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英译中补偿手段的应用
2016-03-07高宇征陈洪丽黄睿
高宇征,陈洪丽,黄睿
(1.邯郸学院 外国语学院, 河北 邯郸 056005; 2.河北工程大学 文法学院, 河北 邯郸056005)
成语典故英译中补偿手段的应用
高宇征1,陈洪丽1,黄睿2
(1.邯郸学院 外国语学院, 河北 邯郸 056005; 2.河北工程大学 文法学院, 河北 邯郸056005)
翻译过程中,语言文化之间存在一定的缺省,甚至冲突,从而导致翻译不同层面的损失,这种损失如果不经译者补偿,译文读者的理解会存在语义疑团,因此翻译中的补偿手段是必要的。汉语成语典故文本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翻译过程中采取适当的补偿策略尤为重要。本文以纽马克和夏廷德的补偿理论为基础,以《中国成语典故英译》为实践内容,从语言、文化以及审美三个方面,分析其翻译过程中的补偿策略问题。
翻译补偿;成语英译;文本类型
成语大多来自古代历史典故、古典著作、神话传说等,具有独特的文化性和文学性,较为集中地体现了民族文化特色、社会构成、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等,是凝练的民族语言智慧的体现。汉语成语典故文本具有独特的民族性和东方文化内涵,由于中西文化差异,在翻译过程中始终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意义、文化、语用功能、审美形式等方面的损失。因此,要准确传译汉语成语典故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在翻译过程中积极采取相应的补偿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国成语典故英译》一书为实践内容,从语言、文化及审美三个方面分析翻译过程中的补偿问题。《中国成语典故英译》收录常用101个成语典故,以邯郸为界,分为“域内”和“域外”两篇,旨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因此不仅收录成语条目,而且附有较为详细的历史典故故事以及成语出处。故本文补偿手段的研究对象包括成语本身及其历史故事的文本。
一、关于补偿的几个基本问题
(一)补偿的定义
中西方都有悠久的翻译历史,翻译转换中的损失是不可避免的,佛经翻译时期的“文质”之争、道安的“五十本”、慧远的折中策略以及玄奘的“五不翻”都在不同方面体现了翻译过程中的缺失问题和补偿手段。在“翻译补偿”这个概念明确提出之前,译者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采用各种手段来最大限度地弥补空缺和减少损失。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译界学者才开始更为严谨地界定补偿这个概念[1]。在梳理和分析国内外关于翻译补偿定义的基础上,夏廷德把翻译补偿界定为:“补偿是以目的语手段为主,辅之以符合目的语规约或规范的其他语言手段,根据文本类型或翻译目的,对翻译过程中潜在的、或发生的损失进行的修补或弥补”[2]。这一定义涉及到影响补偿的文本类型和翻译目的等相关因素。
(二)补偿的分类
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翻译补偿的分类及手段做了不同的论述。Hervey 和Higgins 从语用角度提出四种补偿形式:转类补偿(compensation in kind)、换位补偿(compensation in p1ace)、合并补偿(compensation by merging)和拆分补偿(compensation by sp1itting)[3]。柯平从现代符号学和语言学的角度对翻译补偿进行了研究,由于原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差异,原语符号和译语符号很难在指称、语用和言内意义层面上一一对应,为了达到译文和原文最大限度的等值,采取一定的补偿势在必行[4]。国内学者夏廷德较早最为系统地对翻译补偿做了研究,其2006年出版的翻译专著《翻译补偿研究》对中外补偿思想做了细致梳理,全面而深入地探讨了翻译补偿问题,提出了八类补偿手段:整合补偿、分立补偿、同类补偿、异类补偿、原位补偿、异位补偿和差异补偿[2]。对补偿的不同理解会影响实践中补偿手段的具体操作,本文主要以纽马克的补偿观和夏廷德的补偿理论从文本内容的语言、文化和审美层面讨论具体补偿手段的选择和效果。
(三)补偿的原则
翻译转换中的损失在所难免,译者需要考虑是否补偿、何时补偿及如何补偿等问题。译者在补偿过程中不宜没有根据地随意增删原文内容,补偿应建立在忠实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文本类型采取相应的补偿原则。翻译活动是一种多层次的综合的实践活动,翻译研究者从语言、文化、交际、文艺美学等不同角度审视翻译活动,从而产生了不同的认识流派,形成了相应的翻译补偿原则。综合各家主张的基础上,夏廷德提出六条翻译补偿原则:需求原则、相关原则、重点原则、就近原则、等功能原则和一致原则[2]。
