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软实力视角下武术的内涵式发展研究
2016-03-07周圣文周惠新
周圣文 周惠新
文化软实力视角下武术的内涵式发展研究
周圣文1周惠新2
(1.湖南科技学院 体育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2.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湖南 娄底 417000)
武术作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表现为: 武术的生命传承延续力、武术精神的民族凝聚力、武术的感召力、武术的艺术审美力、武技的创新力这五个方面。我们应该通过借助民族传统文化的力量、深化武术教育改革发展、以技击硬实力发展为依托、通过艺术审美力展现武术内涵、以武术的休闲养生价值为突破口提升武术的文化软实力和促进其内涵式发展。
文化软实力;武术;内涵式发展
一 前 言
软实力(Soft Power),又称为软权力、软力量等,中华武术作为传统文化是中国具有代表力的软实力,但在它的发展路径由于缺乏好的契机,武术的继承、发展工作在过去的一些年里进行得不尽如人意。以中国武术的文化软实力为来说,研究认为,武术作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软实力应主要表现在:武术具有促使人们自觉从事武术思维与实践活动的凝聚力;武术具有促使人们敏锐捕捉自身价值优势的广泛认同力;武术具有在多元文化交流中坚守自我兼收并蓄的整合力;武术应当具备宣传推广自身核心价值的先进传播力;武术具备满足社会精神文化需求的产品创造力。近年来,武术以一种超越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的影响是越来越大,这已经成为我国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武术事是非奥运项目,但武术的文化魅力已经获了广泛认可,却在国内市场却正面临着诸如“跆拳道”“拳击”“泰拳”“终极格斗”等武技文化的强大挑战,其武术文化软实力发挥显得无所适从,这就需要我们从武术结构优化、实力增强、质量提高的自然武术历史发展过程中发展更多内在需求,这就是内涵式的发展要求。内涵有两层意思,一层是指概念的内容即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另一意思是指内在的涵养。因此,我们有必要和理由对武术文化软实力的主体构成进行客观剖析和理性反思,为武术文化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二 武术软实力的核心
现在人们在研究软实力核心要素时有着不同的观点。有认为国家的软实力其核心要素应该有教育能力、民族凝聚力、社会的稳定性、和国际影响力。同事也有强调一国的软实力包括影视、文化、制度。还有的认为最有影响的软实力是、制度影响力、文化影响力、外交影响力和意思形态影响力。武术软实力的核心要素也不同,这要求从软实力中寻求,更要从武术的个性中找寻。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武术软实力的核心重点在于武术生命的传承延续力、武术精神的民族凝聚力、武德的感召力、武术的艺术审美力、武技的创新力这五个方面。
(一)武术生命的传承延续力
从武术历代的传承、习练方式来看,大都是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而正是这种特有的传承方式、传承制度才有武术的生生不息。从武术文化形成来看,武术是跟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它经历了早期形态的武术到中期形态的武术,直到相对系统完整的现代武术,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的武术文化的发展进程。它根发源华夏文明数千年的文化底蕴当中,其中和很多学科有着相互渗透的关系,并蕴含着人生哲理、民族文化的作用,是种高层次的文化表现。从古至今,武术强有力地促进我国文化与他国文化的相互融合,经历千年的兴盛不衰,向世界显示了它强大的生命力的和传承力。
(二)武术精神的民族凝聚力
民族的团结,国家的统一,不仅需要制度作保障,更需要精神的契合。武术精神是民族的精髓所在。它可以同其他载体,形成一种社会文化环境,以协调,从而形成和加强国家的凝聚力。武术精神是对民族精神的体现。在中国武术史上,很多武艺高超的人和普通武者都以国家利益为首要目标。他们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安全不谋私利而伸张正义,不畏强权而以鲜血和生命保卫民族的独立和国家领土的完整。南末民族英雄岳飞武艺高超,反抗金人侵略,精忠报国,虽然没死在战场但其光辉业绩为世人传颂。文天祥面对元兵的威胁利诱,展现了自身的浩然正气,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主义诗篇。明朝抗倭英雄戚继光以及少林寺僧众为了抵抗倭寇的侵略,刻苦研习武艺,严惩了倭寇,使民族大仇得振。近百年来,在帝国主义侵略和瓜分我国的关键时刻,许多武林豪杰纷纷挺身而出,为国家和民族的生存甘洒热血,如武术名师霍元甲等等。一些武术团体也投入到保家卫国的斗争中如义和团、精武体育会等。现代中国,武术既继承了民族文化的传统,又深深用于实践中,是凝聚各族人民的重要因素,是保障民族的巨大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说武术是凝聚社会的融合剂,是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
(三)武德的感召力
