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10年工作调查报告
2016-03-07恩施州农机化管理办公室吴波
恩施州农机化管理办公室 吴波
恩施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10年工作调查报告
恩施州农机化管理办公室 吴波
为了鼓励和支持农民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节本增收,党中央、国务院于2004年出台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恩施州于2005年被正式纳入中央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范围,获得的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伴随着国家投资力度的增大而逐年增加。10年来,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引导下,恩施州农机化事业快速发展,农机总动力迅猛增长,农机装备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机作业水平稳步提高,有效推动了恩施州特色农业和现代农业发展。
1 实施成效
2005~2014年,恩施州共获得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总额为32 667万元,惠及24.13万户农户和597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民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投入资金8.67亿元,购置各类农机具42.7万台(套)。通过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有效提升了全州农机化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物质装备支撑。
1.1 农机装备总量快速增长
到2014年底,全州农机总动力达到252.78万kW,农机拥有量达到136.95万台(套),农业机械原值达16.695亿元,分别是2004年的9倍、3.59倍、5.26倍。
1.2 农机作业水平稳步提升
2014年,全州完成机耕面积322.47万亩(1hm2=15亩),机械植保面积282万亩,机电排灌面积80万亩,水稻机收面积63.58万亩,分别是2004年的10.52倍、5.25倍、4.12倍、5.94倍。全州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0%,比2004年提高15个百分点。
1.3 特色农业发展水平明显提升
在购机补贴政策的引导下,全州紧紧围绕烟叶、茶叶、蔬菜、畜牧养殖等特色农业发展,积极引进、推广先进适用新技术新机具,提升了特色农业发展水平,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1.4 农机服务队伍不断壮大
截止2014年底,全州各类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发展到143个,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59个,农机户7.9万户,农机经销企业74个,农机经销个体户197个,农机维修厂(点)342个,乡村农机从业人员16.35万人。
1.5 农民群众获得感切实增强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作为一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仅在购买农机上为购机户减轻负担,而且也催生了一批农机作业群体,使机械种植生产惠及更广大的农民群众,提高了农民农事劳动的效率,让农民群众充分感受到了党的惠农政策的温暖。
2 主要做法
农机购置补贴既是一项选择性政策,也是一项行业促进政策,专业性和政策性很强,受益面众、工作量大、关注度高,实施难度极大。全州各级农业部门严格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意见要求,切实做到“五个坚持、五个强化”,确保了全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高效规范廉洁实施。
2.1 坚持依靠政府领导,强化责任落实
全州各级农业部门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切实加强对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自该项政策实施以来,全州各县市均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农业、财政、监察、畜牧、水利、林业、工商、烟叶公司等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机购置补贴实施领导小组,并设立工作专班,负责综合协调工作,推动了补贴政策有序有效实施。与此同时,各级农业部门坚持对农机购置补贴实施工作实行目标责任绩效管理,层层签订责任状,严格追责问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运行机制。
2.2 坚持推行公开工作,强化社会监督
一方面,加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宣传。通过在《恩施日报》、《恩施州农业信息网》开设专栏,以及利用“农业科技下乡”等活动和“12316——农民好帮手”农业综合服务热线电话平台,大力宣传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千方百计扩大政策知晓面;另一方面,加强对实施情况公示管理。依托农机购置补贴信息专栏,及时将补贴政策和补贴申请进行公示,并在年度实施完毕后将全年结算一览表进行公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2.3 坚持按规定程序操作,强化过程监管
