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2016-03-08刘友梅张舒吕亮袁斌
刘友梅 张舒 吕亮 袁斌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农业部华中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农作物重大病虫草害防控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武汉 430064)
湖北省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刘友梅 张舒 吕亮 袁斌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农业部华中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农作物重大病虫草害防控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武汉 430064)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Southern Rice Black 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在2009年和2010年在湖北大面积爆发,而后逐渐下降,以至于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几乎没有发生。2016年湖北省多个地方又有发生,是否意味着SRBSDV会卷土重来?这是值得重视的问题。本文介绍了SRBSDV发生的特点、发生的症状以及防治的对策。
水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白背飞虱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SRBSDV)是我国南方稻区新近发生的一种水稻病毒病,于2001年广东阳西县首次发现。2001-2008年广东、广西、江西和湖南等地都有零星发生,仅在广东造成危害。这期间湖北省也发现有疑似病株,但后来认为是另一种病毒病RBSDV。2010年,疑似病株经分子检测确定为SRBSDV造成的,根据病害发生情况和传播介体的分布推测以前发生的也应为SRBSDV。2009年~2010年在我国南方稻区爆发成灾,湖北这两年发病面积也迅速上升,分别达到1.030万hm2和1.394万hm2。随后发病面积逐年减少,2013年~2015年未发病。但是2016年湖北多个地方水稻又有发生SRBSDV,2017年是否会大面积爆发值得警惕。
1 发生特点
a)SRBSDV主要通过白背飞虱高效传毒,不经卵传毒,其传毒机制尚不清楚。褐飞虱不能传播该病毒,灰飞虱可低比例带毒,人工接种可传毒给3叶~4叶的水稻幼苗。SRBSDV不能从发病植株直接传毒到健康植株。
b)SRBSDV初侵染源以湖北省外迁入带毒白背飞虱为主,研究表明薏苡、水莎草、稗草、白草和狗尾草等杂草也可以是SRBSDV的寄主,尤其是多年生水莎草可能会是SRBSDV在湖北的越冬寄主,为迁入的白背飞虱提供毒源,因为白背飞虱短时间取食寄主植物即可传毒。
c)在分蘖前的苗期易感病,而最敏感时期为二至六叶期。水稻苗期、分蘖前期感染发病的基本绝收,拔节期和孕穗期发病产量因侵染时期不同,损失在10%~30%之间。湖北早稻发病较少,主要是中晚稻发病重。
d)SRBSDV的发生与白背飞虱爆发有很大的相关性,该病从南到北的传播与白背飞虱的迁飞是密不可分的。但并不意味着迁入的白背飞虱量多,SRBSDV就一定发生重,迁入的白背飞
虱少就一定发生轻,田块间发病轻重主要取决于带毒白背飞虱迁入量。水稻品种抗SRBSDV的鉴定结果表明尚未发现有明显抗病性的水稻品种和材料,且SRBSDV不会通过种子传播。
2 水稻发生SRBSDV的症状
水稻的全生育期都可以感染SRBSDV,不同时期的水稻植株感染了病害表现出的症状不同。
a)秧苗期发病,病株叶片颜色深绿,心叶短小僵直、抽生缓慢,植株矮小,后期不能抽穗,常提早枯死。
b)分蘖期和抽穗期发病。分蘖期病株分蘖增多丛生,上部数片重叠生长。植株矮小,主茎及早生分蘖尚能抽穗,但穗头难以结实,或包穗,或穗小,似侏儒病。抽穗期则全株矮缩丛生,有的能抽穗,但相对抽穗迟而小,半包在叶鞘里,剑叶短小僵直,在中上部叶片基部可见纵向皱褶,在茎秆下部节间和节上可见蜡白色或黑褐色隆起的短条脉肿。
c)典型症状。①明显矮缩,分蘖盛期前感病稻株是正常株高1/2~1/3,重病株早枯死亡;②发病稻株叶色浓绿,上部叶片基部有凹凸不平的皱缩;③病株地上数节有倒生气生根及高节位分枝;④病株茎杆有瘤状突起,手摸有明显粗糙感。典型症状是拔节后茎杆上有蜡白色串珠状突起,后变黑褐色;⑤病株根系少而短,呈黄褐色,易拔起。
3 防治对策
3.1 准确测报
