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洲宗教改革时期的明斯特公社

2016-03-08刘甜甜

东岳论丛 2016年5期
关键词:改革派宗教改革主教

刘甜甜

(1.山东大学 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山东 济南 250100;2.青岛大学 公共外语教育学院,山东 青岛 266003)



欧洲宗教改革时期的明斯特公社

刘甜甜1,2

(1.山东大学 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山东 济南 250100;2.青岛大学 公共外语教育学院,山东 青岛 266003)

欧洲宗教改革时期的明斯特公社事件经历了三个阶段,从代表新兴市民阶级利益、反映其政治、宗教要求的改革,经由末世论宣传引发的宗教狂热,发展为激进的再洗礼派建立的宗教王国。在这一过程中,激进派采取了一系列激进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的措施,逐步偏离了反对天主教政治统治和宗教压迫的改革方向,违背了新兴市民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最终走向失败。

欧洲宗教改革;明斯特公社;再洗礼派

欧洲宗教改革时期,位于德国西北部的城市明斯特发生了一件震惊欧洲的历史事件,这就是明斯特公社的产生和灭亡。对于欧洲乃至世界历史上的这一重大事件,国内学术界的研究似乎稍嫌不足。本文不揣浅陋,对其历史作简要的论述,抛砖引玉,以待高明。

明斯特事件的历史,可以根据其领导人和事件性质的转变,划分为三个阶段:伯纳德·若特曼(Bernard Rothmann)领导的宗教改革时期、约翰·马提斯(John Matthijs)领导的宗教狂热时期和约翰·伯凯尔斯(John Beukels)领导的宗教王国时期。

马克思主义史学认为,16世纪初年开始的欧洲宗教改革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其本质是新兴市民阶级反对教皇和天主教会所代表的封建贵族统治的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孔祥民:《德国宗教改革与农民战争》,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1-18页。。1517年,德国教士路德(Martin Luther)在威登堡发表《九十五条论纲》,要求对天主教会进行改革,得到各地广泛响应,欧洲宗教改革迅速进入高潮。

明斯特宗教改革的发动者和领导者是若特曼。他原是明斯特城的一名教士,1529年后开始接受路德的教义,成为一名宣传宗教改革的福音派牧师。若特曼于1531年开始宣传宗教改革,次年年初发布改革教义30条,并在教堂进行福音布道。他公开否定天主教会的权威,反对天主教的弥撒教礼和偶像崇拜,主张用大众语言进行宗教活动,要求依据《圣经》,建立新的改革派教会。若特曼的改革宣传代表了以工匠和手工业者为主体的广大市民的利益和要求,因而得到了他们的欢迎和支持,使得宗教改革在明斯特城迅速开展起来。1532年7月,明斯特市政会议通过法令,宣布在城市的教堂中,今后只允许传布改革派的福音教义*Hans-Jurgen Goertz,ed.,Profiles of Radical Reformers,Herald Press,1982,p.194.。到8月10日,明斯特城内除大教堂之外的所有教堂,都已经掌握在改革派手中。

明斯特宗教改革的发展进程,与明斯特城当时特定的政治格局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代表工匠和手工业者利益的联合行会在明斯特城内有着深厚的民众基础,在具有地方政府性质的市政会议中也具有较强的政治力量。在改革派和天主教会的斗争中,行会领袖坚决支持改革派,并影响市政会议做出有利于改革派的决定,是明斯特宗教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传统势力的代表和领袖、明斯特天主教主教的主要力量集中在明斯特城外,这也给若特曼在明斯特城进行的改革提供了相对有利的条件。

