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016-03-07耿选珍邓建平

当代旅游 2015年8期
关键词:文化资源凉山州利用

耿选珍?邓建平

摘 要:在偏远民族地区文化是旅游产业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是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的生命线。但随着乡村旅游、村寨旅游等休闲旅游方式的快速发展,在地方政府追求经济增长率、经营者追求眼前利益的驱使下,对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出现了盲目性和不可持续性,导致部分特色文化旅游资源面临难以恢复的破坏,甚至可能造成少数民族文化的失真或消亡。本文在分析凉山州彝族文化资源运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合理利用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的对策。

关键词:凉山州;文化资源;利用

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的民族历史、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等,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本文中的彝族文化旅游资源是指由当地的社会环境、生活条件和当地彝民从奴隶社会一步夸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所构成的人文景观,并可成为旅游者游览欣赏的对象,强调这部分文化因素能够为旅游业所利用, 能够产生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和生态效应的特色文化资源总和。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下辖17个县(市)、境内有14个世居民族,其中,彝族人口约占全州总人口的43.53%,占全国彝族总人口的23%。近年来,凉山州政府抓住彝族文化这一特色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村寨式乡村旅游,不断改善当地彝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让“旅游助推偏远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快速发展”的理论得到实践,不断缩小地区经济差距。

一、凉山州彝族文化资源简介

在凉山州丰富多彩的彝族文化资源中能给当地社会带来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和生态效应的典型旅游资源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饮食文化旅游资源

饮食是旅游六要素之一,他包含着丰富的礼仪、习俗、时尚等文化内容。凉山彝族饮食规矩繁多但不缺乏文化韵味,凉山彝族饮食文化独具特色,内容丰富,首先是荞麦文化资源。凉山彝族人民以荞麦为主食,荞麦有甜乔苦乔之分,两者都是高寒植物,是纯天然绿色无污染食物,荞麦被誉为“五谷之王”,天然“三降食品”,彝族人民将荞麦做成馍后,可蒸、可烤、可煮、可炸,其味无穷;其次是酒文化资源。酒在彝族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几乎一切事情都少不了酒,彝族酒文化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与众不同的类别、制作方法和饮酒方式;再次是肉文化资源。彝族待客有自己独特的习俗,一般情况下,可根据宰杀牲畜脚的多少来判断客人的尊贵程度(杀“四只脚”的牲畜,表明贵客到来)。彝族百姓善于烹制“砣砣肉”,他们将牛、羊、猪、鸡等砍成砣砣状,下水煮二十多分钟后,捞出砣砣肉,拌上辣椒、花椒、盐、蒜、木姜子等佐料即可食用。

(二)彝族服饰文化资源

由于凉山州彝族长期生活在奴隶制社会,居住地贫瘠,交通通达性差,与外界交流较少。所以在彝族历史上,无论男女,都喜欢披一件“擦耳瓦"和羊皮披毡。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凉山州彝族服饰按语言、地域不同主要分成依诺、什扎和所地3个主要样式。彝族服饰的质料、款式及色彩等方面都有严格的区分,并从中体现家支等级制度和尊卑贵贱。彝族是一个非常爱美并崇拜自然的民族,他们服饰上的图案取材于大自然,同时这些图案记载着彝族古老历史、神话和传说等大量的文化信息,曾经被称为“穿在身上的历史”,为人们研究彝族历史文化提供翔实的实物佐证。目前地方政府已经把彝族服饰文化作为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内容之一进行开发。

(三)节庆文化资源

彝族节庆凸显民族特色,因其具有参与性高、规模大、气氛热烈等特点,倍受旅游者青睐,目前已成为凉山州旅游热点之一。

谈到彝族节庆,首先出现在人们脑海中的应该是“火把节”。彝人自称是火的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火的传说。每年农历六日二十四日是凉山彝族火把节,一般情况下,在外谋生的彝族人都得赶回家吃团圆饭,饭前宰杀牲畜祭祖,饭后举行点火把仪式。由一家之主点燃用干苦蒿杆扎成的火把,从屋里的上方照亮每一个角落,祝愿全家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其次是彝族年。彝族年是凉山彝族传统的重大祭祀兼庆贺性节日,相传是彝人的祖先之一倭布柯萨兴起的,意在庆祝丰收,祭奠祖先,辞旧迎新。彝家的“春节”特有味道,让游客感受彝家风情,体验彝家民俗的最佳时机。

二、凉山州彝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中面临的问题

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中,最重要的环节是提炼和浓缩特色文化,需要花费很多的精力和财力来打造有吸引力的文化景观,这本身就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再加上文化的发展变迁有其独特的客观规律,一旦开发不当,会导致部分特色文化旅游资源面临难以恢复的破坏,甚至可能造成少数民族文化的失真或消亡。

近年来,凉山州彝文化旅游的开发利用有蓬勃发展的态势,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彝族文化旅游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面临的诸多矛盾,也不得不引起地方政府和学术界的重视。

