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在治未病的特色优势探讨
2016-03-07许利曾艳
许利 曾艳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耳鼻喉科 四川泸州 646000
中医药在治未病的特色优势探讨
许利 曾艳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耳鼻喉科 四川泸州 646000
治未病服务是中医理论重要思想之一。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最先见于《黄帝内经》。张仲景、孙思邈、朱丹溪等历代中医名家也非常重视“治未病”。近年来,由于人民群众对健康提出的更高要求,从“已病图治”转变为“养生保健,未病先防”,因此“治未病”理念与实践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治未病”是中医预防治疗学的特色和优势,体现了“以人体健康为本”的理念。本文阐述中医治未病理论的特色与优势,其理论思想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策略和发展前景,旨在为中医临床工作提供借鉴,更好地保证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发展。
治未病;中医;优势
中医“治未病”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主要包括以下四层含义即:未病先防、欲病救萌、既病防变、愈后防复,就是强调中医药应该做到“生病前预防疾病的发生、把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生病后阻止疾病进一步发展,以及疾病痊愈后防止复发”。这种理念与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二十一世纪的医学,不应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对象,而应以人类健康作为医学研究的主要方向。”不谋而合。现将中医“治未病”理论的特色与优势综述如下。
1、中医“治未病”的源流
“治未病”最先见于《皇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有这样的记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几千年来历代中医名家不断发展和完善了治未病的理论,使得“治未病”成为中医药理论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中医“治未病”的发展
汉代张仲景继承和发展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他在《金匮要略》中为“治未病”提供了指导原则,即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等方面,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治未病的理论基础。华佗独创的“五禽戏”,也体现了未病先防,养生保健的重要思想,证明了治未病的必要性和科学性,也是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之一。唐代孙思邈非常重视“治未病”,他的《千金要方》中记载了一整套养生延年的方法和措施,他已经科学地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阐述为“未病”、“欲病”、“已病”三个方面。清代,喻嘉言更在《医门法律》中明确提出了“未病先防,已病早治”的理论。中医“治未病”的思想经过历代中医名家的发展与完善,逐渐形成了,“未病先防、欲病救萌、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的理论体系。
3、中医“治未病”的特色
未病先防:生病前预防疾病的发生。即针对健康人的一种养生防病、未病先防、防患于未然的养生思想,也就是健康状态下的养生。主要从膳食结构、运动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对身体进行调节,以达到“消未起之患”、“医之于无事之前”的“治未病”目的。《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医学著作中记载的部分动植物药材药食两用之品,即健康人可以用来食用达到养生的目的。华佗独创的“五禽戏”就是未病先防这种理论的运动实践。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更是提出了预防为主的卫生方针,现阶段,所有中小学生学习和进行的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锻炼就是对未病先防的最佳运用。
欲病救萌:把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即针对亚健康人群。上个世纪90年的,我国学者王育学首次提出了“亚健康”的理论。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早在《皇帝内经》中就有记载:“萌芽,始发,见其洒淅动形而即治之,不使有伤三部九候之气。”也就是说,对亚健康状态及时进行调整,可以使身体恢复到健康状态。合理膳食、形体锻炼、调节情志都可以对亚健康状态进行调控。也就是无需等到疾病的检验指标、诊断指标等的出现就可对亚健康状态进行干预,从而把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李春林.中医对“治未病”的认识及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案规律.2010年6月第33卷第2期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43-47.
既病防变:生病后阻止疾病进一步发展。对已患病病人进行治疗时,要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病情加重趋势进行预防性治疗。集中体现在早期治疗,及时阻止疾病的蔓延、恶化。《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就有“见肝之病, 知肝传脾, 当先实脾。”的记载。董存存等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治疗高血压患者,可以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
愈后防复:疾病痊愈后防止复发。范红梅认为,在治疗鼻炎时,每年夏季三伏天时实施穴位敷贴疗法以及辨证应用中成药内服,都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和降低致敏反应,防止鼻炎复发。现阶段,此理论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延伸,即针对慢性疾病患者的治疗。对慢性病患者进行生活方式、服药方法、锻炼种类、锻炼强度的指导,可以有效减少慢性疾病的复发。
4、中医“治未病”的重要意义
现阶段人们的疾病主要为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生活行为方式等因素为主引起的心理、生理性疾病。中医“治未病”的“未病先防、欲病救萌、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理论,可以达到健康身体、调控亚健康状态、预防疾病的发展、控制疾病的复发的目的,可以有效的预防疾病的发生、降低医疗费用,为解决现阶段我国的“看病难, 看病贵”提供一个有益的解决办法,为医改的进行提供有效的帮助。因此医院可以设立专门的“治未病”门诊来更好地发挥中医的独特优势。
5、小结
中医“治未病”的发展始终贯穿于我国中医药发展的历史进程,为我国人民群众的健康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中医“治未病”理论也符合我国“从以疾病为主导而走向以健康为主导”的卫生战略,体现了中医药在“治未病”中所具有的魅力和优势。中医“治未病”的医学思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防微杜渐的忧患意识的具体体现。但是现阶段我国中医相比西医却发展缓慢,一些中医医院为了生存,逐步西医化,这也是有目共睹的现实情况,因此建立健全新的中医医疗体系势在必行,研究制定实施中医“治未病”的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的总体规划和方案,为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发展提供根本保障。
[1]王应堂,沈蓓绯.中医“治未病”理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实践探析[J].环球中医药,2011,04(6).
[2]牛兰香.中医“治未病”理论在现代康复养生中的应用探析[J].中医临床研究, 2014,6(12).
[3]李春林.中医对“治未病”的认识及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案规律[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3(2).
R473
A
1672-5018(2016)09-22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