明斯特主教从一开始就百般阻挠若特曼领导的宗教改革,但未能阻止宗教改革前进的步伐。改革派控制了明斯特大多数教堂之后,明斯特主教封锁了通向明斯特城的道路。在这种情况下,1532年12月25日,若特曼和行会领袖率领数百名明斯特市民,出其不意地进入明斯特主教在城外的据点,抓住了为主教出谋划策的教士和贵族,带回明斯特城内做为人质。明斯特主教被迫屈服,通过其他贵族的居间调停,于1533年2月与改革派达成妥协。改革派释放了所扣押的教士和贵族,主教则承认改革所取得的成果,同意将大教堂之外的所有教堂交由改革派*John Horsch,“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Anabaptists of Munster”,The Mennonite Quarterly Review,Apr.,1935,p.93.。随后,明斯特市政会议于3月3日举行常规选举,天主教会在市政会议中的代表全部落选,支持若特曼和宗教改革的人控制了市政会议。至此,明斯特宗教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在此同时,随着宗教改革的迅猛开展和初步胜利,若特曼领导的明斯特改革逐渐开始激进化。推动明斯特改革走向激进化的因素较为复杂,其中起到主要作用的有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一个因素是若特曼改革思想逐步受到再洗礼派的影响,开始向激进方向转化。若特曼先是主张对弥撒礼仪进行改革,继而公开反对婴儿洗礼,主张只有心智成熟的成人信徒才可以进行洗礼。反对婴儿洗礼,主张信徒洗礼是再洗礼派的重要思想,在当时的宗教—政治格局中,属于相当激进的改革主张,因为它完全破坏了国家和教会一体化的存在基础和统治基础,必然会造成政教一体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秩序的混乱。因此,这一主张不仅遭到天主教会的反对,在明斯特改革派内部也引起了分裂。一部分改革派坚持路德的温和改革路线,主张在维持既存政治结构、保证社会秩序稳定的情况下进行改革。而随着若特曼改革思想越来越向再洗礼方向发展,他与温和改革派之间的分歧逐步演化为一系列冲突,最终将温和改革派推向反对势力一方,不仅削弱了改革阵营的力量,也推动了明斯特宗教改革的进一步激进化。

推动明斯特改革激进化的第二个因素是大量再洗礼派进入明斯特城。由于明斯特政治结构的民主性特点和若特曼改革思想的逐步转向,使得明斯特宗教改革对各种激进改革思想具有一定的宽容性,这对于在欧洲其他地区被视为异端、遭受严重迫害的再洗礼派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从1533年夏秋开始,许多再洗礼派传道人和信徒陆续来到明斯特,其中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是来自荷兰的梅尔基奥派。梅尔基奥派信奉荷兰再洗礼神学家梅尔基奥·霍夫曼(Melchior Hoffman)的教义,并因此而得名。这派再洗礼信徒相信末世即将来临的教义,宣传基督将要再次降临人间,重新复兴原初的使徒教会,在人间建立“新耶路撒冷”,从而彻底消除旧世界的苦难*Cornelius Krahn,Dutch Anabaptism,Origin,Spread,Life,and Thought,Herald Press,1981,pp.129-135.。在天主教统治所引起的社会危机日益严重的形势下,这种末世论宣传把下层民众对于政治、宗教统治者的不满和愤恨转变成对千年至福王国和基督荣归的强烈期盼,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因此,梅尔基奥再洗礼派来到明斯特之后发展迅速,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把明斯特宗教改革从温和的改革方向推向了激进的再洗礼改革方向。

第三个推动明斯特改革激进化的因素是若特曼领导的激进改革派与反对者之间日趋激烈的斗争。明斯特宗教改革取得初步胜利之后,明斯特天主教主教并不甘心失去对明斯特的政治、宗教控制,一直在明斯特城外集结力量,包括召募一些武装农民和雇佣兵,试图使用武力将明斯特的宗教改革镇压下去。另一方面,随着改革派内部的分裂,反对再洗礼派的温和改革派也希望压倒激进改革派,让改革重新回到路德派改革的轨道上来。明斯特改革中三派力量之间的斗争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影响着改革的走向。1533年11月4日,温和改革派控制的市政会议发布命令,要求若特曼及其追随者于次日离开明斯特城,从而引发了两派之间的武装对峙。在这一危机中,天主教会不仅要求驱逐若特曼,而且要求驱逐包括温和改革派在内的所有那些曾经参与若特曼宗教改革的人,结果引起温和改革派的警惕,撤回了驱逐若特曼的命令,但是禁止他进行激进改革的宣传。若特曼并未屈服,仍然坚持在明斯特城内布道,双方的冲突继续发展*John Horsch,“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Anabaptists of Munster”,The Mennonite Quarterly Review,Apr.,1935,pp.100-103.。正是在明斯特的改革和反改革之间、温和改革派和激进改革派之间错综复杂的斗争中,若特曼彻底倒向梅尔基奥再洗礼派,明斯特改革开始被再洗礼派控制。

