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村地区社会性别不平等问题研究

2016-03-07贡巧丽郝丽琴

关键词:观念家庭农村

贡巧丽, 郝丽琴

(河北科技大学 文法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8)

我国农村地区社会性别不平等问题研究

贡巧丽, 郝丽琴

(河北科技大学 文法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8)

近年来,由农村地区社会性别不平等问题引发了一系列不良社会现象,阻碍了农村社会的发展,因此在农村构建平等的社会性别文化十分必要。通过运用实地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研究农村地区社会性别不平等的现状,并从生理、思想文化观念、教育机制、法律和媒体舆论等多角度分析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提出以下对策:国家应完善性别视角方面的法律法规,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社会组织在农村组织宣传活动,维护女性权益;企业建立公平公正的选拔机制;社会媒体承担社会责任,宣传性别平等等正能量话题;村委会改变固有的传统思想,加强对女性的培训;学校改革教育体制,深化村民教育平等意识;家庭营造性别平等氛围,促进幸福生活;女性自身提高能力,独当一面。

农村社会;社会性别;女性;平等

一、引言

社会性别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性别,它是区别于自然性别的,主要是指自身所处的整个社会环境,包括家人、朋友、周围人群和社会机构等对性别形成的规范以及认定,是由社会历史文化影响形成的对不同性别的习惯性固定思维。社会性别歧视对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地位的形成造成不良影响,使他们长期处于男性压迫之下的弱势地位。种种由社会性别不平等引发的现象对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解决农村地区社会性别不平等问题,有利于顺利进行农村地区的妇女健康、妇女就业、妇女发展等方面的工作;有利于解决农民的内部矛盾问题,促使农村女性在利益格局中发挥自身的作用,促进农村社会中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的协调发展,形成稳定和谐的农村社会环境,进而有利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形成稳定、发展、和平的外部社会环境;有助于打破我国尤其是农村地区男尊女卑、男强女弱、以夫为大的封建思想,从而进一步规范我国关于社会性别平等的体制和相关法律制度,改进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促进我国形成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平等的社会性别观念,提高国民整体的社会性别平等意识,促使社会重新认识到女性的重要作用。

二、我国农村地区社会性别不平等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我国农村地区社会性别不平等的现状分析

1.家庭状况的性别差异。家庭状况的性别差异首先体现在男女家庭分工的不同。在我国农村地区,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和生活劳动时,男性凭借自身力量大、耐力强、抗压能力强的生理优势,在各项生产活动中的作用远远大于女性,于是成为生产活动中的主力军。而女性由于身体条件,主要从事家庭劳动和轻便的农业劳动。同时由于当前我国农村地区仍然受到传统性别观念的影响,大部分农村人依然认同“男人主要从事社会工作,女人主持家庭工作”的观点,提倡“男主外,女主内”。因此,在当前农村地区的家庭分工中,男性主要承担家庭中负担较重的工作,从事农业活动或去外面打工来挣钱养家糊口,支撑起家庭的重担。而农村女性则在家相夫教子、赡养老人,主要承担家庭内部的事务和责任。他们家庭分工和作用的差异体现了农村地区社会性别不平等的现状。[1]

2.教育培训情况的性别差异。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思想,这种思想直接使大多数父母形成了对男孩和女孩学习教育上的不同期望和想法。大多数农村家长对男孩学业有更大的期待和投入,相反,他们对女孩的期望值较低,导致农村女孩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减少,造成农村女性的整体文化水平相较于男性偏低的现状。于是形成了当前农村地区教育性别差异和教育不平等种种问题。

在我国农村地区,村中定期组织的相关农业技术和相关工作技术培训,并不区分男女,举办的大部分课程都是一些种地的技巧、初中级电焊技术和砌筑技术,这些技术大部分适合男性,忽视了有关家政服务、园林设计等适合于女性的技术培训。同时,在实用性的技术培训中,一般会让每个家庭出一个代表前去听课,大部分家庭会派出一名男性成员,而据调查,他们在将技术教授给女性成员时往往会损失将近半数的信息量。

