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我国高校声乐专业教学模式网络化的思考

2016-03-07莫大尼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网络化声乐音乐

莫大尼



对我国高校声乐专业教学模式网络化的思考

莫大尼

(湖南科技学院音 乐与舞蹈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

随着我国互联网规模的扩大、技术的更新,互联网时代已经全面到来,我国高校声乐专业教学也面临着诸多的考验、挑战和机遇。在我国部分高等教育早已实现网络化的今天,高校声乐专业教学朝着网络化迈进也显得理所当然了。文章旨在通过互联网技术,对高校声乐专业教学的影响、价值以及可行性进行详细分析。

高校;声乐;教学;网络化;

1 高校声乐教学的即时性特点及现状分析

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网络化是一条未来教育工作者们必须面对、必将经历的发展道路;它的出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高校音乐教育本身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教育种类,它可分为音乐理论教学和音乐专业教学两大部分。前者实现教学网络化并不是一件困难的工作,因为它所涉及的是音乐理论类的教学,比如:音乐美学、民族音乐学(音乐人类学)、中西方音乐史、传统音乐等课程,也有运用性更强的音乐理论类课程,比如:和声、曲式分析、乐理和视唱练耳等。无论哪一种它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文本类内容比较多,以资料和书籍为基础,教师口述为辅助。这样的形式是最有利于推行网络化教学的,因为它不涉及对单个学生学习效果的即时性考察,没有这个顾虑。而高校音乐专业教学就完全不同于理论教学。在教学形式上,理论课程是集体授课,而专业教学一般都在琴房内小范围授课(一对一或一对多),因此,对于每一个学生学习效果的考察具有即时性特点——他们学习后反馈的信息马上就能传递给教师,而教师也需要马上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进而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大的提升和启示。高校声乐专业教学是高校音乐教育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所有音乐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它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也带有即时性特征。而这个即时性特征是声乐教学乃至整个音乐专业教学网络化的最大障碍。

目前我国高校声乐专业教学已经形成一个固有的教学模式,尽管也有新内容比如:声乐集体课程的探索。但是大气候还是和常规固有模式一样——教师和学生小班授课。这种师傅带徒弟的教学现状自17世纪初期美声唱法诞生时就已经形成,并延续至今。期间也曾经有过其他一些教学模式的尝试,但是最终都失败了。时至今日,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高校声乐专业教学也面临网络化这一崭新的挑战和机遇,它是否能借机获得发展呢?

2 网络化的途径分析

考虑到高校声乐教学自身的学科特点以及它悠久的教学传统,对它的网络化改革需要在结合互联网工作特性的前提下,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改革进行的过快或过激都有可能造成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不适应,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我建议从以下几点来对高校声乐教学模式进行网络化改革:

2.1声乐作品示范方式的网络化

在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示范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可以分为:练习示范和作品示范两类。练习示范指的是在做发声训练时,教师针对学生发声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正确的声音示范,从而起到纠正学生发声的作用;而作品示范就复杂一些,它不仅仅包含发声训练,它还包括作品风格的把握、作品艺术处理的把握以及咬字吐字的把握等要素。因此,声乐作品的示范过程是很复杂、很严肃的事情,对于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也是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要面对的一个挑战。但是,如果运用互联网来进行介入的话,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它的介入方式也很便捷:在具备无线网络或有线网络的情况下;教学琴房内配备台式电脑(或平板、笔记本、手机),打开网页进入视频网站将需要播放的声乐作品进行播放。这样播放出来的示范将会是高规格的示范,因为我们可以选择最顶级的歌唱家的录像或录音来进行播放。

2.2发声技巧对比时的网络化

在实际演唱的过程中,发声技术的运用和选择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它决定最终歌声的音色。因此,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对学生介绍多种发声技术的区别和异同是其教学模式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传统声乐教学中对多种发声技术的讲解完全依托教师的个人理解和演唱个人能力,对教师个人能力要求很高,一旦在示范中教师所演示的多种发生技巧中有个别演示的不到位,那么对学生而言就会产生错误的声音印象,从而导致错误的发声倾向。

而网络化将基本杜绝教师由于本身能力的原因导致的错误示范的可能。因为借助互联网,我们可以轻松的找到多种歌唱发声技术的视频资料和音频资料,对它们进行分析和归类;在播放中也不存在任何错误示范的风险,对学生而言对多种发声技巧的区分就会更加直观和清晰。