到1534年初,由于梅尔基奥再洗礼派在明斯特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明斯特各派势力之间的斗争急速加剧。这时,梅尔基奥再洗礼派领袖马提斯来到明斯特,将明斯特宗教改革导入由末世预言掀起的宗教狂热之中,明斯特事件发展到第二阶段。

马提斯是末世论的狂热信奉者和宣传者,是荷兰梅尔基奥再洗礼派的领袖。他自称为“圣灵派出的先知,上帝的活的使者,上帝地上王国的授权先行者”。明斯特宗教改革开始以后,他宣称明斯特是“新耶路撒冷”,派出许多使者和信徒来到明斯特,在这里进行再洗礼宣传,对若特曼和一些改革领袖产生了重大影响。到1533年底1534年初,得到再洗礼派支持的若特曼在与路德派的斗争中逐渐开始占据上风,掌控了明斯特城内的大部分教堂。1534年1月,若特曼和数名激进改革派的领导者接受了成人洗礼,成为再洗礼信徒。随后,他们又在8天之内,为1400多名明斯特市民洗礼*G.H.Williams,The Radical Reformation,Sixteenth Century Journal Publishers,Inc.,1992,pp.542、561-562..。至此,若特曼领导的明斯特宗教改革已经完全转化成为梅尔基奥再洗礼派的激进改革。

在这种形势下,明斯特主教也加紧了军事围攻明斯特城的准备。2月9日,有流言传说主教已经召集了3000名士兵,准备攻打明斯特城。这一消息在明斯特城内引起恐慌,同时引发了激进的再洗礼派和温和改革派之间的武装对立和冲突。由于在城外部署围城的明斯特主教没有明确表示将宽恕温和改革派,使得一部分温和改革派离开明斯特,一部分转向再洗礼派*Karl-Heinz Kirchhoff,“Was There a Peaceful Anabaptist Congregation in Munster in 1534?”,The Mennonite Quarterly Review,Oct.,1970,pp.364-365.。在此同时,许多梅尔基奥再洗礼派从荷兰陆续来到明斯特,进一步加强了激进改革派的力量。

在反改革的天主教势力和明斯特城之间即将爆发武装冲突的紧张局势下,梅尔基奥再洗礼派的领袖马提斯于2月中旬来到明斯特,随即掌控了改革的领导权。马提斯以先知的身份预言,末日将在1534年复活节来临,届时上帝要对所有恶人和义人进行审判,基督将再次降临,在地上建立千年至福的基督王国。他同时宣称,“新耶路撒冷”明斯特城是末日到来之前的避难之地,号召真正的基督徒在此聚集,等待末日来临和基督王国的建立。

即将与围城的天主教武装发生战斗的前景,和马提斯的预言所激起的末日期盼结合在一起,让明斯特城处在慌乱、兴奋和宗教狂热之中。在这种氛围下,2月23日举行了明斯特市政会议的常规选举,梅尔基奥再洗礼派在选举中大获全胜,占据了从市长到地方官员的全部职位*G.H.Williams,The Radical Reformation,Sixteenth Century Journal Publishers,Inc.,1992,pp.563-564.。马提斯把再洗礼派的胜利称为“政治奇迹”,并通过这一“奇迹”控制了市政会议,从而使自己不仅成为明斯特再洗礼信徒的宗教领袖,而且成为明斯特政府的实际领导人。

马提斯声称与旧秩序决裂的时刻到了,而明斯特作为末日来临之前唯一一座和平和安全之地,只能接受真正的基督教徒,也就是他的再洗礼信徒。于是,他在2月25日宣布,所有拒绝加入再洗礼派的明斯特居民都将被驱逐出明斯特城,从而建立完全“洁净”的基督徒社会。到马提斯规定的最后期限3月2日,明斯特城内拒绝加入再洗礼派的天主教徒和温和改革派几乎全部离开了明斯特城,极个别公开反抗马提斯命令的人被处死*John Horsch,“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Anabaptists of Munster”,The Mennonite Quarterly Review,July,1935,p.131.。通过这一清洗政策,明斯特的政权、社会和教会被统一在梅尔基奥再洗礼派的统治之下。

马提斯驱逐非再洗礼派居民之后,明斯特主教的武装正式开始了对明斯特城长达16个月的军事围困。明斯特激进改革派随之采取了相应措施,他们加固了防御体系,把适龄男性组成民兵,并把全体市民都组织到防御活动之中,从而使明斯特城变成一个坚固的武装堡垒和军事化兵营。与此同时,马提斯向荷兰的再洗礼派发出号召,邀请他们迅速前来保卫“圣城”。许多相信末日预言的再洗礼信徒从各地进入明斯特,进一步加强了明斯特城与天主教势力进行对抗的力量,也将明斯特的宗教狂热推向高潮。

