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战家书”的独特魅力

2016-03-07许海

前线 2016年2期
关键词:家书书信烈士

许海

在思想和语言表达方式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重读抗战家书》的出版(中华书局,2015年12月),使人们重新体会到了传承久远的“书信体”的魅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抗战年代的家书具有独特的思想内容。在这些书信中,既能看到一些耳熟能详的英雄人物的豪言壮语,也能看到普通干部战士的心灵之声。和往常单纯印象不同的是,一些家书或叙述自己的日常生活,或表达对家庭的情感挂念,也有安排身后事、处理财产等的殷殷嘱托,既显眷念之真,又有托孤之重。

当然,这些内容常人并不缺乏,而抗战家书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们在信中始终把家庭生活和时代风云、民族大义结合在一起,体现出精英人物在民族危亡时期的深重忧患意识和奋起抗争的决然行动。郝梦龄将军在诀别家人的信中说:“抗战乃民族国家生存之最后关头,抱定牺牲决心,不成功即成仁。”程雄烈士在告别父母的信中说,自己将“离开大别山,走上最前线,消灭敌人,保卫中华。为伟大而生,光荣而死”。金方昌烈士在狱中给胞兄信中说,要“为了民族的解放、全人类的解放而牺牲”,“在死前一分钟,也要为无产阶级工作”。

这些发自内心的民族国家情感气壮山河,掷地有声,超越和升华了家庭个人情感,使人感到境界阔大而内涵丰厚。一些书信还提到了当时国内国际情势和战况进展,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期待。这些战争年代的情感家书、体现的是真实而高尚的“战地情”,使人真切感到“有情未必非豪杰”。

家书的语言明白晓畅,宛如说话。其中有后辈对长辈的问候,也有长辈对后辈的关怀,有丈夫对妻子的思念,也有父母对儿女的嘱托……充满了日常话语、生活话语和亲情话语,表达了英雄人物在不同社会角色下的情感世界。但其中更多的是时代话语、民族话语。张自忠将军写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潘涛烈士誓言“抗战胜利之日,就是我返家之时”,高捷成烈士自警 “誓不求中华民族之解放,当不为中华民族黄帝子孙之一人”。 这些“宏大话语”惊天地、泣鬼神,感人肺腑,催人奋进。

而尤其独特之处在于这些“宏大话语”和“具体话语”情理交融地结合在一起,表现出英雄人物舍家为国的思想抉择和救国还家的内心愿望。在家国矛盾面前,沈尔七烈士劝慰母亲“能以儿为光明事业努力,勿怪儿之不肖”,左权将军对叔父说“愿以我的成功的事业,报你和我母亲”。这些话语通俗易懂,情理交融,使读者看到英雄人物从舍弃“小我”生活逐步迈向为国家民族“大我”而不懈奋斗的心路历程。

古人云:“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都“未若文章之无穷”。这些本为家庭情感交往而写的书信,虽经辗转却流传至今,延续了作者的精神之火,其间真挚的内容和质朴的语言对当下的人们仍然有着独特的心灵影响。重读抗战家书,不仅能回顾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也能从中感受到崇高的人格。领会超越时代而存在的高尚精神品质,是在社会发展新的历史时期能够补充精神之“钙”的优质“营养剂”。

(作者单位: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

责任编辑:沈 聪

猜你喜欢

家书书信烈士
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 各界群众夹道迎烈士归来
春节家书
失窃的书信
一封家书
“一生无悔”等十二则
家书( 连载一)
“烈士”本来不必牺牲
悼北伐阵亡烈士(二)
人小鬼大狄仁杰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