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转型时期大学英语教学的特征与对策研究
2016-03-07代薇
代薇
摘 要:转型时期的大学英语在很多方面存在于高中英语、专业英语的模糊界定,这些都阻碍着新时期英语的发展和完善。本文针对此问题,先描述大学英语教的特征,然后提出一些对策,希望能够促进大学英语的健康发展。
关键字:大学英语教学;转型时期;特征和对策
我国的大学英语是和初、高中英语有很大差别的,不同于两者的应试教育,其更加人性化和更具自主性。其发展的时间大概已经有20年了,在这过程中更注重的是语言基础的学习,那现在我国的大学英语就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这个转型不仅表现在教学工具上的推广使用多媒体教学,还表现在教学方式上的注重以学生为主的理念。以前的教学工具是很落后的,老师们只能借助黑板和粉笔来完成教学,而现在老师们却可以应用一些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这样不仅能够节约老师的备课时间,还能够提高课堂效率。以前的教学方式是老师单纯的教书,而现在课程要求要以学生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由此可见,在转型时期大学英语有很大的改革空间。
一、转型时期大学英语教学特征
这种模糊体现在大学英语和高中英语方面,同时也体现在大学英语和英语专业的划分问题上。首先,大学英语和高中英语在很多问题上存在一些相似的地方。包括在教学目标、课程安排等方面。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发现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词汇量掌握在4000左右。而高中英语在这方面的要求也是极其相似的。这样就会产生大学英语的特色性降低,同时给学生学习英语的厌烦,起不到大学中学术教育的作用。然后,大学英语和专业英语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划分不明确的问题。第一,在大学中专修英语专业的和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对英语的掌握程度有很大的差别,原因在于非英语专业过多的把学习时间放在了自己的专业课上,而忽视了英语课程的平常练习。另外,很多在高中英语成绩很好的学生在大学放弃对英语的钻研,转而向其他更热门的金融领域发展。第二,存在英语专业的基本水平下降的现象。主要是因为一些重点大学开始对学生的英语水平重视,要求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专业课掌握的前提下加强英语的自主学习。而相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英语基本学习时间减少了很多,转而去学习新闻、经贸的领域,为综合型人才而努力。这样教育方式下的英语专业学生并不能在实际中大显身手,更多的只是停留在书本知识上面。这两种原因,造成了大学英语和专业英语的界定模糊,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甚至比英语专业的学生更加优秀,这就产生了专业英语教育的失衡和社会市场对人才选择的疑惑。
二、处于转型时期的大学英语的教学对策
处于大学时期的转型时期的英语教学会发生很多复杂情况发生,针对这些复杂情况我们也要有解决方法和应对策略。在中国的英语教育属于是基础的英语教育,这样的教育方式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很多国外的教学方法并不适合中国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方法,所以老师要承担起研究新的学习方法适合中国大学生学好英语的新模式。
(一)鼓励具有特殊性的教学办法和模式
现如今的大学生群体越来越多,并且现在的大学生英语转型阶段也正在处于我国经济水平发展迅速的时期,并且我国的正在大规模的开展高等教育,所以现在是转型时期英语改革的大好机会。不同的学校有着不同的专业,不同的专业对于英语的需求量也不一定。课上的讲教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们的知识需求,所以老师一定要有自己特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对于教学方法来说,课堂上简单的讲课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有些枯燥,所以我们必须要有活泼的教学形式,在课上我们可以成立课程小组,可以将班级的同学分成几个小组,包括回答问题以及课下的讨论都要以小组的形式,我们记分时也可以按照这样的方式来记,先每节课下课的空档可以给学生们放一首好听的英文歌曲,让同学们在休息之余,也能受到英语的熏陶。
(二)把基础教育英语向专业英语转向
在现在的大学教育中很多专业都离不开英语,所以有了专业英语的课程的开展,无论是现在的大学生的英语学习,还是未来的研究生的试验仪器操作都离不开英语方面的指导,所以现在的大学生的英语转型时期的基础英语教育向专业英语转变是非常重要的。
三、结语
在过去的20年里,我国的大学英语力求走一条科技英语的道路,但是却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都制约着大学英语的向前发展。甚至存在同一个学校因为专业的不同,或者本科生或对口生的不同,给予不同的英语教材和教育模式,这样分散的教学是不利于大学英语统一发展的。在大学四六级考试实施后,确实有一定程度的进步,但是因为学生整体水平不高,并没有达到理想的发展目标。发现这些缺点,才能更好地进行大学英语的改革。希望各大学能抓住转型时期完善和发展大学英语的教学。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大学英语教学和回顾,反思与研究【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2]陈国华,谈英语能力标准的制定【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2):45-49.
[3]陈美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前景[J].中国大学教学,2006(2):11-19.
[4]李雨民.入世形式下的外语教改[J].外国语,2002(6):25-29.
[5]董英芬,我国英语教学应始终以读为本,【J】外语界,2003(3):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