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遭”字句

2016-03-07黄云峰

大理大学学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新闻标题叙述者被动

黄云峰

(喀什大学人文学院,新疆喀什 844006)

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遭”字句

黄云峰

(喀什大学人文学院,新疆喀什844006)

“遭”字句在网络新闻标题中的使用日益增多。“遭”字在语法上不仅保留有动词的特征,并且在特定句式中可以重新分析为被动标记;“遭”字句在语义上具有“拂意”的规定性,带有说话者强烈的主观性,在所处的语言系统中有着独特的语用价值,与“被”字句在新闻标题中形成功能上的分工及互补。

“遭”字句;被动标记;拂意;语用价值

[DOI]10.3969/j.issn.2096-2266.2016.07.007

现代汉语被动句可分为两类,无标记被动句和有标记被动句,有标记被动句中除最常见的“被”字句外,“让/叫”字句、“给”字句等也都为大家所熟悉,而另一带有文言色彩的“遭”字句(本文把要研究的“遭”字句,严格限定为语义关系和结构形式完全与“被”字句相同的句子形式,像“遭了毒手”“遭信任危机”类后带名词宾语的句子不在本文研究范围之内)却不那么引人注意。刁晏斌曾考察了两岸四地的表被动的“遭”字句,认为“遭”字句的使用在台、港、澳比较常见,且有比较丰富的结构类型,在大陆地区则用例不多〔1〕。根据他的统计,大陆报纸语料中“遭”字句与“被”字句的使用比例悬殊很大,为1:39.09。然而以“遭”为关键词搜索“百度”新闻标题,我们发现含“遭”的标题多达7 680 000条(统计时间为2015年3月31日),同日含“被”的标题,总数约49 200 000条,二者比例约为1:4.92。可见“遭”字句在新闻标题中有较高的使用率。“遭”字句在大陆新闻标题中的结构类型及语用意义如何,语用价值何在,这些都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本文拟就此及其他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本文语料来自百度新闻搜索,为节约篇幅,不再一一注明。

一、“遭”字句的结构类型

尹世超曾指出标题中的“遭”类动词所带宾语有体词化倾向,本身不能再带宾语了,而且许多宾语都是光杆动词〔2〕。然而我们发现,新闻标题中的“遭”字句有多种结构表现形式。有些可以看作是传统的动词“遭”字的用法,有些则已虚化为被动标记词了。

新闻标题中的“遭”字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S遭V”式

这种形式是新闻标题中最常见的,V可以是单音节动词,但更常见的是双音节动词。例如:

①浩宁达并购再次遭否标的企业涉嫌造假

②球迷野蛮毁坏球场座椅土超特拉布宗队遭罚款

有时V也可以是两个动词组配成的并列短语。如:

③男子网购给好评遭骚扰恐吓卖家道歉称信息有误

有时V前也会出现状语,即“遭AV”式,A直接修饰V,不会出现状语标记“地”。如:

④涞源千年家族墓群遭疯狂盗掘

被动句通常由三部分组成:被动标记前的受事成分,被动标记后的施事成分,动词性短语成分。这种类型的“遭”字句中的施事成分未出现,原因有三:或是由于受韵律影响,如例①,“遭”后的主要动词是单音节动词,与其前的“遭”形成一个结构稳定的音步;或是由上下文可以推知,如例③,施行“骚扰恐吓”的“卖家”在下文中出现了,所以“遭”后的名词性成分可以省略;或是词性施事成分与动词的关联程度较高,动词蕴含了“遭”后的名词性成分,如例②中的“罚款”、例④中的“盗掘”,这些动词或动词性结构的施事性成分专指性较强,如“罚款”肯定是被“相关政府机构”罚款,“盗掘”肯定是被“盗贼”盗掘,这时的“遭”字句中便无需出现被动标记后的施事名词了。

(二)“S遭NV”式

N一般是动作的发出者。这类结构在标题中也很常见。如下面两个例子:

⑤表兄妹相爱遭全家反对男子跳50米高悬崖

⑥西安一押囚警车遭多人拦截逼停

N有时也是动作的工具。如:

⑦也门总统住所遭3枚导弹袭击目击者称见到浓烟

⑧风华正茂的美女遭豪车撞伤美腿伤口不忍直视

(三)“S遭(N)VN”式

V后的N是宾语性的成分,也可以由较复杂的成分充任。例如:

⑨浙江一国企男员工遭男友爆性爱照被开除党籍

⑩安徽官员遭女贼举报家有600张购物卡已被立案

⑪陆毅遭PS成双下巴胖子笑言:别以为我胖不成这样子

(四)“S遭(N/A)VC”式

C是V后的补语性成分,可以表示结果、时间、频率等。如:

