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研究
2016-03-07何绍芬
何绍芬,钱 波
(楚雄师范学院,云南楚雄 67500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研究
何绍芬,钱波
(楚雄师范学院,云南楚雄67500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以情感熏陶为根本前提、理论说服为坚实基础、实践外化为最终归宿。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让学生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忠诚践行者,在勤学苦练中成为德智双修、本领过硬的优秀人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入;有效性
[DOI]10.3969/j.issn.2096-2266.2016.05.017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本文从情感熏陶、理论说服和实践外化三个方面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有效性问题。
一、情感熏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的根本前提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2〕。如果学生对思政课教师及其教学内容都没有感情,就不可能产生学习的兴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就无法与学生产生共鸣、达成共识。所以,情感熏陶是前提。
(一)精心建构教学体系,让学生对思政课教学内容产生亲近之感
现行的思政课教材为全国统编,其学术权威性和理论的说服力是不容置疑的,作为全国通用教材,充分体现了普遍性和科学性,不失为好教材。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由于各高校客观上存在着地区差异、层次高低和师生的个性差别,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必须在教材体系转换为教学体系上下功夫,构建一套符合实际、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学体系,尽量用现代话语、生活语言和大众口吻进行教学,把深奥的道理转变为通俗的常识、把抽象的理论转变为生动的事例、把严格的要求变为具体的行动,让学生感到思政课的“道理”可知可感、可亲可近,消除畏难情绪,乐学好学,从而对思政课真心喜爱,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
(二)适时展现伟人风范,让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产生敬仰之情
伟大的理论与其创立者的崇高品格与风范是密不可分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历久弥新,与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后继者的人格魅力直接相关。所以,教师应在思政课各门课程的有关章节中,适时向学生介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事迹,给学生讲述马克思创作《资本论》的艰辛历程,讲述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伟人的品德与风范。通过这些介绍和讲述,让学生从中感受伟人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体会革命导师崇高的人生境界,产生“见贤思齐”的效果。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不少学生为马克思、恩格斯严谨的治学精神、崇高的人生志向和忘我的献身精神所感动;还有不少学生非常仰慕马克思、恩格斯之间建立的伟大友谊,赞赏他们高尚的恋爱观以及美满的婚恋生活;有的女生甚至把马克思、恩格斯等伟人奉为“男神”。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有了这样的敬仰之情,就一定会主动自觉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并将其作为行动指南,进而对思政课中融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认知、自觉践行。
(三)提升教师职业素养,让学生对思政课教师充满真诚之爱
思政课不同于其他专业课的主要特点就是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性,同时又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学术性,将“知识、方法、境界”融为一体。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首先要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这是看家本领。作为思政课教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必须反复读、长期学,力求学懂弄通,精益求精并学以致用,真正当好学生的“经师”。其次,思政课最终的落脚点是要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所以理想信念就成为思政课教师安身立命的根本,教师只有对马克思主义“真信、真爱、真教”,以自身坚信不疑的态度和躬身实践的行为去感召学生,才能产生“不令而从”的效果。第三,思政课教师还必须在贫困学生的生活、违纪学生的思想、高年级学生的升学和就业等方面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指导,这不仅能以具体事例让学生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实价值,而且向学生传递的仁爱之心将让他们“亲其师、信其道”,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教学奠定良好的感情基础。
二、理论说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的坚实基础
马克思认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最根本的问题是要让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由衷地信服,并将其转变成推动社会发展的物质力量。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抓好课堂教学、网络交流、课外阅读和科学研究4个基本环节。
(一)坚守课堂教学主阵地,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课堂教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说服的最好平台。在思政课的课堂教学中,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适时融入、贯穿始终并进行有说服力的讲解,努力做到让学生“入耳、入脑、入心”。现行思政课教材已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具体要求和具体内容写入各门课程的相关章节中,在课堂教学中应准确把握,与经典理论有机结合,融会贯通、相得益彰,着重讲清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着重讲清“三个倡导”的内涵要求以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比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的绪论部分第三节的第二目专门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支撑”“协同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动力”“引导大学生进德修业、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三个方面阐述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其他课程也都在相关章节强调了这个问题。在教学中,对这些内容要详细讲解,不能一笔带过。二是要着重讲清“三个倡导”的深刻内涵。比如在“基础”课的绪论的第三节第一目专门介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12个范畴24个字进行了详细阐述;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的第八章第三节第二目“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中也讲了“三个倡导”的具体内容,在其他课程中也有介绍“三个倡导”的内容。在教学中对这些内容要准确全面地把握,认真详细地讲解,让学生在思政课各门课程的学习中不断强化对“三个倡导”的内涵理解,把它铭记于心。三是要着重讲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要求。“概论”课第八章第二目从“在全社会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突出道德价值的作用”“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等方面阐述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要求,在其他课程中也有这方面的要求。在教学中,还应结合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补充讲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要求,让他们努力做到“志存高远、修炼大德、博学多识、明辨是非、勇于担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创造人生的辉煌。四是要着重讲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同本质。在“概论”课第八章第二节第二目、第三目中,讲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全面依法治国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第四章第三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中讲到资本主义的民主、自由、平等、法制等问题时,要让学生对两种意识形态作深入分析比较,让学生明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延和内涵不同、性质差别,从而让学生明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增强他们抵御西方文化侵蚀的能力。在利用好教材资源的同时,思政课教师还必须与时俱进,结合校本实际、区域特点和民族特色,丰富、完善教学内容,适时、恰当地将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关素材引入课堂,突出时代特色和民族特点,增强亲近感和感染力。
