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经营与管理的多元化与模块化浅析

2016-03-08陈燕妮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模块化企业管理模式

陈燕妮

(武汉一冶建筑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湖北 武汉 430080)

企业经营与管理的多元化与模块化浅析

陈燕妮

(武汉一冶建筑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湖北武汉430080)

摘要: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是企业管理多元化模型的重要基础,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实现企业规模化优势的重要途径。创新思维模式的理念是企业成长力与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本文在梳理企业管理理念、理念与模式及创新思维的基础上,基于大数据、互联网+思想,提出了企业经营与管理的多元化与模块化。

关键词:企业管理;多元化;模式;模块化

科学的管理模式与经营思维可以促进企业科学、健康、持续发展,全球化与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经营管理的理念与模式正在发生相应的变化,随着管理理论的丰富和演进,企业经营与管理的多元化与模式化正在彰显其优势。

一、管理理论及其演进

(一)多元化理论

一般而言,多元化理论可以追溯到1957年,安索夫在《多元化战略》中提出以产品种类多少来定义多元化,无法区分高度相关的多种产品经营与高度不相关的跨产业的多种产品经营之间的差异。1962年,钱德勒提出了“结构跟随战略”的企业管理思想,并认为企业组织结构及其演变是企业多元化成功的核心,没有企业组织结构的演变,企业的多元化可能会导致绩效的降低。《美国标准行业分类和代码(SIC)》中将多元化定义为单个企业活动的异质市场数目的增长,即多元化与企业活动的行业数目增加具有密切的关联关系。

(二)融合管理

融合管理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即企业在管理制度、流程、组织和文化等方面进行改革,继而走向理性管理模式与非理性管理模式相融合的管理模式。以迈克尔和詹姆斯为代表的经济学家们认为,在激烈的企业竞争环境与市场格局中,企业要成长与持续发展,就必须改变其运营状况,形成诸如企业联盟的经济体形式,从而实现企业经营与管理的理性化与非理性化的融合。

(三)模块化理论

模块化理论是产业组织领域的最新研究课题,1997年哈佛大学商学院的鲍德温教授和克拉克院长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模块化时代的管理》,文章指出,模块化现象在信息产业、汽车等几个产业领域里从生产过程扩展到了设计过程,同时指出了模块化对产业组织结构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模块化管理就是把问题细化,分级别管理,各负其责,管理模式就呈金字塔状。因此,模块化管理是一种处理复杂系统分解为更好的可管理模块的方式,即根据企业生产、流通、经营与管理的不同环节和部门活动属性,将管理细化成不同的模块进行归属化管理,以提升企业经营与管理的质量和效益。

(四)组织管理

组织管理是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企业管理深化为学习型组织、虚拟组织和集整管理模式。其中,学习型组织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有效保证;虚拟组织是指企业应该将经营重心放在不易被模仿的能力上,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等来实现资源的互利互补,从而可以减少企业受到环境的影响;集整管理模式是一种不断发展创新的管理模式,主要是由于集整管理具备包容性和可拓展性。但是集整管理模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信息技术的制约。

二、企业管理模式的演化

王娟(2012)[1]通过对企业管理模式的概念和国内外优秀的管理模式的分析,提出了我国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系统最优到整体最优的管理模式,探讨了系统最优到整体最优模式的内容、影响因素以及发展方向。王娟在分析企业经营与管理所面临的外部支撑系统与内部支持系统及其演化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优良的适合企业发展的共享系统以及决策系统,建立促进企业发展的渐变动态管理模式机构,培养专业化的人才资源,提高经营者的综合素质。

卫俊儒,王元亮(2014)[2]在分析企业的市场环境和企业内容系统环境的基础上,提出了大数据时代的企业管理思路,即企业可以通过大数据更加准确地掌握市场动态,还能够通过大数据来对其内部进行调整和优化,通过内外结合来稳定市场地位与价值。

梁晓军(2015)[3]通过对企业面临的经济发展趋势、消费需求引导、经营策略和市场竞争等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的三个趋势:弹性发展趋势、人性化发展趋势和信息化发展趋势。

由此可见,企业的管理模式是随着经济、社会、市场等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变与创新是企业经营与管理的法宝,也是培育企业成长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三、企业经营与管理的多元化与模块化

林仁红,邹昭唏(2014)[4]从比较理论研究视角出发,推导出企业管理模式的静态形成机制和动态调节因素,并从现代管理理论、企业家精神、中国管理哲学、环境因素等视角分析了中国企业管理模式的形成机制。企业管理模式形成后,随着环境变化、理论深化、思想延伸,以及随着企业由小到大成长的变化,管理模式会发生动态调整,并且企业管理模式的形成机制主要围绕体系维度、思想维度、技术维度和创新维度进行的,并把中国的企业管理模式概括为“西学、溯古、引技、创新”。由此可见,变与创新是企业经营与管理的永恒主题,变既包括经营理念与模式的改变,也包括产品体系、标准的改变,还包括基于人性化设计的变。创新则是企业生存、发展和综合竞争力提升的核心动力,是企业占领消费者与市场的法宝,其核心是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因此,我们认为,没有变与创新的企业在现代竞争大潮中将失去生存之地。

大转型、大发展的背景下,大数据、互联网+等正在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演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现代企业经营与管理的理念与模式的演化,因此,企业经营与管理应适应新形势与新常态的需要,既要以中国管理思想和管理哲学为导向,又要融入到西方现代管理科学理论与实操中,在适应变化的需求时改进经营与管理理念与模式。我们认为,多元化经营与模块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的经营之道与提升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来源。

