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9—2013年《包装学报》零被引论文分析

2016-03-08徐海燕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引率载文篇幅

徐海燕

(湖南工业大学 期刊社,湖南 株洲 412007)

2009—2013年《包装学报》零被引论文分析

徐海燕

(湖南工业大学 期刊社,湖南 株洲 412007)

以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为统计源,对2009—2013年《包装学报》零被引论文进行统计分析。2009—2013年,学报共刊载论文370篇,其中,截至数据统计日期,零被引论文共51篇,零被引率为13.78%。51篇零被引论文中,英文论文为1篇,占1.96%;在主题方面,“包装文化与教育”“艺术与设计”主题的零被引论文占比较大;与期刊载文平均篇幅相比较,零被引论文的平均篇幅要稍短于同期载文平均篇幅;讲师及以下、硕士研究生的零被引论文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35.29%和33.33%;合著规模为2人的论文,其零被引率超过该合著区间的总载文率;零被引论文的篇均文献数大多低于总载文的篇均文献数。基于此统计分析,建议学报尽量减少或避免刊登英文文章、与包装关联度不高的“艺术与设计”类文章、论述空泛而学术价值不高的理论性文章、学术质量不高的职称论文和硕士研究生论文,适当提高刊载论文的合著规模,增加论文的参考文献数量,刊载篇幅较长的论文。

《包装学报》;零被引论文;文本分析;作者分析;参考文献

0 引言

学术论文被引是其学术价值得到认可与关注的一种重要表现方式,也是体现其学术思想交流与传承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论文的被引频次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该论文的被认可度与被关注度。而对于期刊,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其刊载论文的被引频次越高以及高被引论文越多,说明其学术影响力越大[1]。基于此,相关学者对期刊高被引论文进行了大量的研究[2-3],而对与其相对应的、同属于引文研究范畴的零被引或低被引论文则研究较少。而事实上,学术期刊所刊载的学术论文中,零被引、低被引的论文也很多。在自然科学学科中,发表5 a后仍未被引用过的数学领域文章约占1/3,化学领域文章约为10%;社会科学领域的文章零被引率更高,人类学领域的论文零被引率甚至高达90% 以上[4-5]。同时,零被引论文并非完全没有价值。一些重大的科学发现和成果在发表时并没有被当时的学界认可,但在多年后却被重新发现并受到重视,荷兰著名科学计量学家A. F. J. Van Raan将这种现象称为“睡美人”[6]。由此可见,零被引论文虽然在特定的研究时间窗口内未被引用,但并不表示其将来不被引用;且零被引论文大多存在一定的下载量,这也表明其学术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交流与扩散。另外,研究发现,论文的零被引率与期刊的影响因子呈负相关关系[7]。若只研究高被引论文而忽视零被引论文,将不利于形成期刊与文献的整体性认识。因此,零被引论文研究对探索文献引用规律、发掘文献潜在价值等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本研究以《包装学报》(以下简称学报)2009—2013年发表的至数据收集日未被引用的论文为研究对象,对这些零被引论文的特征进行统计与分析,以期为包装行业学者研究选题、期刊编辑组稿与选稿以及期刊发展与决策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1 数据来源及处理方法

《包装学报》于2009年10月创刊,刊期为季刊。现已出版29期(2009年仅出版1期),共刊发学术论文587篇,其中,2009—2013年共刊发论文370篇。登录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文献来源”检索窗口输入“包装学报”,在检索结果页面按“发表年度”分别检索2009, 2010, 2011, 2012, 2013年的零被引论文,并导出相关数据。对检索得到的零被引论文数量及篇幅、刊期分布、下载频次、论文类型及主题、作者分布、参考文献等进行分析。

本研究中零被引论文的相关数据收集日期为2016年11月4日,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采用Excel 软件。处理过程中,发文统计仅统计各刊期刊载的学术论文,即根据期刊具体刊发的论文数据进行统计,剔除简讯、补白等非学术论文,且作者统计中仅统计分析第一作者。