人们习练武术的目的是在掌握武术技术的基础上追求个体人格的完善。同时道德是人格的体现,道德一直是武术修炼上的首要问题。古有“习武先修德”、“尚德不尚力”之说。武德一词最早出现于《左传》,虽然武德的涵义在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但是武德中的尊师重道、虚心请教、扶危济贫逸、孝悌正义、除暴安良、等武德信条,一直引导着着武林人士为武术为民族存亡而奋斗。在现代,在道德体系下,弘扬中华文化,同时振奋民族精神,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四)武术的艺术审美力
哲学是一个民族精神文化的核心,中国武术是以哲学作为主干和方向来构筑武术的理论基础。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基础是五行、阴阳、八卦哲学等为代表的整体哲学思想,因此而形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审美情趣。武术运动要求形神兼备、内外兼修,它体现不仅是外在的肢体运动,更有一种艺术审美的享受,是内在神韵的表现,展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武术套路动作优美,节奏感强,武术散打动作快准狠讲究的就是实战,武术动作的名称美,武德的风范美、人格美,都给练习者以痛快之感,给观者以悦目之美,充分展现出武术艺术审美软实力的价值功效。
(五)武技的创新力
中国传统武术在世界是独树一帜的。从古代武术早期发展到封建社会传统武术初步形成,直到传统武术基本形成,直至清民时期的传统武术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传统武术技术是一个长期发展、不断积累,是在传承中创新,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的过程。武技创新是以传统武技为基础,对每一次武技碰撞与同化、交流与融合的新成果以成了传统的新体系的组成部分。在当时的竞争和淘汰情况看,看上去非常痛苦、残酷,或是不经意,但是依据进化论观点来看却是符合的、优胜劣汰这是生存的法则。最终武术还是得到了传承和更大规模地发展,但是在这过程中,不管是积极的一个方面,还是消极的一个方面,都为今天的武术发展提供新的机会。
三 文化软实力视角下武术的内涵式发展研究
(一)借助民族传统文化力量进行武术的内涵式发展
“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的“鞋子论”表明:选择什么的道路,只能依靠自身发展规律和现实的基础上。丹麦文化学院秘书长安德森在评价中国文化时讲:“中国的文化不能复制西方的流行文化,而要坚持自身的特点,否则中国文化就会被强大的西方流行文化所淹没。要做到这一点,最好的办法就是固本,发展强有力的中华文化”。中国文化学者也认为:“坚持用中国自己的语言和声音来表达中国文化价值诉求”。当前中国武术发展遭遇的尴尬境遇也表明,“无论是照搬西方国家的发展道路,还是照搬原苏联模式的发展道路,都行不通”,中国武术只能走自己的道路。基于此,依靠中国文化的土壤,站在中国文化的立场上,从传统文化的视角,对中国武术进行阐释、表达,成为中国武术必须选择的道路。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孕育成长的中国武术,本身蕴含着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体现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中国传统文化所体现的太极、阴阳、五行、八卦、兵学等哲学思想,一直是指引中国发展的核心力量,是支撑中国武术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如果中国武术离开传统文化的土壤,那么中国武术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国武术的一切发展将成为空谈。因此,对于今天的中国武术发展而言,绝不能依靠西方体育文化的理念,指引中国武术的创新;也不能依靠西方体育的评价标准,衡量中国武术的价值尺度;更不能依靠奥林匹克运动的舞台,标示中国武术国际化的航标。中国武术必须依靠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来对武术的内涵式发展研究。
(二)深化教育改革发展武术内涵必须依靠国内各部门的鼎力相助
柏拉图曾经说过:“谁能处理好一与多的关系,我们将追随他,一如我追随神的脚步。一与多的彼消此长构成了人类文化绚丽多彩的画卷,每一个‘多’的时代之后总有‘一’的时代,而‘一’发展到极端则开始了‘多’的历程”。对中国武术发展而言,在体育功能还没有被世人普遍接受时,依靠国家体育部门能够促进武术的普及和国际化推广。然而,当武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单单依靠体育部门的一家力量,已经不能满足武术发展的需要。今天的武术发展也到了需要“多”的时代。需要国家多个部门、多个领域共同协助,促进武术的创新和发展。上海《青年报》对2020年中国武术入奥失败原因分析表示:“一是你自己标准不够系统,二也是缺乏的高层支持……中国虽然表态‘武术申奥得到了国家层面的支持’,但实际行动很少”。中国武术入奥失败不难不能完全归因于政府高层各部门的忽视,但至少说明,中国武术发展没有引起国内各个部门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下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武术的进一步发展。武术教育的研究学者认为:“学校教育上,武术教育还没有在中小学实现普及...尽管武术作为体育项目已列入学校教育当中,但武术教育却没有从根本上在学校扎根”。