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的病虫害防治
2016-03-08边泽江
边泽江
大豆的病虫害防治
边泽江
大豆易受病虫害的为害,为确保大豆品质和商品性,必须及时防治病虫害。目前沧州市大豆的主要病害是大豆花叶病毒病、大豆胞囊线虫病、纹枯病、锈病、霜霉病等;主要虫害由大豆蚜虫、豆天蛾、造桥虫、小夜蛾等。在防治方法上除了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倒茬、科学管理以外,药剂防治很关键。
1、大豆花叶病毒。大豆花叶病毒是大豆的一种世界性的重要病害,一般发生率30%—60%,有一些品种甚至达到100%,常用防治方法有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波尔多液、福美双、三唑酮等。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开始喷药防治,用2%菌克毒水剂0.1—0.2千克/亩,兑水450千克喷雾,做到均匀喷雾、无漏喷,连续施药两次,每次间隔7—10天;或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60克/亩,兑水450千克喷雾,均匀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3次,另外,在7—8月还可以结合防治蚜虫喷施病毒病的药剂。
2、大豆胞囊线虫病。大豆胞囊线虫病是大豆胞囊线虫寄生在大豆根部所致。在大豆整个生长期间均可为害,主要为害根部,使主根与次生根减少。大豆苗期感病,子叶与真叶变黄,发育迟缓。成株期感病,植株矮化,叶片由下向上变黄,花期延迟,结荚少,甚至枯死。可用多菌灵和福美双等药剂的种衣剂进行包衣,种子与药剂比例50—70:1,对大豆胞囊线虫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3、大豆霜霉病。主要为害幼苗或成株叶片、豆荚及豆粒。带病种子长出的幼苗导致系统发病,子叶未见病状,从第一对真叶基部出现褪绿斑块,沿主脉、侧脉扩展,造成全叶褪绿。大豆开花期间雨水多或湿度大,病斑背面生有灰色霉层,病叶转黄变褐而干枯。叶片被再侵染时,出现褪绿小斑点,后变为褐色小点,背面也生霉层。豆荚染病外部症状不明显,后荚内出现黄色霉层,发病初期开始喷洒40%百菌清悬浮剂60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8%的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4、大豆锈病。主要为害叶片,也浸染叶柄和颈部,严重时叶片变黄,干枯脱落。秕荚率高,豆粒不饱满。应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排除积水,增施磷、钾肥;合理轮作,清除病株残叶,深翻土地;发病初期及时喷施杀菌剂。
5、大豆豆天蛾。豆天蛾是夏播大豆的主要虫害。幼虫期发生在7—9月,以8月上、中旬为害最重。9月后老熟幼虫越冬。防治方法(1)诱杀成虫:利用成虫较强的趋光性,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可以减少豆田的落卵量,减轻危害。(2)药剂防治:防治豆天蛾幼虫的适期应掌握在3龄前,每亩用4.5%高效氯氰菊酯1500—2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500倍喷雾,每亩喷药液50公斤。由于幼虫有昼伏夜出习惯,喷药时间应选在下午五点以后。豆天蛾的天敌有赤眼蜂、寄虫蝇、草蛉、瓢虫等,合理利用天敌,对豆天蛾发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6、大豆蚜虫。大豆蚜虫俗称“腻虫”,是为害大豆的重要害虫。蚜虫主要在大豆植株的生长点、顶端嫩叶及嫩尖上刺吸汁液,严重时布满茎叶,幼荚被为害,造成叶片卷缩、发黄、植株矮小,根系发育不良,分株及结荚的数量减少,甚至整株死亡,一般田块减产20%—30%,严重可减产50%。除此之外,大豆蚜虫还能传播花叶病毒病。防治方法:3%啶虫脒乳油1500倍液,或用2%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或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1000—20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
(作者单位:盐山县农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