(一)多元化经营

通常而言,多元化战略与专业化战略是企业面临的战略选择,也是困扰企业家与企业发展的重要因子,从企业经营与发展看,无论是多元化,还是专业化,企业都能成长为一个完整的公司,究其发展事实而言,多元化战略的实现或多或少都会经历专业化的转型与发展。首先,多元化经营的前提是企业业务与市场的多元化及其充分发展。一般而言,多元化战略意味着企业经营业务的拓展或转向,并且拓展或转向的业务应该是企业具有优势或比较优势的领域,或者是具有一定成长潜力和拓展空间的新业务领域。如果企业要在拓展或转向中获得持续竞争力,就必须要对不完全或不对称的信息进行科学判断,在充分评估风险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利用,这就需要有创新的胆识,当然,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应用必须建立在企业雄厚的产业、技术、人才与市场保障力的基础之上,也要求企业具有把控竞争风险的能力,并以自身的优势或比较优势进行拓展功能转向。其次,企业的核心竞争是多化元经营战略的生长点和支撑点。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成长与发展的基点,一般而言,企业拓展或转向应以熟悉和擅长的领域为导向,并以创新的思维进入,这样才有利于减少企业风险,在确保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前提下,实现平稳拓展或转向。总之,企业经营多元化战略应实现与企业长期业务相适应,并以分享共同资源、组合经营为基础,以战略关联为导向,以创新性与差异化为切入点。

(二)模块化管理

模块化管理是基于管理的可分解性的扁平化与柔性管理模式,把模块化组织视为一个个具有关联与依存关系的子系统,注重产业、企业组织结构与信息分布对组织效率的影响,坚持自适应下的动态演化与调整,模块化管理就是按子系统功能进行分散化管理,最后通过协同演化实现企业的科学化管理与高效运行。一般而言,模块化管理强调专业分工与模块间的协同,其实质就是专业人办专业事,这样的分工与合作有利于明确模块的岗位职责,并根据企业运行适时地作出快速反应和创新性调整,以适应环境和外界的变化,从而实现优化企业组织结构与功能模块的目的,是一个体系化、系统化的管理模式,其中协同与团队意识是模块化管理的核心和基础,分工与协作是关键。模块化管理可以实现纵向、横向与网络化的组织结构与管理体系,即纵向上具有领导与被领导、指挥与被指挥的关系,横向却是“同志+兄弟”的关系,并通过条块化、网络化的关联关系形成激励、约束、竞合演进的企业文化氛围,实现整合优势而实现提升企业整合竞争力与发展软实力的目标。根据现代企业的经营、运行与管理体系,在实现模块化管理中可以分成四个环节的大模块化管理:人力资源模块、研发与设计模块、生产模块、服务与管理模块。其中,人力资源模块是企业成长与发展的基础与前提,研发与设计模块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生产模块是企业产品化的关键,服务与管理模块是企业的市场战略组合的综合表现。实践中,模块化管理具有多主体性、多对象性。模块化管理是一种分工与协作关系,因此,在不同的分工中,管理主体、管理对象是具有差异性的,因此,在模块化管理中应坚持差异化、个性化原则,以组织结构优化与导向,强调组合管理与团队意识。

(三)横向组织调整

企业经营与管理的多元化与模块化,是以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拓展企业空间与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与发展软实力为目标导向的,是为解决企业多元化战略和方向、现代企业管理与服务的。因为多元化和模块化,必然会产生组织模块间的冲突和战略选择的排列,因此,不同模块的优化与合理组织是实现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必须要克服模块间的外部性冲突或搭便车问题。在波特的“横向组织”概念中,是以指导多元化企业建立积极的组织机制,克服企业各部门之间内在的萧条和交流的困难,使多元化战略得以有效实施。横向组织划分与设计的目的就是要克服模块间的博弈,通过企业纵向、横向组织结构间的业务或职能分工与协作,寻求模块间的动态平衡,以优化组织结构和提升企业管理软实力,从而促进企业的科学发展。无论是多元化战略,还是模块化管理,在实践中都必须服务与服从于企业持续发展的需要,尊重差异与个性需要的同时,有利于实现模块间的有序分工与协作,形成企业的竞合演进格局。

总之,企业经营与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动态适应性和不确定性,在实践中,应根据企业的属性和国家治理的需要,进行科学抉择,模式的选择是具有差异性和阶段性的,在大数据与互联网+时代,企业经营与管理理念应坚持动态演进与适时调控的思维,从体系维度、思想维度、技术维度和创新维度作出科学选择。

参考文献:

[1]王娟.新经济系统最优到整体最优的现代化管理模式探讨[J].商业时代,2012,(30):90~91.

[2]卫俊儒,王元亮.大数据时代下的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探析[J].信息系统工程,2014,(11):56.

[3]梁晓军.从管理理论演进看企业管理模式创新趋势[J].商场现代化,2015,(17):102~103.

[4]林仁红,邹昭唏.中国企业管理模式形成机制研究——基于比较管理视角的研究[J].管理观察,2014,(27):97~99.

文章编号:2095-4654(2016)03-0038-03

* 收稿日期:2016-01-08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模块化企业管理模式
模块化自主水下机器人开发与应用
模块化住宅
马勒推出新型模块化混动系统
ACP100模块化小型堆研发进展
新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
液晶生产企业客户管理新概念探究
永续债券探析
浅析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突发事件基本类型及其对管理的意义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