补偿的具体实施不能不考虑文本类型的特点。纽马克(Peter Newmark)的补偿观是以文本类型为基础,提出依据文本类型和功能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补偿措施,对翻译实践中的补偿行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纽马克在布勒(K. Büh1er)对语言功能分类的基础上,依据不同的内容和文体,把文本分为表情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信息功能(informative function)和呼吁功能(vocative function), 同时确立了各类文本的核心和作者地位。很少有文本只单纯的具有表情、信息或呼吁功能,大多数文本同时具有三种功能而重点是其中的一种[5]。汉语成语文本具有简约凝练的语言特色,词条本身多有古典文学的特色,用词简约、意象鲜明,成语典故的描述多为古汉语,既有信息型文本,也有表情型文本,因此补偿手段具有多样性和综合性。为了更有利于对外传播,本文分析的文本对象《中国成语典故英译》采用了白话文汉语描述成语典故的历史渊源。
二、补偿的应用
(一)语言层面的补偿
翻译本质上是两种语言的转换,“翻译的目的就是让不懂原文的读者通过译文知道、了解甚至欣赏原文的思想内容及其文体风格”[6],而两种语言文化之间存在空缺甚至冲突,因此翻译过程中的语言层面补偿是最基本的补偿。语言层面的补偿涉及词汇、语法、语篇方面,而补偿的手段不一定是单一的,应视具体情况而采取相应的补偿措施。
例1:对于李左车,韩信则亲自给他松绑,并以师生之礼相待。
Han Xin untied Li Zuoche’s bonds and treated him with the respect due to a teacher[7].
原文“师生之礼”体现了韩信对被俘的李左车的尊重,译文未直译“师生”,而是增益respect一词,以传达原文内涵但未明言之意。在不违背原意的基础上,增益适当词语,从而对在目的语中源语读者视为理所当然而目的语读者不甚明晰的信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或提供相关信息。
例2:徐光想趁此恭维他,想了一会回答说:“您非凡的才智超过汉高祖(刘邦),卓越的本领又赛过魏太祖(曹操),自三皇五帝以来没一个人能比得上您。”
Xu Guang wanted to take the chance of f1attering him. He thought for a whi1e and answered, “Your inte11igence exceeds Emperor Gaozu of Han Dynasty (Liu Bang) and your reputab1e ta1ent surpasses Emperor Taizu of Kingdom Wei (Cao Cao). Since the 1egendary ru1ers of the remote antiquity, no one cou1d go beyond you[7]”.
原文中“三皇五帝”指古代帝王,说法不一,通常称伏羲、燧人、神农为三皇,或者称天皇、地皇、人皇为三皇;五帝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原文中只是为了体现徐光对后赵皇帝石勒的过度恭维,若逐一译出, 则过于繁琐。译文采用概略化手段将其译为“the 1egendary ru1ers of the remote antiquity”,使意义更加明晰,而未曾减损原文主要信息的实质意义,通过这一补偿手段更加简练地表达后半句无人能比的意义。
(二)文化层面的补偿
由于成语典故大多植根于历史故事、古典文学等文化背景,因而汉语成语典故和英语成语典故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民族心理等方面具有较大差异。汉语成语典故具有一定的民族性和文学性。文化空缺在文学翻译中较为常见,因此如何在英译过程中补偿这些空缺则具有重要意义。
例3:他想了想回答道:“我喝一斗酒也醉,喝一石酒也醉。”
So Chunyu Kun exp1ained, “I wi11 be drunk with either a dou (about 1 deca1itre) of wine or a dan (about 1 hecto1itre) of wine”[7].
例4:假使碰到光武帝刘秀,我就和他在战场上比个高低,还不知道‘鹿死谁手’呢。
If I encountered Liu Xiu, the emperor of Guangwu, on the batt1efie1d, I wou1d fight it out, for it’s hard to te11 who wi11 emerge victor[7].
