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超声造影对脂肪肝及正常肝内炎性假瘤血流灌注及其血管生成的对比研究
2016-03-08徐文婷李巍
徐文婷 李巍
探索超声造影对脂肪肝及正常肝内炎性假瘤血流灌注及其血管生成的对比研究
徐文婷 李巍
目的研究超声造影技术对脂肪肝和正常肝内炎性假瘤(IPL)的血流灌注及血管生成的诊断效能。方法40例脂肪肝内IPL患者,30例正常肝内IPL患者,分析超声造影检测脂肪肝和正常肝内IPL血流灌注、血管密度特征并测定其超声造影定量参数。结果脂肪肝内IPL患者与正常肝内IPL超声增强造影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肝内IPL在超声造影参数中峰值强度和曲线尖度与微血管密度(MVD)呈正相关(r=0.91、0.72,P<0.01);正常肝内IPL在超声造影参数中峰值强度和达到时间与MVD呈正相关(r=0.73、0.92,P<0.01),曲线尖度与MVD呈负相关(r=-0.59,P<0.05)。结论超声造影技术能够准确的反映脂肪肝内和正常肝内IPL的血流灌注以及血管密度,为临床的鉴别诊断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超声造影;脂肪肝;炎性假瘤;血流灌注;血管密度
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多病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质蓄积过多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并且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常见的肝病之一[1]。近年来脂肪肝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总人群中患病率为2%~3%,发病年龄有低龄化趋势,部分患者可进展到终末期肝病[2]。由于超声检查诊断往往表现酷似肝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表现与血流速度较低的小恶性肿瘤病灶类似,故多被误诊[3]。本研究初步分析超声造影技术对脂肪肝和正常肝内IPL的血流灌注及血管生成的诊断效能,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5年8月经病理检查诊断为脂肪肝内IPL 40例,正常肝内IPL 30例,脂肪肝内IPL患者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35~60岁,平均年龄(45.82±10.95)岁;正常肝内IPL患者中男22例,女8例,年龄27~69岁,平均年龄(46.12±12.12)岁。脂肪肝内IPL和正常肝内IPL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空腹情况下进行超声造影检查,步骤:采用百胜Mylab90型彩色超声诊断仪,在B模式下进行基波检查,识别病变后将探头置于稳定位置,将成像模式切换到低机械指数的特定造影成像技术,从而获得足够的深度以及大血管结构。然后经外周静脉(首选肘静脉)以团注的放式注射SonoVue (Bracco公司,意大利),其主要成分为六氟化硫(SF6)微泡,微泡平均直径2.5 μm左右。造影时间一般为1.0~1.5 min直到看到超声造影剂从肝脏微血管里面消失。通过超声造影检查记录定量参数:达峰时间、峰值强度、曲线尖度、曲线下面积,从而定量评价IPL及周围肝实质的血流灌注情况。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超声增强造影:无增强型:病灶处持续无造影剂灌注呈无增强表现; 低增强型:即6个病灶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均较周围肝实质低;等增强型:9个病灶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均与肝实质等增强,与周围肝实质分界不清;快速廓清型:即13个病灶动脉早期与周边肝实质等增强,动脉晚期造影剂开始消退,门脉期及延迟期明显低于周边肝实质。MVD计数:采用免疫组化及实时荧光定PCR技术检测病灶及周围肝实质MVD计数,严格按照操作说明进行(免疫组化试剂由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Ridit检验;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超声增强造影结果 脂肪肝内IPL患者与正常肝内IPL超声增强造影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MVD与脂肪肝、正常肝内IPL超声造影参数相关性 脂肪肝内IPL在超声造影参数中峰值强度和曲线尖度与MVD呈正相关(r=0.91、0.72,P<0.01);正常肝内IPL在超声造影参数中峰值强度和达到时间与MVD呈正相关(r=0.73、0.92,P<0.01),曲线尖度与MVD呈负相关(r=-0.59,P<0.05)。见表2。
表1 脂肪肝与正常肝内IPL超声增强造影结果对比[n(%)]
表2 脂肪肝内、正常肝内IPL超声造影参数与MVD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超声作为一种操作简单方便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在腹部疾病尤其是脂肪肝及肝局灶性病灶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临床中IPL没有特殊的临床表现,往往只能通过病理学进行确诊。由于IPL在超声检查中显示酷似肝癌,并且据国内研究报道IPL的误诊率高达75%,并且脂肪肝内IPL更容易引起检查难度变大[4]。肿瘤MVD为评价肿瘤血管生成的金标准,但是由于其作为有创检查技术,较多患者的依从性较低,因此造成临床上对于脂肪肝与正常肝内IPL的鉴别诊断困难加大。
本研究结果提示脂肪肝内IPL超声造影增强特点显示等增强型占主要部分(75.0%),正常肝内IPL超声造影增强特点主要显示低增强和快速廓清型。本研究结果与国内学者冯美娇、张丽丽等[5,6]研究超声造影对脂肪肝内镜下肝内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进一步对超声造影参数与MVD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脂肪肝内IPL在超声造影参数中峰值强度和曲线尖度与MVD呈正相关(P<0.01);正常肝内IPL在超声造影参数中峰值强度和达到时间与MVD呈正相关(P<0.01),曲线尖度与MVD呈负相关(P<0.05)。
总之,超声造影技术是一种操作简单,方便无创的检查手段,能够准确的反映脂肪肝内和正常肝内IPL的血流灌注以及血管密度,为临床的IPL鉴别诊断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1]卞文,梁军,刘学奎,等.非酒精性脂肪肝纤维化评分在胰岛素抵抗及向心性肥胖中的应用.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2(6):750-754.
[2]李木松,石荣亚.柴葛调脂汤联合基础疗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120例临床观察.现代医学,2015,43(2):235-237.
[3]Pack GT,Baker HW.Total right hepatic lobectomy; report of a case.AM Surg,1953,138(2):253-258.
[4]王文平,魏瑞雪,李超伦.超声造影诊断复发性肝细胞肝癌的研究.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0,7(1):10-14.
[5]冯美娇.超声造影对脂肪肝背景下肝内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36):72-74.
[6]张丽丽,顾金花,齐云峰,等.不同肝背景下原发性肝癌超声造影灌注特征的定量分析.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42(1): 164-16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6.015
2016-06-01]
519000 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 感染科(徐文婷);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病理科(李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