2 结果与分析

2.1 零被引论文概况

根据中国知网的相关数据,《包装学报》2009—2013年所刊载论文至2016年11月4日,共有51篇论文没有被引用,相关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零被引论文分布刊期及下载频次Table 1 Periodical distribution and download frequency of non-cited papers

由表1分析可知,学报2009—2013年共发表学术论文370篇,共有51篇论文未被引用,该时间段内零被引率为13.78%。具体而言,2009年仅出刊1期,发表论文25篇,有5篇论文未被引用,零被引率为20.00%;2010年总载文量为94篇,零被引论文数为7篇,零被引率为7.45%;2011年总载文量为86篇,有8篇论文未被引用,零被引率为9.30%;2012年总载文数量为83篇,有14篇论文未被引用,零被引率为16.87%;2013年总载文量为82篇,有17篇论文未被引用,零被引率为20.73%。

由以上分析可知,2009, 2013年的零被引率较高,这可能是因为2009年学报出刊后未被中国知网及时收录,相关数据未上网,导致论文学术思想交流受阻,被引率降低;而2013年则主要是由于文献引证的时效性造成的,其发表时间到数据检索日期尚未达到被引稳定状态。2010—2013年,零被引率呈上升趋势,说明随着发表时间的延长,论文的零被引率将逐渐降低。由零被引论文分布刊期可知,2009—2013年的每期刊物均存在零被引论文,说明零被引论文是客观存在的,但同时也表明,刊物在选稿及对论文质量把关时应坚持更高的标准,尽量降低刊载论文的零被引率。从零被引论文的总下载频次及篇均下载频次可知,虽然这些论文未被引用,但仍存在下载量,其学术思想仍可能对后来的研究者产生启发。在51篇零被引论文中,下载频次最高的为264次,下载频次超过100次的有9篇。这些下载频次较高的论文,虽未被引用,但其学术价值从另一个方面也得到了一定的体现。而对于那些既未被引用且下载频次较低的论文,建议学报编辑部予以专门分析,以避免刊发一些学术价值不高的零被引论文。

2.2 零被引论文文本分析

1)语种分析

51篇零被引论文中,中文论文为50篇,英文论文为1篇,英文论文占1.96%。2009—2013年学报共刊登2篇英文论文,1篇为国外作者投稿,1篇为国内作者投稿,国外作者的英文论文未被引用。该论文论述的主题为目前研究较多的“绿色设计”,但从标题来看,其阐述的是绿色设计在具体地域的应用,论述对象相对狭窄,不利于被引用;且中文期刊刊发英文文献,其被引情况不佳,这与作者的引用习惯相关,中文期刊发表的英文论文较少受到关注。

2)类型及主题分析

论文的被关注度从根本上讲是由其研究内容及学术质量决定的。因此,从研究主题及具体内容方面来对其进行分析可更科学深入地了解零被引论文的本质特征[8]。51篇零被引论文中,综述型论文为1篇,研究型论文为50篇,综述型论文占1.96%。一般情况下,综述型论文被引较多,属高被引论文[9]。但也有一些综述型论文为在读硕士生撰写,论述深度和广度不够,学术价值不高,故受到的关注较少。这篇零被引论文就属于这种情况。

根据论文主题做进一步分析,发现51篇零被引论文中,“包装文化与教育”主题论文为15篇,与“包装”关联度不高的“艺术与设计”主题的论文为11篇,特定产品“包装结构设计”主题论文为5篇,“包装材料与技术”主题论文为12篇,“印刷技术与工艺”主题论文为3篇,另外,主题较偏的论文为5篇。零被引论文主题分布及篇均下载频次见表2。

