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下园林绿化企业管理的自我提升
2016-03-07包蕾
包蕾
(身份证号:330702198303206027 310000)
PPP模式下园林绿化企业管理的自我提升
包蕾
(身份证号:330702198303206027 310000)
党的十八大把“建设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当中,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园林行业在连续十年时间内都以惊人之速实现腾飞,并呈现出法制化、市场化、一体化、专业化、标准化的发展态势。为此,园林绿化企业一方面要直面挑战,抓住发展契机,不断转变企业经营战略,对产业机构实施优化调整。另一方面,要不断创新经营管理方式,调整流程,增强项目管理能力,尽一切力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PPP模式;生态文明建设;园林绿化企业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正式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当中去,针对发展模式进行变化,积极建设生态的、环境优美的中国。同时还指出,要矢志不渝地保护生态园林、发扬节约的精神,倡导自然恢复,号召全国人民携手共创“美丽中国”。这是我国园林行业进入10年高速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是我国“十二五”期间打造“生态文明、绿色城乡”的重要发展阶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快发展,园林行业的产业结构在不断地朝着法制化、标准化、一体化、市场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积极引入混合资本、社会资本以及多元资本,为大型市政园林生态修复项目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支持。随着行业集中程度地不断提升,市场竞争进入到炽热化的阶段,对民营中小园林企业而言,当前迫切需要不断转变发展理念,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实现企业战略转型、积极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紧抓发展契机,克服一系列阻碍、直迎挑战,在全国PPP园林领域争取龙头企业地位。
1 PPP模式
1.1 PPP模式的概念
PPP模式是指私营企业机构和政府公共部门通过合同的方式达成的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专门提供公共服务的投资模式。而在园林工程项目中之所以提倡采用PPP模式,是因为PPP模式在该领域的意义发生了一定变化,其指的是私营企业与政府部门通过创建合作伙伴的关系的方式,基于已创办的项目管理公司,双方共同投入资金,以项目收益作为抵押物从而达到项目建设总投资符合要求的目的,不断推动大型公共项目的建设进程。项目管理公司是在政府的引导下建立企业的具有公司合影性质的法人实体,PPP项目以执行者的身份开展市场化运作的工作,自负盈亏,独立进行核算。
1.2 PPP模式优势及与以往经营模式的差异性
采用PPP模式运营的项目主要是完成项目建设、运营和移交等过程,前提是选择好具体的合作形式,以签订合同成立管理公司的形式完成项目建设的融资,有BOT,TOT'等多种模式。相较于总价包干模式、BT模式等,PPP模式既能实现准确定位,又能借助有效地分配风险的方式促使风险合理地分配至项目建设的参与方身上,实现风险共担。在PPP合作框架内,加入项目建设工作团队中的各方应当以项目管理公司为依托,不断对资源实施优化整合,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促使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从而有效确保项目正常地实施。
PPP的经营模式使政府公共部门和民间私营企业(社会资本)能够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通过各种形式的资源优化配置和互补,为项目建设和后期的投产运营提供保障。与传统的工程项目经营模式相比,PPP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可以大量注入社会资本,降低政府的财政压力:可以利用社会企业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经营管理理念,为项目建设开源节流,做好成本把控:合理地调节市场竞争机制和分配风险,使多元化的投资主体顺势发展:创新式地推动政府部门和私营企业汲长补短,发挥各自的优势,以最有效的成本为社会建设高质量、高品质的项目。
2 PPP模式下园林绿化企业的管理措施
在当前竞争日趋炽热化的环境下,大量园林绿化企业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如:业务模式单一、主要岗位的人员的技术水平不高、没有制定高效、合理的施工管理流程、缺少跨区域获得工程与项目的途径的相关经验、项目管理和施工的经验不丰富、品牌影响力与市场营销能力不足等。所以,企业管理层应当矢志不渝地优化调整企业经营战略,不断创新经营管理方式,从而有效增强企业的市场尤其是PPP项目市场的竞争力。
(1)开拓新市场、新领域,不断拓展市场范畴。为此,企业一方面要重新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积极拓展业务经营范畴,开拓竞争市场。另一方面,促使自身的业务向PPP项目园林细分市场以及市政园林细分市场延伸,尽可能地增加公司营业收入。在已逝去的十余年时间内,大量园林绿化企业的业务范围只覆盖了市政园林细分市场领域。但是如今企业若想实现可持续、稳健发展,就一定要打入PPP项目园林市场积极发展业务。
(2)改变单一业务经营模式至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以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从客户需求来看,在绝大多数PPP园林项目中,客户希望并要求园林公司提供从园林设计,绿化施工到后期养护的一条龙服务,免去众多的耗时费力的多方对接、沟通,以降低成本和风险,提高效率。因此,园林绿化企业应改变企业经营战略和业务定位,将业务从产业价值链中间的单一绿化工程施工环节向价值链两头延伸,向上延伸到景观设计,向下延伸到绿化维护,实现全产业链覆盖,从而将单一的园林绿化施工业务模式转变为全产业链一体化的复合业务模式,实现一体化经营,以满足日益提高的客户需求,增强市场竞争力,获得更多的PPP项目。比如,其自营苗圃不仅可提供本公司业务所需要的苗木、花卉,还培植附加价值高的优质乔木,花卉出售,以增加公司利润,同时,做好项目后的园区绿化养护工作,实现可持续销售收入增长。减少中间渠道,增加项目收益。
(3)不断优化流程,增强项目管理的能力。
对于园林行业内部的企业而言,项目管理能力是决定其能否实现长期发展的重要因素,它与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成本控制、客户满意度以及工作效率等存在密切的关联性。因此,园林绿化企业一方面要在实施项目管理之前确立操作难度低、让人一目了然的流程,并理清流程的关系,和客户需求相匹配,不断优化调整新的业务结构,挖掘出缺陷,在此基础上重新确立标准的、合理的项目管理流程与业务流程,同时积极开展现场指导与相关人员培训等工作。
(4)努力提高自主设计研发能力,实现PPP项目客户价值。
由于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居住环境的舒适度以及精神层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园林绿化企业有必要不断优化调整业务模式,向产业价值链前端的景观设计领域不断拓展业务,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架构,努力打造独属于自己的市场营销队伍与设计师团队,认真倾听客户的反馈,挖掘出客户的实际需求,在景观设计中积极融入个性化、科学化、创新化、绿色的发展理念,增强核心竞争力,并为销售团队的项目竞标给予高度支持。此外,要借助互联网平台与新媒体积极地和客户进行互动,探讨设计理念,向客户呈现优秀的作品,主动与客户交流与沟通,提高公司品牌在业界的影响力。
(5)规范绿化维护管理
园林绿化公司推广“三查四定”管理模式,维护作业责任到人,管理模式内部承包,维护区域定员、定点、定量、定耗。所有绿地加装水表,每周抽查绿化管网维护、绿地灌溉情况,对各区域绿化用水进行量化考核,纳入员工绩效OEC评价(工作每日评价打分,作为月度评价、考核依据)。绿化灌溉分时、分区、分段管理,将白天蒸发量大的植物调整到夜间浇水,做到“人跟水走、人走水停”,杜绝跑冒滴漏现象,减少蒸发量,降低PPP项目运营成本。
3 总结
在PPP模式下,园林行业的市场发展前景广阔。因此,园林绿化企业要矢志不渝地紧抓发展契机,在不断地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不断地实施经营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建设自有品牌,力求在接下来的五年实现复合增长率。
S731
A
1005-7897(2016)18-0049-02
2016-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