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各生育期病虫害防治技术
2016-03-07吴仕凤
吴仕凤
(毕节市七星关区植保植检站 贵州毕节 551700)
辣椒各生育期病虫害防治技术
吴仕凤
(毕节市七星关区植保植检站 贵州毕节 551700)
辣椒作为最常见的日常蔬菜作物,在我国大量广泛地种植。在辣椒生育期间,病虫害往往成为严重影响辣椒产量和品质的问题之一。因此,本文重点探讨了在辣椒各生育期常见的病虫害,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与技术,以供参考。
辣椒;生育期;病虫害;防治
1 引言
在辣椒生产中,有许多病虫为害辣椒,严重影响辣椒的产量和品质,为了有效地防治辣椒病虫害和减少辣椒的损失,需要积极重视在辣椒生产过程中,各生育时期可能出现的主要病虫害,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技术,从而保证辣椒品质。
2 辣椒各生育期常见病害
辣椒原产于中南美洲热带地区,是一种茄科蔬菜作物,在长期的连续种植过程中,病虫害问题也逐年加重。因此,需要针对辣椒生育期存在的病虫害问题,采取防治措施,从而为田间指导辣椒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2.1 辣椒苗期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2.1.1 苗期病害
(1)猝倒病
猝倒病的病原菌,能够侵染萌动的种子或出土前的幼芽,造成烂种、烂芽问题。如果辣椒幼苗在出土后感染该病,则最先发病的是接近地面的茎基部,初期呈现为水浸状,之后变为黄褐色并腐烂,可能出现绕茎1周,导致幼茎缢缩为细脖状,最终失去支撑能力而倒伏。如果条件适宜,从发病到倒苗仅需约1d的时间,而倒伏的幼苗或叶片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绿色,之后失水干枯。湿度大时,病株及附近床土长出1层白色棉絮状物,为病原菌的菌丝体。
(2)立枯病
立枯病主要危害的是辣椒植株茎基部,病株的基部会变为褐色,病部会初生椭圆形暗褐色斑,形成同心轮纹,病斑绕茎1周,湿度较大的情况下,可看到淡褐色蛛丝状霉。发病部位会缢缩,出现上方膨大,形成棒锤状,根部则腐烂。病苗白天时萎蔫,而夜间恢复,逐渐枯死,但是会保持直立而不倒伏。
(3)早疫病
早疫病是假植苗床的常见病害,发病植株的叶尖、顶芽通常会产生暗褐色的水浸状病斑,导致叶尖、顶芽腐烂,形成无顶苗。腐烂的部位将向基部扩展延伸,如果处于高湿条件下,则会形成烂苗、死苗。其主要的危害对象是植株叶片,会在叶片上出现圆形、近圆形病斑,直径通常为2~8mm,呈黑褐色同心轮纹。
2.1.2 苗期病害的防治
若出苗后发生猝倒病、立枯病、疫病等病害,要及时拔除病苗,用以下杀菌剂或配方防治:72.2%霜霉威水剂800倍液+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96%恶霉灵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69%烯酰·锰锌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等,视病情隔7~10d喷一次。
2.2 开花坐果期病害及其防治
2.2.1 病毒病
在辣椒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发生较为普遍,危害后常造成植株落叶、落花、落果,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受害植株一般表现为花叶、黄化、坏死和畸型4种症状。在同一地块中常常多种症状并存,甚至同一植株上也会出现多种症状,早期发病植株和轻度病株症状以轻微花叶、斑驳或变色为主,但后期会出现以下症状:①花叶和斑驳;②黄化,病叶均匀地褪绿,变为黄色,严重时脱落;③坏死,植株的细胞和组织死亡;④畸形,叶片增厚,细小狭窄,叶面皱缩,植株发生严重矮化,结果少,病果短小,扭曲或卷曲。
2.2.2 防治措施
此期的病害有病毒病、疫病等。可采用以下药剂进行防治: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20%吗啉胍·乙铜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对水均匀喷雾。视辣椒生长情况和病情,隔7~14d喷一次药剂。
2.3 结果期病害及其防治
2.3.1 炭疽病
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将危害叶、茎与果实,尤其不利于成熟期、近成熟期的果实,导致病果果面初生水浸状的褪绿斑,并迅速扩大成圆形、近圆形的黑褐色病斑,直径甚至可达2cm以上,病斑呈现明显的凹陷,周边的果皮出现细小皱纹。病斑上会密生黑色小粒点,并排列为同心轮纹,潮湿状况下,表面会生有粉红色、淡红色胶质物。由于病情的发展,病斑会相互汇合,病果腐烂,如果气候干燥则病部会干缩。茎部受害形成梭形、不规则形黑色病斑,纵裂凹陷,有时缢缩,易折断。
2.3.2 疮痂病
又称为细菌性斑点病,初期其叶上呈水浸状的黄绿色小斑点,边缘会隆起暗褐色,中间则凹下,为淡褐色,表面粗糙。叶缘、叶尖则变黄,甚至干枯脱落。茎上病斑是木栓化隆起,且呈现纵裂疮痴状。果上的病斑初期为小黑点,之后变为直径1~3mm的,稍稍隆起的园形、长园形黑色疮痴状病斑,且病斑的边缘伴有裂口。病菌的生长发育最低温度为5℃,最适温度是27~30℃,最高为40℃。
2.3.3 防治措施
病毒病、疮痂病、枯萎病等发生严重时,可以用10%盐酸吗啉胍可溶性粉剂400~500倍液+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倍液、7.5%菌毒·吗啉胍水剂300~500倍液+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对水均匀喷雾,也可灌根。视病情,隔10d用药一次,连续防治2~3次。
