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耀湘:虎气震东瀛
2016-03-07马笑泉
马笑泉
廖耀湘,1906年出生于邵阳县三民乡酿溪上游回龙阁冲家头(今新邵县酿溪镇),先后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六期、法国圣西尔军校。他戎马半生,身经百战,百分之九十的胜利都是在与日寇的搏杀中获得的。在抗战初期,他作为主攻手率军取得了昆仑关大捷。此后他转战缅甸,为保护当时中国最重要的国际运输线血战异域,先后取得胡康河谷大捷、索卡道会战大捷、缅北反攻战终极胜利,歼灭了在中国乃至整个南亚犯下了滔天罪行的“南亚丛林之王”——日军第十八师团。廖耀湘科班出身,留下了富有创见的军事著作:《小部队战术》《森林作战法》《城镇村落战斗》。
国难试真金
1936年,廖耀湘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法国圣西尔军校。回国后,他应桂永清的邀请,出任中央军校教导总队骑兵队第二连少校连长,不久调任军士营学兵连连长,第二年升调为教导总队第二旅中校参谋主任。1937年底,日寇攻打南京,廖耀湘参加了南京保卫战。
南京保卫战之前,大部分国民党高级将领都不赞成守南京,认为淞沪之战刚刚失败,以中日两军的现状来看,南京很难固守。但蒋介石考虑政治影响,决定力守,选择唐生智作为主帅。当时国民党部队刚从上海败退,士气很低。唐生智对这些部队又不熟悉,连指挥部成员也是东拼西凑起来的,他根本就无力掌控全军。南京保卫战打得相当之糟糕——战前部署漏洞很多,最后决定突围时,撤退计划也很草率,导致部队在突围中争相夺路,损失惨重。15万国民党部队没能挡住不足5万的日军。12月13日,南京沦陷,惨绝人寰、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开始了。
在这场战役中,教导总队和三十七师官兵负责防守孝陵卫、紫金山一带,与日寇打得很激烈,到了白刃相搏的地步。12月11日,日寇攻占中山陵园。廖耀湘跟桂永清失去了联系,他脱去军装,从一个已经遇害的国人身上扒下棉袍,沿山路潜行。他先是跑到离紫金山不远的栖霞寺寻求避难。但是,廖耀湘在栖霞寺前被两位协助建立难民营的欧洲人挡住了。这两位国际友人看出廖耀湘是军人,担心给日军以口实,委婉地拒绝他入内。但廖耀湘在这里遇到了一位叫黄知南的故人。黄知南是教师,在法国时两人就认识了。见到廖耀湘,他先是设法让他吃了个饱,然后又结伴离开栖霞寺。两人逃到一个叫和家村的地方,遇上一个叫和广丰的农民。廖耀湘掏出剩下的银洋,取下金手表,打算全送给和广丰,求他提供暂避之所。和广丰把他们带到自家屋后的土窑,并没有收下这些钱财。和广丰每天给他们供应饭食,他的儿子和永强则负责外出打听情况、传递消息。廖耀湘在这里躲了两个多月。在这两个多月中,日寇经常到城外来搜寻国民党没来得及撤退的官兵。但是,和家村的村民始终没有透露廖耀湘的行踪。1938年2月17日,廖耀湘由和永强带路,从笆斗山下一个野渡口到达江北。然后,他从蚌埠、徐州辗转来到武汉,重返教导总队。廖耀湘经此一难后,开始进入他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1945年秋抗战胜利后,已经是新六军军长的廖耀湘奉重庆统帅部之令,率军回南京。办完公事后,他立刻驱车前去和家村,寻找当年的救命恩人。和广丰已经60岁了,廖耀湘向他行军礼后又鞠了三个躬,当场送给他500块银洋。然后又向围观的乡亲们三鞠躬,让副官按户发送两块银洋。几天后,廖耀湘在南京城里买下一栋二层楼门面房,送给和广丰,让他开设米铺,以保证日后能衣食无忧。他还想找到黄知南,但没有结果,留下了终生遗憾。
廖耀湘到达汉口后,总结南京保卫战的得失,提出了中国军队如何改进的方案,递交给最高当局。此时蒋介石也在思考中国军队的建设问题,决心要组建机械化部队。廖耀湘是学机械化骑兵出身的。蒋介石决定破格提拔廖耀湘为第二〇〇师少将参谋长,由中校直接升为少将。第二〇〇师是国民党的第一支机械化部队。蒋介石对这支部队极其看重,不久就以该师为基础,扩编为新十一军,后改为新五军。军长是黄埔一期毕业的杜聿明。资历尚浅的廖耀湘出任新二十二师副师长,师长是邱清泉。邱清泉是黄埔二期毕业,后来出国留学,毕业于德国柏林陆军大学,也是文武双全,学贯中西。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但邱清泉和廖耀湘这两员虎将却配合得很好。一开始,邱清泉对廖耀湘被破格提拔难免会有想法。但过了一阵后,他就向军政部长何应钦称赞道,廖耀湘是我们新二十二师的发动机。至于杜聿明,他晓得廖耀湘最注重训练,便任命廖耀湘为军干训练主任,负责全军中下级干部训练。
