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肩”经济 强劲南京

2016-03-07隋淙淙

凤凰周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南京科技农业

隋淙淙

“如果说上海、武汉分别是长江经济之龙的‘龙头、‘龙腰,那南京就是‘龙肩。”这句被《求是》理论网引用的话,认知度颇高。

“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已成国家战略,“黄金水道”自然指货运量居全球内河之首的长江,而作为长江流域水陆联运和江海中转主要枢纽港的南京,其“长江脊梁”的角色,则一笔圈定了她在中国经济版图上“经济重心”的位置。

南京当仁不让。2015年10月23日,南京市统计局亮出前三季度经济发展成绩单:2015年1-3季度南京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002.01亿元,9.2%的经济增速跑赢全国6.9%和江苏8.5%的水平。这正回应着习近平主席对江苏提出的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的要求。

“强富美高”同样是这座城市对自己提出的新要求,“经济强”写在卷首。

产业竞争力&科技创新力:南京经济的JPL

JPL,喷气推进实验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这个坐落在美国小城帕萨迪纳的以无人飞行器探索太阳系的机构,其飞船已到过全部已知大行星,代表着人类走向深空的智慧和勇气。翻看南京经济发展年表,就能强烈感觉到,用这个有点极客的词形容产业竞争力之于这座城市经济的强劲推力、以及科技创新力所带来的新鲜血液,再恰当不过。

南京推行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图谱上,最亮眼的一道光首次出现于2013年底: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首次超过传统产业。这是南京结构调整的“里程碑”。

强光并非转瞬即逝。2014年,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5372亿元,同比增长15.5%,超过全市工业增速10.2%,继续强势领跑。

曾经的重工业城市南京经历过漫长的阵痛,化工、钢铁、汽车在工业总产值占比一度高达70%。2008年金融危机后,这座城市更是面临着由“投入驱动”向“创新驱动”经济转型的挑战。

南京始终风雨兼程。她做出的数不清的改变可以用两句话概括:改造传统产业、破除政策桎梏。江苏省委党校经济学部教授储东涛如此评价:“虽面临困难,但种种举措确能推动南京跟上转型升级的步伐。”

经济转型升级之外,集聚优势正为这座城市的产业竞争力提供双重引擎。南京是个新兴产业扎堆儿的地方,江苏省人民政府网站披露一组数据,截止到2015年上半年,南京全市落实27个新兴产业基地的规划选址,形成软件谷、生物医药谷、智能电网谷、无线谷等“6谷”及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南京卫星应用产业园等“21园”。“错位发展、差异化竞争”,尽管市经信委主任谢志成如此概括“6谷21园”的发展格局,但它们其实在做同一件事:创新。

创新,正在成为南京经济发展的主动力。这个看着抽象、实则更复杂的原理应该能借一种叫做“无氟组合聚醚”的创新产品讲个明白:因为固化时间从原来平均水平的15分钟缩短到3分钟,这种由高淳区红宝丽集团自主研发的、用于冰箱空调的隔热保温材料“占领了全球大部分市场”。从此延展出去,《南京日报》在头版头条写道,“2014年,工业新产品产值1335.11亿,增长15.2%;新产品产值率为10.1%,比上年提高0.9%,这意味着每100元工业总产值中,就有10元是新产品创造的。”这篇社论题为《创新,驱动南京经济转型升级》。

于是我们不得不重列一遍公式:科教资源富矿南京集聚创新人才,创新人才带来创新技术,创新技术催生创新产品,创新产品形成新产业,新产业促进经济升级——一连串的良性反应。

南京将自己经营成一座经济实验室,频繁尝试、快速迭代,她的探索正走得更远。

农业生产力:南京经济发射架

2015年10月16日开幕的第十一届南京农业嘉年华上,开启“逛吃”模式的游客兴奋不已,花博园、锦鲤园、农创园等11大板块人气爆棚,这里有20万斤生姜搭出的童话城堡、能根据果蔬颜色判断能否采摘的收获机器人和最远喷射25米、每小时喷洒面积60亩的农药自动喷雾机。

想知道嘉年华为何向来是南京城市名片,可以登录它的官网。只消瞟一眼首页,就能把南京农业的出挑之处看个十之八九:现代农业园区、休闲农业游、农民增收、农业新科技……都在链接关键词里。