2009—2013年学报所刊载的论文中,“包装材料与技术”主题的论文为150篇,约占总刊载论文的40%,该主题零被引论文虽有12篇,占总零被引论文的23.5%,但综合考虑其总刊载量,零被引率低于其占总刊载量的比例。而“包装文化与教育”主题的零被引论文,含括了艺术理论、包装文化、包装教育等方向的论文,其占总零被引论文的29.4%,且其篇均下载频次较低,这部分论文学术质量相对较低。“艺术与设计”主题的零被引论文为11篇,约占总零被引论文的21.6%,这11篇零被引论文主题皆与“包装”关联度不高,综合考察51篇论文所属栏目分布,“艺术与设计”主题的零被引论文数量(为21篇)更大,前述的“包装文化与教育”也有部分论文分布于“艺术与设计”栏目。一些特定产品的“包装结构设计”论文,因涉及具体产品,其被引一般不高。“印刷技术与工艺”主题的零被引论文不多,且其篇均下载频次较高,这部分论文的学术价值有待被发现。而对于一些主题较偏且与包装关联度不高的论文,也不易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

表2 零被引论文主题分布及篇均下载频次Table 2 Topic distribution and average download frequency of non-cited articles

3)篇幅分析

2009—2013年学报51篇零被引论文的平均篇幅为4.24页。具体而言,2009年的零被引论文平均篇幅为3.80页,2010年为3.86页,2011年为4.13页,2012年为4.21页,2013年为4.59页。零被引论文篇幅统计见表3。由表3可知,与期刊载文平均篇幅相比较,零被引论文的平均篇幅要稍短于同期载文平均篇幅;零被引论文一般篇幅不长,大于6页的零被引论文只有3篇。同时从表3可看出,2009, 2010年学报载文平均篇幅不长,2011年平均篇幅增长较快,且2009—2013年学报载文平均篇幅呈逐步增长的趋势。

表3 零被引论文篇幅Table 3 Textual lengths of non-cited articles

2.3 零被引论文作者分析

1)职称/学历分析

零被引论文作者的职称/学历统计结果见表4。其中,作者如已就职,则统计其职称;作者如未就职为在读学生,则统计其学历。

表4 零被引论文作者职称/学历统计结果Table 4 A statistic result of authors’ title and degree

由表4可看出,作者为讲师及以下、硕士生的零被引论文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35.29%和33.33%,共占总零被引论文的68.62%。讲师及以下职称的作者或因自身学识不够深入、系统而导致论文研究学术价值不高,或因职称评定而撰写论文导致研究较为简单,这部分论文学术价值相对较低,被关注度不高。根据对2009—2013年学报总刊载论文的作者职称统计数据可知,在370篇总载文中,作者职称为讲师及以下的论文为84篇,约占总刊载论文的22.70%,而零被引论文作者为讲师及以下论文为18篇,占总零被引论文的35.29%,其比例大大超出其刊载论文的比例。这也说明这部分论文整体质量不高,被关注度不高。而在读硕士生由于参与科研时间较短,对研究领域了解不够深入,其论文相对简单,且大多是首次发表论文,写作水平不高,这部分论文也较少受到关注。学报刊载本科生的论文较少,本科生的论文也因学术质量不高而较少受到关注。

2)作者合著规模分析

论文的合著规模是评价科研合作程度的一个重要量化指标,也是衡量论文研究深度和广度的一个重要因素[10]。科技论文的合著现象较为普遍。对科技论文合著规模的研究发现,不同合著规模的论文,其总被引频次整体呈现随作者人数增加而缓慢增加的趋势,且存在一个最佳合著规模,超过此规模将会出现负相关[11]。合著规模是否对《包装学报》论文的零被引产生影响,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对学报2009—2013年总载文及零被引论文的作者人数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见表5。

