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省建阳区草珊瑚资源分布特性调查

2016-03-07林燕华韩静周春权胡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6年1期
关键词:草珊瑚

林燕华 韩静 周春权 胡娟

【摘要】通过踏查与实地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福建省建阳区野生草珊瑚资源进行全面调查,旨在揭示野生草珊瑚资源分布特性及蕴藏量。调查结果表明,建阳区草珊瑚的分布面积为526.0km2,总蕴藏量达2523.68kg,主要分布在回龙乡、黄坑镇、书坊乡、徐市镇等地。野生草珊瑚总体集中分布于海拔250~700m的山坡或沟谷林下阴湿处,植被类型主要为阔叶林,土壤类型为红壤,生长区域均为阴坡,坡度为0~60°,中下坡位。

【关键词】草珊瑚;分布特性;蕴藏量

【中图分类号】R28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1-0149-05

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Thunb.)Nakai系金粟兰科草珊瑚属常绿半灌木植物,民间俗称肿节风、接骨木、九节茶,为我国传统常用中药,以全草入药。其味辛、苦,性平,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活血止痛、祛风除湿、通经接骨等功效[1]。福建、江西、湖南是草珊瑚的传统产区,据资料记载福建全省均有分布。我国有几十家企业以草珊瑚为原料生产中成药,可达数亿元产值。目前,草珊瑚主要以野生为主,随着其开发利用的不断扩展,市场需求量剧增,但在开发过程中忽视了对其资源的保护,广大药农在采集时为了方便往往是连根拔起,导致野生资源遭受毁灭性的破坏,很多传统产区已经枯竭,造成原料药材供应紧张。因此,全国各地开始进行野生草珊瑚的人工引种驯化栽培,然而由于对草珊瑚适宜的生态环境不清楚盲目引种栽培,导致草珊瑚人工种植出现存活率不高、抗病虫害能力弱、品质下降等问题[2]。为了成功引种驯化野生草珊瑚,必须掌握野生草珊瑚资源的分布现状和特性。笔者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中,全面调查研究建阳区野生草珊瑚资源的分布及其贮藏量,了解现有野生草珊瑚资源的分布现状和特性,为野生草珊瑚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利用和人工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促进草珊瑚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

1 资料与方法

1.1 建阳区概况 南平市建阳区地处武夷山脉南麓,福建省北部,闽北山区盆地中部。位于北纬27°16′32″~27°43′41″,东经117°32′20″~118°37′51″之间。地势东部与西北高,东西距离长,南北距离较短,宛如马鞍形。东邻松溪县、政和县,西连邵武市、光泽县,南接建瓯市、顺昌县,北依武夷山市、浦城县。建阳丘陵山地面积30.58万公顷,占总面积90.4%,耕地面积3.1万公顷;土壤类型有红壤、黄红壤、黄壤,土层深厚、肥沃。建阳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光热资源丰富。冬短夏长,气候宜人,雨季集中,静风多,温差大。年平均气温18℃,无霜期282d,年平均日照1802h,年平均降雨量1700~2400ml,适宜动植物生殖繁衍,有“嘉禾之乡”美称。

1.2 调查方法与样方设置 2014年12月至2015年7月,通过野外踏查与实地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建阳区野生草珊瑚资源的分布及蕴藏量。野外样方调查工作依据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方案进行[3-4],以确保本次调查的科学性。

1.2.1 代表区域的设置 在中药资源普查地理信息系统(DBMS_Herbal)中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植被图》为主,辅助高程、坡向、土地利用、TM影像等数据生成若干生境地块,将相同的生境地块归为同一代表区域,计算得到每个代表区域的面积。在建阳市区域内根据生境类型可划分为灌丛、阔叶林和针叶林3个代表区域。

1.2.2 样地和样方设置 选择1km大小的网格,将代表区域网格化,在代表区域内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依据植被类型、交通可达性等设置样地,共44个。根据样方套所属样地内的海拔、地形、地势等小生境确定样方套的位置,若样地内小生境相同,可采用等距法确定样方套的位置,每个样地设置5个10m×10m 的样方套。每个样方套是由6个不同大小样方组成的总体,该总体包括1个10m×10m用于调查乔木类药材的样方,1个5m×5m 用于调查灌木类药材的样方和4个2m×2m 用于调查草本类藥材的样方,见图1。草珊瑚属于灌木类,在样方5m×5m里调查。野外实地样方设置见表1。

1.2.3 野外样地调查 调查过程中采用易测宝T700平板GPS获取海拔、经纬度信息,现地拍照、记录、取样等相结合的方法采集数据。拍摄每种资源个体照片和生境照。记录样方内出现的草珊瑚株数,并记录相关样方的海拔、经度、纬度、坡向、坡度、坡位、植被类型及土壤类型。同时,观察植株地上、地下部分的形态特征和生长状况,采集样方内出现中等个体的草珊瑚5株,并对整株进行质量称定,再根据马卫峰[5]的方法计算药用植物蕴藏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野生草珊瑚的形态特征 常绿半灌木,高50~150cm无毛;茎多分枝,节膨大,节间有纵棱及沟;叶革质,单叶对生,椭圆形、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5~17cm,宽2~7cm,顶端渐尖,基部尖或楔形,边缘具粗锐锯齿,齿尖有一腺体,两面均无毛;叶柄长0.5~1.5cm,基部合生成鞘状;托叶钻形;穗状花序顶生,通常分枝,多少成圆锥花序状,连总花梗长1.5~4cm;苞片三角形;花黄绿色;雄蕊1枚,肉质,棒状至圆柱状,花药2室,生于药隔上部之两侧,侧向或有时内向;子房球形或卵形,无花柱,柱头近头状;核果球形,直径3~4ml,熟时亮红色。花期4~6月,果期8~10月。见图2-a、2-b。

