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背景下的邯郸成语典故英译研究

2016-03-07杨君君申晓蕾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邯郸典故走出去

杨君君 申晓蕾



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背景下的邯郸成语典故英译研究

杨君君申晓蕾

(河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随着世界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成为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途径。邯郸成语是中国文化脉系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凝聚着深厚的文化内涵,邯郸成语典故英译是对外传播文化的一种方式,有助于推动实现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的融合和汇通。论文从邯郸成语的文化内涵及特点、邯郸成语典故英译的版本探源以及邯郸成语英译应遵循的翻译原则等几个方面来探析。

中国文化“走出去”;文化内涵及特点;邯郸成语;英译版本探源

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已成为世界各国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2000年10月11日党召开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上首次提出了“走出去”战略;在2002年的全国文化厅局长座谈会上,时任文化部部长孙家正提出:“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国际社会,进一步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实施‘走出去’战略。”[1]在《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界定了“走出去”战略:抓好文化“走出去”重大工程、项目的实施等;在文化部出台的《文化建设“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在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再次提出要增强国家软实力等。这些响亮口号的提出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奠定了精神文化基础。

中国文化“走出去”是指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对外文化交流,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切磋与对话,促进文化相互借鉴,增强国际话语权,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不同国家的文化相互融合和渗透,构成了生机勃勃的多元化文化。中国文化“走出去”有着独特的认同基础,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经验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历史基础,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作用和地位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政治基础,以和为贵的价值追求成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价值基础[2]。这些认同基础使得中国文化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占据着独特的优势,首先是良好的发展背景,中国科学的进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其次是中国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族文化资源,占有潜在的文化市场;再次是海外同胞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3],得天独厚的优势将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进程。邯郸成语典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邯郸成语典故英译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组成部分。

1 邯郸成语典故的文化内涵及特点

脍炙人口的邯郸成语典故是邯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宝藏。邯郸成语是数千年赵国文化内涵的缩影,是历史文化的精华,集中反映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精髓内涵。首先是改革图新的精神,“胡服骑射”这一典故出自于《战国策·赵策二》,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号令士兵学习骑马射箭,训练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不仅打败了邻近的国家,而且还收服了西北方的几个游牧民族,赵国从此兴盛强大起来,充分体现了赵武灵王勇于改革的精神。其次是包容开放的精神,如战国时期,赵国重臣廉颇知错能改,惭愧地背着一根荆条向蔺相如“负荆请罪”,蔺相如不计前嫌,同心协力使赵国强盛起来。此外唐朝时的忠臣魏征“犯颜直谏”,唐太宗视魏征为心中明镜。邯郸成语文化还具有法治精神,赵奢的“奉公守法”、出自《史记·滑稽列传》的“河伯娶妇”等成语体现了中华文化蕴含的秉公执法精神。

邯郸成语典故作为民族文化精神载体,有其典型的文化特点,邯郸成语内容丰富,每一条成语都有其特定的历史,如“破釜沉舟”,此成语出自于《史记·项羽本纪》,成语形成的背景是在秦朝末年,秦军攻打赵国,赵国向楚国求救,楚王派项羽为副将救援赵国,在危急关头,项羽破釜沉舟,誓死决战,最终大破秦军。成语典故还具有通俗易懂的特点,如“毛遂自荐”、“乐极生悲”、“路不拾遗”、“邯郸学步”、“无功受禄”等成语能让读者一目了然,能够被大众广泛接受,流传广而深远。成语典故的继承性强,每一条成语典故都有其深刻的成因背景,彰显着文化时代特征,烙上了时代的印痕,如“围魏救赵”、“完璧归赵”、“窃符救赵”、“旷日持久”等成语再现了战争中铁马兵戈的情景以及战争中的计谋和策略。成语典故还具有很强的说教性,如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的“毛遂自荐”,告诫人们要敢于推荐自己、张扬个性、承担重任。“以人为镜”这一成语最早见于《墨子·非攻》,比喻把别人的失败得失作为自己的借鉴,使自己引以为戒。邯郸成语典故的表现形式呈现多样性,文献记载是文化继承和传承的主要文化载体,戏曲传承也是邯郸文化继承的一种方式,如“梅开二度”、“赵氏孤儿”等成语将中华的历史文化呈现于舞台之上,精心设计的情节、扣人心弦的悬念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使邯郸成语的应用更加广泛。同时随着旅游业的开发以及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邯郸成语典故日益深入人心,对中华文化的传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邯郸成语英译版本探源研究