农业地位不言自明。“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2015年已是自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12次聚焦“三农”,而明确写出“‘经济强要强在农业生产力”的南京,盯紧的是“新常态”和“农业基础”。

在“六山一水三分田”的南京搞农业,必选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而现代农业园区则是最好载体。南京现代农业版图上有个地方不得不提:溧水区的白马国家农业科技园。这个有30年蓝莓种植史、占据全国半壁蓝莓产业的地方,如今聚集着江苏省农科院、南农大、南林大等农创资源和15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以其为中心辐射出的“农业硅谷”正在形成。

南京制定“一谷四园”规划,以白马国家农业科技园为载体建设生物农业谷,浦口区建成一批休闲农业旅游园,六合区建成1个省级、5个市级农业园,江宁的六大农业园成为南京现代农业重镇,栖霞的农业园更是占到全区耕地面积的60%。截止2015年3月底,南京市级及以上28个现代农业示范园规划总面积84.1公顷,总产值95.65亿,南京市被农业部列入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而“生产要素集聚、经营机制创新、示范带动明显、综合效益良好”的南京经验也被贴上了农业部网站。

国际奥委会名誉主席罗格夫妇曾于青奥会期间访问的高淳区武家嘴热带风情谷,是“省内最缤纷热带植物园”,园区满种世界各地奇花异草,异域风情离不开现代科技农业,后者又离不开科创人才。南京鼓励农林专家进村入园科技帮扶、在农业园区建设基地、产学研结合,农业科技两对接带来的是63.1%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32家高校院所组成的农业科技创业创新联盟和124个对接成果。

而智慧农业、互联网+农业正上线。筹建中的南京智慧农业中心将对全市农业实行大数据管理,“电子商务、连锁配送、农产品田头预冷加工、运输销售的冷链物流网络、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在路上”,市农委相关负责人对《南京日报》记者提到“南京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三年计划”,“物质装备水平不断提高、科技推广水平有效提升”,正是呼应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目标:“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

企业发展活力:南京经济燃料舱

2015年6月15日,南京国、地税局联合张贴出了2014年度纳税百强英雄榜,Top100企业共交税入库845.3亿元,对全市税收贡献占比过半,而较2014年度20.4%的纳税增幅超出全市平均线7.2个百分点,更突显出其对经济的强力拉动。

企业旺经济旺。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当地经济发展的燃料舱,南京当然懂得这个道理。于是这个城市的政府在燃料舱中灌入了强力助燃剂。2015年9月,南京出台《加快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若干意见》,其中最大的亮点是,根据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给予不同政策扶持,鼓励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园区自主科技创新全链条建设。“我们希望通过创新创业政策的引导,进一步激发企业创业创新的活力和加快发展的动力。”南京高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闵一峰说。

政策颁布的背景是江北国家新区的获批。2015年6月,长于发展电子信息、高端设备、生命健康、节能环保、汽车的江北新区成为全国第13个、江苏首个国家级新区。以“育苗”为主要职能的南京高新区自建立以来,“亲手培养”的本土企业已达上千家,仍在孵化的企业有400家左右,其对自己的定位就是“‘科技园丁,不是到处挖苗、移大树,而是低下头自己育苗。”刚被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评为“2014年度优秀(A类)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南京高新区中国南京留学人员创业园主任郑斯彦如此分析。

“中小企业是经济增长重要力量”,“中小企业是创新的生力军”,《经济日报》2014年9月19日的社论如是说。南京的智慧就在于“育苗”的耐心,不论是在全国率先试点向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放科技创新券,为大学科技园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减免营业税、房产税和城镇土地税,还是鼓励中小商贸企业法律服务中心挂牌,都在向企业彰显政府保护、扶植与服务的初心。

南京式努力已见成效。2015年10月20日,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放出消息,南京34家企业闯进首届江苏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200强”,他们将拿到意向最高1000万元人民币、利率上浮不超过10%的以信用为主的优惠信贷支持,优先享受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金融服务支持——引擎点火,推进器送入轨道,航向的是更深远的未来。这就是可控又良性的科技与经济的裂变反应。

猜你喜欢

南京科技农业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南京大闯关
南京博物馆18件“镇院之宝”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科技在线
南京:诚实书店开张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