在这一阶段,马提斯领导的明斯特再洗礼派开始进行财物共有的改革实践,即明斯特公社。马提斯宣布,没收所有被驱逐的人的一切财物,归所有再洗礼信徒共同所有。同时,证券、债券、账簿等一切与金钱有关的文件被宣布作废。从被驱逐出明斯特城的居民家中收集来的钱财全部集中起来,由政府委派的管理人管理,用于和外部进行必需品的买卖,以维持明斯特再洗礼社群的生存和军事需要。城市的行业公会被解散,所有工匠都被组织起来,为城市的公共利益制造各种物品。这种取消金钱交易、实行财物共有的社会经济制度,一直实行到明斯特城被攻陷为止,尽管在明斯特公社后期,实际实行的严格程度有所减弱*James M.Stayer,The German Peasants’ War and Anabaptist Community of Goods,McGill-Queen’s University Press,1991,pp.134-135.。

明斯特激进改革派实行财物共有的制度,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自然是再洗礼派激进的教义信仰。他们以基督教原始教会的共同生活为依据,论证财物共有是上帝的教义。作为明斯特再洗礼派的神学家,若特曼说:“我们应该把我们的钱,无论银钱还是金钱,交给大家。你不需要任何东西——食物、衣服、住房和场院。所有东西归我们大家一起所有,我的全都是你的,你的也全都是我的。”*G.H.Williams,The Radical Reformation,Sixteenth Century Journal Publishers,Inc.,1992,p.566.其次,实行财物共有、集中管理的制度,也是当时明斯特实际社会生活的需要。在马提斯发布驱逐明斯特非再洗礼派居民的命令之后,有2000多人离开明斯特城,同时有大约2500名在其他各处受到迫害的再洗礼派难民进入明斯特城,在这座被称为“新耶路撒冷”的城市等待末日来临。为了安置这些人的生活,政府就有必要对生活消费品实行必要的管控,通过财物共有的制度来解决流亡到明斯特的难民的生活问题。第三,梅尔基奥再洗礼派于1534年2月掌控了明斯特市政会议之后,一直在城外集结力量的明斯特主教正式开始了对明斯特的军事围困。实行财物共有制度,也是明斯特再洗礼派应对这种形势的军事需要。通过废除货币经济,实行财物共有,在某种程度上把整个明斯特城改造成为一个战争状态下的军事化社会,可以尽可能地集中各种资源,用于购置和制造军需用品,供养明斯特民兵,增强反围困的战斗力量。

可以说,明斯特公社的财物共有制度反映了下层民众对天主教会和封建贵族统治的不满和反抗。若特曼说:“无论是在宗教方面,还是在物质需要方面,主教和他的仆人、司铎起初都是大家的家长和管家,按每个人的需要分配所有的公共财物。但他们后来开始变得贪婪,把公共财物变成私有财产,供他们自己非法使用。”尽管如此,这种建立在宗教狂热和战争需要之上的制度,由于不具备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超越了历史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阶段,注定不可能在一个正常社会中真正实行,也不可能改变明斯特社会的不平等现象:“穷人还是穷人,有些财物的人还是能够使用它们,尽管这些财物被假定为共有的。因此,先受到饥饿折磨的还是穷人,他们依然苦难深重。”*James M.Stayer,The German Peasants’ War and Anabaptist Community of Goods,McGill-Queen’s University Press,1991,pp.132、137.

