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64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联合血管成像诊断肺内肿块良恶性的效果分析
2016-03-07张宏亮
张宏亮
(山西省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影像科 山西 长治 046000)
准确诊断患者的病情对确定其治疗方案和治疗效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1]。判定肺内肿块的良恶性质是临床影像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CT增强扫描已成为临床上比较常用的一种诊断方法。为探讨使用64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联合CTA诊断肺内肿块良恶性的效果,某医院对近期收治的272例肺内肿块患者使用上述方法进行了检查,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某医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272例肺内肿块患者,这些患者的病情均经病理诊断被确诊,其肿块的直径为3.4~7.6cm。根据这些患者的病情将其分为肺癌组和良性病变组。肺癌组中有191例患者,良性病变组中有81例患者。肺癌组中有男性患者134例,女性患者57例;其年龄为45~77岁,平均年龄为(58.4±14.6)岁。根据肺癌组患者的病情将其分为中央型肺癌组和周围型肺癌组。中央型肺癌组中有81例患者,周围型肺癌组中有110例患者。良性病变组中有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32例;其年龄为46~76岁,平均年龄为(57.9±15.4)岁。根据良性病变组患者的病情将其分为结核球组、炎性假瘤组、血管瘤组及错构瘤组。结核球组中有40例患者,炎性假瘤组中有21例患者,血管瘤组中有10例患者,错构瘤组中有10例患者。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的肺部使用东芝某型号的64排螺旋CT机进行多期增强扫描和CTA检查,具体的方法是:先对患者进行胸部平扫。然后经患者右肘的前静脉为其注射1.5ml/kg的碘海醇对比剂,注射速度为1.5ml/s。在肺动脉期、主动脉期扫描其肺内肿块。扫描的厚度为0.7mm,电压为120kv,电流为40-180mA。
1.3 观察指标
观察这些患者病灶的供血情况和CT增强值。CT增强值是增强扫描CT值和平扫CT值的差。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这些患者的影像学表现
经检查发现,肺癌组中有165例患者的病灶有供血动脉,其供血动脉的发生率为86.39%。中央型肺癌组患者共有90支供血支气管动脉,16支供血体动脉。在这些供血体动脉中,有11支动脉来源于肋间后动脉,有5支动脉来源于胸廓内动脉。周围型肺癌组患者共有149支供血支气管动脉,40支供血体动脉。在这些供血体动脉中,有26支动脉来源于肋间后动脉,有11支动脉来源于胸廓内动脉,有3支动脉来源于隔上动脉。良性病变组中有2例患者的病灶有供血动脉,其供血动脉的发生率为2.47%。良性病变组患者共有2支供血支气管动脉,无供血体动脉。由此可见,肺癌的主要供血动脉为支气管动脉,部分病灶由体动脉供血。肺癌组患者供血动脉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这些患者进行CT多期增强扫描的结果
经检查发现,中央型肺癌组患者肺动脉期的CT增强值为(1.78±2.56),主动脉期的CT增强值为(24.25±13.05);周围型肺癌组患者肺动脉期的CT增强值为(1.34±3.62),主动脉期的CT增强值为(24.46±11.34);结核球组患者肺动脉期的CT增强值为(8.12±4.75),主动脉期的CT增强值为(11.39±3.56);炎性假瘤组患者肺动脉期的CT增强值为(20.14±8.65),主动脉期的CT增强值为(21.65±8.45);血管瘤组患者肺动脉期的CT增强值为(41.56±24.15),主动脉期的CT增强值为(56.34±17.25);错构瘤组患者肺动脉期的CT增强值为(8.87±4.67),主动脉期的CT增强值为(8.94±6.75)。中央型肺癌组患者和周围型肺癌组患者肺动脉期的CT增强值和主动脉期的CT增强值均明显大于结核组患者、炎性假瘤组患者及错构瘤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型肺癌组患者和周围型肺癌组患者肺动脉期的CT增强值和主动脉期的CT增强值与血管瘤组患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有学者认为,支气管动脉是肺癌的主要供血动脉,而肺癌会对供血动脉的血流量产生强烈的刺激,导致支气管血脉不断扩张、变粗[2]。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相关学者提出,支气管扩张和增粗并不是肺癌的特异性症状[3]。供血动脉进入肿瘤内并形成肿瘤血管,才能确认该动脉对肿瘤供血。使用64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联合CTA可在大范围内迅速扫描成像,明确显示患者肿块内供血动脉的具体情况,有助于临床医生判定患者肿块的性质[4]。
综上所述,使用64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联合CTA可有效诊断肺内肿块的良恶性。
[1]何维明,潘玲.对42例不典型肺结核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影像检查结果的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8):55-56.
[2]刘建军,占波,江文婷,等.增强CT扫描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J].实用临床医学,2011,12(5):84-86.
[3]邹南安,王奕,王爱华,等.螺旋CT动脉期增强扫描在60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重庆医学,2013,42(36):4453-4454.
[4]李功杰,乔鹏岗,田宁,等.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20(10):1446-1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