一是严格操作程序。严格按照湖北省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方案中规定的程序操作,切实做到环节不少,步骤不减;二是推行“人机合影”制度。实行购机人员与所购机具“人机合影”,严格要求购置机具铭牌必须与实际一致,在当地农机部门或约定地点现场办理补贴手续时,还必须摄取购机人员图像和扫描身份证原件,杜绝代办手续行为,保证购机的真实性;三是强化补贴农机具经销商监管。根据部、省有关加强补贴农机具经销商监督管理的要求,对全州补贴农机具经销商进行严格管理;四是加强监督检查。采取电话抽查与实地核查相结合、全面验收与重点核查相结合等措施,切实加强对实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的监督检查;五是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对补贴对象和经销商反映投诉的补贴农机具质量安全问题、补贴额度不合理问题,以及农户和经销商、经销商之间发生的矛盾纠纷,积极做出相应处理,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2.4 坚持群众利益至上,强化优质服务
针对恩施州农民居住分散、距离县城较远的实际,为有效解决农民购机难、维修难的问题,全州农机部门大力推进农机经销维修网点建设,积极支持和鼓励农机生产企业延伸经销网点,尽可能将农机经销点延伸到乡镇。同时,为方便农民办理补贴手续,积极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方法,将服务窗口前移,采取预约形式,利用节假日或赶集日到偏远乡镇现场录入购机补贴申请,减轻了农民购机成本。
2.5 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强化廉洁从业
一是健全完善制度。在认真落实部、省有关实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的一系列政策规定、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健全完善了农机购置补贴实施进度通报制度、联合检查制度、补贴农机具质量投诉制度和农机补贴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坚持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提高农机购置补贴实施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二是注重加强廉政教育。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廉政教育学习和活动,进一步强化干部职工廉洁从业意识,始终做到自警、自省、自律、自励;三是建立购机补贴廉政风险防控体系。针对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工作中的廉政风险点,制定防控措施,对重点环节、重点岗位、重点补贴机具实行重点监管,切实为农业系统工作人员构筑廉政风险“防火墙”。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在促进恩施州农机化事业发展的同时,也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1)农机装备结构不优。自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以来,恩施州农机装备总量虽有大幅增加,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农机装备结构不合理,主要存在“三多三少”的问题,一是动力机械多,配套农具少,拖拉机与农机具配套比仅为1∶0.99,全国配套比例为1∶1.6,而发达国家高达1∶7;二是户用小型加工机械多,特色产业加工机械少;三是低质化、同质化机具较多,高性能、多功能机具少。
(2)补贴机具使用率不高。受田块细碎、思想观念等因素影响,恩施州农民群众购机多以小型、家庭自用为主,同时,在享受国家购机补贴政策过程中,往往存在重“拥有”轻“使用”、重价廉轻质优和消费趋同等心态,“你有我有全都有”,导致同质化、低质化的农机具大量涌现,一家一户各用各的,使用率不高,“一年用一季、一季用几天”现象十分普遍。
(3)部分补贴机具质量低劣。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资金的不断增加,补贴农机具的数量也随之增多。一些生产企业为追逐利润,采取多种手段降低产品质量以减少生产成本,从而以低价获取竞争优势,诱骗一些不懂产品质量鉴别、贪图便宜的农民购买其低劣产品,导致农民所购机具使用不久就要维修,有的甚至经多次维修仍然不能正常使用,购机人最终因农时季节和精力“耗不赢”而闲置或弃用。
(4)购机补贴程序不接“地气”。当前全省统一实行的“全价购机、定额补贴、县级结算、直补到卡”补贴操作方式。虽然提高了购机户对补贴标准的认同感、强化了农户自主购机选择权,但是,也给购机农户增加了一些困惑。如,由于实行全额购机,从而增加购机者的一次性资金投入,导致筹资难度加大;由于增加逐台见人见机见票核实环节,对贷款购机户而言,可能会因延期兑付购机“补贴”资金而增加利息,导致购机成本加大;由于需要购机户提供相关票据方能申请购机补贴,导致购机农户因遗失所需票据而无法享受购机补贴,等等。
(5)补贴机具监管难度大。为了确保购机真实性,相关政策规定必须逐台见人见机见票核实。由于恩施州农民购买的补贴机具小、补贴额度低,同等额度资金所补贴机具的数量是平原地区的数十倍,甚至数百倍,加之恩施山大人稀,农民居住分散,核实1台机具往往需要大半天,有时需要来回跑几天,补贴机具监管工作难度极大,任务十分繁重。
4 影响购机补贴政策实施绩效的原因
2014~2015年这2年,恩施州获得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资金达到1.29亿元,相当于2005~2013年这9年总资金额的1/2,目前,实施进度非常缓慢,完成目标任务十分艰巨。影响恩施州购机补贴政策实施绩效的原因概括为“4个滞后”:
