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改革发展规律 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2016-03-08张晓林
张晓林
编者按:组织开展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重大主题宣传,是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重要举措。为深入学习宣传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本刊于2016年2月18日举办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新思想”论坛,并在此基础上,从本期起开设“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专栏,约请理论界著名专家学者撰写文章,对习近平治国理政哲学思想、经济思想、政治思想、文化思想、社会思想、军事思想、外交思想等进行全面、深入的阐释。本期刊发的六篇文章,是本社主办的“习近平治国理政新思想”论坛上的专家发言摘编。
形成和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特征。全面深化改革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强劲动力和引擎。
当前,改革正在稳步扎实推进,一些重要关键领域取得突破,一批标志性、关键性的改革举措相继出台;清除了一批深层次、体制性障碍,在制度设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改革呈现上下联动、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逐步向纵深发展的良好态势。这里的原因毫无疑问是多方面的,但一个根本性的原因,就是正确认识把握改革规律,不断引领和推进改革全面深化。应该说,这是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和重要原则,同时也是我们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的坚实基础和有力保障。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同自然界的发展一样,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是有规律、按规律运行的。所不同的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不像自然界那样,有一个先于人并相对独立于人的发展规律,不像“自然世界”那样显得“纯粹客观”,而是人置身其中,是活动的主体,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始终是和有意识、有目的的人纠缠在一起,人的主观意志、思想、观念和行为是参与其中并起作用的。但应明确的是,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凭主观意志、思想、观念随心所欲,率性而为,而恰恰说明只有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使思想符合实际、主观符合客观,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创造性,实现预期目标,从而防止和避免碰壁、失误和走弯路。
在改革发展的问题上也应作如是观。谁都无法否认,中国的改革开放没有现成的经验模式,也没有现成的书本答案,是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摸着石头过河,从未知逐步走向已知,从知之较少逐步走向知之较多,开拓进取,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也就是说,我们是在改革开放中学习改革开放,边干边学,不断从改革开放的“必然王国”迈向“自由王国”,不断认识和深化改革发展规律,不断增强改革开放的历史自觉性和主动性,由此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发展之路,也由此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而易见,这里的关键就在于正确认识和把握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改革发展规律。
回顾梳理党领导的改革开放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党根据一个时期或阶段的形势和任务,都曾分别就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等重大问题作出过论述和部署。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一是在30多年的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不管国内环境条件怎样变化,也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始终是我们党历届代表大会和全会的重要内容,是一以贯之、毫不动摇的基本国策,改革开放的主题始终不变,始终伴随着、推动着中国的发展;二是根据变化了的国际国内环境,根据形势和任务的需要,改革开放在不同时期或阶段也会有不同的侧重点,我们党都会适时召开全会审议和部署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重大改革措施;三是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单一到复杂、由一点到多点、由乡村到城市,由经济领域不断向政治领域、社会管理领域、文化领域、生态领域、党的建设领域、国防和军队建设领域等拓展,范围越来越广,领域越来越宽,力度也越来越大。
由此可见,“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任务的确立,是有深厚历史渊源的,是从改革开放的历史中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改革开放由单项到多项再到全面,直到今天呈现更广范围、更宽领域、更大强度的全面深化改革,是时代的特征。这一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兴旺的反映,体现了改革开放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是改革开放内在逻辑、内在发展规律的必然趋势。
从改革启动到今天的全面深化改革,之所以有这样的发展走势和历史进程,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基本矛盾运动,这深刻体现了社会发展更深层次的基本规律。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破除思想观念僵化和体制机制障碍,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进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然要引起生产关系某些重要环节的调整,引起生产关系总和即经济基础某些重要领域、上层建筑某些重要方面的变革。正是从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出发,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和发展,我们党始终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适时并积极推进意识形态领域的观念变革以及政治体制、文化管理体制、社会管理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国防和军队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等诸多领域的改革,使不同领域的改革相互促进、彼此协调、共同发展,由此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形成今天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也为“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改革开放最重要的历史性成就,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这里蕴涵和凝聚着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基本原则和规律性的认识。党的十八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样的精辟概括,深刻揭示了我国改革开放内外关系的本质联系、本质特征,包含着对改革开放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发展规律的认识,极大地增强了我们坚持中国道路、坚持改革开放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其中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形成的根本原因、根本经验、根本原则,也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改革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新时期以来,研究部署改革开放重大问题的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都无一例外地深入总结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不断深化对改革开放的规律性认识,并根据形势任务的需要适时推出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毫无疑问,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制定和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历史进程中,必须倍加珍视我们对改革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并且很好地坚持下去。
(作者:全国政协委员、求是杂志社原总编辑)
责任编辑:杜梅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