由表5分析可知,学报刊载论文作者人数主要为1~3人,作者人数为4人及≥5人的论文所占比例不高。而对于零被引论文而言,作者人数为2人时,所占比例超过该合著区间的总载文比例,说明作者人数为2人的论文被关注度要低于1人及3~4人论文的被关注度;1人及3~4人的论文所占比例与该作者区间的总载文比例相差不大;而作者人数≥5时,零被引论文所占比例要大大低于该作者区间的总载文比例,这说明对于学报而言,作者人数≥5的论文的被关注度较高,零被引率较低。分析认为,可能是由于作者人数为1人时,这些论文部分为专家撰稿,学术价值较高,被关注度相对较高;而作者人数为2人的论文,部分为职称论文,学术质量不高,部分为硕士生所撰写,加上导师的名字,因此合作度不高,被关注度也不高;而作者人数≥5的论文,因其合作度较高,被关注度也较高,故零被引率相对较低。

表5 作者人数统计结果Table 5 A statistical result of authors

2.4 零被引论文参考文献分析

是科技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已纳入科技期刊学术质量评估体系之中。参考文献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作者对研究领域相关知识或技术的了解深度和广度,甚至可从参考文献的发表或出版时间来推断论文主题的先进性和前瞻性。因此,参考文献在科技论文中具有重要地位。参考文献的数量是否对学报的零被引论文产生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统计了期刊总载文及零被引论文的参考文献数量,统计结果见表6。

表6 参考文献数量统计结果Table 6 A statistical result of the number of references

由表6中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学报总载文的篇均文献数不高,而零被引论文的篇均文献数除了2010年之外,均低于总载文的篇均文献数。这表明参考文献数量较少的论文,相对而言受到的关注较少。一般而言,参考文献数量越多,表明论文作者对相关研究了解得越广泛和深入,其论文受到的关注度相对较高。

3 减少零被引论文刊发的建议

零被引论文虽然并非毫无价值,但未被引用也表明其不被学界认可和关注,其论文的学术交流价值未得到有效体现。因此,不管对于科研论文的作者,还是刊登论文的期刊而言,都应尽量减少零被引论文的发表,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科技论文的学术交流与传承功能。

1)尽量减少或避免刊登英文论文。由于作者的引用习惯,中文期刊上刊登的英文论文被引较少,建议控制英文论文的刊登数量或不刊登英文论文。

2)建议减少或避免刊登与包装关联度不高的“艺术与设计”文章,以进一步凸显学报的“包装”特色;对于“包装文化与教育”主题的文章,应严格把握质量,避免刊登一些论述空泛而学术价值不高的理论性文章。

3)对来稿进行严格把关,减少或避免刊登学术质量不高的职称论文;对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尤其是综述性论文,应要求其导师对论文进行全面指导并对质量把关,以提高论文的论述深度与广度,提高其学术质量。

4)建议作者在撰写论文时,深入了解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前沿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尽量多查阅相关文献,增加参考文献的数量;同时,论述尽量深入透彻,适当增加论文的篇幅。

5)适当提高论文的合著规模。合作研究人员数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而言能提高研究结果的水平和深度,适当提高合著规模对论文被关注度的提升具有一定的正向影响。

参考文献:

[1]刘武英,张 薇,刘影梅. 学术期刊中的零被引论文特征分析:以编辑出版类核心期刊为例[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9):987-991. LIU Wuying,ZHANG Wei,LIU Yingmei. Analysis of Academic Journals’ Paper Characteristics of Zero Citation:Based on Editing and Publishing Core Journals[J]. Chinese Journal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Periodicols,2015,26(9) :987-991.

[2]邓 彬. 2007—2013年《湖南工业大学学报》载文被引分析[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4,28(6):86-90. DENG Bin. Analysis of Cited Papers of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from 2007—2013[J].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14,28(6):86-90.

[3]廖友媛. 2009—2013年《包装学报》刊载论文被引分析[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4,28(6):91-96. LIAO Youyuan. Citation Analysis of Academic Papers Published inPackaging Journalfrom 2009—2013[J].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14,28(6):91-96.

