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2016-03-07肖凯强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成都610500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发展历程现实意义孙中山

肖凯强(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成都610500)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肖凯强
(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成都610500)

摘 要:孙中山作为中国近代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先行者,其民族主义思想在三民主义思想中宣传最多、影响最大,为近代以来中国的民族解放、民族独立以及民族国家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框架。在孙中山诞辰150周年之际,通过回顾他的民族主义思想以及分析其现实意义,对于了解我国近代以来民族主义的发展历程,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发展历程;现实意义

2015年11月8日,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举办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活动的决定》,将于2016年11月12日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孙中山先生作为20世纪以来中国站在时代前列的三位伟人之一,其所创立的思想理论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民族主义思想的提出,对于推翻封建王朝的统治,建立中华民国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民族主义思想进行浅析,发掘其对当前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一 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及思想渊源

1840年的鸦片战争,英国殖民者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从此之后,中国开始一步一步走向了半殖民半封建的历史深渊之中。到19世纪末,中国已经完全成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朝政府沦为了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在这种“畸形”的统治模式下,清朝统治着仍然推行民族压迫政策,满清贵族掌握着实权和财富,对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横征暴敛、掠夺压榨,导致民族矛盾的空前激化。满目疮痍的社会环境和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使得被压迫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民族认同感不断增强,强烈的民族解放的思想观念在整个时代涤荡着。

民族主义蓬勃发展的时期,往往是因为这个民族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孙中山先生生活在中华民族备受帝国主义欺凌的时代,正是这样的时代使他形成了对于中华民族高度的忠诚和热爱,形成了他的民族主义思想。

(一)中国传统的民族思想是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虽然中国传统的民族思想是以华夷之辨为主线,但是民族包容、平等的思想仍然占据着具有重要的影响。如孔子提出了“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观点,荀子提出了“四海之内若一家”的观点,元世祖“天下一家”、“圣人以四海为家”的思想,朱元璋“朕既为天下主,华夷无间,姓氏虽异,抚宁如一”的论述等都体现出了四海一家、夷夏平等的传统民族思想。孙中山对中国传统文化一向持肯定态度,他主张“以古人之思想,资今日学问”,从传统的“华夷观”中汲取营养形成民族主义的思想也就成为一种必然。在孙中山谈及自己的民族主义思想形成时也承认“盖民族思想,实吾先民所遗留,初无待于外栋者也”[1]。

(二)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观念对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产生了重要影响

孙中山少年时期多于西方生活学习,受西方思想的影响较大,对于民族主义思想的阐述也多是依据西方的思想理论。孙中山极为推崇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他用进化论的观点论证中国民族革命、民主革命的历史必然性,提出了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三个进化阶段。此外,孙中山对于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非常推崇,他的民族主义中的平等思想就是将一般的平等观念在民族关系中的延伸和扩展。孙中山还对美国总统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观念表现了极大的兴趣。可以说,西方的很多思想观念也是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重要来源。

(三)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长期的思想论战也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发展

1902年,梁启超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2]这就明确提出了只有建立民族主义的国家,才能救中国,这就将“国家主义”同“民族主义”提升到了同一个水平。另外,叶恩提出的“今满汉也,皆黄种也,同一民族也。同一民族则宜团为一体,不宜歧视。”提出消除种族之间的差别,主张满汉平等。这些观念都对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 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演变过程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从“反满”、“排满”到“五族共和”、“中华民族”再到“反对帝国主义”。

第一阶段是从1894年到1911年。这一时期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带有强烈的反满色彩,在1894年成立兴中会,就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作为入会誓词,将“满人”视为“异族”。这一时期,革命党人的言论、著作,凡是涉及到革命问题,都将满人排除到中国人之外。1905年8月,同盟会成立,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革命纲领,仍然将“反满”、“反清”作为核心内容和首要任务。在这一期时期,孙中山的反满言论非常激烈,如他曾说:“中国今日何以必需乎革命?因中国今日已为满洲人所据,而满清之政治腐败已极,遂至中国之国势亦危险已极,瓜分之祸已岌岌不可终日,非革命无以救重亡,非革命无以图光复也”[1]“大抵数月间大军即可发起,以应思汉之心,而覆丑胡之政府”[1],这些充分体现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孙中山最初级民族主义思想。直到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孙中山都一直努力“在非满族的中国人中间发扬民族主义精神”。

虽然在这一时期,西方帝国主义对于中国的侵略仍然在一步步的加深,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但是在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中不仅没有反帝的内容,反而寻求西方列强的同情和支持,希望通过他们的帮助来达到自己的推翻清朝政府的目的。这说明孙中山在心理上还是对于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将中国革命的成功寄托于帝国主义的支持和帮助上,这也是这一阶段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狭隘和不成熟。

第二阶段是从1911年到1919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创建了中华民国。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也由之前的“反满”、“排满”逐渐向“五族共和”“中华民族”转变。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书》中强调:“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1]这就体现出了“五族共和”、“民族平等”的思想。随后他又提出“欲成为世界上有能力、有声誉之民族,则莫如举汉、满等各称尽废之,努力于文化及精神的调冶,建设一大中华民族”[3],虽然孙中山在其中包含着大汉族主义的倾向,但是强调要建立一个“中华民族”,建立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体现出了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日渐成熟。此外,孙中山还在《布告国民消融意见镯除岭域文》中说:“中华民国之建设,专为拥护亿兆国民之自由权利,合汉、满、蒙、回、藏为一家,相与和衷共济……而今而后,务当消融意见,镯除岭域”[1],这体现出了他渴望民族团结,和衷共济,共同建国的理想。但是由于他只担任了三个月的临时大总统,因此其所倡导的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但是其对于近代的民族主义思想的发展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这一时期,在孙中山看来,满清贵族的统治被推翻,国内的民族问题已经解决,因为各民族之间不存在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因此可以统一为中华民族,但是对于如何推进民族融合,解决民族统一中的问题,孙中山却没有给出明确的意见。此外,在这一阶段,孙中山没有认识到,帝国主义的侵略就是外来民族对于中华民族的压迫,在民族主义思想中仍然没有提出“反帝”的口号,对于帝国主义还是抱有一定的幻想。