邯郸是中国著名的成语之乡,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邯郸成语典故文化成为了对外推介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为使邯郸成语走向世界,广大的译者翻译并出版了邯郸成语的英译版本。北京大学出版社在2011年4月出版了刘安平等主编的《邯郸成语典故读本(汉英对照)》,在此书中编者精选了136条成语典故,并将这些成语典故译成了英文,根据成语典故本身的特点和内容,将其归纳成了八大类——贤士篇、谋略篇、励志篇、军事篇、教训篇、和谐篇、改革篇、哲学篇等[4]。书中的每一个成语适得其所,正好对应所属篇章,分类清晰,每个成语典故对应一个故事,并且对每个成语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与此同时,附上了英文对照。译文遵循了故事性的原则,成语典故的故事性吸引了中外读者的阅读兴趣;其次译文还遵循了解释性原则,如“邯郸学步”翻译为learning to walk in Handan,“包藏祸心”翻译为to conceal the evil intention,译文通俗易懂,便于中外读者真正理解成语典故的内涵。

另外一个关于成语典故的译本是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李正栓等主编的《中国成语典故英译》,此书收录了101个成语典故,以邯郸域为界,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邯郸域内成语典故”,下篇为“邯郸域外成语典故”。编者在翻阅纷繁众多的书籍,搜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加以系统整理,按音序排列。每条成语典故包含了故事梗概、成语出处、注释等内容,并且附有例句[5]。这样的细致编排不仅有利于我国的读者更好地理解及运用自己的本土文化,详细的注释和英文版本也促进了本国读者英文水平的提高。与此同时,也使得国外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精髓。译文遵循了忠实对等原则,对原文内容和思想不增不减,同时在传达原文内容的基础上,做到了文化的迁移。如成语“盛气凌人”翻译为to put on airs and bully others,to put on airs的翻译做到了成功的文化迁移,使国外的读者更易于理解和接受中国的传统文化。

3 邯郸成语英译应遵循的原则

邯郸成语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在翻译中应遵循以下原则,首先是对等原则,尤金·奈达在《翻译理论与实践》()中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理论,“The translator is to produce as nearly possible the same effect on his readers as was produced on the readers of the original.”[6]也就是说,译者尽可能地使翻译文本在读者中产生的效果与在原读者中产生的效果一样。李正栓也曾提出“忠实对等”原则,不仅要求理解对等,还要要求文化与风格的对等,尊重原作风格和传统文化。其次还需要解释性原则[7],中华五千年文化是浓缩的文化结晶,加之中西文化的差距很大,因此在翻译时要不惜笔墨才能将中华浓缩的文化意义表达清楚。还应遵循年代性原则,即语言及思想的表达要与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相符,这就要求译者要了解整个中国古代文化大背景,真正让读者领悟到中华文化的思想精髓,如“民贵君轻”、“明德慎罚”、“居安思危”、“正己修身”等先进思想文化。优秀的翻译,还应遵循互闻性原则,即在精深透彻理解本国文化的基础上,也要对所译语言国家的文化有深刻的理解,才能真正充当文化的桥梁,文化之间相互尊重、互相借鉴,使中外读者更好理解文化内涵。

结 语

邯郸成语典故是中华五千年历史上不可磨灭的辉煌篇章,邯郸成语典故的文化“走出去”有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能够让世界了解中国的灿烂文化,在当今信息经济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增强中华民族文化影响力成了提高中国形象和地位的重要途径。邯郸成语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言简意赅、短小精悍的成语典故受到了广大读者的青睐,同时也吸引了译者对邯郸成语的整理翻译。邯郸成语典故翻译的两个版本各有千秋,刘安平版本的翻译归类清晰,能够使读者迅速锁定搜索目标;李正栓的版本讲解清晰,并附有例句,与时代接轨,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运用成语典故。在翻译成语典故时应遵循对等原则、解释性原则、年代性原则以及互闻性原则等,这样兼顾多方面多角度的翻译能够使外国读者更深刻全面地理解中国文化,从而使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1]孙家正.关于战略机遇期的文化建设问题[J].文艺研究,2003,(1).

[2]黄向阳.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认同基础[J].传承,2008,(6).

[3]徐庆峰,吴国蔚.对我国文化产业“走出去”策略的探讨[J].对外经贸实务,2005,(12).

[4]刘安平等.邯郸成语典故读本(汉英对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5]李正栓等.中国成语典故英译.[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

[6]Nida,Eugene A,Charles R.Taber.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New York:E.J.Brill,Leiden,1969.

[7]李正栓.徐忠杰翻译原则研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a,(10).

(责任编校:张京华)

2016-03-15

杨君君(1990-),女,河北邯郸人,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申晓蕾(1993-),女,河北邯郸人,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语学科教学。

H315.9

A

1673-2219(2016)10-0155-02

猜你喜欢

邯郸典故走出去
悬壶济世典故的由来
邯郸在哪里?
闻鸡起舞
那些年,我们写作文用烂的典故
邯郸-电镀厂主非法排污获刑
三破邯郸梦 三出陇海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