马提斯统治明斯特的时间并不长,1534年复活节的到来,宣告他末日预言的破产。在幻灭的情绪中,他贸然率领明斯特民兵出城作战,结果于4月5日在战斗中战死。马提斯死后,他的弟子伯凯尔斯接替他成为明斯特城的统治者,明斯特事件的历史也随之进入了第三阶段。

伯凯尔斯人称“雷登的约翰”,是一名野心勃勃的阴谋家。如果说,马提斯主要利用末日预言制造宗教狂热来推进激进改革、维持他的统治的话,那么,伯凯尔斯在民众对于基督来临的末日期盼遭到幻灭、宗教热情受到沉重打击之后,除了继续进行宗教宣传以外,主要是通过制度的创设来加强他的权威,维持民众的宗教和政治热情,以维护他的统治,继续明斯特的激进改革。

伯凯尔斯上台后,第一项重大创制便是直接废除传统的市政会议,由他选出12人,组成“十二长老”,管理明斯特所有公私事务,包括宗教事务和世俗事务。“十二长老”随即发布一系列法令,具体而微地规定了市民的宗教、道德和社会生活,实行更为严格的财物共有制度。“不服从这些命令和不思悔改的人,都将通过逐出教会的禁令和刀剑,经由上帝授权的政府,从上帝的子民中清除。”*Lowel H.Zuck ed.,Christianity and Revolution,Radical Christian Testimonies,1520-1650,Temple University Press,1975,pp.95-97.

1534年5月下旬,在一次反击天主教主教围城的战斗取得大胜之后,伯凯尔斯利用民众在军事胜利之后急速上升的狂热和自信,宣布废除一夫一妻制,实行一夫多妻制。伯凯尔斯同时命令,所有适婚男人必须结婚,而反对多妻制的人将被视为堕落的罪人,要被处死。多妻制的实行,主要出自伯凯尔斯个人的创制,不过也有其现实的因素。当时,由于一些男性难民只身来到明斯特,同时又有一部分男性居民逃离城市或在战斗中死亡,使得明斯特城内的男女比例达到1:3,这种情况应该也是促使伯凯尔斯强行实施多妻制的原因之一*Cornelius Krahn,Dutch Anabaptism,Origin,Spread,Life,and Thought,Herald Press,1981,p.144.。与此同时,原初反对多妻制的若特曼也被说服,站到伯凯尔斯一边,为多妻制制造宗教依据。他说:“上帝在我们中间恢复了真正的神圣婚配。……男人的婚姻自由在于他能够娶多个妻子,《圣经》中的父亲们在使徒时代就是这样,上帝并没有禁止多妻制。上帝制订的,而且是上帝的神圣朋友们光荣实行过的制度,现在也不能禁止或者称之为耻辱。”*Lowel H.Zuck ed.,Christianity and Revolution,Radical Christian Testimonies,1520-1650,Temple University Press,1975,p.101.在现实中,伯凯尔斯娶了包括马提斯的遗孀在内的16名妻子,若特曼也娶了9名妻子,其他领导人一般有两到三名妻子。

实行多妻制是明斯特公社最为时人和后人诟病的一项激进措施,即使在明斯特公社内部,尽管伯凯尔斯不顾许多人的强烈反对而强行实施,仍然有不少人坚持反对这一违背基督教传统和道德习俗的制度。7月底,200多名反对多妻制的人采取突然行动,拘禁了伯凯尔斯和若特曼等人,试图强迫他们放弃多妻制,结果遭到他们的拒绝。就在反对派准备将明斯特城交给围困城市的天主教主教一方时,忠于伯凯尔斯的再洗礼信徒发动反击,救出了伯凯尔斯,伯凯尔斯随后逮捕并处死了数十名反对多妻制的人*G.H.Williams,The Radical Reformation,Sixteenth Century Journal Publishers,Inc.,1992,p.570.。可以认为,多妻制改革不仅为明斯特公社带来污名,增强了外部对它的反对,同时又引发了内部的冲突和分裂,从而削弱了与敌人进行对抗的力量。

伯凯尔斯创设新制的第三项改革充分显露了他膨胀的野心和权欲,把明斯特公社的激进改革推向登峰造极的顶点。1534年8月31日,明斯特主教的部队在连续几天的炮击之后,从6处地点向明斯特城发起猛烈的进攻。双方的战斗持续了一天,明斯特城内的激进改革派击退了主教的进攻,取得了战斗的胜利。这次战斗进一步巩固了伯凯尔斯的地位,使他认为实现其最大野心的时机已经成熟。9月初,伯凯尔斯授意其亲信,声言得到上帝的启示,宣布伯凯尔斯成为“新锡安的国王”。于是,伯凯尔斯收回了授予12名长老的权力,任命了由148人组成的朝廷,封马提斯的遗孀为王后,将明斯特政权改变为一个以他为国王的宗教王国*John Horsch,“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Anabaptists of Munster”,The Mennonite Quarterly Review,July,1935,pp.140-141.。

