有效结合,聚焦平凡人,引起受众共鸣后,将之上升到理性认识,给受众提供正确的价值引导,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四)把握受众的心理需求
如今,受众在选择和使用媒体方面拥有前所未有的权利和自由。所以,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受众,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在使用媒体时的动机、期望、感受。把握受众的心理需求有利于掌握哪种类型的情感故事深受大众喜欢,有利于了解节目的传播效果如何,及时作出调整。在这样一个以受众为重的趋势下,观众的需求能转化为收视动机,继而转换成收视率,一个优秀的情感故事离不开对受众心理的准确把握,因此,加强与受众的交流互动是很有必要的。节目在制作前可对受众进行市场调查,也可在节目播出一段时间后对受众做关于节目效果的调查,明确受众的审美心理机制,才能更了解受众喜欢哪种类型的故事,怎样叙述故事更合适,从而更好地满足受众的期待,以达到传播内容与受众心理的一致性。
在互动中,媒体从业者应当仔细观察观众的反馈,了解观众的期望,并引导他们思考和讨论对其有重要意义的问题。比如,在受众每天接触的许多选秀节目里,是哪些主要因素使人们愿意去关注、观看和评论一些节目内容,却对其他内容不屑一顾?受众对节目的态度看法是什么?因为只从收视率、点击率等“硬数据”无法有效地告诉我们观众最喜爱的节目内容、他们的注意点、评价、对节目的期待以及在电视节目选择时的心理活动。所以,节目组若要建立与观众的良性互动关系,就应该在节目播出后提供受众发表意见的平台,进行网络交流、手机移动端参与互动等,积极吸取受众的意见和反馈,并对节目故事的叙述作出积极调整,尽可能为受众解决对节目的质疑和疑惑。
例如“好声音”的子节目《重返好声音》,是个音乐互动评论类节目,展示了未被转身的好声音学员的网络排名,并在节目中为他们拉票,实现与观众的互动;《我们15个》将用户互动放在首位,优化网民参与的方式,以至形成居民和网民之间精彩的互动。还有2014年湖南卫视举办的金鹰节之互联盛典颁奖晚会是一场真正意义上实现台网联动的互动晚会。这次晚会将“弹幕”元素运用到芒果TV上,用户在客户端观看晚会直播时进行互动留言,那些留言以“弹幕”的方式出现在芒果TV和湖南卫视的直播画面里,观众便能将自己的的想法、观点实时地“吐”在电视屏幕上,使观众不但能吐槽、抒发感慨,还能满足其存在感,填补独自看直播的孤独感。这种形式把传统意义上的“观众”变成了节目的直接参与者,实现了晚会与观众的良性互动。这种积极寻求电视与互联网跨屏合作的模式可以被传统电视节目所借鉴和学习。
参考文献:
[1]谢耘耕,陈虹.真人秀节目:理论、形态和创新[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
[2]余秋雨.观众心理美学[M].北京:现代出版社,2012:128.
[3]吴晓东.故事的消费与虚幻的真实——对当下电视选秀节目的反思[J].青年记者,2013,(11).
[4]崔莉.浅谈电视情感传播的双重功能[J].现代传播,2012,(9).
[5]孙志刚.“内容为王”不应一成不变[J].视听界,2015,(7).
[6]竟文娟.后选秀时期我国情感类电视栏目发展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
[7]高筱洁.中国电视表演选秀真人秀节目叙事研究[D].西北大学,2008.
[8]求是网.媒体融合发展必须坚持“内容为王”[EB/OL].http://www.qstheory.cn/wp/2015—12/28/m_1117605400.htm,2015—12—28.
[9]腾讯娱乐.揭选秀节目“编剧”:悲惨身世、完美爱情?都是编的[EB/OL].http://ent.qq.com/a/20130718/000673.htm,2013—07—18.
On the Problems of Emotional Stories Narrative in Talent Show on TV and its Improvement Strategy
XIEJia
Abstract: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emotional stories in the TV talent show. Under the current commercial production concept dominated by consumer culture,due to the program ratings pressure,program from the emotional comfort turned sensational, melodramatic in order to attract audience attention, achieve better economic benefits,and the description of the players’ emotional story are serious deviation.Lacking emotional story of authenticity, the "degree" of imbalance, excessive consumption of player privacy issues appears.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he author also put forward appropriate solutions to make future TV show better outputs a positive energy,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s talent show.The current emotional story consumption phenomenon on talent show worthy of attention.
Key words:talent show; emotional stories; authenticity; development strategy
收稿日期:2016—03—27
作者简介:谢嘉(1992—),女,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2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152(2016)02—007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