2.3远程学习成为可能

声乐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的积极配合和相互信任才能达到一个较好的学习效果,而且这个过程要具备持续性特点才能使学习效果得到保障。但是在学校学习期间,学生每年都会有3个月的时间不能连续的上课(寒暑假),往往导致每学期开学时学生们的歌唱状态都会出现下滑趋势。而如果借助互联网技术,那么学生在假期依旧可以得到声乐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比如:①将自己假期练习时的录音或录像,通过网络传给教师进行评判;②利用网络即时通话功能,直接演唱给教师听,直接进行师生交流。这只是远程学习的一部分,此外,声乐教师还可以通过将自己训练模式、训练方法以及歌唱理念的视频上传到网络上,从而使得教学面由原来的一对一、一对多发展到一个不可估量的高度。这个远程学习所影响到的人数是无法估算的。

2.4“会诊式”教学成为可能

我们在声乐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发声问题很严重的学生,他们要么存在天生的发声缺陷、要么抽象思维能力不强、要么由于长期错误的发声导致的顽固性发声问题等等。面对这样的局面,往往是十分棘手的问题。如果只是依靠单一的老师独立解决这个问题是很困难的,既费时间又费精力。如果将这类学生的演唱录音或录像发到网络上,通过互联网与外校甚至外国的专家进行沟通和交流,那么原先单打独斗的教学模式一下子就开阔了,演变成“会诊式”的声乐教学模式。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群体的力量是巨大的,面对错综复杂的声乐教学,经验的分享显得尤为关键,而互联网能将这种分享行为的影响范围充分最大化。

3 网络化的利弊分析

高校声乐教学模式的网络化对于高校声乐专业教学是有益处的,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它目前所存在的局限性。我们首先来分析下它的益处。网络化对高校声乐教学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

3.1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学难度

比如在歌曲示范方面,原本需要教师通篇进行示范,而使用互联网之后这个任务就完全交给了网络去完成了;而且通过网络进行示范之后是不会出错的,教师本人由于受身体状态、嗓音状态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在示范时还有一定几率会出现失误。

3.2扩大了声乐教学的学生范围

高校声乐教学原本只是在某位教师个人学生范围之类产生影响,而一旦网络化之后,这个受众面就会相当大,远超过传统教学的受众面。

3.3教学资源共享成为可能

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全国甚至全球的声乐专家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教学方面的交流和探讨,并能实现对某些具有严重发声问题的学生进行“会诊式”教学。

即便如此,高校声乐教学模式的网络化依旧任重而道远。首先,当前网络即时交流软件以及相关技术还不成熟,在语音交流时音色存在失真现象,而对音色的判断在声乐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关键点。如果这个失真问题不解决,那么远程教学和“会诊式”教学都只是一厢情愿罢了。其次,网络上的声乐教学资料和演唱表演资料都是由个人自愿上传的,即有人上传那就能在网上观看,没有人上传的资料在网络上是看不到的。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局限性。比如:你想给学生欣赏一首声乐作品的录音,但是由于没有人上传过,所以在网络中查询不到;或者是查询到的资料并不让人满意,并不是最好的版本。最后,网络上鱼龙混杂,在做学术交流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或居心叵测、或能力有限之人,这样的话通过网络所搜集到的观点、结论或建议,它们的可信度就值得怀疑了。

4 结 语

高校声乐教学模式的网络化是一个很美好的愿景,且符合当前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背景,目前在实际声乐教学中也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这一愿景还远不到完全实现、全面推广的时候;因为,它所需要的网络技术支撑、网络资源积累以及网络监管力度都还不很成熟。究极而言,我还是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网络化会成为高校声乐教学模式改革的急先锋。

[1][美]戴维·埃里奥特.关注音乐实践[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2).

[2][美]威廉·维尔斯马.[美]斯蒂芬·G·于尔斯.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6).

[3]陆有铨.现代西方教育哲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4).

[4]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12).

[5][加]韦恩·鲍曼.变化世界中的音乐教育[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4,(7).

(责任编校:何俊华)

2016-05-10

2015年度湖南科技学院教学改革项目“我国高师声乐教学中目的与手段的辩证关系研究”(项目编号XKYJ2015008)的阶段性成果。

莫大尼(1981-),男,湖南科技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声乐演唱及其理论研究。

J616

A

1673-2219(2016)10-0182-02

猜你喜欢

网络化声乐音乐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圣诞音乐路
声乐诊疗室
音乐
当代新闻学的网络化发展
基于OPC的网络化群梯管理系统开发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网络化时代社会认同的深刻变迁
我国食品安全网络化治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