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山深处的红星最闪亮

2016-03-07张文雄

湘潮 2015年5期
关键词:青壮年染红革命烈士

张文雄

清明时节雨纷纷,这是一种思念,也是一种乡愁。

每年清明节,我都要回到老家,祭奠曾祖父张正华烈士。莽莽大山,绿树成荫,唯有墓前的那颗“红五星”格外鲜艳,格外明亮。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内有些同志一度对中国革命的前途命运产生了悲观失望情绪。为了克服这种错误思想,坚定全党的信心,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同志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光辉篇章。也就是在这年的4月,曾祖父毅然参加革命,同年10月在当时的白区杨林乡划眉冲做地下工作时,被国民党杀害。曾祖父只是无数革命烈士中的普通一员,普通得只在烈士陵园和地方党史中留下一个名字,不普通的是在强大的敌人面前,面对严刑拷打,他骨头硬、腰杆直、嘴巴紧,没有背叛组织、出卖同志、苟且偷生,而是宁死不屈、身首异地、死得壮烈,以7个月的革命生涯和满腔热血铸就了一生的辉煌。曾祖父的鲜血不仅染红了大地,也染红了我们全家。受他的影响,我的祖父和叔祖父前赴后继走上革命道路,一个参加工农红军在江西修水马坳作战牺牲,一个参加湘北特委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曾祖父安葬在岳阳县张谷英镇沙桥村,这里同平江、修水等县交界,是较早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地方之一,原名渭洞乡、柘港洞、老鹞洞,山山相连,这里洞中有洞,这意味着曾祖父安葬在洞的深处、山的顶端。

4月6日,我们带上早已准备好的雨具、胶鞋,和几个青壮年亲友踏上了祭祖的山路。说来也巧,清明遭遇倒春寒,天下着毛毛细雨,路上一片泥泞,似乎要考验我们祭祖的诚意。上山的路不到4公里,说是路,其实找不到路的踪迹,就是沿着一条小溪往上攀爬,遇水涉水,见崖攀崖。我真怀疑,这条若隐若现的山路,或许自从祖父他们走过以后就很少有人来过,更没有人维修过。行进在这条爬三步退两步、步步惊心的羊肠小道上,稍有站不稳就会翻跟头,这同中国革命的道路又是何等相似?可以告慰英灵的是,屈指数来,我们家5代人都走上了中国共产党指引的道路,所不同的是,我们流的只是汗水,革命先烈们流的却是鲜血。一路上,我都在想,曾祖父一家住在这样的山旮旯里,当时的生活状况是怎样的情形?在白色恐怖环境下,作为一个没有文化的山里农民又是如何接受共产主义理想、选择参加革命的呢?

攀爬了一个多小时,来到曾祖父的墓地。这里群山环抱,树木葱茏,杜鹃花开,雨后春笋,一派生机。远远望去,万绿丛中一点红,那是多么美丽的景象,又是多么崇高的境界!随行的亲友告诉我,很久以前,这块镶有“红五星”的“革命烈士墓碑”是8个青壮年劳力花了整整半天时间才抬上来的。

伫立在曾祖父墓前,这颗耀眼的红星向我们诠释了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山沟沟里出马克思主义”!是的,山沟沟里的老百姓饥寒交迫、苦大仇深,革命的火种撒到干柴上,容易燃成熊熊大火;处于幼年的革命队伍,深山老林就是最好的“襁褓”。

闪闪红星映青山,那颗红星在我心里最闪亮!

猜你喜欢

青壮年染红革命烈士
用你的红称呼我
明 天
岳麓山枫林
微创空心加压螺钉联合内侧支撑板治疗青壮年Garden Ⅲ、Ⅳ型股骨颈骨折
我与《革命烈士诗抄》的往事
始兴县老促会 向革命烈士后裔学生发放助学金
德庆县老促会 走访慰问革命烈士困难后裔
陕北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现象调查研究
青壮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Garden Ⅲ、Ⅳ)的手术治疗
吟读《三十春秋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