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现状与发展对策

2016-03-07黄翠萍

花卉 2016年15期
关键词:农技技术推广体系

黄翠萍

(观山湖区朱昌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贵州省贵阳市 550000)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现状与发展对策

黄翠萍

(观山湖区朱昌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贵州省贵阳市 550000)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各个基层都在不断加大推广农技的力度。本文主要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现状入手,并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发展对策进行探究,以期为相关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建立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依据。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发展对策

1 引言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问题非常重视,连续6年出台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的,且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也指出:要稳定和壮大农业科技人员队伍,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普及,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因此,各地围绕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积极开展调研督导,出台政策文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不断深化改革,加大建设力度,由此可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除此之外,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上级文件精神,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利用,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民增产增收,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现状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步伐的加快,全球粮食危机、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凸显,农技推广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传统农技推广体系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无法适应现代农业推广的现实需要,特别是无法对大多数相对缺乏技术的边缘农民进行有效的技术服务,从而进一步拉大了农村内部的贫富差距,严重影响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

2.1 认识程度不足

大多基层对农技推广的重视程度不够:①认为农技推广只有投入,没有直接效益,在财政困难、农村工作重点多、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工作很难开展;②认为抓农业难度大,见效慢,不易出政绩,不能直接带来财政收入,导致相关领导忽视了农业工作的重要性;③忽视了农技推广事业的公益性,片面强调农技推广机构的有偿服务,认为可以将其全面推向市场。

2.2 推广经费缺乏

经费紧缺是乡镇农技推广部门普遍存在的问题,财政投入的资金达不到《农技推广法》规定的比例要求,没有给农技推广机构预算试验、示范、推广经费,业务工作开展主要靠上级主管部门从项目上支持解决,工作运转比较艰难。由于经费紧张、待遇低,下村入户工作又比较辛苦,导致部分农技人员思想不稳,情绪不高,严重影响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设和推广事业的发展。

2.3 农技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①人才出现断层。自2012年以来,已有4年未分配录用农技人员,而近几年中,有的农技人员被选调到乡镇其他非农技工作岗位,致使乡镇农技人才得不到补充,目前农技干部中最年轻的也接近30岁,人才梯队出现了断层;②知识得不到更新。乡镇农技人员大多数不能进行横向和竖向流动(调动),大部分也不能外出参观和接受专门培训,再加上其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不强,导致学习培训机会少,造成知识老化,所掌握的技术针对性、实用性不强,难以适应现代化农业建设需要。

3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发展对策

3.1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农技推广体系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的重要手段,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增强,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明确要求,要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普及,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因此,县、乡各级党委、政府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贯彻执行好《农业法》《农技推广法》等涉农法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支持农技推广工作,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尽快应用于农业生产,保障农业的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3.2 增加投入,保证建设

各级政府要把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的基本支出及履行职能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要根据经济增长、财政收入情况,逐年增加推广经费。与此同时,要增加乡镇农技站的基础设施建设,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原有设施的维护更新,尽可能改善办公条件,帮助农技部门逐步添置或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办公设施、培训工具等,提高服务农业的技术准备,使农技人员办公有场地、服务有设备、工作有保障。

3.3 提高农技人员素质

①制定农技推广人员培训计划,通过财政支持、制度保证、定期考核等,有计划、有目的地搞好农技人员的培训,每年应外出学习1~2次,省、市、县农业部门要经常举办各种专业性培训班,保证每年1次以上,通过自学和参加培训,加快知识更新,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适应新形势下农技推广工作的需要;②根据工作需要,最好每年接收1个以上农业大学本科学历的高素质人才充实到乡镇农技站,促进推广队伍结构优化,以避免出现人才断层。目前的管理体制(乡镇管理)下,乡镇(办)原则上不能安排人员到农技站工作,却因需要调入人员必须是农业院校大、中专毕业生,并经县农业局、人事局考核同意。