[5]朱梦皎,武夷山. 零被引现象:文献综述[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13,36(8):111-116. ZHU Mengjiao,WU Yishan. Zero Citation:A Literature Review[J]. Information Studies:Theory & Application,2013,36(8):111-116.

[6]VAN RAAN A F J. Sleeping Beauties in Science[J]. Scientometrics,2004(3):467-472.

[7]WEALE A R,BAILEY M,LEAR P A.The Level of Non-Citation of Articles Within a Journals as a Measure of Quality: A Comparison to the Impact Factor[J]. BMC Med Res Medthodol,2004,4:14-21.

[8]石 磊. 期刊论文零被引现象实证研究[D]. 合肥:安徽财经大学,2015. SHI Lei. Empirical Study of Uncited Papers[D]. Hefei: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2015.

[9]李晓红. 2002—2012 年我国化学类高被引论文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1):69-73. LI Xiaohong. Analysis of Highly-Cited Chemistry Articles in China from 2002 to 2012[J]. Chinese Journal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Periodicals,2014,25(1):69-73.

[10]廖友媛. 2007—2011 年《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的载文分析[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2,26(6):73-77. LIAO Youyuan. Analysis of Research Papers Published in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of Technologyfrom 2007—2011[J].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12,26(6):73-77.

[11]钟 镇. 农业经济与政策Web of Science期刊论文合著规模与绩效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12):1513-1518. ZHONG Zhen.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Co-Author Scale and Its Performance of Journal Articles in Science Journals in Agricultural Economy and Policy[J]. Chinese Journal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Periodicals,2014,25(12):1513-1518.

(责任编辑:廖友媛)

An Analysis of Non-Cited Articles inPackaging JournalBetween 2009 and 2013

XU Haiyan
(Periodical Agency,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uzhou Hunan 412007,China)

Based on the full-text database of CNKI, a statistical analysis has been made of non-cited articles inPackaging Journalfrom 2009—2013. A total of 370 articles has been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 from 2009 to 2013, among which, up to the date of statistics, as many as 51 articles have never been a source of citation, with a zero citation rate of the journal as high as 13.78%. There is only one English article among all the 51 non-cited ones, accounting for 1.96% of the total. As for the theme of articles, those related to“packaging culture and education” and “art and design” occupy a relatively larger proportion in zero citation. Compared with the average length of the journal articles during the same period, the average length of the non-cited articles is slig,htly smaller than the average length of all the articles. In terms of authors of the non-cited articles, lecturers with a masters degree or below account for a large proportion of 35.29% and 33.33%, respectively. Among them, the zero citation rate of articles of co-authors of two exceeds the total publication rate. The number of non-cited articles is much smaller than that of the total articles.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it is suggested that an effort should be made to minimize or avoid the publication of English articles, articles with such lowly-correlative themes as“ art and design”, highly theoretical articles with vague and general argumentation or with little academic value, and professional theses or graduate papers of poor quality. Meanwhile it is advisable to expand the scale of published papers, increase the number of references and the length of articles as well.

Packaging Journal;non-cited paper;textual analysis;author analysis;reference

G255.2

A

1673-9833(2016)06-0088-05

10.3969/j.issn.1673-9833.2016.06.016

2016-11-10

徐海燕(1978-),女,湖南邵东人,湖南工业大学编辑,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编辑学,E-mail:790252511@qq.com

猜你喜欢

引率载文篇幅
Hero dog, saving the teen
向本期载文的审稿专家致谢
Britain's“Shark House”
向本期载文的审稿专家致谢
向本期载文的审稿专家致谢
文以载道与道以载文
不同学科学术性论文和综述评论性论文的零被引率分析
学术期刊的自引证率与自被引率的比较与分析
——以食品科技类SCI来源期刊为例
采用自被引率与2年自被引率检测学术期刊过度自引的比较与分析
论文被引率在科技期刊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
——基于36种SCI眼科学期刊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