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缬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效果探析

2016-03-07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14期
关键词:那普利缬沙坦中度

黄 玉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人民医院 四川 宜宾 644000)

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病。该病的发生主要与患者饮食习惯不良、长期吸烟、酗酒、过于肥胖、精神长期紧张及遗传等因素有关。该病患者的血压水平若长期居高不下,就可能并发高血压性脑病、高血压性肾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疾病,从而危及其生命。临床上将高血压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个等级。过去,临床上常使用贝那普利等药物治疗轻、中度高血压,但效果一般。近年来的临床实践表明,用缬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效果较好,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血压水平。为了进一步探讨用缬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我们对近年来我院收治的92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4年9月~2015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2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这些患者的病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中规定的轻、中度高血压的诊断标准[1],且均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在这些患者中,排除存在严重的心、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排除患有继发性高血压的患者,排除对本研究所用药物存在禁忌症的患者,排除患有精神类疾病或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我院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贝那普利组和缬沙坦组,每组各有46例患者。在贝那普利组中,有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3例,其年龄为36~73岁,平均年龄为(58.7±10.2)岁,其病程为1~7年,平均病程为(2.9±1.5)年。其中,有高血压分级为轻度的患者24例,为中度的患者22例。在缬沙坦组中,有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1例,其年龄为38~74岁,平均年龄为(59.4±11.7)岁,其病程为1~8年,平均病程为(3.1±1.4)年。其中,有高血压分级为轻度的患者26例,为有中度的患者2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我院对甲组患者使用贝那普利进行治疗。贝那普利(生产企业:上海新亚药业闵行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4840)的用法为:每次服用10mg,每天服用1次(于早上8点服用),连续治疗2个月为1个疗程。若患者经4周的治疗后其血压水平仍未降至正常的范围(即90mmHg>收缩压<140mmHg,60mmHg>舒张压<90mmHg),则将贝那普利片的使用剂量改为明天服用1次,每次服用20mg。

1.2.2 我院对乙组患者使用缬沙坦进行治疗。缬沙坦(生产企业:海南皇隆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508)的用法为:每次服用80mg,每天服用1次(于早上8点服用),连续治疗2个月为1个疗程[2]。若患者经4周的治疗后其血压水平仍未降至正常的范围,则将贝那普利片的使用剂量改为每天服用1次,每次服用160mg。在治疗期间,叮嘱两组患者保持低脂、低盐饮食,戒烟戒酒,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1.3 疗效评定标准与观察指标

①我院参照《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显效:患者经治疗后其收缩压下降≥20mmHg,其舒张压下降≥10mmHg;或其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降至正常的范围。有效:患者经治疗后其收缩压下降10~20mmHg,其舒张压下降5~10mmHg,但均未降至正常的范围。无效:患者经治疗后未达到上述标准。治疗的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我院对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进行测量,并对测量的结果进行记录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8.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用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其血压水平的比较

①缬沙坦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其收缩压的平均值为(152.5±13.4)mmHg,其舒张压的平均值为(107.4±9.5)mmHg;贝那普利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其收缩压的平均值为(153.2±12.7)mmHg,其舒张压的平均值为(108.2±8.9)mmHg。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的血压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经过1个月的治疗后,缬沙坦组患者收缩压的平均值为(131.7±11.6)mmHg,其舒张压的平均值为(90.3±7.6)mmHg;贝那普利组患者收缩压的平均值为(140.5±12.2)mmHg,其舒张压的平均值为(99.7±9.1)mmHg。经过1个月的治疗,缬沙坦组患者的血压水平明显优于贝那普利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经过1个疗程(2个月)的治疗后,缬沙坦组患者收缩压的平均值为(122.3±8.9)mmHg,其舒张压的平均值为(82.2±7.7)mmHg;贝那普利组患者收缩压的平均值为(129.7±9.8)mmHg,其舒张压的平均值为(88.4±7.9)mmHg。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缬沙坦组患者的血压水平明显优于贝那普利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缬沙坦组中治疗结果为显效的患者有24例(52.17%),为有效的患者有19例(41.31%),为无效的患者有3例(6.52%),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48%;贝那普利组中治疗结果为显效的患者有20例(43.48%),为有效的患者有18例(39.13%),为无效的患者有8例(17.39%),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2.61% 。缬沙坦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贝那普利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高血压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并发症多及无法根治等特点。相关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饮食结构的改变,该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3]。临床研究表明,该病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将高血压分为轻度、中度、中度三个等级。过去,临床上常采用贝那普利、硝苯地平等药物治疗轻、中度高血压,但效果欠佳。近年来的临床实践证实,用缬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效果较好。缬沙坦是一种特异性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具有抑制AT1受体所介导的肾上腺球细胞释放醛固醇及扩张血管的作用,且其对心脏的收缩功能及心率均无明显的影响。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经过治疗后,缬沙坦组患者的血压水平明显优于贝那普利组患者,缬沙坦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贝那普利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刘联家[4]等学者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可见,用缬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血压水平。

[1] 陈志华.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2,18(2):13-14.

[2] 邹水平.缬沙坦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治疗的研究[J].吉林医学,2012,33(12):2550.

[3] 阮美云.苯磺酸氨氯地平在社区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治疗效果[J].医药前沿,2013,(6):177-178.

[4] 刘联家,洪翠丽.缬沙坦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临床研究[J].大家健康,2014,(9):149-149,150.

猜你喜欢

那普利缬沙坦中度
小米手表
LEEP治疗中度宫颈上皮内瘤变对HPV感染的影响
贝那普利联合美托落尔治疗快速房颤的疗效观察
特拉唑嗪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肾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缬沙坦联合葛根素在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作用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贝那普利的血药浓度
缬沙坦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黄芪片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24例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
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