武术文化学的研究认为:“当前中国武术在‘文化’中的缺场在‘体育’中的失语,已经开始形成一种潮流对中国武术文化防线和堤岸进行猛烈的冲击,对中国武术中‘我是谁’的怀疑,导致中国武术的文化安全问题更加严重”。武术传播学的研究认为:“武术虽然有着内涵丰富,但在推广过程中并没有充分展现出来,使得武术形成了内涵缺失、文化淡薄的形象”。一直被认为是中华文化国粹的中国武术,并没有受到“国粹”般的待遇,武术游离于社会各部门的边缘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因此,中国武术发展必须依靠政府部门的支持,使武术发展上升为一种“国家意识”;必须依靠教育部门的力量,把中国武术作为一种国学教育的一种品牌在学校传承;必须依靠媒体的重要载体,重新树立中国武术的文化形象,发挥武术文化的正能量。“武术要实现真正意义的大发展大繁荣,‘组合拳’出击的发展道路选择应该成为必然……夯实学校武术、强化体育武术、保护传统武术、推进艺术武术、开发产业武术、打造媒介武术成为新时期武术发展的策略和路径”,才能推动中国武术的全面发展。惟其如此,中国武术才能沿着自己的道路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三)以技击硬实力发展带动文化软实力提升和武术的内涵式发展
提升国家整体实力既需要硬实力的坚实支撑,又需要软实力的外围策应。众所周知,梵蒂冈和瑞典两国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但它没有任何硬实力,因此在国际事务中基本无声音可言。通常情况下,软实力与硬实力是成正比的,有形的力量越强大,文化就有可能越具有吸引力,至少是形成这种状况非常重要的前提。对约氏提出的硬实力范畴稍加留意就可以看出,硬实力通常可以用显著参照指标来衡量,如各国经济实力可通过 GDP 、CPI、外汇储备等指标数据来进行比较,科技实力则可以通过专利发明的数量以及对相关领域的推动效应进行客观评价,军事实力则可以通过高精尖武器的研发试验以及对外出口、自主研发进程等进行比较研究。可见,软硬实力之间是相辅相成的统一关系,只有 2 种‘实力’有机结合、互为盾垒,才能充分展现在它类文化面前的“实力”意义。对于中国武术而言,它的硬实力范畴便是其技击实力的有效性。武术的技击本质属性决定了其发展的主导方向。近几年来,一些现代武技项目在国内开展如雨后春笋,除了其成功的赛事经营推广模式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与中国武术散打在赛场上一较高下。2000—2004 年的中国武术散打争霸赛开创了中国武术搏击的市场化先河,在擂台上让人们感受到了中国功夫的实战魅力,捧红了原本并不为人知的“柳腿劈挂”——柳海龙、“燕都神影”——薛凤强、“白眉大侠”——苑玉宝、“草原骄子”——宝力高等名将。在随后的中外对抗赛上,则更让这些人名声大震,一时间,“KO、完胜”成为国内外武术网站上最为引人关注的字眼。中国散打队员用一场场胜利捍卫了武术的尊严,证明了我们的实力。不言而喻,武术技击硬实力的充分展现使武术文化的软实力得到最强劲的诠释。相反,倘若中国武术无法在赛场上赢得胜利或是赢得跌跌撞撞,即便对武术文化的软实力进行再完美的解说也是苍白无力的。然而,要保持住这种实力并非易事。当前的散打正在面临着泰拳、柔道、综合搏击术、拳击等多种技术元素的冲击和挑战,武术散打除了要逐渐适应“站立搏击与地面缠斗”相结合的竞技模式之外,还面临着丰富武术技击对抗内涵的重任——武术短兵。这是武术全貌得以展现的实际需要,也是应对剑道、击剑等器械对抗文化挑战的客观需要。虽然北京体育大学、西安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华南师范大学等高校已经对其展开了诸多探索性实践,但仍有很长一段路程需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四)通过艺术审美力展现武术内涵其特有的魅力
中国武术在经历了数千年的改变之后,又面临着21世纪中国文化的历史性选择、武术的交流与传播、传承与发展都不免受制于一种特定的文化。一是武术作为中国传文化的符号,在与当下世界文化多元化的碰撞与交流中应自觉地保持一种独特文化韵味。二是武术能否融人当代,成为大众传播为中心的主流文化,成为现代社会文化底蕴的一部分,已经为一个十分现实而迫切的问题。
一般而言,武术传承与发展的主要对象是青年人,武术传播和国际化的受众主要是外国人。武术在传承与传播过程中要考虑这些人的审美要求,持有“顺潮流,适时而变”的思想,武术才能更好地发展。不能传抱着传统观念和陈旧思想,一味提倡武术的民族性与技击性。固步自封只能将武术束之高阁,将一部分人排斥在武术大门之外。周星驰在影片《少林足球》中有这样一段经典台词:“功夫是适合男女老幼的,打打杀杀只是人们对它的一种误解。功夫更是一种艺术。一种不屈的精神,所以一直寻找方法将功夫包装起来,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她”。这段话告诉人们一个浅显而又深刻的道理:如果要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武术,首先要将它包装起来,加人时尚元素,这样人们才会接触它,进一步感受它。传统武术在当代发展遇到了一些人问题,可能与此有一定的关系。“不少传统的武术家们,乃至很多现代的青年武术习练者,都非常在意强调武术套路的技击功能”。他们受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影响,对武术的技击性情有独钟,至今仍不愿承认武术具有艺术性,人为地将武术隅于技击之中而排在艺术之外,应该说这样不利于武术的当代发展。因此,武术应尽量将内蕴的民族传统因子通过国际化的制作手法体现出来,力求在保持传统技击性的同时增添一件时体现出来,力求在保持传统技击性的同时增添一件时失现代艺术气息。当代武术的发展,首先需要对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与此同时,又要揉进时代对武术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把武术推向一个崭新的层面和高度。