(1)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近些年来,在购机补贴政策持续激励、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不断增加、农业生产成本逐年上升等多重因素作用下,农业机械正在逐步走进田间地头。但是,由于土地治理统筹规划缺失,机耕道建设滞后,养护机制不健全,“有机无路走,有机难下田”、“进得去、出不来”等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加之山区耕地丘块多、田块小,给农业机械下田作业以及田间转移增加了难度,降低了农机作业效率,严重影响了农民群众购机用机积极性。
(2)适宜机具研发生产能力滞后。随着国家对补贴机具品目的不断减少和单机补贴额的逐步降低,适宜恩施山区的补贴机具越来越少,“补贴”的不需要与需要的不“补贴”矛盾十分突出。由于恩施州农机生产企业数量少而且规模小,研发生产适宜本地农业生产的新机具的能力弱,一些具备相当实力的外地企业又因研制成本高、经济效益低而缺乏研发生产“小”农机的“冲动”,适宜山区农业生产的农机具紧缺的矛盾在短期内很难得到根本改观,恩施农机化发展任重道远。
(3)农机推广服务能力建设滞后。一是机构不全。全州有3个县市尚无农机推广机构,即使设有农机推广机构的也是名存实“缺”,难以独立开展推广工作;二是队伍不强。突出表现为人员少、年龄大、知识旧。从人员总量看,真正从事农机推广的人员,每个县市就1个人、每个乡镇也只有2个人;从年龄结构看,全州从事农机推广工作的人员一半以上超过50岁;从知识结构看,绝大多数人员多年未参加知识更新培训,对新机具新技术知之甚少;三是保障不力。由于各县市财政经费都不宽裕,财政能够基本保障人员工资福利待遇以及少量业务费已算不错,很难有多余资金投入支持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工作。
(4)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建设滞后。一方面,作为提供农田作业“帮手”的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缓慢。据统计,全州农机专业合作社仅有57个,每个乡镇不足1个,其中相当一部分并非实体性专业合作组织。而且,现有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普遍规模不大,标准不高,效益较低,质量亟待提升,不仅不能与本省大部分农机专业合作社媲美,即使在全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也处于劣势;另一方面,作为农机“医院”的农机维修网点建设严重滞后。全州仅有的342个维修厂及维修点(从业人员705人),绝大多数集中在县市级城镇周围,乡集镇分布较少,村一级基本处于空白。而且,农机维修网点规范化管理水平不高,能够达到三级以上资质的为数不多,大多为农机经销商售后服务形式或者主修汽车兼修农机型,难以有效满足广大农机手和农机化发展的需要。
5 对策思考
国家出台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目的,是为了充分调动和保护农民购买使用农机的积极性,促进农机装备结构优化、农机化作业能力和水平提升,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通过对全州近些年购机补贴政策实施工作情况分析,购机补贴政策刺激效应呈现逐年递减趋势,单纯依靠购机补贴拉动农机化发展的空间越来越有限,需要我们调整工作思路,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促进恩施州农业机械化持续健康发展。
5.1 强化农机技术推广应用
紧紧围绕解决主要粮食作物和特色产业关键环节、薄弱环节机械化问题,把工作重点从主要抓购机补贴政策实施转变为主要抓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应用,努力提高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水平,使农机化成为提高农产品生产能力的保障工程、促进农民增收的富民工程、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引导工程。
5.2 积极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
一是着力培育农机专业合作组织。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重点向农机服务组织倾斜的政策,加强与财政部门的协调,通过政府采购、定向委托、奖励补助、招投标等方式,支持引导农机服务组织参与公益性服务,重点扶持一批农机专业合作社创建省级、国家级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二是着力提升农机维修服务能力。本着便民利民、经济实惠的原则,支持各县市建立1~2个能承担大修能力的维修中心,每个乡镇应建立1个能承担中修能力的维修站,农机保有量大的村、农机专业合作社或相对集中的几个村可建1个能承担小修能力的维修点,做到小修不出村(片),中修不出乡镇,大修不出县市。
5.3 努力提升农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积极争取在农机行业人才队伍建设上加大政策倾斜力度,通过增设农机特设岗位、加强农机人员知识更新培训、提高基层农机人员待遇等措施,加快引进、培养农机专业人才。
5.4 加强农村机耕道建设
积极争取把农村机耕道建设纳入统筹城乡发展的内容统一规划、同步建设,并融入到新农村基本建设范畴和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特色农产品基地、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中统一实施,加强农村机耕道路等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为农业机械化创造条件,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
5.5 加大适宜机具选型力度
积极向省有关部门争取加大适合恩施山区特色农业产业机具选型力度,科学合理分类分档确定机具补贴额度,争取提高烟叶、茶叶、蔬菜等特色农业精深加工机具补贴比例,推动恩施农机装备结构不断优化。
2016-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