3.资源分配方面的性别差异。首先,国家土地资源分配方面存在性别不平等情况。一方面,由于我国居于主导地位的嫁娶型婚姻的影响,农村妇女在获取土地使用权方面较于男性处于不利地位。农村妇女结婚后会迁入另一个村子中,便失去了对在原有村中的土地使用权,同时在新的村子中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也没有对土地的使用权力;另一方面,国家土地资源的分配性别不平等还体现在分配土地的品质和数目上。在我国的一些农村地区,村干部再分配土地时,一般会优先考虑把那些地理位置好、肥沃和水源充足的土地分配给男性,而把零散、贫瘠的质量差的土地分给女性,并且分给男性的土地往往会多于女性,这就造成了土地分配的不平等。[2]其次,干部选举方面存在性别不平等情况。随着我国对妇女工作的日渐重视,对妇女权益和妇女参与政治权利的保护日益加强,但是女性得到的实质性的政治权利依然很不足。比如在村干部选举中,妇女的参选受限制,在男性与女性条件相当的情况下,男性当选的几率会很大。还有很多的政治或其他方面的活动,很少有为女性专门考虑的活动和设施,大多是适合男性的。总之,目前在我国农村地区,男女在农村社会中的地位有不小的差距。

(二)我国农村地区社会性别不平等的原因分析

1.性别生理能力差异因素。体力和劳动技术直接影响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以及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提高。科学证明,女性善于在具体形象材料中进行感受、想象、思考和记忆,她们的感知细微、深刻,感情细腻敏感,善于语言表达,性格较为软弱,依赖心强,心理脆弱,胆子小,注重家庭,自信心较弱,偏于安稳平和的生活。而男性的抽象思维能力强,意志坚定,包容心强,胆子较大,敢闯敢拼,信心足,好胜心强,感情粗犷。还有一点最重要的,男性的体力和身体机能各方面比女性强,抗压能力强,能独当一面,从事更多劳动,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由于生理差异,在农村中,男性撑起了家庭的重担,于是在家庭居于中心地位,具有话语权,一切由他们做主。因此农村男性由生理上的优势主导家庭,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农村地区社会性别不平等。

2.思想文化观念因素。首先,农村地区传统思想观念形成了很大的影响。在我国农村中,自古以来就认同男女的性别特征大不相同的观点,这个随历史逐渐形成的观点是我国传统文化观念的根源,而且变成了一种人们内心都认同的观念,进而影响人们对女性的认识,对女性的价值与能力的不合理评估,使她们在与男性竞争时处于劣势地位。 其次,农村地区性别刻板印象形成了一定影响。农村地区中,家长往往把男孩塑造成锐意进取、积极向上、敢拼敢闯、敢于竞争的英雄形象,以帮助他们日后在社会上谋得一席之地,提供家庭所需要的物质财富。然而,他们会把女孩塑造成温柔可爱、乖巧可人、文雅大方、知书达理、老实顺从的传统女性角色。这样就在后天上通过社会化使男女两性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不平等的角色和社会地位。 再次,社会对女性的角色期待同样对女性的地位有着重要的影响。我国整个农村社会仍存在着“男主外,女主内”、“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老观念,这也是农村人一直以来对女性一种角色期待和评价。[3]这种期待忽视了女性的能力的发展和家庭地位的提升,本身就是对女性的一种不平等的看法,造成了农村地区社会性别不平等的现象。

3.教育机制因素。造成我国农村地区社会性别不平等现象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教育作用的发挥,主要分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是指家长对孩子在思想和行为上的指导和影响,孩子们在平常生活中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等日常表现一般是由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无意识的平时教化影响形成的。弗洛依德曾说过:个体性别定向的主要机制在于个体与同一性别的父亲或母亲的认同。一般情况下,家长已经适应了传统文化中关于男女不同的社会角色的表现和地位,并遵守这种法则,所以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他们无意识地加给孩子性别标志,并在其成长过程中教给他们相应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子女就会在自己观察和父母的教导下复制上一代的传统的性别观念,使女性仍处于男性之下。

学校教育是孩子们社会化的第一步,将他们从自然人变成社会人。学校教育的教材中仍存在着刻板化的两性形象,男性出现的次数远远多于女性,并且男性大多充满正能量,社会成就较高。相反,女性出现次数少,形象基本上也都模仿传统女性的特质,如温柔大方等。这使农村地区的孩子们潜移默化地认为男性的成就比女性大,直接影响孩子们对性别差异的形成过程;教师本身的性别观念与行为表现也是学校教育影响农村孩子形成社会性别观念的一个重要因素。农村孩子们一般都是接受出身农村的老师的教育,教师在课堂教育和日常的行为举止中带有的社会性别刻板印象,常常会无意识地将已经内化了的传统社会性别观念传达给学生;学校中教师队伍的性别分工和组织结构也会影响农村孩子形成传统社会性别观念。在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小学中,女性教师占绝大多数,学校领导一般是男性。这种学校中的性别分工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认为,“女性在能力、知识储备等方面不如男性,因此男性从事优越的职业、占据高等的职位,女性从事辅助性、条件较差的职业是理所当然的”的想法,强化了社会性别不平等观念。