第三阶段是从1919年到孙中山逝世。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孙中山一度认为其所倡导的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已经实现,中国接下来的任务就是集中精力实现民生主义。直到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使中国的反帝运动达到高潮,孙中山才明白“中国现在祸乱的根本,就是在军阀和那些援助军阀的帝国”[1],中国的民族主义还远远没有实现。对《二十一条》的签订,孙中山提出“我们革命党一定要打到一个人不剩,或者二十一条废除了,才歇手”[4]。国民党改组以后,孙中山赋予“三民主义”新的内涵,形成了“新三民主义”,他在民族主义方面的言论就更加明确和激烈了,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关于对外政策明确规定:“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外人管理关税权,以及外人在中国境内行使一切政治的权力侵害中国主权者,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条约。”[5]这就体现出了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的思想。此外,孙中山还提出了“要反抗帝国侵略主义,将世界受帝国主义所压迫的人民联络一致,共同动作、互相扶助,将全世界受压迫的人民都来解放”[6],在生命的最后仍然不忘“联合世界上一切被压迫民族共同奋斗”,这些体现了他追求世界和平、天下大同的理想,对于世界民族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在这一阶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由原来认为民族主义已经实现到重新确立民族主义的革命目标,由原来不谈反对帝国主义到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这一重大的转变体现出了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在这一时期达到了充分成熟的发展阶段,对于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 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现实意义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从孙中山的辛亥革命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发展,虽然时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依然没有改变。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随着革命形势和社会发展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就有与时俱进的特点,不仅在革命时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对于当前维护民族团结、推动两岸和平统一的历史进程以及世界和平与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民族平等”的思想有利于我国民族团结的进一步加强。孙中山曾说“今我共和成立,凡属蒙、藏、青海、回疆同胞,在昔之受压制于一部者,今皆得为国家主体,皆得为共和国之主人翁,即皆能取得国家参政权”[1],这充分体现了孙中山“民族平等”的思想。当代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团结友爱,相互支持,共同进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实施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保证了各民族的平等地位,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水平的巨大发展。但是,少数的民族分裂主义与境外的反华势力相勾结,鼓吹极端民族主义,污蔑我国实行民族压迫政策,制造了诸如新疆“7·5”、昆明“3·1”等暴力恐怖事件,对与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形势下,继续发扬孙中山先生所提倡的“民族平等”的思想,对于进一步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打击国内外民族分裂主义和民族极端主义,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具有重要的意义。

“民族统一”对于推动两岸的和平统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台湾问题”是横亘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上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海峡两岸有着分歧和冲突,但是对于孙中山先生的推崇是一致的,孙中山先生是两岸最大的共识,中山思想始终是两岸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孙中山先生曾说:“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之中,正是这种意识才是我们能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1]“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国家一天不统一,就不能说革命成功。”[1]海峡两岸同根同源,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实现两岸的和平统一不仅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中山先生的夙愿。2015年11月7日,“习马会”在新加坡举行,习近平和马英九互称先生,在这次会谈中两岸领导人视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两岸的共同使命,这充分体现了在新时期新阶段,孙中山先生是两岸的最高契合点,孙中山先生所提倡的“中华民族”是推动两岸统一的思想纽带。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要继续弘扬孙中山先生所提倡的“民族统一”思想,这对于加强两岸的交流与合作,最终实现两岸的和平统一具有重要的意义。

“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民族自决和民族自治”思想对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当今世界依然存在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受到不公平、不公正的对待,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必须要发扬孙中山先生所倡导的“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醒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7],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联合起来,为建立公平、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新格局而努力奋斗。当前世界很多地方存在着矛盾和冲突,尤以中东地区的民族矛盾最为突出,伊斯兰国(ISIS)极端民族主义对中东以及世界各地区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对待这一问题可借鉴孙中山先生所提倡的“民族方面,由一民族之专横宰制过渡于诸民族之平等结合”,以民族自决和自治的方式,建立各民族自由联合的国家,这对于中东地区严重民族矛盾的化解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

2016年11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在此之际,回顾孙中山先生这位民族英雄的民族主义思想,不仅仅是表达对于他的崇高的敬仰和无限的怀念,更重要的是深入发掘、继承发扬孙中山先生民族主义思想中的精髓,为推动两岸的和平统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孙中山全集[C].北京:中华书局,1985.

[2]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之六[C].北京:中华书局,1989.

[3]王耿雄.孙中山集外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4]魏宏运.孙中山年谱[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

[5]李守鹏.孙中山全传[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1.

[6]孙中山.孙中山选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7]孙中山.广州庆祝十月革命盛况[N].民国日报,1924-11-14.

(责任编校:周欣)

中图分类号:K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6)04-0064-03

收稿日期:2016-01-23

作者简介:肖凯强(1991-),男,山东滨州人,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

猜你喜欢

发展历程现实意义孙中山
别开生面先行者——孙中山的哲学创意
村志在乡村文化承传中的现实意义
国内奢侈品电子商务发展历程研究
新媒体时代表情包发展的传播学解析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综述
《怦然心动》的情感与现实意义
民国时期孙中山邮票赏析
思索《鲵鱼之乱》生态危机的现实意义
孙中山民生主义的现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