(一)文化资源生存的原始环境在开发利用中遭到破环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魅力不仅在于文化的独特性,还在于这种文化生存的特殊人文环境。只有把特色文化放置在恰当的人文环境中,才能让游客品味到某种文化的深厚内涵,如果文化生存的人文环境一旦遭到破环,文化旅游的价值将大打折扣。今年来凉山州政府及旅游投资者在城镇规划建设中一些无视历史遗迹的文物价值和旅游价值的举措,致使不少珍贵的彝族古迹遭到破坏,如凉山州美姑县古拖村彝族传统瓦板房聚落的建筑艺术特色和景观意象特征的完整性逐渐在消失。

(二)外来文化的侵蚀程度不断加深,特色文化被异化现象严重

旅游是一种跨文化的交融和异化过程。乡村旅游、村寨旅游的开发,改变了旅游地的传统面貌,致使旅游接待地的原住民无论从生产生活方式还是思想价值观念都会迅速地与外来者趋同。而文化旅游只有保持民族特色和民族个性,才能获得更大的经济价值。对于像凉山彝族自治州这样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文化群体,一旦失去了原有的民族文化个性,它的旅游价值也将逐渐贬值。例如,在观赏毕摩仪式时,游客不顾凉山彝族毕摩习惯的禁忌,任意跨越火堂,随意踩踏祭祀时插用的神枝等等。这一方面说明了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侵蚀程度加深;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地方政府和相关旅游开发者没有处理好彝族传统原生态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传承的关系。像这类神秘的文化资源,应该是在保护中适度开发,在开发中适度保密秘,来维护它的神秘性。

(三)特色文化资源过度商品化导致文化失真

文化旅游的深层内涵就是将某种特色文化包装成商品,对这种特殊商品科学定价后,通过旅游渠道销售给游客。同时强调经过包装后的特殊商品应满足原生性和真实性。但在实践中保持包装后文化商品的原生性对包装者极具挑战性,如果包装适度能让一些已经濒临消亡的传统文化得以复兴,能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同时能给文化所在地带来可观的旅游经济收益;如果包装过渡,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丧失文化的真实内涵,造成文化浮夸或失真,破坏应有的文化氛围,影响游客的对文化的体验感,最终导致文化旅游的不可持续发展。但随着乡村旅游、村寨旅游等休闲旅游方式的快速发展,在地方政府追求经济增长率、经营者追求眼前利益的驱使下,为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一些原生的文化已经脱离了彝族人的生产生活领域,被修改为舞台表演,最终,降低了彝族文化的品位,很难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好感。譬如凉山州的大型彝家酒楼几乎都能看见专业的表演人员身着彝族服饰,唱着彝族山歌,跳着彝族舞蹈,但其身份是否是彝族同胞还有待查证。

三、凉山州彝族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策略

针对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退化现象,相关部门和学术界应该有所觉悟。笔者认为,偏远少数民族聚居区为改变当地落后的经济现状,引入无烟工业“旅游业”无可厚非,但村寨式乡村旅游的开发,对村寨传统文化的冲击是不可避免的。地方政府和相关旅游企业应该明白“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是唇齿关系,缺少特色文化谈旅游业,那一定是空中楼阁——长久不了的。为让偏远民族地区的旅游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相关部门必须将旅游开发对文化带来的消极影响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做到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的和谐共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建立健全文化资源评估机制,还原彝文化生存所需环境

为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文化旅游资源,确保旅游开发项目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又能确保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存续环境不受影响,地方政府应发挥作用,引导建立健全旅游项目生态开发评估机制,通过这种机制的建立,让专家学者们能够以正式身份介入彝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中去,对各种开发的项目是否符合彝族文化发展、变迁的客观规律及是否会破坏彝族生存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进行评估,并事先预测开发活动可能会带来的各种可能性后果,然后再有针对性地提出各种解决方案和措施,为旅游开发活动的提供技术保障,为文化旅游资源生存环境的完好性创造条件。

(二)加强保护凉山州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强化保护彝族本土文化意识

凉山州彝族民风民俗,是凉山彝族历史发展过程中传留下来的特有文化现象,因此,开发利用凉山州文化旅游资源时,必须把凉山彝族文化资源的保护放在首位。在实践中,地方政府应通过各种媒体告知各彝族人民、旅游从业者、旅游开发者和旅游规划者,保护传统文化资源的重要性,不断强化他们的保护本土文化的意识。

(三)文化旅游资源产品化过程中,注重文化真实性

首先,在挖掘有厚重文化旅游产品时,一定要把特色文化内涵贯穿到旅游六要素中去,且每个要素融入的都应该是特色文化精品,杜绝低俗化、虚假化。其次,了解旅游市场,抓住游客需求,求同存异,开发出髙品质的彝族文化表演活动,注重开发的真实性,要在保存真实性的基础上发挥创造性。对彝族歌舞、节庆等文化形式在被搬上舞台的时候,应当保持其固有特征,不能失去具有本真性的要素和地域色彩,表演者应当是当地彝族原住民而不是专业演员,因为彝族居民身上那种与生俱来的淳朴品质是很难被模仿的。

总之,在凉山州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应注重开发与保护的和谐性,期望与旅游相关的彝族原住民、旅游从业者、旅游开发者和旅游规划者能在开发利用和保护传承彝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动态过程中寻找到最佳平衡点,让凉山州的旅游业健康持续有效的发展。

猜你喜欢

文化资源凉山州利用
窥视
画与理
凉山州: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的时代答卷
武当山道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研究
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的转化
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废物巧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