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深义 2015平凡的一年
2016-03-07杨静茹徐丽宪
杨静茹+徐丽宪
马深义两年没出过远门。
他现在每天早上6点起床,骑电动车赶到建筑工地打工。工地离家十多里,中午他在那儿吃大锅饭,下午5点半下班。回到家,天已经黑了。
一辆电动车是马深义家今年添的唯一“大件”。
马深义是河南上蔡县文楼村的农民,1990年因卖血染上艾滋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和妻子生下两个孩子(注:此前已育有一女):二女儿马茹和小儿子马占朝。2001年,妻子因艾滋病过世。
今年是回访的第11个年头,马茹19岁,马占朝16岁。
房子
马深义今年铆足了劲攒钱,他准备明年春天在老房子的地基上盖个新房。
现在家里有一大间堂屋,隔成连通的3个小间,虽然向阳,但低矮破旧,显得阴暗,墙皮顺着墙根往上脱落。
马深义打算把这间屋子拆了,盖成两层小楼,这是一笔将近二十万元的开销。
他想出去打工,“在家里杂事多,有点这事那事就得请假,一个月也就是上二十来天班。”但是孩子离不开他,只得作罢。工地上干活一天120元,都是搬砖砌墙一块一块挣回来的。
马深义还种了五亩地,今年收了不到五千斤玉米,一斤八毛多,卖了四千多块钱。“粮食价格涨不上去,种地根本不赚啥钱,除去成本和功夫钱,不剩下什么了。”
孩子长大了,家里的花费也大了,“我们两三口人的家庭,一年没一万多块钱根本下不来。”
5年前,马深义完全没有盖房的打算,他觉得两个孩子都是艾滋病携带者,活到什么时候都还不知道,盖什么房啊?现在五年平安度过,盖房成了他最大的心事,“(儿子)占朝过了年就17了,房子不给他弄好,找个对象人家也不愿意啊。”
马深义手头攒下一些钱,仍然不够,但是他等不及了,准备跟亲戚朋友借一部分,明年麦收前把房子盖起来。
“我现在身体没啥毛病,但是这个病像一个定时炸弹,不行的情况下就爆炸了,到时候这个事情不给孩子弄好,心里不安宁。”14年前,在这个小院里,马深义亲眼看着妻子发病,她挣扎不动,为了出门输液方便,她就睡在一辆平板车上,临死前苍蝇爬到嘴边,她也没有反应。
孩子
妻子去世后,孩子们是马深义最大的牵挂,也是支撑他活下去的希望。
上个月,马深义带着马茹和马占朝去检查身体,马深义的CD4计数是850,两个孩子都是600。(注:CD4是最重要的免疫细胞,正常人的CD4指数大约为700-1500,CD4低于200的艾滋病毒感染者被认为处于发病期。)
“我的身体还可以,我就是这个家的顶梁柱啊,我要是倒下了,孩子都无依无靠了。”
马占朝从两岁开始由父亲一手抱大,他小时候身体瘦弱,经常生病,马深义怕他见风感冒,经常一整个冬天都不让他出门。 马占朝现在上初二了,成了父亲的骄傲,“他长到我眉毛那么高了,脑袋瓜可聪明,就是贪玩,学习不是很好。”马深义经常教育马占朝要好好学习,“他有这个病身体不好,上好学了能靠头脑赚钱,那样轻松。”
还不到懂得发愁的年纪,马占朝除了在家摆弄手机和拆装小电器,就是跟小伙伴四处跑着玩。今年暑假,马占朝去找在广州打工的姑姑,住到第十天,他开始不高兴也不吃饭,跟姑姑说想爸爸了,要回家。
因为这个病,马深义总觉得对不起孩子,他用宠爱弥补,但是对于两个女儿他仍然觉得亏欠。
马茹现在在县城打工。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有不少人来提亲,她一个也不见。马深义很想问问女儿是不是自己谈了男朋友,但是他张不开口,“没有她妈了,我这个当爹的,不好意思。”
大女儿马妞是这个家里唯一没有感染艾滋病的人,她一年多没有回家了,“去年过年都没有回来,前几天打电话说今年也不回来了。”
马妞3年前嫁人,跟男人在北京开了个小超市,去年两口子分开了,超市的房子也到期了,现在一个人在北京打工。马深义不知道女儿为什么离婚,也不知道她现在做什么工作,“女孩子大了,当父亲的有些事也不知道该咋问。”
他让马妞没事的时候回家看看,马妞回他:你好好的,我回去看啥?“她不愿意回来吧,”马深义对大女儿的事没再多说。
日子
2006年前后,马深义找了个后老伴,她的丈夫艾滋病发病死了,自己也感染了,带着一个男孩。这两年,后老伴都在内蒙当清洁工,腊月里回家过年。“我俩在一块,我的能力也有限,也不能让人家完全帮你啊,得让人家出去挣点钱。”
马深义每天干完活回家,儿子还没有放学,一个人冷锅冷灶,“人的一生啊,最怕半路两个人走一个没一个,有时候我也很苦恼,感觉活得很累。”
没事的时候,马深义除了做家务就是看看电视,他很少到村子里跟街坊邻居聊天,“没有什么聊的啊,人家都是健康人,说是没什么,但是从自己内心来说,感觉跟人家站不到一块儿。”
相比十年前,马深义觉得满足。妻子刚去世的几年,马深义被年幼的孩子拴在家里,没法出门干活,一家四口靠补助和捐款过活,那些年,他身体不好,觉得生活没有指望。“十年多了,我能把3个孩子养活这么大,我感觉很自豪,那时候过的日子就是水火中的日子,不是水就是火,我都不知道我咋熬到现在。”
马深义过得简单,只要房子不漏,被窝不冷,有吃有花。他说现在日常生活都能过得去,日子还是越来越好的。
年底了,今年整个文楼村也没有什么变化,只有村西的主路上了一层柏油,又是平凡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