4.相关法律政策规定因素。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社会性别不平等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就是我国相关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法律法规的缺失和不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当前从社会性别角度来看,我国对女性权益的维护分为社会和家庭两个方面。法律只注意女性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受到的危害,忽视她们在家庭中受到的人身攻击。比如女性如果在家庭以外的场合受到非家庭人员的伤害,法律会维护女性,而如果她们在婚姻内遭受家庭暴力,法律则是不明确的。同时法律还缺乏必要的救济途径,只是泛泛而谈,并没有落到实处。这些情况都严重阻碍了我国农村地区社会性别平等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5.媒体舆论宣传因素。媒体舆论是传播传统社会性别文化的一种途径。 我国现代媒体舆论宣传赞美的女性,一类是传统的守妇德的女性,她们担任的角色是孝顺的女儿、慈爱的母亲、温柔的妻子,主要在家庭中贡献自己的价值,以丈夫为中心生活。另一类则是现代追捧的漂亮的女性,在以美为中心,时尚、大胆、张扬为主题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开始注重外在形象。很多女性为了迎合男性的审美,花费大量的金钱和时间来装扮自己,甚至是整容。在一定意义上,这实质上是一种标志着女性地位下降的社会现象,体现了男女社会性别不平等。

三、解决我国农村地区社会性别不平等问题的对策建议

基于上述我国农村地区社会性别不平等原因的分析,我们要解决这一问题,构建先进的社会性别文化,可以从国家、社会、农村、学校、家庭和个人等几个方面来提出对策。[4]

(一)国家政府层面

首先,国家应完善相关性别视角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从法律制度上重视女性的权益和发展,增加相关社会性别视角的法律规范,逐渐消除社会性别不平等和性别歧视等不良现象,促进男女两性平等和谐发展。在政策出台后,应严格执行国家下达的政策,避免让其成为空话,积极建设与妇女工作相关的国家单位和组织,加强它们的职权和能力建设,赋予其维护妇女权利的职能。同时要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危害女性权益的各种不法行为,保护女性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其次,国家应加快农村经济建设,打牢社会性别平等的经济基础。达到一定高度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转变传统社会性别文化的基础。在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女性仍备受压迫,是男性的附属品,比如在印度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家庭暴力、性侵事件屡禁不止,对女性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了巨大的伤害。由此可知,社会性别文化是随着国家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而向前发展的,要促进我国农村社会性别平等化,首先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国家继续贯彻落实“三农”政策,因地制宜,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补贴,提高农业的科学技术,并将其传授给农民,提高农村居民的整体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三,国家应解放农民的思想,减轻封建性别观念对他们的束缚。帮助农民从封建的“男尊女卑”、“男主女从”等的思想观念中脱离出来,大力宣传解放思想,将正确的先进的性别观念在农村地区宣传,加大对农民的社会性别思想的教育力度,鼓励他们改进思想。同时,政府努力建设男女平等的社会环境,加大对女性的重视程度,给予她们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激励她们参政议政。

第四,国家还应健全妇联等妇女保障体制,维护农村女性的权益。妇联是在我国政府领导下的参与社会公共服务、维护妇女权益的社会组织。妇联的发展和影响力的提高促使我国农村地区提高女性的地位,充分发挥她们的潜力,完成她们的人生目标,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政府应该强调妇联发挥的作用,加强农村地区对妇联的重视程度,在资金等方面支持其发展,进一步扩大妇联的职能,让他们在维护女性各项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建设先进的社会性别观念方面发挥作用。同时国家应该鼓励建立多种形式的维护妇女权益的社会保障组织,从多个方面具体全面地促进农村女性的发展。

(二)社会层面

首先,社会组织在农村开展丰富多彩的组织活动,维护农村女性权益。一方面妇联等社会组织运用报纸、电视等媒体,发布相关专家发表的有关社会性别平等的文章;组织有关性别平等的节目和相关论坛;建立自己的官方微信和QQ群,利用多种新媒体积极在社会多个领域中宣传社会性别平等的思想;开展构建平等社会性别文化的讲座;在农村地区举办男女性别平等、尊重女性的模范家庭评比,并给出选定家庭优厚的奖励,激发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社会组织应该加大与农村地区人们生活息息相关舆论的监督,避免传播不良性别信息。

