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节日的特性及其交际功能探究
2016-03-07于桂敏程绍华
于桂敏,程绍华,马 虹
(大连民族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大连 116605)
民族传统节日的特性及其交际功能探究
于桂敏,程绍华,马虹
(大连民族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大连 116605)
摘要:从文化学和符号学的角度客观地阐释了民族传统节日和交际的属性及功能,又从传承、认同和传播三个层面论述了民族传统节日的交际功能,指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节日的传承与传播是多元文化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促进世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需要,是增强中国在国际社会影响力的需要。
关键词:民族传统节日;文化;交际
民族传统节日是一个集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为一体的复合体,是人类社会各个族群普遍传承的一种重大的显性文化事象,是文化传承与传播的媒介和工具。民族传统节日活动不仅提升了本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而且为各民族文化互相沟通、交融和借鉴提供了有利条件,极大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与交融。
一、民族传统节日的概念及特征
纵观全球,节日是文化的缩影,是人们借以寄托文化情感的载体。一个民族的传统节日一般指的是每年通过一个特定的时间点或时间段发起的民众参与的、公开的、规范的民俗表演[1]。民族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是一个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有国家规定的法定节日:新年、春节、国际劳动节、国庆节、清明节、中秋节等;有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瑶族的达努节、藏族的雪顿节、水族的端节、苗族的苗年等;有宗教性质节日:伊斯兰教的开斋节和宰牲节、白族的观音会,还有汉、满等民族的观音庙会等。但不论是何种类型的节日,它都会有一套成文或不成文的固定仪式。作为一种人类文化现象,节日也是一种象征符号体系,它往往给人们提供一种对未来社会的意象。“民族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2]比如中国的春节、美国的感恩节、基督教国家的圣诞节等等。这些独特的民族传统节日历经千百年岁月积淀,既作为传统文化的基因,也作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记忆,在人们的精神和情感层面刻下了深深的印痕。民族传统节日活动内涵丰富,包括节日盛装、节日饮食、民族歌舞、戏曲音乐、文学艺术等。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传统节日作为一个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为世界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平台。
二、交际的概念及特征
从符号学的意义上说,人类的交际行为是指人们运用符号传情达意,进行人际间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的行为协调过程。而文化被概括为“符号和意义的模式系统”,就是把信息编成符号和把符号译成意义所依赖的规则性和稳定性系统。认为无论是静态还是动态的文化符号都可以用来交际,包括近距离的身势语和口语,远近距离诉诸于听觉、视觉和嗅觉的信号,还包括超越时空的符号,诸如图画或文字[3]。交际也是符号系统,区别在于交际是文化的编码系统,也是文化的传承和储存系统。“文化是冻结了的人际交际,而交际是流动着的文化。”[4]交际不仅是一个依据社会、文化和交往规则以及语言本体的词法、句法等规则对语码进行选择、组合和创造信息的编码和译码过程,也是把外界的刺激转化成为有意义的经验,对信息加工的编码和译码心理活动。交际行为的解释活动或译码活动是由文化的特定的规则或规范所制约的,对交际符号系统的理解程度取决于对文化这一符号系统的理解程度。
贾玉新教授在《跨文化交际学》中指出,人类的整个社会或文化生活就是一个符号系统,也就是说,是一个代码系统,是对人类行为解释或预测的依据[5]。那么,交际的宽泛环境和直接环境以及规范系统统称为“文化代码系统”[6]或文化符号系统也就顺理成章了。代码系统无疑是交际的最主要的变量之一。所有的编译码过程都是文化和社会的编译码活动,这就意味着,符号在被用来交际时,同时在表达价值观、世界观以及情境中的社会组织、社会关系、角色等等。
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交际是人们赖以生存,社会赖以活动,文化赖以传承和储存的最重要的机制。交际即文化,没有交际过程,文化不可能传承下来。没有对文化的理解和掌握,交际是不可能实现的。传统的民族节庆包含诸多民族文化深层结构内涵,所以,民族传统节日的传承与传播是离不开交际的。
三、民族传统节日的交际功能
各民族传统文化就在这节日庆典过程中传承和传播着,不仅深刻强化了人们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认同感,而且极大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
1.民族传统节日的传承性及其交际功能
民族传统节日是文化民俗式的集中体现。节日期间人们的饮食、服装、交流、仪式等都是约定俗成的,形成了既定的民俗。中国春节时的贴对联、放爆竹、拜年,端午节的吃粽子、赛龙舟,清明节的扫墓、踏青,中秋节的赏月、吃月饼等,这些节日活动都凝聚着浓厚的文化内涵。民族传统节日就是以民俗的形式从“物质”“精神”“语言”和“社会组织”四个方面记录和解读文化,民众也通过节日中大量的民俗事项对文化的记录和解读而接受文化、领悟文化、传承文化。
民族传统节日都拥有意识形态的功能,这种功能会提供权威性并有意义的概念,使民族传统意识自动地形成。例如,每年的春节从除夕夜到正月初一凌晨,无数的家庭守在电视机前欣赏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千千万万远离家乡的游子总会千方百计千里迢迢回家团聚。再如,中华民族祭祀祖先、缅怀先贤的清明是节。每当清明来临,台湾、东南亚和其他地区的炎黄子孙、华人华侨纷纷回祖国大陆省亲,祭祖扫墓等。中国很多少数民族都散居在各地村寨,因生产繁忙和交通不便等原因平时很少交往,节日期间人们在相互走访团聚,增进相互感情。“年节是民族文化的荟萃,是民族灵魂的外观,是一个具有丰富情感和无限魅力的说不尽的主题。”[7]人们常常借助民族传统节日,追忆历史,汲取营养,畅想未来。
2.民族传统节日的认同性及其交际功能
民族传统节日也是联络人际关系,增强社会认同感与凝聚力的重要渠道。民族传统节日活动是多方面的,有民歌、舞蹈、民族服饰、民族美食、手工艺术、仪式表演等等,它们都代表了人们世代享用的民俗文化,是民族身份的象征,也是民族的文化载体。节日里人们团聚宴饮,相互交换节日礼物,相互祝愿生活甜蜜。人们聚会欢乐的同时,形成了节日市场,定期举行的节日成了人们购买物品,满足节日期间必要消费的一个固定集贸时间。