从这时起,廖耀湘糅合中、法两国战术,开始创建他的小部队战术。他把一个班分割成三到五个小战斗群,以三人或者二人为一伍,以一人为伍长。那么,在战场混乱的局面下,伍长仍然能指挥作战。在小部队战术思想的指导下,廖耀湘对连以下部队的战术运用与战斗技能要求格外严格,反复演练。廖耀湘练兵总是亲力亲为。他经常亲自做示范,任何细节动作,都是标准而迅速,让那些受训官兵心服口服。有一次他去连队观看实弹射击,发现有一个班成绩很差。他询问原因,得到的答复是武器太差。廖耀湘也不多言,拿起该班士兵所用的枪,连发三枪,都中靶心。该班全体士兵惭愧之下,只有苦练枪法。廖耀湘能让官兵们敬服,还在于他能与官兵同甘共苦。他经常下连队与官兵一起生活,开饭时跟大家一样席地而坐,糙米饭一吃就是三四碗。官兵们一看,就觉得廖师长虽然是留洋回来的,但不带洋气,跟大家很贴心啊。
廖耀湘迫切渴望去战场上检验自己的实际作战能力。他没有等多久,1939年12月,轰动中外的昆仑关大战开始了。
1939年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日军进攻广西,想切断中越公路连接湘桂铁路的国际交通线,进而挺进大西南。日军参战部队是第五师团。这个师团是日本陆军中一流的机械化部队,曾在日俄战争中大出风头。蒋介石顶住压力,派杜聿明的第五军向昆仑关发起进攻。第五军是当时国民党唯一的一支机械化军,下辖戴安澜的第二〇〇师,郑洞国的荣誉第一师,邱清泉、廖耀湘的新编第二十二师。昆仑关位于广西南宁东北59公里处,是邕柳、邕梧公路必经的隘口。杜聿明以第二〇〇师、荣誉第一师正面主攻昆仑关,新编第二十二师为右翼迂回部队,第二〇〇师副师长彭璧生率两个补充团为左翼迂回部队。邱清泉、廖耀湘没有担任主攻手,难免有些失落,但是他们斗志不减,坚守右路,数次打败前来增援的日军第二十一旅团和台湾旅团。在九塘埋伏战中,新编第二十二师的坦克部队打得日军第二十一旅团溃不成军,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当场毙命。邱清泉在这次战役中打得极其勇悍,被日本人称为“邱疯子”,但他却在部队换防中不幸翻车负伤,只好暂时下了火线。代理师长的当然是廖耀湘。就在他代理师长之后,第二〇〇师、荣誉第一师因为连续正面强攻,已呈疲态,而昆仑关主阵地仍在第五师团手中。杜聿明果断作出决策,让廖耀湘指挥士气正旺的新编第二十二师主攻昆仑关。廖耀湘精心调度,最终在1940年正月十五日夜攻克昆仑关,消灭日本守军6000余人。消息传出,举国欢腾。蒋介石像被打了一剂强心针,在重庆召开了盛大的庆功宴会,当着中外记者的面盛赞廖耀湘。不久,廖耀湘正式出任新二十二师师长,原师长邱清泉升任第五军副军长。从此,廖耀湘的军事生涯正式进入独领一军、独当一面的新阶段。
异域扬武威
1942年初,第五军、第六军、第六十六军组成中国远征军,开赴印度、缅甸战场。蒋介石之所以做出这个决定,一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已经被日寇侵占,海路受阻,滇缅公路就成了中国唯一的国际交通运输线。二是一旦日本攻占印、缅,就会切断中国的外援,而且立刻可以从云南打进来,直逼重庆,与东南、华北的日军形成三面夹击之态,那局势就非常危险。
就这样,廖耀湘带着新二十二师,来到了人生地不熟的缅甸。统治印度、缅甸的英国人很滑头,急于把这个烂摊子甩给中国部队,作战根本不积极,很快就把仰光给丢了。廖耀湘进入缅甸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充当救火队长。当时戴安澜的第二〇〇师在同古被日寇围住,廖耀湘奉命前去增援。他像一头猛兽,带着军队从侧后方扑上去,与敌人厮打在一块。第二〇〇师抓住机会突围,最终成功,廖耀湘圆满完成任务。他还没怎么喘过气来,任务又来了。这次更为艰巨,乃是正面阻击日寇,延缓他们北进的行程,好让大部队能从容集结于平满纳地区。当时北进的日寇有第十八、第五十五、第五十六三大师团,还有飞机、大炮和坦克做辅助,廖耀湘手里只有一个师,力量对比悬殊。廖耀湘指挥若定,创造“滚筒战术”和敌人周旋了整整半个月,出色地完成了阻滞任务。