其次,企业改进机制缺陷,促进社会性别公平。社会企业应该任人唯贤,只要有能力胜任这个岗位,就选择这个人,不能因为性别原因就将女性排斥在外,不给她们工作机会。同时,各类公司企业应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的“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做出符合国家政策的行为与活动,比如在企业中选拔出工作认真、积极的优秀女性作为工作榜样,并在企业中大力宣传,提高女性在企业中的地位,打破工作中“男性居上”的现象。企业还应该完善晋升制度,突出性别平等,为女性创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企业应该在公司内部多宣传社会性别平等的观念,让员工提高性别平等的意识,定期对其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最好将男女性别平等加入企业制度中,从而约束员工的行为,树立性别平等的制度和企业文化。另外,企业可以在公司内部举办有关性别平等的讲座和对女性有益的活动,加强对女性员工的重视程度,促进女性能力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形成合理的企业文化,从而促进农村地区社会性别不平等问题的解决。

第三,社会媒体承担社会责任,改变群众性别观念。当前部分社会媒体并没有担负起社会责任,为了获取更多的商业利益,通过刊登不利于女性的文章、播放男女不平等的电视剧或电影等多种形式,传播了相关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的性别不平等观念,毁坏了女性形象,降低她们的社会地位。媒体应该严格要求工作人员,遵守职业道德,严格自律,坚决抵制有关社会性别不平等的媒体作品,并在节目上映前进行严格审查,为观众提供健康的节目;媒体可以定期邀请社会性别的专家对社会媒体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对社会性别观念的敏感度,让他们树立社会性别平等观念,坚定立场,提高宣传性别观念等工作能力;社会媒体可以深入农村内部,了解农村人的性别观念和日常生活,寻找农村生活中社会性别不平等现象,并进行实时报道,说明传统性别文化的危害,促进农村人们传统性别观念的转变,实现社会性别平等及和谐稳定地发展。

(三)农村层面

首先,村委会对女性进行技术教育和素质教育培训。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如果女性能够获得与男性同等的教育,农业产量将会提高7~22%,单独提高女性中小学文化者的受教育水平,将提高农业产出24%。因此,农村应该定期组织针对妇女的相关技术和素质的教育培训,增加她们受教育的机会,同时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帮助她们更好更快地消化吸收所学的知识,提高她们的受教育水平和学习能力,改变她们固有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拓宽她们的视野,逐步树立起先进的社会性别观念,并通过教育培训中学到的技能提高社会地位,逐渐趋于社会性别平等。

其次,村组织举办男女平等的宣传活动。通过定期举行村中的研讨会、办村中主题板报、广播宣传、选拔男女平等先进家庭和先进个人并公示奖励等多种多样的活动,潜移默化地转变农村居民社会性别不平等的封建观念,形成社会性别平等的心理认同,建立爱护女性、尊重女性和女性进步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农村要选拔秉承男女平等信念的思想开明的干部,重视女性发展,维护女性的权益,根据我国相关的女性的法律法规,将女性发展放在当前提倡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中考虑,努力激发农村女性自身的潜能,提高她们的能力。还要在农村中树立平等的家庭观念,树立新型的邻里关系,提倡男女平等、互帮互助、夫妻和睦的农村文化,解决农村地区社会性别不平等问题。

再次,村组织加强女性主体意识的培养。农村要加强对女性自立、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性格培养和教育,树立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主体意识以及追求自我价值的意识,打破男性思维束缚,使女性树立工作和生活的信心,在家庭、工作、生活和社会中要求与男性平等的地位,积极在各个领域承担自己的责任。

(四)学校层面

首先,改革学校的教育体制,增加相关女性教学内容。学校应该在日常教学课程中加入相关社会性别的内容和女性学、女性社会学等相关课程,将其纳入必修课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先进的社会性别意识,加强他们对女性和社会性别平等的认识。同时,学校应该选定合适的教材,向学生们讲述男女在不同阶段的差异之处,了解女性的优点。

其次,组织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教师是向学生们传递知识和观念的主要传播者,教师本身是学生的榜样,影响着学生对性别的看法,学生很容易向他们学习社会性别观念。教师应该自觉地改变自身的传统性别观念,将社会性别平等内化,规范自身日常的教学和行为举止,将社会性别平等意识贯穿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帮助学生树立先进的社会性别观念。

