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拱棚韭菜的管理及病虫害防治
2016-03-07王金凤王永江郑俊苓刘煜忠
王金凤 王永江 郑俊苓 刘煜忠
小拱棚韭菜的管理及病虫害防治
王金凤 王永江 郑俊苓 刘煜忠
一、扣棚时间
一般在入冬前扣棚。也可根据上市期确定扣棚时间,即在上市期向前推40—50天为扣棚时间。
二、温湿度管理
小拱棚韭菜白天生长的适温为18—25℃,夜间温度为8—12℃,最低不能低于5℃,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为宜。
三、中耕覆盖与培土
韭菜吸收水分和养分能力较差,而且根系分布较浅。扣棚化冻以及每次割完韭菜后,先搂去畦面枯叶与杂物,再用三齿耙在株间松土中耕2—3次,但撮间松土不宜过深。然后搂平畦面,再加盖一层地膜提高地温,促进韭株萌发。韭株萌发后把地膜揭除。
培土是确保韭菜高产、稳产、延长寿命、防止倒伏、提高韭菜品质的重要措施。培土与中耕应相结合,当韭菜长到7厘米左右时,选择晴天上午,将韭根附近的土搂松,将行间土培于根际成小垄,以后每隔6—8天培一次,共培土2—3次,培土厚度一般3—4厘米。
四、追肥与浇水
第一、二茬韭菜不追肥浇水。到第三茬韭菜生长中后期,韭根吸收能力加强,放风量加大,可结合中耕培土,每亩追施一次腐熟的人粪肥2000公斤或硫酸铵30公斤,追后浇水。
韭菜在棚内收割三刀后,时值春分,气温变暖,要及时拆除棚膜。
五、病虫害防治
小拱棚韭菜常见的病虫害主要有:灰霉病、疫病和韭蛆。
1、灰霉病。当棚内温度在15—30℃,相对湿度60%以上时,灰霉病可侵染叶片,并靠病叶上产生的孢子不断扩散侵染,相对湿度超过85%以上,温度在15—21℃条件下最易发病。发病初在叶片正面或背面产生水渍状小圆点,以后转为白色至浅灰褐色斑点。由叶尖向下发展,后期病斑合成大片,半叶或全叶焦枯。防治措施为(1)扣棚前清洁田园,割完一刀后要及时清除剩余下的烂叶、病叶并移出棚外深埋。(2)合理调控棚内温湿度,避免高温高湿的环境。(3)药剂防治:用百菌清烟雾剂熏治,每亩用200克,分散在7个点,点燃,冒烟后闭棚。每7—10天熏治一次。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35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视病情每7—10天一次,连喷2—3次。
2、疫病。扣棚后湿度较大,温度在25—30℃范围内适宜此病发生。假茎和鳞茎被害最重。叶、茎、根均可受害。叶片受害多从下部开始,初为暗褐色水浸状,病斑横跨叶上,最后扩展到半个叶片,病部失水后缢缩。假茎受害呈水浸状浅褐色软腐,叶鞘易脱落,鳞茎被害根盘呈水渍状,浅褐色至褐色腐烂。防治措施:(1)扣棚前或收割后及时把烂叶、病叶移出棚外深埋或烧毁。(2)及时放风,严防棚内湿度过高(3)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或灌根,每亩用药液40—50公斤,每7—10天一次。
3、韭蛆。韭蛆是葱蝇和种蝇的幼虫,防治措施有(1)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2)及时控制成虫。成虫在上午10时至下午2时活动频繁,可用50%敌敌畏乳油喷药杀死成虫,减少产卵。(3)扣棚化冻后,结合剔根喷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控制虫源。
(作者单位:永清县农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