⑫南加州华裔女子车窗玻璃遭砸破名牌包等财物被偷

⑬AKB48换衣沐浴遭偷拍多年黑手竟是公司董事

⑭女子称遭外籍男性侵5次事后却同逛夜市

(五)“S遭(N/A)V1V2”式

谓语中心部分V1V2是由两项组成的连动结构,新闻标题中的连动结构比较简单,多是由连用的单个动词构成,不会出现很复杂的结构式。例如:

⑮女教师被指勾搭有妇之夫课堂上遭原配突袭暴打

⑯美国华裔女子遭入室强暴邻居报警嫌犯当场被捕

从以上所举“遭”字被动句的类型来看,随着“遭”字句在新闻标题中的高频使用,其结构类型也渐趋复杂,“遭”字不仅可以带动词作宾语,而且谓语动词还可带宾语、补语,或由两项动词性成分构成连动式。如果说“S遭V”式、“S遭NV”式及“S遭(N)VN”式还可以勉强分析为“遭”后动词作宾语,或后带兼语,“遭”是谓宾动词,那么“S遭(N/A)VC”式、“S遭(N/A)V1V2”式中的“遭”已失去了主要动词的功用,可以重新分析为介词了。鞠彩萍指出“遭”字表被动标记这一现象在古汉语中曾大量存在,今天只能在部分方言中找到例证〔3〕,田春来也认为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遭”虽然有时候具有介词的性质,但仍然是一个动词〔4〕。我们认为,由以上格式里的“遭”不能带体标记“了”,不接名词宾语的情况来看,至少是在新闻标题这个特殊语体中,“遭”表被动标记的作用明显,某些情况下已经可以看作是介词了。

二、“遭”字句的语义特征

(一)“遭”字句的语用意义

关于被动句的意义,研究文献中的分歧较多。王力先生最早提出,“被动句所叙述,若对主语而言,是不如意或不企望的事,如受祸、受欺骗、受损害、或引起不利的结果等等”〔5〕。这一观点被概括为被动句表示“不如意”。与此对立的观点则认为“被”字句已经跟愉快、不愉快没有关系,对拂意和称心来说已经一视同仁。就新闻标题中的“遭”字句来看,则几乎全部用在“受伤害、不能如愿、不在意料之中”的场合,具有拂意(由邢福义先生提出。“拂意”与“称心如意”相对,相当于“不如意”,但语意更精确些)的规定性。如例⑧表示受伤害,例⑤表示不能如愿,例⑪表示不在意料之中。总之都包含“拂意”的结果,而不会是如意、如愿的结果。

一般情况下,“遭”字句要求进入该格式的V带贬义,或动作的结果有明显的负面意义,排斥带有正面色彩意义的V进入。试比较:

⑰a崔永元复旦讲“反转基因”遭教授“砸场”

*b崔永元复旦讲“反转基因”遭教授捧场

例⑰中,a句的“砸场”是不如意的结果,“遭”字句可以成立;b句的“捧场”是如意的结果,“遭”字句不能成立。

有些情况下,如果谓语部分表示的意义与主语没有必然的利弊关系,即V表达的是中性意义,进入“遭”字句后就变成拂意的了。如下例:

⑱西祠胡同再遭出售谁来拯救BBS?

“出售”一词本无所谓褒义贬义,但受句式感染,带有了“拂意”的感情倾向。

(二)关于“拂谁的意”的问题

储泽祥在分析赣语岳西话表被动的“让”字句时,提出被动句表拂意时,存在“拂谁的意”的问题,并指出大体上有四种情况〔6〕:

拂叙述对象的意拂叙述者的意

第一种情况++

第二种情况+-

第三种情况-+

第四种情况--

对于表被动的“遭”字句,同样也存在“拂谁的意”的问题。举例分析如下。

第一种情况:

⑲顺德男生与女生分手遭十余学生围殴

例⑲中,无论是对叙述对象“顺德男生”,还是对叙述者,都是拂意的。

第二种情况:

⑳陕西一烟草局长与下属开房遭曝光已被停职调查

例⑳中,烟草局长与下属开房被曝光,对这个烟草局长来说,当然是拂意的,但对叙述者来说,是合意的。

第三种情况:

㉑路过一工地宝马遭泥浆“毁容”