第三,宣传教育平等的重要性,形成农村性别平等观念。学校要加强对农村地区的教育不平等状况的重视程度,向当地宣传社会性别平等的观念,让他们给女孩上学的机会,对因为家庭困难没有让孩子上学的家庭,学校应适当地减免他们的学费,让女孩们回来上学,提高农村地区女性的整体素质。学校要在教学过程中系统地安排社会性别平等的教学内容,推进教师、学生乃至整个农村地区社会性别平等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五)家庭层面

首先,改变父母观念,以男女平等观念养育子女。在农村家庭中,父母可以多参加一些关于教育孩子的培训班,让自己在男女平等方面有自觉的认识和科学的知识体系,注意自身的行为方式,树立男女平等的观念和意识。在子女进行职业和领域选择时,帮助他们淡化性别差异,鼓励他们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的方面,不要因为某些职业有性别的偏重选择就让他们放弃。

其次,合理分配家务,改变家庭传统分工。家庭成员要尊重女性,在家务方面合理分工,改变家庭中只由女性承担家庭工作、由男性外出打工养家的传统模式,家庭内部事务由男女双方共同分担,形成男女平等的家庭氛围,对孩子观念的形成也会有积极作用。

(六)个人层面

首先,男性支持女性,给与女性发展空间。男性应该在教育过程中认识到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重要性,尊重女性、体贴女性、爱护女性,不得歧视女性,将女性同男性放在同等的位置考虑问题,从根本上奉行男女平等的观念,同时,男性应该努力积极地给予自己身边的女性支持,主动帮助女性承担家务等工作,给她们更多的空间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其次,女性提高自身素质。女性应了解自己的优势,完善自我。加强对自身的要求,多参加村中举办的培训,努力学习知识和必备的技能,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和科学技术素质,充实自己;培养自身的道德素质和高尚的情操,努力做高情商、有道德、有素质的女性。同时,女性要树立“一切靠自己”的思想,多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有一技之长或自己的工作,自己能养活自己,不依赖男性,做一个有能力、有魅力的“大女人”,不做小鸟依人、靠男人过活的小女人;女性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兴趣爱好,成立适合于女性的组织和团体,自发地保护自身的权益,还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在生活、工作中自立自强,使生活更有意义,实现自己的价值。

四、结语

我国农村地区面临着社会性别不平等的问题,这一问题阻碍了男女平等的发展进程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危害女性权益,使她们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价值,不利于农村家庭的稳定和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我们应努力构建先进的社会性别文化,可以从国家、社会、农村、学校、家庭和个人多个角度运用相关社会学、社会工作和经济学、文化学的知识来研究构建农村地区平等的社会性别文化,以解决当前这些地区面对的性别不平等问题,促进农村社会性别文化的发展,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

[1]王金玲.女性社会学的本土研究与经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47~49.

[2]毕健辉.我国农村性别偏好的经济学分析及对策[J].桂海论丛,2003,(5):67~70.

[3]王金玲.性别文化及其先进性别文化的构建[J].浙江学刊,2003,(4):203~210.

[4]辜胜阻,陈 来.城镇化效应与生育性别偏好[J].中国人口科学,2005,(3):31~37.

Research on the Question of Rural Social Gender Inequality of China

GONG Qiao-li , HAO Li-qin

(College of Literature and Law, 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ijiazhuang 050018, China)

In recent years,the social gender inequality in rural areas has caused a series of bad phenomena,which hinde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society,so it is necessary to construct the gender culture in the countrysid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status of gender inequality in rural areas through field survey,interview and other professional methods and analyses the reasons from the physiological and cultural ideas,education mechanism,the law and media opinion and other factors. The authors put forward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Our country should improve laws and regulations in terms of gender perspective and should vigorously develop the rural economy. Social organizations should hold various activities in the countryside and maintain the feminine rights and interests. Enterprises should establish fair selection mechanism. Social media should take social responsibility,public gender equality and other positive energy topics. The village committee should change the inherent traditional ideas and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women. Schools should reform education system and deepen the villagers education equality consciousness. Families should create a climate of gender equality and promote happy life. Women should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make themselves satisfied.

rural society; social gender; women; equality

1671-1653(2016)04-0020-06

2016-06-12

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合作项目(JRSHZ-2016-02007)

贡巧丽(1978-),女,河北鹿泉人,河北科技大学文法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文化诗学、新闻学研究。

C913.68

A DOI 10.3969/j.issn.1671-1653.2016.04.004

猜你喜欢

观念家庭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维生素的新观念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家庭“煮”夫
健康观念治疗
恋练有词
新闻观念与实践需反转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