(二)建立网络教育新平台,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时空熏陶学生
思政课的教学对象是处于新媒体环境中的大学生,网络已经成为他们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和交友购物的重要途径,有些学生上网时间多于上课时间,甚至在上课时段也用手机上网。这就说明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难以控制的平台。思政课教师如果不主动融入网络生活,不搭建与学生进行网络交流的平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将难以见效。所以,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与学生进行网络交流与引导。一是建立思政课交流“微平台”,通过微博、微信发布有关思政课教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权威信息,并主动融入学生的“微空间”,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现实诉求,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给予疏导和回应,对学生进行全时空的引导与说服,积聚正能量、营造大气场。二是要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理论优势,开设网络“微课堂”,紧紧围绕党的重大决策部署和国际国内热点以及学生的升学就业等问题阐释理论观点,发表积极向上、思想健康的言论,给学生解疑释惑,提高他们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隐性渗透。三是要建立网络空间的思政群,发挥学生朋辈影响、自我教育作用。在新媒体环境中,网络技术得以迅速普及,学生在很短的十几二十分钟便可以注册起个性化的自媒体,自由地谈天说地、探访全球。在这种背景下,思政课教师要善于培养、选拔思政课学习骨干,让他们形成一个有影响力的“亲马”群体,构建网络空间的“大‘思政’”格局,通过他们去影响、带动同辈群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效果。
(三)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载体
读书可以“滋养心灵、塑造人格”〔4〕。所以,课外阅读历来都是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基本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不可忽略课外阅读的作用。教师只有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才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理论知识进一步深化拓展,切实增强理论的说服力。为此,教师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指导学生品读经典著作,比如《共产党宣言》《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要让学生认真研读,从中领悟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探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渊源。二是要指导学生阅读中国的国学名篇,比如《论语》《道德经》《增广贤文》等国学经典名著要让学生反复读,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照衔接,寻找中华民族文化之根。三是要指导学生阅读党报党刊和权威学术期刊,让他们获取国家建设发展的相关信息,从而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力。
(四)加强科学理论研究,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性,不仅在于理论本身的正确性,还包括其理论的适用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全国人民的最大公约数,其正确性是不容置疑的,但适用性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思政课教学面对的是大学生群体,必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适合大学生的认知特点、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才能使之在大学生中落地生根并且开花结果。因此,需要加强科学理论研究,才能进一步增强理论的说服力。一是要指导培植一批由思政课教师牵头、团学干部、辅导员和思政课学习骨干参加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研究小组,定期不定期开展理论研讨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和“三个倡导”的概念内涵学习研究透彻,形成理论研究文章,通过校园网和校报以及相关学术期刊发表,提升理论水平,加大理论宣传的力度,扩大理论的影响力。二是将研究理论与研究学生结合起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般要求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立足于解决大学生学习、思想、生活的实际问题,推出一批符合大学生实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俗读本,把抽象、枯燥的理论变为学生喜闻乐见的精神食粮,提高理论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充分吸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大胆学习借鉴西方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注重研究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伦理道德规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更广阔的包容性和更强大的生命力,使之与时俱进、充满活力,让学生对这种严谨、科学的理论心悦诚服地接受、认认真真地践行。
三、实践外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的最终归宿
马克思指出,“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思想要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5〕。同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并不能做什么,它需要人来实践、践行,才能发挥改造世界的作用。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身体力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为行为准则、自觉行动,这就要求教师注重教学实践环节,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一)优化课堂实践,让学生在参与式教学中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课堂实践是最经常、最便捷的实践形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应加大课堂实践的力度,让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中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空泛抽象的理论观点转变为形象直观的实践活动。在目前的思政课教学中,很多教师采用了视频资料、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课堂实践方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随意性。所以,需要优化课堂实践。一是选择适当的实践内容。在课堂上安排的实践内容,必须是教学的重点,也必须是学生经过探讨可以弄懂的问题。