英国军队溜到印度之后,中国军队孤军奋战,打得很勇猛,也很惨烈。在腊戌之战中,第二〇〇师师长戴安澜不幸殉国,年仅38岁。腊戌失守后,各路日军都冲着这里奔袭而来,想把中国远征军彻底绞杀。在这个危急关头,远征军实际上的统帅杜聿明下令部队退入野人山,打算从这里撤回云南。廖耀湘对杜聿明有深厚的感情,他建议杜聿明集中兵力,突破日寇的包围。但杜聿明固执己见,廖耀湘无奈之下,只好遵命行事。
野人山在缅甸胡康河谷地区,全是原始森林,地形险峻,更有蟒蛇、虫蚁、蚂蝗和凶残的野人威胁着官兵的生命。这些东西诚然恐怖,但好歹有形有状,能够对付。无形的饥饿、疾病才让廖耀湘最头疼。4个星期过去后,部队的干粮没有了,连皮带也煮着吃了。廖耀湘下令将马匹杀掉,制成干粮,除开路的工兵营外,每人每天只准吃一块,但死亡人数仍在增加。
蒋介石在重庆坐立不安,请求中缅印战区美国陆军司令史迪威务必想尽一切办法搜寻这支部队的下落。在史迪威的组织下,终于搜寻到在丛林里挣扎前行的远征军。蒋介石指示杜聿明不要回国,撤退到印度休整。方向正确,将士们都有了动力。廖耀湘强健的体格这时发挥作用了。他拿着刀,亲自带着工兵在前边开路。这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廖耀湘的副官何贵生,把地图弄丢了。廖耀湘只有靠自己的经验和学识来判断方向。他通过树干颜色的深浅来确定太阳的方向(对太阳的那一面颜色发红),还通过树干截面的圈数密度来确定太阳下山的方向。通过这种最古老的辨向方法,他终于把部队带出了那片阴森的林海。这时候,每个连平均只剩下十来个人,等于整个师只剩下十分之一,损失惨重。
到达印度列多后,大部分官兵都是形容枯槁,卧地休息,廖耀湘却神采奕奕,在军营里跑来跑去,看望慰问官兵。蒋介石了解情况后,通令嘉奖廖耀湘,全体军官晋升一级。
中国远征军(当时称为中国驻印军)在美军驻印度的兰姆伽营地整训了一年多。蒋介石也一边从昆明空运新兵补充到各个师团,一边从加尔各答运来美式武器装备部队。1943年底,远征军开始反击。廖耀湘率领新二十二师,孙立人率领新三十八师,从列多出发,向缅甸北部进发,缅北反攻战正式拉开帷幕。
新三十八师一一二团三营行进至大奈河北岸的拉加苏时,被日军团团围住。中国战区参谋长兼中国驻印军总指挥史迪威命令刚抵达新平洋地区的新二十二师先锋部队六十五团前去解围。他制定的方案是:沿大奈河北岸,直扑拉加苏,解围后再渡河夺取大洛,控制整个大洛平原。第六十五团团长傅宗良认为史迪威的命令虽然能够很快解围,但很可能陷入苦战局面。他谋划立刻渡河,沿南岸挺进大洛,这样既可以切断日寇据点孟关的后方补给线,又能迫使北岸围攻第三营的敌人撤回南岸,以确保大洛,拉加苏之围也能不攻自解。傅宗良在1944年1月5日清晨,渡过大奈河,沿南岸往大洛进击,同时将自己的计划用电报发给尚在印度列多的廖耀湘。廖耀湘接到电报后,非但没有生气,反而拍案叫绝。但是史迪威得知后,觉得这是对他权威的挑战,立刻给廖耀湘下令,要求将傅宗良撤职。廖耀湘考虑再三后,向史迪威报告说这次行动是经过他批准的,并愿意承担一切责任。傅宗良和六十五团全体官兵们得知这一情况后,表示愿肝脑涂地以报答师长的知遇爱护之恩。他们披荆斩棘,沿着险道快速前进。激战三昼夜,不但迫使日寇从拉加苏撤军回援,还歼灭了日寇第十八师团第五十五连队第三大队。史迪威接到报告后,亲自跑到战场验收战果。事后他给蒋介石发去电报,要求嘉奖傅宗良,并提请撤回罢免傅宗良的前电。
大洛之战仅仅是个前奏,接下来的孟关才是大战之地。孟关是胡康河谷的行政中心。日寇在这里集结了7个步兵大队,山、野重炮兵和战防炮各一个大队,火力4倍于中国军队。廖耀湘没有丝毫怯意,以急行军的速度前进。虽然打得快,但他快中有法度——先是派出一支步战特遣队,从孟关的东侧迂回敌后,在3月3日早晨切断了敌军补给线。在同一天发动正面攻击,于中午击溃日寇十八师团主力,攻克孟关。他随即挥师南进,穷追猛打,8日攻进了日寇第十八师团司令部,把敌人的关防大印也缴获了,给胡康河谷之战来了爪漂亮的收尾。东南亚盟军统帅、英国海军上将蒙巴顿感到很吃惊,坐着飞机来到孟关,视察了战场。临走前特意拉着廖耀湘合影,并且竖着大拇指用很不标准的汉语说:“二十二师顶好!”
