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生物实验课程中大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

2016-03-07胡克坚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原则实验教学意识

胡克坚



微生物实验课程中大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

胡克坚

(湖南科技学院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

高等教育应该发挥生态文明建设主力军的作用,大学微生物实验课是一门与环境保护联系密切的课程。在实验教学中,遵循主体性原则、重复性原则、简约性原则,通过渗透式、探究式、体验式教育的实施途径,可以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环保意识。

微生物实验;环保意识;实施途径

全面小康社会离不开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五年规划。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已成为全国上下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环境就是民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键是提高人的生态环保意识。大学微生物实验课程是与生态、环境紧密联系的,不仅应训练学生掌握生物实验的操作技巧,而且更要重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1 生态文明视域下微生物实验课程的教学原则

1.1主体性原则

环保意识的培养依赖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唤醒。长期以来,教师主导的教育管理模式过分强调学生“遵守纪律”,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表面上学生经常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实际上学生不再那么“听话”。作为学校的一员,大学生不是单纯地受制于学校教育作用的被动存在,也不应该毫无意识地听命于某种管理力量的摆布,而是必须发挥自己的主体性,主动参与环境保护的实践活动,自然生成环保意识。

1.2重复性原则

微生物实验中有灭菌包装的报纸、棉绳、纱布、棉塞等似乎是一次性用品,也不贵重,但是使用完之后绝不能随意丢弃,这些用品的新与旧在操作正确时对实验的结果没有任何不利影响。另外实验不使用一次性涂布棒、一次性纸巾等消耗品,而用可重复使用的物品加以替代。对于生物实验中通常被一次性使用的称量纸、微量塑料吸头等工具,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掌握使用技巧,如称量同一种材料或吸取同一种液体时重复使用,尽量少换多用。当然,工具混用不能影响实验结果否则就得不偿失了。另外,滤纸也不一定是一次性的,学生可以将湿透的滤纸收集起来晾干,再次使用,这样,达到了反复、充分使用的效果,有效地节约了资源,保护了环境。

1.3简约性原则

简约性原则要求我们在实验教学中要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实验设计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不影响实验教学效果的前提下,使用最小量的实验材料或试剂,最大程度地降低能耗和废弃物的排放量,尽可能地设计简捷实验步骤、装置[1]。滤纸是常用的实验材料,它主要用于吸附实验样品、载玻片上的过多液体。在这种情况下,每张滤纸在还具有吸水性的前提下可以多次重复使用。事实上,在微生物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等实验中,过量地使用材料不仅会导致浪费更多地会造成达不到理想的实验效果甚至直接导致实验失败。这些情况应当根据出现问题的情况给学生强调,贪多不仅是一种不良习气,也是一种无知的表现。目前,一些新技术、新方法在微生物实验中的应用,为生物实验教学带来了高效、经济、环保的发展[2]。正交试验作为一种高效率、快速、经济的实验设计方法,能够减少大量无意义的重复试验,在物质提取、工艺参数等方面被普遍采用。当然,倡导简约性原则离不开实验教学的优化。传统的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主要通过教师的板书讲解和操作示范,让学生被动观察、接受,比较枯燥乏味。如果借助多媒体教学,那么整个实验操作过程能够动态地、全方位地呈现出来,并且对于复杂的、较多的实验步骤能够重复演示。由此可见,遵循简约性原则既能避免资源浪费,又能达到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目的。

2 以渗透式教育为主的大学生环保意识培养的实施途径

在实验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也是对学生进行实验环保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可结合当前实际,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生物实验环保方面的研究性课题。例如厨余垃圾堆肥试验、实验废弃物的处理调查等,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了解书本以外的环保知识,对于帮助他们树立环保意识很有效果。此外,教师应时时关注环保方面的有关知识,传授和实践环保理念,言传身教无疑是最好的影响学生行为习惯的途径之一。

3 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大学生环保意识培养的实施途径

在微生物学实验课程中,大学生探究式学习可以采取的主要活动形式有:环境污染案例分析、发酵工艺实践、企业生产环境调查、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与讨论等,通过提出问题、决定探究方向、搜集并整理资料、得出结论、采取社会行动的基本步骤[3],实现对大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

3.1充分利用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直接接触社会,主动参与保护环境的活动中去

结合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践活动,教师组织学生深入工厂周边的蔬菜种植基地调查蔬菜被污染的情况,或者对所在地的河水污染问题进行实践调查。如在水中菌落总数与大肠菌群的测定实验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自来水、实验室管网内的去离子水、池水、河水等进行对比试验,通过检测分析学生对于涉及水环境质量的微生物指标有了比较清晰的把握。

3.2深入挖掘微生物学实验教材,在涉及环境污染问题的内容时,注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任课教师可以课堂案例的形式介绍自己的一些探索和做法。例如,微生物实验中使用的菌种、培养过细菌的培养基、接触过病原菌的实验器皿等随意丢弃摆放都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甚至会传播疾病,每次实验结束之前务必妥善安置或者进行无害化处理。

4 以体验激发式为主的大学生环保意识培养的实施途径

体验式教学是促使学生不断产生新经验、新认识,并由此发展学生适应自然与社会的能力,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促进个性成长的教学方式。在微生物实验课中实施体验式教学,就是让学生参与实验室管理(包括心理上的亲历和参与实践活动亲身经历或“亲为”),从中获得真切感受,以提升道德认识,并激发起相应的道德情感。教师要规范实验室操作制度,对学生加强监督,言传身教带领学生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实验环境。

一是节约水电资源。微生物实验用水用电较多,经常会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这需要教师经常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严格按照正确的操作步骤洗涤实验器皿,适量使用清洁剂,少量多次用水冲洗,从而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中形成节约用水的环保意识。每次实验结束后,学生必须及时关掉电子仪器,并且切断电源,延迟设备的使用寿命[4]。微生物实验中酒精灯的使用频率很高,学生在实验中断或结束都应当及时熄灭酒精灯,不仅能有效节约酒精燃料,还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保护环境。

二是循环利用。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基可以回收利用的,一定要循环再利用。微生物实验中在需要灭菌的器具进行包扎时使用的报纸、棉绳、纱布等均不容许随便丢弃,节约耗材的同时,让学生充分地意识到许多所谓的垃圾、废弃物只是把物资放错了位置而已。

[1]肖桂林,王锦化.用环保型和简约性原则指导实验创新[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7,(4):58-59.

[2]白红妍,周先丽,杨新平,齐娜,杨扬.浅谈天然药物化学实验中环保意识的培养[J].大众科技,2015,(6):165-166.

[3]毛德华,周晚田,白解红.大学环境教育的实施框架体系[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1):75-78.

[4]马彩虹.高职生物实验课对学生环保意识培养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2014,(24):167-169.

(责任编校:何俊华)

2016-03-20

胡克坚(1976-),男,湖南永州人,硕士,湖南科技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实验师,研究方向为实验技术。

G64

A

1673-2219(2016)10-0071-02

猜你喜欢

原则实验教学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