例㉑中,对无意识的叙述对象“宝马”而言,无所谓拂意不拂意,但对叙述者来说,一辆高档轿车,即使不是自己的,被泥浆毁容总是拂意的。

第四种情况是对叙述对象和说话者来说,都是合意的。这与“遭”字句的意义相抵牾,在我们所搜集的例句中,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

新闻标题中表示被动的“遭”字句,表示“拂意”是明显的。出现在第一种和第三种情况里最多,第二种情况较少,第四种情况不存在。由此可知,“遭”字句的“拂意”主要是拂叙述者的“意”,因而带有很深的主观性。

(三)“遭”字句与“移情”

“遭”字句强烈的“拂意”色彩是从哪儿来的呢?从语用上看,“遭”字被动句是典型的“移情”的产物。所谓“移情”(empathy),就是“说话人将自己认同于……他用句子所描写的事件或状态中的一个参与者”〔7〕。就“遭”字句而言,就是叙述者移情于一个被动事件的参与者,站在叙述对象的立场上去感同身受,认为叙述对象是遭受了不利事件的受损者,是应该同情的对象。试比较:

㉒a法国队三项纪录遭巴西终结

b巴西队终结法国队三项纪录

比较例㉒a、b两句,就会发现在a句中,叙述者移情于法国队,站在法国队的立场上,认为“三项纪录被终结”这是一个不如意的结果,主观性很强。如果改用b句的表述,只是陈述一个事件,叙述者的立场并没有明显偏向,态度是客观的。

此外,也与被动标记“遭”字的意义有关。“遭”在上古本是“碰上、遇见”义,后引申出“遭到、受到”的意思。不论其后是名词作宾语,还是动词作宾语,或是后带复杂结构,其表达的遭受义一直是它的强势语义。在语法化的过程中,虚化不彻底,这一强势语义得以滞留下来〔3〕。由它构成的被动句只能用于表示“拂意”。而另一被动标记词“被”则不同,遭受义是它的弱势语义,随着“被”的彻底虚化,“被”表“遭受”这一初始义逐渐淡化,表现为部分“被”字句有了表示“合意”或“中性”的语义倾向。

三、新闻标题中“遭”字句的语用价值

尽管在汉语的被动表述系统里,不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被”字句的使用频率都相当高,然而,“遭”字被动句在网络新闻标题中的存在也是不能忽视的现实。“遭”字句存在的根据就在于它在自己所处的系统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它的语用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示报道者的态度立场,构建读者理解的最佳关联

关联理论认为,人类的语言交际以最佳关联为取向。依据关联理论的最佳关联原则,说话者有必要将所要强调的部分用某种直示手段凸显出来,以便听话者付出较少的认知努力就可以进行有效的推理。新闻标题的交流功能即反映了最佳关联原则。Daniel对新闻标题的交流功能作了如下阐释:“通过语言的选择,使读者以尽可能少的推论努力换取最佳语境效果,引导读者构建对报道语篇进行理解的最佳关联”〔8〕。新闻报道者对所报道的事件有一定的主观倾向性,并代表着媒体的利益与立场,意图将自己对事件的阐述传达给读者。新闻报道同时还要求客观性,报道者往往尽量避免用词语直白地表达个人的立场态度。当报道者的感情倾向于事件受损害一方时,“遭”字句就成了他们表达倾向性的常用手段。报道者通过使用“遭”字句明示自己对所报道事件的态度和立场,以此来激活读者认识中的语境假设,意欲读者建立起能帮助他们推断媒体意图的最佳关联,以尽可能少的推理认知取得媒体想要传达的信息,从而无形中影响读者对报道事件和人物的看法。

(二)与“被”字句分工明确,相互配合

“遭”字句虽然大多可以自由替换为“被”字句,但也存在替换后改变报道者主观倾向以及不能替换的情况。这在“遭”“被”对举出现的标题中,体现尤为明显。当报道者没有明显主观倾向时,二者互换不会影响标题的表达效果。如果报道者想要体现自己的主观倾向,就不能随意调换“遭”和“被”的位置了。请看下面两组例子:

㉓a长子遭软禁二子被生擒

b长子被软禁二子遭生擒㉔a清代书院遭强拆涉事校长被免职

?b清代书院被强拆涉事校长遭免职

例㉓中报道者没有明显的倾向立场,只是为了避免行文重复,分别使用“遭”和“被”,即使互换也不影响表达。

在例㉔a句中,报道者分别使用“遭”和“被”,准确地体现了报道者的主观倾向。前句中报道者移情于“清代书院”,使用“遭”字表示书院强拆这个结果对报道者来说是拂意的;后句中报道者移情于“涉事校长”,不同的是,涉事校长是厌恶的对象,其被免职的结果对他而言是拂意的,但对报道者来说则是合意的。我们在对拂意的分析中已指出,“遭”字句主要用于“拂叙述者(报道者)的意”,较少用于“拂叙述对象的意”,因此在例㉔这种情况下,“遭”和“被”如果调换了位置,如b句,就会改变报道者对被动主体“涉事校长”的感情倾向,读者要付出更多的认知努力来推断媒体的意图,从而影响对该则新闻的解读。所以当报道者要表达结果拂叙述对象的意同时合报道者意的情况时,通常会选用“被”字句。如“两批‘老赖’被曝光 出行投资均受限”“CUBA观众扔东西被全部清场 绝杀一刻无人见证”等。

功能主义语言观认为,相同语义的不同语言表现形式在共时系统里并存,必然有其各自的语言价值。“遭”字句能在网络新闻标题中占据一席之地,在于它能明示报道者的主观态度,使读者快速构建最佳关联;同时,当一个标题中需要出现两个被动事件时,使用“遭”字不但能避免字面上的重复,更重要的是能分担“被”字句表“拂意”的语义功能。

四、结语

根据语言的经济原则,在一种语言中,如果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功能相同的表达方式,其中必然要产生竞争,最终导致分化。前贤们对“遭”字句的研究表明,“遭”字句与“被”字句相互竞争的结果,就是“被”字句打败了“遭”字句,成为普通话中表达被动意义的主要形式,“遭”则逐渐回归其动词的初始用法。不过,由于受港台文化的影响,“遭”字句因其“明显的[+文言、书面]书面语体特征”〔1〕,逐渐又在今天的新闻标题中占据一席之地,并与“被”字句和谐相处,形成功能的分工或互补。刁晏斌在展望被动句发展的可能方向时,曾预测“被”字句或许会进一步趋向中性,“获”字句和“遭”字句可能进一步分担“被”字句的部分表义功能,最终形成[+中性]、[+如意]、[-如意]均衡三分的格局。他还认为这样的发展在台港澳三地已初见端倪,“而在大陆还很不明显”〔1〕。我们认为,至少是在大陆的网络新闻标题中,“遭”字句已分担了“被”字句表拂意的表义功能,与“被”字句有了较明确的分工,所以,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遭”字句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

〔1〕刁晏斌.两岸四地的“遭”字句及其与“被”字句的差异〔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2(5):70-77.

〔2〕尹世超.汉语标题的被动表述〔J〕.语言科学,2008,7(3):291-299.

〔3〕鞠彩萍.“遭”字句:兼论被动标记词的界定与优胜劣汰〔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1):117-121.

〔4〕田春来.表被动的“遭”的历时考察〔J〕.古汉语研究,2010(1):68-73.

〔5〕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王力.王力文集.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132.

〔6〕储泽祥.赣语岳西话表被动的“让”字句〔M〕//邢福义.汉语被动表述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1.

〔7〕沈家煊.如何处置“处置式”:论把字句的主观性〔J〕.中国语文,2002(5):388-389.

〔8〕张蕾,孙一凤.从网络新闻标题的最佳关联性看媒体的态度意义〔J〕.外语电化教学,2008(4):59-63.

Study on the"Zao(遭)"Sentences in Internet News Headlines

Huang Yunfeng
(College of Humanities,Kashi University,Kashi,Xinjiang 844006,China)

The"zao(遭)"sentence is frequently used in Internet news headlines.It not only keeps the characteristic of a verb grammatically,but also is reanalyzed as the passive marker in specific sentences.In terms of semantics,the"zao(遭)"sentences have the"dissatisfied"property with the speaker's strong subjectivity.With its unique pragmatic value in language system,the"zao(遭)" sentences and"bei(被)"sentences bring into their own actions and complement each other functionally in the Internet news headlines.

"zao(遭)"sentences;passive marker;dissatisfied;pragmatic value

H146

A

2096-2266(2016)07-0039-05

(责任编辑党红梅)

2016-03-04

2016-05-25

黄云峰,讲师,主要从事现代汉语语法、词汇研究.

猜你喜欢

新闻标题叙述者被动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蔓延
《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
“我”是“不可信的叙述者”么?——鲁迅作品《祝福》中的叙事者之探讨
第五课 拒绝被动
“我”是“不可信的叙述者”么?——鲁迅作品《祝福》中的叙事者之探讨
谈新闻标题的现实性
网络新闻标题与报纸新闻标题的对比
以比尔为叙述者讲述《早秋》
无意间击中幽默的新闻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