防治炭疽病可选用:25%咪鲜胺乳油l500~25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50%异菌脲悬浮剂800~1500倍液、50%福·异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43%戊唑醇悬浮剂4000倍液+70%代森联干悬浮剂600倍液、25%溴菌腈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0%代森联干悬浮剂600倍液、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对水均匀喷雾防治,视病情,7~10d喷一次。
3 常见的虫害
3.1 苗期虫害防治
苗期应及时防治病毒病、白粉虱、美洲斑潜蝇、地老虎等病虫害,以保证壮苗。可以采用以下配方进行防治:80%乙蒜素乳油800~1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2000~4000倍液、2%宁南霉素水剂400~800倍液+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0%盐酸吗啉胍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2000~3000倍液、30%醚菌酯悬浮剂2000倍液+7.5%菌毒,吗啉胍水剂500倍液+50%灭蝇胺悬浮剂3000倍液。这几种配方最好轮换使用,视病情隔7~10d喷雾一次。
3.2 开花坐果期虫害防治
此期白粉虱、蚜虫等虫害时有发生,可以在使用杀菌剂时混用一些杀虫剂,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2500倍液+3%啶虫脒乳油1000~2000倍液等,对水均匀喷雾,根据情况,7~10d喷一次,连喷2~3次。
3.3 结果期虫害防治
结果期咀嚼式口器害虫,如烟青虫、棉铃虫、斜纹夜蛾较为常见,可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等防治。也可以用以下常规农药防治:5%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l000~2000倍液、20%虫酰肼悬浮剂1500~3000倍液、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2000~3000倍液、8000IU/mL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2.5%多杀霉素悬浮剂1000~2000倍液等。以上药剂应交替使用,以免害虫产生抗药剂。
对于刺吸式害虫,如蚜虫、飞虱,可以采用以下杀虫剂进行防治: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l000~2000倍液、3%啶虫脒乳油1500~3000倍液、5%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l000~2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2000~3000倍液等药剂,对水均匀喷雾防治。防治茶黄螨可选用阿维菌素、哒螨灵、唑螨酯、炔螨特和三唑锡等杀螨剂进行防治。
4 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4.1 辣椒病虫发生动态监测
为了明确辣椒各个生育期存在的病虫害种类,及其危害的程度,需要通过现场调查的方式,实时掌握田间的病虫害发生动态,然后依据调查的结果,结合当地气象部门所提供的气象状况预报等信息,进行综合性的分析,最终采取相应的、最为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科学指导面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4.2 选用抗病良种
为了选择具有较强抗病能力的种子,可以采用温汤浸种的方式,优选抗病、优质、高产、耐贮运、商品性能好,并且能够适应市场的品种,例如大方线椒、大方皱椒、鸡爪椒、遵椒系列等。在播种之前,可以使用55℃的温水浸种约30min,然后放入冷水中冷却,再进行催芽播种,以此处理降低苗期病害发生的概率。同时,应当注意选择合适的播种时期,通常建议安排在气温稍有回升的3月上、中旬,可以减轻苗期病害发生,防止烂种、顶壳问题。另外,需要控制农户的播种量,通常以800粒/m2左右为宜,播种完成后需要使用双拱棚薄膜进行覆盖保温、保湿,并实施科学肥水管理。
4.3 实施无害化防治技术
尽可能减少农药的用量,降低防治的次数,利用小地老虎、烟青虫等害虫成虫具有的趋光性特点,采用物理的处理方式,使用频振式杀虫灯进行成虫诱杀,从而减少田间落卵量和幼虫危害,降低化学防治压力和防治成本,减少用药量和用药次数,保护生态环境安全,田间天敌得到了较好的利用和保护,达到安全、无害化防治的目的。
5 结语
在辣椒种植的过程中,各个生育期由于辣椒植株生长状态不同,种植环境改变,会出现相同或不同的病虫害问题,因此,必须针对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通过物理、化学和药物等综合的治理方法,改善病虫带来的灾害,最终达到保证辣椒品质的作用。
[1]杨万业.辣椒高产栽培技术与推广[J].吉林农业,2014(19):63.
[2]蓬桂华,韩世玉,张爱民,等.低温对辣椒贮藏特性的影响[J].长江蔬菜,2014(14):41~46.
[3]陈明珍,谭书明.糟辣椒复合防腐剂配方的优化[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40(1):107~112.
S436.418
A
1005-7897(2016)06-0098-02
201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