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僧说是去取经,其实是去抱猫儿

2016-03-07马伯庸

南都周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经卷爱猫佛经

马伯庸

从我小时候起,就有一个疑问:十二生肖里,为啥没有猫?按说猫这么萌的动物,和人类关系又如此紧密,完全有资格排进去啊。后来我才知道,原来猫并非中国原产,是从西域随佛教引进。而十二生肖在这之前就已成形,自然见不到猫的踪影。

那和尚们干吗不带别的动物,非要带猫呢?

他们千里迢迢来到东土弘教传法,手里最宝贵的道具是佛经。而佛经最大的敌人,是喜欢啃噬经卷的老鼠。带猫过来,是为了保护经卷不被老鼠啃坏。于是猫儿便成了佛教徒口中的护法灵兽,地位崇高。敦煌卷子里有一首《猫儿题》,里面把猫写得气势十足,俨然一位护法金刚:“邈成身似虎,留影体如龙。解走过南北,能行西与东。僧繇画壁上,图下镇悬空。伏恶亲三教,降狞近六通。”

后来禅宗大行于世,猫的地位,又上升了一层次。禅师们对猫太喜欢了,居然把猫捉老鼠上升到了参禅的高度,号召大家去学习。《禅宗直指》里特别讲过:“佛法工夫,举起话头时,要历历明明如猫捕鼠。猫捕鼠,睁开两眼,四脚撑撑,只要拿得鼠,到口始得,纵有鸡犬在旁,俱不暇顾。参禅亦复如是。”

其实不光是和尚,其他人对猫儿的兴趣,也是不绝于史书。比如北宋诗人陆游,就是个著名的爱猫之人。陆游曾写过一首《赠猫》诗:“裹盐赢得小狸奴,尽护山房万卷书,惭愧家贫策勋薄,寒无毡坐食无鱼。”都说狗不嫌家贫,可在陆游口中,猫也不是势利眼,无论待遇多差,仍旧尽心尽力捕鼠护书。

可惜陆游还是不太了解猫的脾性,没过多久,他便懊恼地写下另外一首诗:“狸奴睡被中,鼠横若不闻。残我架上书,祸乃及斯文。”得,白表扬了,人家根本没搭理。

可猫就有这种魅力,我不理你,你还是得上杆子来宠我。接下来陆游又陆陆续续写了几首诗,诸如“陇客询安否,狸奴伴寂寥”、“狸奴共茵席,鹿麑随杖屦”、“勿生孤寂念,道伴大狸奴”。一看他就已彻底沦陷,完全神魂颠倒了。

其实不止是陆游,中国民间对猫的态度,都带着几分宠溺。在《类编历法通书大全》里,曾收录了一则和猫儿有关的契式,极为有趣。所谓“契式”,指的是契约的格式,也即合同模板。可这一则契式,却和寻常不同,叫做《猫儿契式》,专用于两户人家买猫卖猫之用。

古人也真有意思,买只猫而已,多大点事儿,至于签合同吗?而且这份契式,怎么看都不太正经,合同页正中居然画着一只猫,合同正文围着这只猫转了一圈,特别不严肃。

其实这个契式,其实并不具备法律效力,更像是一种祝福仪式,类似贺卡。若你仔细阅读合同正文,会发现这合同开始还挺正经,越写到后来越离奇,口气不像人类之间拟定合约,根本就是人和猫之间签订的契约:

“一只猫儿是黑斑,本在西方诸佛前。三藏带归家长养,护持经卷在民间。行契OO是某甲,卖与邻居某人看。三面断价钱口口,口口随契已交还。买主愿如石崇富,寿如彭祖禄高迁。仓禾从此巡无怠,鼠贼从兹捕不闲。不害头牲并六畜,不得偷口食诸口。日夜在家看守物,莫走东边与西边。如有故违走外去,堂前引过受笞鞭。”

你看,合同里先写明猫的毛色,再写清猫的出身,卖出多少钱给谁,然后画风忽然就变了,还煞有其事地约定了这只猫该履行的义务,甚至连违约责任都写上了。

最底下面还有两行附注见证:“东王公证见南不去,西王母证知北不游。”你说就买只猫而已,居然请了东王公、西王母两位大神做见证,这级别有点大。

拟定这个合同的人,要么有童心,要么是个中二,但无论如何,必然对猫极为喜欢。拳拳爱猫之心,跃然纸上。

这首诗里有两句“本来西方诸佛前,三藏带归家长养”。里面还藏着一段有趣的典故。《山堂肆考》里谈及猫的起源,说“猫非中国之种,出西方天竺国,唯不受中国之气所生。故鼻头冷,唯夏至一日暖。猫死不埋于土,挂于树上。释氏因鼠咬佛经,故唐三藏往西方带归养之。”

也就是说,在民间传说里,猫这种动物居然是唐僧西天取经,从灵山带回来的。没想到你唐长老浓眉大眼的,原来也是个猫奴,嘴上说是去取真经,其实是去抱猫了!

你说这猫的魅力,怎么就这么大呢?

猜你喜欢

经卷爱猫佛经
美丽的佛经故事
猫猫寺
爱猫之城
竹枝词
爱猫新人办“猫婚礼”:邀1100只猫咪见证爱情
今夜
唐代《妙法莲华经》卷的修护与研究
晚会入场券
推销有方
推销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