4实例分析

下文仅以某区为例,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现状与发展对策进行具体分析。

4.1 实例概况

某区共15个镇、1个经济开发区和旅游风景区,共有262个行政村,总人口为79.3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约有62.87万人,占地总面积为927.5km2,在2013年,该区的农业现价总产值已达到56.78亿元,农民的人均纯收入约13695元。该区的农业资源较为丰富,其三大优势产业为优质家禽、蔬菜园艺、瘦肉型猪;五大传统产业为优质稻米、专用小麦、双低油菜、特种水产、特色林果;五大新兴产业为食用菌、肉鸽、观赏鱼、肉鹅、奶业。

4.2 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现状

4.2.1 区级农技推广体系

该区区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主要包括六大事业单位,具体为: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去农业科学研究所、区畜牧兽医站、区农业干部学校、区水产技术指导站、区农民产品质量检测站。现阶段总共有166位专业技术人员,其中高级职称约为54人。

4.2.2 镇级农技技术推广体系

2010年,该区对镇农技术推广机构进行了有效改革,将原来的农机推广站、综合站和农机站合并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区农委对有关工作人员和经费的使用进行统一管理,并建立相应的村级兽医防疫员制度,目前,为了实现基层农技推广服务综合实力的有效提升,有一半的镇畜牧兽医站已经达到以下三个建设标准:

(1)有优良专业人员

该区共有31个镇级农技推广服务机构,现阶段的工作人员为323人,其中311位专业人员是初级职称以上的,约占96.28%,而中专以上的学历为278人,约占86.07%。

(2)有规模示范基地

该区各镇的农技推广机构已建设了一个规模约为6.67hm2的种植示范基地和规模养殖示范场,种植示范基地的总面积约为2580hm2,重点的试验示范对象为:粮油、设施蔬菜、特色水果等,通过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从而进一步成为高效农技推广应用的有效载体。

(3)有稳定财政保障

该区农技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和工作经费应纳入财政预算中,在2012年,全区在编人员的平均年收入已达到4万元。

4.3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主要对策

4.3.1 加大农技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

要加大对农技创新和推广经费的投入,从而保证农技在各级财政科技中投入比重的不断增加;对农业结构的投入进行优化,并明确出农业支持的重点;加强对相关农技企业的培训教育工作,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加大对农技推广和创新的投入,将其改造为农技企业;引导其它方面力量的积极参与,以此来保障农技投入格局的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从而开创农技创新和推广的新局面。

4.3.2 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实现农技和人才战略地位的有效提升,通过有效措施的采取,对农技推广服务队伍的业务骨干进行稳定,并遵循选贤任能的原则,促进竞争机制的形成,以此来调动农技推广服务人员的积极性,从而改善相关工作人员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除此之外,通过有效措施或方式来吸引农业高等院校和科技研究所的人才或技术的投入,加强其和农业企业、镇村农户的相关合作,并对农业科技成果进行普及和推广。

4.3.3 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能力

将农技作为主要支撑,进一步推进农业主导产业的优化升级,加快新兴产业的发展步伐,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此来适应现代市场的发展需求,从而实现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水平的有效提高。就该区而言,应大力促进设施蔬菜、智能农业、优质粮油等的全面发展,推进产业聚集,大力发展品牌农业,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

5 结语

虽然近年来,各个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设在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但其中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整体发展较为缓慢,各个省之间在这方面的差异较大。因此,相关的省政府及部门应根据基层的实际情况,严格做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和改革的相关工作,并希望农业部、国家发改委等对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予以政策和项目上的支持。

[1]姜丽芳.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现状与发展对策[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4(6):24~25.

[2]李玉萍,宋启道.海南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现状与发展对策[J].热带农业科学,2011,31(1):49~54.

[3]葛严鑫.浅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21):29~31.

F323.3

A

1005-7897(2016)06-0082-02

2016-3-12

黄翠萍(1977-),土家族,贵州思南人,助理农艺师,大专,从事农业扶贫、农机、林业等工作。

猜你喜欢

农技技术推广体系
关于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的思考与探究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智能制造技术推广服务与实践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农田水利技术推广
培育乡镇农技人员立足当下更要看重长远
看仪陇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