2.2 草珊瑚的生态习性调查 从表2可以看出,草珊瑚在建阳区分布较广,其中在回龙乡、黄坑镇、书坊乡、徐市镇分布的居群比较多,这几个乡镇的生态环境比较适合草珊瑚的生长。通过本次调查发现,草珊瑚为喜阴湿的半灌木,适宜温暖湿润气候,喜阴凉环境,忌强光直射与高温干燥;均分布于海拔850m以下的山坡、沟谷林下阴湿处,集中分布于海拔250~700m范围内,最低生长海拔为170m;植被类型主要为落叶阔叶林,在毛竹林、针叶林也部分分布,而在灌木林中只有少量分布;土壤类型主要为殖质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红壤,黄红壤中也有少量分布;生长区域均为阴坡,坡度为0~60°,中下坡位居多。

2.3 草珊瑚的分布及蕴藏量 通过在建阳区3个生态代表区域设定的44个样地,对野生草珊瑚进行全面的实地样方调查,结果见表2、3。结果表明,在建阳区3个生态代表区域内均发现有野生草珊瑚居群分布,野生草珊瑚的总分布面积为526.0km2,总蕴藏量达2523.68kg,野生草珊瑚出现的样地数占总调查样地的52.27%,野生草珊瑚出现的样方数占总调查样方的17.72%。其中在阔叶林代表区域8个样地内均有草珊瑚分布,出现样地数占该代表区样地的100%,该代表区草珊瑚的蕴藏量为2294.02kg,占建阳区草珊瑚总蕴藏量的90.90%。其次在针叶林代表区域内草珊瑚出现的样地占该代表区样地的57.14%,其蕴藏量占建阳区草珊瑚总蕴藏量的8.68%。而在灌丛代表区内只有少量草珊瑚的分布,其蕴藏量只占0.42%。因此,阔叶林代表区中野生草珊瑚的蕴藏量最多,其生态环境最适合野生草珊瑚的生长。

3 讨论

建阳区草珊瑚的总分布面积为526.0km2,总蕴藏量达2523.68kg,主要分布在回龙乡、黄坑镇、书坊乡、徐市镇等地。建阳区野生草珊瑚总体集中分布于海拔250~700m的山坡或沟谷林下阴湿处,植被类型主要为阔叶林,土壤类型为红壤,生长区域均为阴坡,坡度为0~60°,中下坡位。在调查过程中发现随着草珊瑚的过度工业化利用,野生草珊瑚资源受到掠夺式采挖,且由于人们乱砍乱伐,大量的常绿阔叶林被采伐,草珊瑚生长环境的破坏导致其分布区减小,野生资源蕴藏量骤降。因此,野生资源在开发过程中需要准确把握与正确处理好保护、利用和发展的关系,结合资料查阅和实地调查分析为建阳区野生草珊瑚资源的研究利用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以下建议:

3.1 加强野生草珊瑚种质资源保护和管理:一是严禁乱采乱挖野生草珊瑚,对植物园和自然保护区内的资源更应作为种质资源加以保护;二是必须改变采收方式,应采大留小,只采地上部分,不采地下部分,停止以草珊瑚地下部分入药。草珊瑚药材收购企业、中成药生产企业停止收购草珊瑚地下部分或带根的草珊瑚药材,以此强制药农改变采收方式,保护草珊瑚野生资源;三是加强保护草珊瑚产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产地的常绿阔叶林生态区,恢复和扩大草珊瑚的适生地。

3.2 完善人工栽培技术研究,建立草珊瑚GAP基地:研究道地药材野生变家种是当前药用植物开发利用的重点[6]。目前,在福建省等地人工栽培草珊瑚已进入市场,但栽培技术还有待完善,野生草珊瑚资源在市场中仍占较大比重。改进和规范草珊瑚栽培技术可提高药材产量,有助于控制与提升药材质量,实现草珊瑚的GAP 栽培,逐步减小市场对野生资源的依赖,最终实现对野生资源的保护。

3.3 充分利用草珊瑚种质资源,保护选育优良品种:种质资源是药材生产的源头,是培育优良品种的遗传物质基础,在药材优良品质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加强草珊瑚种质资源的调查和收集,对优良选区适宜环境进行迁地保护,保存种源丰富多样性与遗传多样性,建立种质资源库,选育出高产、优质的品种资源及发掘药材品种的基因资源,是提高草珊瑚药材质量和实现草珊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ChP(中国药典).2010;Vol I.

[2] 潘心禾,刘日林,斯金平,等.肿节风药材资源现状及其可持续利用的研究[J].中草药,2007,38(3):474-478.

[3] 陈士林,張本刚,杨智,等.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方案设计[J].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6):1229-1232.

[4] 张小波,郭兰萍,陆建伟,等.基于网格(Grid)的空间信息技术在中药资源普查中的应用[J].中国天然药物,2009,7(5):328- 332.

[5] 马卫峰,张小波,郭兰萍,等.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野生广布种药用植物资源蕴藏量估算方法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8):1130-1133.

[6] 高昆谊,朱慧贤.云南生物地理[M].昆明:云南科学出版社,2008.

(收稿日期:2015.09.23)

猜你喜欢

草珊瑚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n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sesquiterpenoid bio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Sarcandra glabra
不同配比追肥对设施种植草珊瑚生长的影响
草珊瑚质量标准研究概况*
草珊瑚耐阴特性与林下间套作栽培模式研究进展
不同种植环境对草珊瑚生长的影响比较分析
杉木林下套种草珊瑚试验研究
试析林下种植草珊瑚对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不同种植环境对草珊瑚生长的影响
不同贮藏方式对草珊瑚种子萌发的影响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草珊瑚中苯并[α]芘残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