例3中“斗”和“石”都为中国古代计量单位,译文以音译保留了原文文化因素,并以文内加注手段予以补偿,既不妨碍外国读者阅读,也能传达原文文化意象。例4中,“鹿”指猎取的对象,指代胜利果实,而该书中的故事文本中并未对“鹿”这一意象做其他描述,若英译直译“deer”则妨碍目的语读者明晰的理解,因此省去这一意象,代之以“victor”,以补偿其文化和内涵差异。
(三)审美层面的补偿
汉语成语典故文本具有很高的文学性,因此审美层面的补偿必不可少。汉语成语本身多为四字格,简洁而富于节奏感,而由于语言差异,这些特点很多不易在英译中再现,适当的补偿手段决定了原文审美要素的再现。
例5:于是人们就据此编了两句民谣:“貂不足,狗尾续。”
Thus peop1e made up the fo1k rhyme, “Marten furs wanted, dog tai1s added”[7].
原句中“貂不足,狗尾续”虽不押韵,但为三字对称形式,具有民谣言简意赅的特点。英译虽然可以处理为前后三词结构,但英语词有音节差异,因此译文用“wanted”和“added”尾韵形式补偿了原文的民谣特点。
例6:赵威后把信放到一边,先问使者:“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
Putting the 1etter aside, the Queen asked the messenger, “Does thy country get a bumper crop? Are the subjects safe and sound? Is His Majesty in good hea1th?”[7].
虽然原文全文为白话文,但直接引语中的三个问句为古汉语形式,且句式相同,并具有音韵效果。虽然不必以古英语的形式来补偿原文文体效果,但译文象征性的使用了易于理解的古词thy和subject,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原文的语言形式方面的审美因素。
三、结语
由于文化差异,翻译过程中各种损失不可避免,翻译补偿策略及手段对于补偿这些损失具有积极意义。在翻译实践中,译者要采取的补偿措施不是单一的,而应该根据具体语境分析综合应用各种相关补偿手段。依据不同的文本类型,补偿应遵循一定的标准和相应侧重的原则进行,从而避免错误补偿或过度补偿。本文主要依据纽马克和夏廷德的补偿理论从语言、文化、审美层面对笔者在邯郸成语典故英译过程中遇到的损失与补偿问题作了回顾和总结。在成语典故英译过程中,确保意义和文化内涵的传译,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补偿手段至关重要。
[1]Baker, Mona. Rout1edge Encyc1opedia of Trans1ation Studies[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8.
[2]夏廷德. 翻译补偿研究[M].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6.
[3]Hervey, S & I. Higgins. Thinking Trans1ation—A Course in Trans1ation Method: French-Eng1ish[M]. London: Rout1edge, 1992.
[4]柯平. 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3.
[5]Newmark, Peter. A Textbook of Trans1ation[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6]曹明伦. 翻译之道:理论与实践[M]. 保定: 河北大学出版社, 2007.
[7]张辉 主编. 李正栓、高宇征等 英译. 中国成语典故英译[M].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5.
[责任编辑 王云江]
On the application of compensation devices in the C-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idioms and their stories
GAO Yu-zheng1, CHEN Hong-li1, Huang Rui2
(1.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Handan University, Handan 056038, China; 2. College of Arts and Law, 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Handan 056038, China)
Since various degrees of losses will result in the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default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it is of great necessity to adopt some compensation devices to avoid the semantic ambiguity. The texts of Chinese idioms and their stories manifest great features of Chinese culture, in which compensation devices are especially in need. Based on the compensation theories of Peter Newmark and Xia Tingde,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ompensation devices applied i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Idioms and Their Stories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linguistics, culture and aesthetics.
compensation theory in translatio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idioms; text types
10.3969/j.issn.1673-9477.2016.04.037
H315.9
A
1673-9477(2016)04-114-03
[投稿日期]2016-06-06
河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邯郸传统文化英译过程中的补偿及效果研究”(项目编号:SZ136001)成果
高宇征(1972-),男,河北邯郸人,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