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中生物预实验的探索

2016-03-07李春霞

中学生物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自主探究高中生物

李春霞

摘 要 阐述了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教材,常规实验的内容有所增加,实施高效的实验教学,强调预实验的必要性,通过预实验的策划、操作要求、实践案例及效果以及达到教学目的,初步探索出提高学生生物实验成功率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预实验 自主探究 高中生物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生物是一门实验科学,如何上好实验课呢?尤其是难度较大的实验?最好的办法就是教师重视预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成功率,实施高效的实验教学。

1 预实验的策划

1.1 预实验前的时间策划

学期开始时,教师要对教材里的常规实验做计划。不是所有实验都需要预实验,教师提前将所有需要做预实验的实验罗列出来,按教学进度安排实验时间,然后估计实验的耗时长短,计划预实验的时间,尽可能让班级实验与教学内容同步。

1.2 预实验后的问题策划

如“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等这些难度较大的或耗时过长的实验,学校实验室条件无法满足全班操作的要求,只能做预实验。虽然不能大规模地实施全班实验,但可以对预实验进行讨论,教师策划讨论的内容,引导学生解决预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改造实验内容,提出可行性方案,供下一届学生参考。

2 预实验的操作要求

首先,在全班范围内选拔“侦查小组”,选拔喜欢动手、喜欢自主探究、愿意花时间的学生。其次,教师准备材料和试剂器皿,指导“侦查小组”写出预实验的报告单,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自备实验材料、拍摄实验过程和结果。最后,“侦查小组”将实验过程和结果做成PPT,由组长汇报,内容包括介绍组员及分工情况,展示实验结果,对全班的实验提出忠告和建议。

3 预实验的实践案例

3.1 预实验的建议

如“探究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生长素溶液浓度”的预实验。

(1) 选材:新生柳枝11份。

(2) 溶液配制:配制生长素类似物溶液11份,浓度为0~10-11 mol/L(无10-1 mol/L),梯度差为10倍。

(3) 培养生根:将柳枝插入烧杯装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中,浸泡直至生出根来。

(4) 测量不定根的长度并作记录,数据如表1所示。

(5) 结论:新生的柳枝生根的最适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浓度为10-11 mol/L。

(6) 建议:① 选材要得当,柳枝要新生且带芽,这样容易生根。② 结果需探究,不能确定生根的最适值就是10-11 mol/L,还需进一步探究。③措施:配置的生长素溶液在10-11 mol/L左右,10-9~10-13 mol/L即可,其他浓度均舍弃。这样生根装置就由11组减为5组,体现出省时省力省材的优势。

预实验的效果:学生采纳了预实验的建议,但培养的方法做了一些改变,没有像“侦查小组”将材料一直浸泡在生长素溶液里,而是先在生长素类似物溶液里浸泡20 h,然后换成清水浸泡,再测量根的长度,计数根的数量,拍照。师生统计出全年级所有小组的数据,促进生根的最适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浓度是在10-10 ~10-11 mol/L之间。

3.2 预实验的尝试

如“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预实验。“侦查小组”的实验装置是用饮料瓶自制的,充气管和出气管都是吸管,吹气球是手动的,很简易。学生将干酵母菌称量之后,直接倒入葡萄糖溶液中,密闭放在教室里的窗台上接受阳光的照射。不到0.5 h,出现葡萄糖和酵母菌混合液沿着吸管外溢,污染了氢氧化钠和石灰水,还四处喷溅。师生共同分析原因:干酵母菌未经活化,直接使用所造成。

“侦查小组”重新制作装置,进行第二次试验。2个装置经过酸性重铬酸钾的检测,都出现灰绿色,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产生了酒精。原因是手动吹气球太小,充气不充分,导致有氧呼吸装置出现无氧呼吸。虽然“侦查小组”两次尝试都失败,但找到了原因,提醒了全班同学注意:① 干酵母一定要经过活化后使用;② 有氧呼吸装置的吹气一定要充分,换大一点的吹气球,或最好用气泵;③ 还要注意葡萄糖溶液一定要煮沸冷却后再使用。

预实验的效果:全班学生吸取“侦查小组”的经验,注意酵母菌的活化,大力吹气,将葡萄糖溶液的煮沸并冷却,最终都成功完成实验。

3.3 预实验的创新

“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模拟”的预实验。该实验简单,无需预实验,但因为实验室没有酚酞溶液,只有品红,实验条件不成熟。“侦察小组”主动要求尝试,试图在品红变色问题上找到突破口。能让品红褪色的是二氧化硫,生物实验室提供不了二氧化硫,只能提供盐酸和氢氧化钠。小组尝试用盐酸和氢氧化钠与品红分别反应,结果盐酸使品红褪色了。这样很快就记录了测量的数据(表2)。

预实验的效果:教师将创新的模拟实验推荐给了其他班级,大家对“侦查小组”的汇报给予掌声。第二天进行全年级学生实验,顺利完成,获得有效数据。

3.4 预实验的改造

如“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预实验。此实验的难度较大,主要原因是学生不会使用血球计数板。“侦查小组”称量5 g干酵母,先进行活化,使用500 mL的饮料瓶,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葡萄糖溶液300 mL。放在实验室的窗台上,每天下午活动课时间到实验室观察计数,计录5次,如表3所示。

在此实验的汇报时,组长认为要对该实验进行改造,因为每天去实验室用显微镜观察计数很耗时,记录的五组数据比较单薄,不具有说服力。

预实验的效果:全班讨论出两种改造方案。第一种方案:所有组取5 g干酵母,第一天第一组培养计数,第二天第二组培养计数,依次类推,培养次数不同,但计数的次数一样。第二种方案:各个组取不同质量的干酵母,如5 g、8 g……梯度差为3 g,培养天数一样,均为3 d,计数的时间相同。

以上两种方案有共同之处,就是到实验室计数一次,节省了时间,缺点是只使用一次血球计数板,对血球计数板使用不熟练。最终学生采纳了方案一。

4 预实验达到的目的

4.1 获得宝贵的数据和图片

学生用手机或相机拍摄实验结果的照片,并打印出来贴在实验报告单上;或用摄像机拍摄视频,生动形象,可以随时观看,如“细胞质的流动性”和“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侦查小组在预实中收集到的数据对全班实验都是宝贵的参考,全年级实验得到的数据对下一届学生也是重要参考。

4.2 为全班实验的成功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在操作方法、选材方面及小组分工合作方面进行预实验后的反思,可起到提醒的作用,最大程度地避免了全班实验的失败,为实验插上了成功的翅膀。预实验提供的建议和忠告,使全年级的实验有的放矢,减少了盲目性。

4.3 提高了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预实验一般安排在教学内容之前,学生还没有学到相关的知识,“侦查小组”需提前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或上网查询,与实验教师沟通。在全班学生实验时,“侦查小组”成员主动指导其他小组操作,或解答现场出现的问题,提高了“侦查小组”的综合素质。预实验后的讨论开阔了学生的思维,激发出学生自主探究和积极创新的潜能。

猜你喜欢

自主探究高中生物
借助自主探究式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策略研究
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自主探究 张扬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