民族传统节日的发展使其共同性越来越多,随着民族间的增多和互相影响,有的民族节日已成为附近几个民族或一个地区共同欢度的节日。比如火把节就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和拉祜族等的共同节日,主要活动基本相同,有斗牛、斗羊、赛马、摔跤、歌舞等,庆祝节日的时间有所不同,但大多都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那一天也成了各村寨及周边民族聚集进行集贸交易的日子,促进了人们相互之间的交往。如果能剔除其中的糟粕内容,充分挖掘其中的有用成分,就能起到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
尽管民族传统节日的主题有所不同,有的以追念历史人物和重大事件为主题,有的以祭祀神灵、纪念祖先为主题,有的以宗教信仰、驱邪避灾、除恶扬善为主题,有的以祈求天佑农业丰收,国泰民安为主题,有的以影视歌舞、娱乐社交活动为主题……,但都是以特定主题为活动内容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民族传统节日是吉祥的、淳朴的和欢乐的,散发着很强的亲和力,为亲朋好友的相聚提供了理由,为化解朋友、同事或亲戚之间的矛盾提供了契机,为家人、族人和国人之间的交往提供了舞台。由于民族传统节日具有全民参与的特点,成为社会群体和谐团结的粘合剂,是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粘合剂。增进了民族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增强了民族认同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3.民族传统节日的传播性及其交际功能
民族传统节日作为一个民族文化的象征符号,是振奋精神的力量,也是让世界了解、尊重的必要渠道,在国际舞台上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在文化交流中,节日承载着文化信息跨越孕育它的本土和文化母体,容易被异域文化所接受和认可,进而迅速拓宽其影响的广度和深度,所以,民族传统节日堪称文化传播和跨文化交际中最活跃的媒介和工具。如源自西方的圣诞节及其圣诞树、圣诞老人、圣诞礼物等,情人节及其玫瑰花、巧克力等,感恩节及其火鸡大餐等,复活节及其寻蛋游戏等,“母亲节”及其康乃馨等,已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国的中国节日,如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思想观念随之在传入国传播,同时,西方节日的涌入也使许多中国人从形式到内容领略了西方文化。
一个大型的民族传统节日既是各民族文化娱乐的百花园,又是商品贸易的市场,有助于世界各民族之间加强沟通与了解,为更好地开展国际交流提供一个窗口,进一步促进了各民族的社会发展和跨文化交流。民族传统节日拥有一套既有文明的价值观念体系,也是对既有文明价值观念的认定和维护。在民族文化中,民族传统节日作为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成果,它积累、继承、发展,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俗习惯,并周期性的展示自身的传统,坚持民族拥有的文化身份。这些节日是历史上各民族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的结果,又是文化认同的载体和交往互动的助力。民族传统节日是人类多元文化发展和感情交流不可缺少的元素,在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中的积极作用已被越来越广泛地认同。
参考文献:
[1] 廖旸,何星亮.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115.
[2]孟慧英.从多元文化视角看民族传统节日[J].民间文化论坛,2006(1):12.
[3]李竹青,杜莹.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功能及发展趋势[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4(3):32.
[4]PEARCEWB.InterpersonalCommunication:MakingSocialWorlds[M].N.Y.:HarperCollinsCollegePublishers, 1994:88.
[5]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46.
[6]BERGERAA.SignsinContemporaryCulture[M].NewYork:Longman,1984:31.
[7]刘魁立.传统节日与当代社会[J].民间文化论坛,2005(3):2.
(责任编辑王莉)
FeaturesandCommunicativeFunctionsofTraditionalEthnicFestivals
YUGui-min,CHENGShao-hua,MAHong
(CollegeofForeignLanguages,DalianMinzuUniversity,DalianLiaoning116605,China)
Abstract:Fromtheperspectivesofculturologyandsemiology,thenatureandfunctionsoftraditionalethnicfestivalsandcommunicationsareexpoundedobjectively.Andthecommunicativefunctionsoftraditionalethnicfestivalsarediscussedfromthefeaturesofinheritance,identityanddissemination.ItalsopointsoutthattoinheritandspreadChinesetraditionalethnicfestivalsistohelpthedevelopmentofthemulticulturalsociety,theexchangesandcommunicationsofallcountriesintheworld,andtheenhancementofChineseinfluenceontheinternationalcommunity.
Keywords:traditionalethnicfestival;culture;communication
收稿日期:2015-09-29;最后修回日期:2015-10-20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金资助项目(12YJC85001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资助项目(ZJ13RWYB007)。
作者简介:于桂敏(1961-),女,山东平度人,教授,主要从事跨文化交际和民族文化研究。
文章编号:2096-1383(2016)04-0404-03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志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