准确监测预报是预防SRBSDV发生的关键。应加强白背飞虱的迁入时间和迁入量的监测及带毒率的检测,而带毒率的检测比迁入虫量对准确监测预报病害的发生更有意义。根据前几年严重发病区域的情况,湖北省应重点加强与江西、湖南和安徽交界县市白背飞虱带毒率的检测,以达到准确预报病害发生的目的。根据以往的数据,只要带毒率的检测和迁入虫量掌握准确,基本可以对病害的发生做到及时监测和准确预报。
3.2 农业防治
选用优质高产的抗稻飞虱品种种植,尽管抗稻飞虱水稻品种并不抗SRBSDV,但是实践表明可以降低病害的发生,甚至不发病。推测抗虫品种导致飞虱拒食,或者取食时间短导致传毒失败。采用抗飞虱品种可以压低田间的稻飞虱虫口基数,减少病毒的传播。湖北省审定品种广两优476对稻飞虱的抗性不错,而丰优6号、两优培九、川优12等品种易感SRBSDV。
3.3 物理防治
应抓住水稻秧田和本田七叶前为防治病害的关键时期,采用秧田避害等综合防治措施。中晚稻育秧避开病区,集中育秧,清洁田园周边的杂草寄主,并采用防虫网覆盖,以确保秧田秧苗是健壮无病。
3.4 化学防治
在准确预报的基础上,重点在于采取“切断链,治虫控毒”的策略。秧田期种子处理可以用吡虫酮有效成份0.5g或噻嗪酮有效成份3g与少量细砂土拌匀,再均匀拌入1kg种子即可播种;浸种可用10%吡虫啉WP 500倍液先浸种12h后换成清水继续浸种催芽。据研究用阿泰灵800倍~1000倍液浸种6h后,阴干播种,可以促进生根和秧苗生长更壮,有利于防病。在移栽前3d,结合防治稻飞虱打“送嫁药”预防传毒。在本田期,要注意前期的病虫害防治,根据当地的稻飞虱虫量和带毒率的监测预报,决定施药情况。
3.5 田间检查
加强田间检查,发现病株立即处理,病株少可以就地埋入泥中。在发病初期,用阿泰灵稀释1 000倍液与杀虫剂配合,叶面喷雾,5d~7d施药一次,连续2次~3次。据研究阿泰灵对水稻病毒病有60%左右的效果。如果田块发病严重,建议翻耕改种其他作物挽回损失。
[1]周国辉,温锦君,蔡德江,等.呼肠孤病毒科斐济病毒属一新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J].科学通报,2008,53∶2500-2508.
[2]袁斌,张舒,吕亮.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9基因RNA干涉载体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14(34)∶12048-12050.
[3]刘万才,陆明红,黄冲,等.我国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流行动态及预测预报实践[J].中国植保导刊,2016(36)∶20-26.
[4]翟保平,周国辉,陶小荣,等.稻飞虱暴发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流行的宏观规律和微观机制[J].应用昆虫学报,2011(48)∶480-487.
[5]汪建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规律与防治要点[J].农民致富之友,2016(5)∶85-85.
[6]龙福兴.祁东县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与防治技术初探[J].农民致富之友,2016(15).
[7]王中梅,罗汉刚,张求东,等.2010年湖北省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的流行调查与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717-720.
[8]章松柏,吴建国,肖冬来,等.湖北发生的水稻矮缩病是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引起的[J].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223-226.
[9]吴涛,冯锦刚,邹游,等.荆州市晚稻黑条矮缩病发生及防治方法[J].湖北植保,2010,1∶21-21.
[10]刘圣河.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综合防治的策略和配套技术[J].福建农业,2012,4∶24-25.
S435.111
B
1005-6114(2016)06-048-003
2016-10-20
“十二五”农村领域国家科技计划课题(2012BAD19B03);湖北省农业科学创新中心项目(2016-620-000-001-017);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4CFA133)
刘友梅(1988-),助理研究员,植物保护,lymliuyoume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