廖耀湘虽连赢两阵,但日寇的十八师团也确实耐打,在向布班山隘中全力布防。他们被廖耀湘的迂回战术打怕了,想利用山谷狭窄、两边都是悬崖绝壁的地形来防止被背后包抄的可能性。面对新的战势,廖耀湘又有新的打法。这时他的小部队战术开始发挥作用了。廖耀湘将部队分割成很多小分队,好像无数把尖刀,在火力支援下,进行中央突破。经过一番苦战,新二十二师又赢了一阵。日寇第十八师团退到孟拱河谷,经过一番整休,又得到了第五十六师团和第二师团各出一部的增援。他们三败于廖耀湘手下,极不甘心,打算在河谷内用逐次抵抗的方法挡住廖耀湘。但廖耀湘已经进入最佳状态,一口气攻克了5个据点。在占领拉其卡后,廖耀湘迅速包围索卡道,排出了7个步兵营的阵容并列出击。这是一场真正的决战,打了九天九夜。终于在6月9日下午,歼灭了有“南亚丛林之王”之称的第十八师团。索卡道之战成为了世界丛林战中的经典战役。在这场战役中,廖耀湘指挥全师,歼灭了日本一个加强步兵师团。日本的一个师团相当于我方的一个军,廖耀湘以一个师对一个军,是典型的以少胜多,而且是完胜。这是中日战争史上一次极其辉煌的胜利,彻底洗刷了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屡次惨败于日本军队的耻辱。新二十二师也无可争议地成为现代丛林作战第一师。
1944年8月,廖耀湘晋升为新编第六军军长,下辖新二十二师、第十四师、第五十师。新二十二师获得虎旗一面。跟廖耀湘并肩作战、战功同样卓著的孙立人晋升为新编第一军军长。这两支王牌军乘胜追击,于9月中旬展开大兵团作战,对敌人在缅北平原的各据点进行扫荡,打通了滇缅公路。11月,因为日寇攻陷贵州独山,兵锋直逼陪都重庆,廖耀湘奉命率军以空运的方式回国驰援,结束了他的异域征战生涯。
纵观廖耀湘在缅甸的战绩,收复失地8万多平方公里,歼灭、俘获敌军10万余人。他获得了世界抗战最高勋章——美国总统二战金质自由勋章,并且还挣到了一个外号“中国的巴顿”,可谓扬威异域,驰名国际。因为他的威名,当新六军被空运到云南沾益时,在独山的日寇听说廖耀湘快来了,竟然立刻撤退。1945年4月,抗日战争的最后决战雪峰山战役开始了。尽管已进入最后的战略反攻阶段,但深知日寇实力的蒋介石丝毫不敢大意。他下令把廖耀湘的新六军3万多人空运到芷江,作为战役的总预备队。一些日本部队听说廖耀湘这只“老虎”来了,又闻风而逃。
1945年8月21日,日军代表在湖南芷江向国民政府乞降。随后,日本在南京正式向国民政府投降。谁来担任受降仪式的警戒呢?美国人魏德迈对蒋介石说:“日本人一贯嚣张,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是真的失败了。所以现场警戒的部队,得是日本人很害怕的一支部队,这样才能镇得住场。”蒋介石于是决定把这一光荣的任务交给新六军。几天后,新六军就被空运到南京。日本人看到这支打败了他们“丛林之王”的军队站在面前,顿时心虚气沮,在整个受降仪式中表现得很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