明斯特王国的建立,标志着伯凯尔斯完成了他创设新制的改革。政权层面上的宗教—政治一体化的神权政治,经济—社会层面上的财物共有和军事化管理,家庭层面上的男权主义的多妻制,使明斯特政权成为一个集国家、社会和教会为一体的政权,一个集权的、军事的、立基于宗教狂热基础上的王国。

明斯特民众对伯凯尔斯称王并没有表现出多少热情,相反,他的首席执政官仿效他的做法,声称得到上帝启示,伯凯尔斯是肉身之王,而自己则是属灵之王,对伯凯尔斯的权威提出了挑战。这一挑战尽管被伯凯尔斯温和地压制下去,没有造成重大影响,但表明伯凯尔斯建立宗教王国的创制,并没有在激进改革派内部产生出所需要的凝聚政治、宗教力量、与天主教势力进行武装对抗的作用。

若特曼这时已经由明斯特宗教改革的领导人堕落为伯凯尔斯的御用神学家。在明斯特王国建立之后,他连续发表多篇文章,继续宣传末世论和建立使徒教会等思想,以壮大明斯特王国的威势,激发民众的宗教热情,维持再洗礼派的统治。他宣称,正是马提斯、伯凯尔斯所进行的改革,让真理得到圆满的表现,“从而在明斯特开始了基督的王国。……上帝现在建立起一个充满活力和力量的王国,这个王国用正义的刀剑,让我们得到净化,并从这里传播出去”*Lowel H.Zuck ed.,Christianity and Revolution,Radical Christian Testimonies,1520-1650,Temple University Press,1975,p.99.。

然而,仅仅依靠宗教狂热难以长久地维持一个激进的政权。伯凯尔斯的明斯特王国所采取的激进的政治、经济、社会政策,尽管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明斯特与敌人对抗的军事力量,但逐渐脱离了原本支持改革的明斯特民众的利益和要求,引起改革阵营内部的分裂,最终必将危害改革事业的成功。

围困明斯特城的天主教主教得到神圣罗马帝国的财政援助,召募了数千名雇佣兵围城,在明斯特城外建立了5个兵营。明斯特城凭借强大的防御,击退了敌人的数次进攻,但长达一年多的围困造成城内军需品和生活消费品的短缺。到1535年4月,明斯特城与外部的所有联系都被切断,城内食品紧张,一些老人、妇女和儿童逃出城外。6月24日夜晚,两名叛逃的守城民兵泄露了明斯特城的布防情况,带领主教的士兵攻入了明斯特城。经过两天的战斗,主教的军队占领了明斯特城,数百名明斯特居民被屠杀*Cornelius Krahn,Dutch Anabaptism,Origin,Spread,Life,and Thought,Herald Press,1981,pp.158-159.。若特曼在战斗中死亡,伯凯尔斯被捕,于1536年1月22日被酷刑处死。明斯特主教在城中重新恢复了天主教的统治,宗教改革的成果付诸东流。

从根本上说,明斯特公社的改革反映了正在兴起的市民阶层的利益和反对天主教会所代表的封建贵族政治统治、宗教压迫的要求,是对传统旧秩序的挑战,是希望再造一个更公正、更合理的社会的努力。然而,一方面,大量非明斯特居民的再洗礼派从外部进入明斯特城,改变了明斯特改革领导人和主体力量的构成,使之逐步偏离了明斯特市民为其阶级利益而进行政治、宗教改革的方向,从而失去了坚实可靠的民众基础。另一方面,在代表新兴市民利益要求的政治改革被逐步剥离的同时,宗教改革又被激进的教派领袖所利用,从末世期盼引发的宗教狂热到建立神权政治的宗教王国,一步步走上脱离现实、违背民众利益的极端道路,从而最终导致失败。

[责任编辑:公羽]

刘甜甜(1980-),女,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青岛大学语言中心讲师。

K563.3

A

1003-8353(2016)05-0163-06

猜你喜欢

改革派宗教改革主教
李实:坚定的“改革派”学者
“王权至尊”与都铎时期的思想纷争
西风东渐下的传统与改革
不会祷告的土著人
西风东渐下的传统与改革
中世纪英格兰主教档案及其史料价值
德国工匠精神的文化基因分析
英国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
抽烟与祈祷
DIY小卡片“玩”转思想史教学难点——以人教版“宗教改革”一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