比如在“原理”课第一章的教学中,讲清“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之后,让学生讨论“在实现你的职业理想过程中,你将怎样把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这样的问题,贴近学生实际,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而且也是教学的重点,学生对国家富强的期盼、社会公正的追求、爱国情感的表达都将在讨论中表露出来,不知不觉中接受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总而言之,在课堂实践内容问题上,既不能为了突出趣味性而去选择那些无关紧要的内容,也不能将看似学生无力解决的难题下放,只有将重要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相结合的内容,才是最好的实践内容。二是精心设计实践方法。课堂实践的方法很多,教师应根据内容特点、学生的知识状况和收集资料的难易程度来选择相应的实践方法,宜看则看、宜讲则讲、宜演则演,使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比如“基础”课中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时,可以选择反映国家取得辉煌成就的视频资料和感动中国人物的先进事迹播放,在适当的时候还可以组织模拟法庭,增强学生对“三个倡导”的感性认识。三是做好课前指导。比如安排讨论的问题要提前印发必要的学习资料,并提供参考文献目录;如果是学生与教师进行角色互换讲课,那就要提前审查学生的讲稿和课件,尽力帮助其修改完善;如果安排剧情表演,那就不仅要写好剧本,还要进行排练,确保质量。总之,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才能增强实践教学的实效性,以此提高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
(二)丰富校园实践,让学生在文化活动中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校园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实践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应强化校园实践。校园实践的形式多种多样,从思政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考虑,应组织开展以下一些实践活动:一是成立有关社团组织。比如成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中心等社团组织,思政课教师担任这些社团组织的指导教师,定期组织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活动周和相关知识竞赛、论文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强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巩固。二是与团学工作部门协商合作,利用重大节日庆典、纪念日开展主题鲜明的实践活动。比如三月份组织开展学雷锋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五四”青年节组织开展“传承‘五四’精神、激扬青春风采”主题实践活动,“七一”建党节开展“为党旗增辉”主题实践活动,“十一”国庆节组织开展“共筑中国梦”主题实践活动,通过这些主题鲜明的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性认识。三是参与学校的道德讲堂活动。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在每学期的道德讲堂活动中开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由思政课教师任主讲嘉宾,以入情入理的讲解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入学生的心田。四是以教学班为单位,设立校园文明示范岗,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监督,加强行为引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的日常行为当中,以正义的行为带动思想的进步。
(三)加强社会实践,让学生在服务社会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还需要加强校外社会实践,把社会实践活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磨练中养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思政课的校外社会实践环节一直处于薄弱状态。为更好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教学,应着重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调查访问,让学生进村入户、深入企业去收集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数据、图像等资料,感受时代脉搏,感悟社会变化,增强爱国情感,坚定改革开放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信心。二是带领学生开展教育帮扶、义务劳动、政策法规宣传以及“三下乡”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奉献意识,磨练意志、升华境界。三是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地组织学生考察红色景区和参观当地历史博物馆,坚定理想信念。比如贵州的遵义会议遗址、云南的艾思奇故居、陕西的历史文化名城延安、井冈山红色革命根据地以及各地富有民族特色的历史博物馆等都是宝贵的“红色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和“本土民族资源”,都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鲜活教材,应将考察这些地方作为思政课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周密计划、妥善安排,让学生接受红色洗礼,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是帮助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举措。要坚持以情感熏陶为前提、理论说服为基础、实践外化为归宿,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让学生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忠诚践行者,在勤学苦练中成为德智双修、本领过硬的优秀人才。
〔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EB/OL〕.(2005-02-07)〔2015-12-01〕.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 moe/moe_772/201001/xxgk_80415.html.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225.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4〕柳礼泉,段丽.阅读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有效形式〔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4):81-85.
〔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20.
〔6〕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2).
Study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Integration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Research Course in University
He Shaofen,Qian Bo
(ChuxiongUniversity,Chuxiong,Yunnan 675000,China)
Integrating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should make emotional influence as the focus,theory conviction as the foundation,practice as the final goal.Through enlightenment with emotion,reasons and actions,socialist core values can be internalized and carried out during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research course,which will cultivate students to be the practitioner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nd be the talents with both morality and intellect during the study and training.
socialist core value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university;integration;effectiveness
G641
A
2096-2266(2016)05-0080-06
(责任编辑胡椿)
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2015Y446)
2015-12-12
2016-03-17
何绍芬,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