(五)以武术的休闲养生价值为突破口提升文化软实力和武术的内涵式发展
休闲与养生的重要性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同。“在现代社会中,通过运动和体育活动使身体能够保持最佳状态变得越来越重要,82% 的德国公民承认,保持身材和使健康处在最佳状态在他们的休闲活动中占据了主导型性地位。”据世界卫生组织一项全球性调查显示,全世界 75% 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而我国约有 60% 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中,《全民健身计划》与《体育产业化发展计划》成为推动体育事业发展的两大战略性部署。可见,无论国际社会还是国内社会,健身养生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话题。在此形势下,武术以休闲和健身养生价值为实现社会效益的突破口,无疑能够切实有效的提升文化软实力。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看,现代人对武术的需求已经处于较高的层级,主要是对武术情感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对武术需求的不同定位是促使人们自觉从事武术各种行为的内在动力,也是增强武术文化凝聚力的着力点。对武术情感归属的需求,是从体育人口的组织化建设需求中解析出来的,经常练习武术的人希望能够获得融洽的组织气氛,这在学校武术的开展中可以看出。包括武校学生在内的学生群体,他们认为在课堂上或俱乐部中的集体练习更有挑战性和刺激性,而在个人日常生活中却没有这种感觉。对武术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则主要集中在武术专业人员和普通武术爱好者身上,他们练习武术有的是为了获得实战优胜的心理目标,有的是为了达到增进健康、休闲娱乐的普遍目的。总之,提高武术文化软实力的影响力,需要最大程度使其成为大众文化。武术的健身、休闲价值无疑是使其成为大众文化的重要属性。健身、休闲已经成为凝聚人们自觉从事武术运动的主要动机。
四 总 结
综上所述,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竞争中一个充满变化的历史性潮流。在这个历史性潮流中,充斥着现代与传统、国际与国内、强大与弱小的角色对抗。武术,作为中国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优秀代表,作为人类搏斗文化的一支奇葩,它理应担负起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历史重任。真正的武术文化软实力不是自吹自擂,而是切实为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丰富的营养食粮。武术文化虽有软实力和硬实力之分,但它们彼此之间相辅相成、功能一致,那就是展现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藉此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武术的内涵式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族传统文化复兴。
[1][美]约瑟夫.美国权力性质的变迁[M].波士顿:哈佛人学出版社,2012:56.
[2]王沪宁.作为国家实力的文化:软权力[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85-95.
[3]张骥.文化:国际政治中的“软权力”[J].社会主义研究, 2014,(3):6-13.
[4]关多义.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J].生产力研究,2015, (8):56-62.
[5]乔凤杰.武术哲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212.
[6]周惠新.体验经济视域下武术创意产业的生态发展路径[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4):49.
[7]温力.尚武精神及其对武术发展的影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8):59-68.
[8]魏明.文化:综合国力中的“软实力”[J].湖北大学学报, 2007,(3):32-54.
[9]邱丕相.中国武术文化散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责任编校:何俊华)
G852
A
1673-2219(2016)11-0185-04
2016-03-20
湖南省教育厅科研课题“文化软实力视角下武术内涵式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5C0507);湖南省教育厅教改课题“教化视域下武术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湘教通〔2015〕291号No.498)。
周圣文(1981-),男,河北沧州人,硕士,湖南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民族传统体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