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牦牛、犏牛、黄牛体尺测定与改良选育
2016-03-07刘鲲鹏布仁朝格图杨嘉蒙扎西卓玛黄永震马玉林许显庆张贵林雷初朝
刘鲲鹏,布仁朝格图,杨嘉蒙,扎西卓玛,黄永震,马玉林,许显庆,张贵林,雷初朝,陈 宏*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陕西省农业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陕西杨凌,712100;2.青海省海西州畜牧兽医工作站,青海德令哈,817099;; 3.青海省海西州农牧局,青海德令哈,817099;4.青海省海西州乌兰县畜牧兽医工作站,青海乌兰,817199
青海牦牛、犏牛、黄牛体尺测定与改良选育
刘鲲鹏1#,布仁朝格图2#,杨嘉蒙1,扎西卓玛2,黄永震1,马玉林3,许显庆4,张贵林4,雷初朝1,陈 宏*1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陕西省农业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陕西杨凌,712100;2.青海省海西州畜牧兽医工作站,青海德令哈,817099;; 3.青海省海西州农牧局,青海德令哈,817099;4.青海省海西州乌兰县畜牧兽医工作站,青海乌兰,817199
[目的]比较青海牦牛、犏牛、黄牛的体尺数据,提出牦牛改良选育的建议。[方法]本研究在青海省海西州共测定了326头牛的体尺数据,按照品种和年龄分类,分别统计了各组体尺指标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再与已报道的相关文献中相同年龄牦牛测定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①自2012年以来,青海高原牦牛(2岁公)在体高、胸围和体重方面均有所增加;②柴达木福牛(3月龄)在体高、体斜长、胸围和体重方面均优于高原牦牛;③柴达木黄牛(2岁母和成年母)虽然在体高和胸围方面与高原牦牛相近,但在体重方面显著优于高原牦牛;④犏牛(1岁母)在体高和胸围方面均优于高原牦牛(体重未参与比较)。[结论]杂交改良能够显著提高生长发育和体重,但一定要控制规范性杂交方式和力度以保证不丢失品种固有的特点。建议在今后高原牦牛的遗传改良中将常规育种与分子育种相结合,加快品种选育的步伐,提高牦牛、犏牛的生产效益,促进中国牦牛产业的发展。
高原牦牛;犏牛;柴达木黄牛;柴达木福牛;体尺测定;改良选育
引言
牦牛是“世界屋脊”的著名牛种,对高寒缺氧的生态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1]。牦牛原产于中国西藏,分布在以青藏高原为中心的海拔2 000~3 500 m的高山草原[1~2]。目前,全世界牦牛存栏量为1 400多万头,其中94%分布在中国,青海省约占全国牦牛存栏量的三分之一[3]。青海高原牦牛,分布于青海南、青海北的高寒地区,此地区自古以来就是野牦牛与家牦牛混群活动区,现有的部分家牦牛不断有野牦牛血液渗入,故在体型、外貌等方面有近似野牦牛之处[1]。犏牛是牦牛与黄牛远缘杂交所产生的优势杂种,雌性能继续繁殖,雄性无生育能力[1]。犏牛较其亲本杂种优势突出,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不饱和脂肪酸与氨基酸丰富、风味独特的特点[5]。
柴达木黄牛是青海省优势畜种,属蒙古黄牛类群,原产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边缘的都兰县、乌兰县等地,具有体型较大、体质结实、役用性能优良等特点[4]。
柴达木福牛(原称柴达木三元杂交牛)是先利用青海地区的牦牛与柴达木黄牛遗传资源生产母犏牛,再利用安格斯优良肉牛为终端父本,通过杂交技术而生产的优质商品肉牛。其牦牛、柴达木黄牛、安格斯肉牛血液比例为1:1:2,既有祖代耐高寒、耐粗饲、抗病强的特点,又具有父本饲料报酬高、生长发育快、肉质好的特点[6~8]。
青海省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四大无公害超净区”之一,极具发展有机产品的潜力和独特优势[9]。生活在此环境下的牦牛、犏牛、柴达木黄牛和柴达木福牛均以天然牧草为食,是消费者青睐的天然绿色食品。现代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温饱问题,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方式,生活在青海的“高档牛肉”,天然无污染、营养价值高、风味独特,必将成为人们青睐的食物。但是,现阶段的藏区养殖业存在的养殖方式落后、市场化程度较低和牛种的生长速度缓慢、肉产量较低等制约了其发展。
除了重视藏区改善牦牛养殖方式外,改良牛种也是一条有效途径。通过改良牛种来提高牛的生产性能必将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但也可能导致优良地方品种的基因丢失。经历千百年自然选育形成的优良地方品种是牛育种工作中最为宝贵的财富,许多基因一旦丢失,可能再也无法得到。
鉴于青海地区牦牛、犏牛、黄牛在改良和保种中的矛盾,很有必要对不同牛种做一次生产性能测定和种质资源调查,以了解现阶段的改良进程,为今后的改良选育工作提出建议。
1 材料和方法
1.1 测量的时间和地点
测量时间为2015年11月26日~2015年12月2日。测量地点包括三个部分:①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苏里乡;②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莫河骆驼场柴达木福牛养殖小区;③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诺木洪乡。青海牦牛、柴达木福牛、犏牛、柴达木黄牛的测量地点见表1。
1.2 测量指标
随机选取生长发育良好的牛为测量对象,各品种的测量指标见表1,同时记录性别、年龄指标。
表1 青海牦牛、柴达木福牛、犏牛、柴达木黄牛群体简述
1.3 体重估计
《中国牦牛学》[1]一书中描述:在没有地磅的条件下,可以采用估测的方法来测定牦牛的活体重;估测体重(kg) = [胸围2(cm)*体斜长(cm)/10 800]*0.75;估测体重与实际体重相差在5%以内;0.75为估测系数,在误差较大时,可对估测系数进行修正。
本研究中,根据所测量的体重对估测系数进行修正,然后对未测量体重的牛种进行体重估测。本研究中修正估测系数所用公式为:估测系数=实测体重/[胸围2(cm)*体斜长(cm)/10 800]。
1.4 统计分析
利用SPSS 23计算不同品种、不同年龄段牛的体尺指标的平均值和标准差,所测各项指标均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通过查阅已有文献,找到相同年龄段的牦牛数据,比较不同品种间体尺指标的差异。
2 结果与分析
在青海省海西州共测定了326头牛,按照品种和年龄分类,分别统计了各组体尺指标的平均值和标准差,体尺测定结果见表2;查阅相关文献,与同年龄段所测定数据(表3和表4)进行了比较,估测了体重见表5。
表2 青海高原牦牛、柴达木福牛、犏牛、柴达木黄牛的体尺指标
表3 柴达木福牛、高原牦牛3月龄的体尺指标
注:数据来源于阿继春[10]等. 柴达木福牛犊和牦牛犊生长发育指标与分析[J]. 当代畜牧,2016,18:31-32.
表4 青海高原牦牛体尺、体重测定结果
注:数据来源于王煜[3]等. 青海高原牦牛生产性能变化研究[J]. 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15:233-234.
表5 青海高原牦牛、柴达木黄牛、柴达木福牛的估测体重校准表
注:* 根据体重估测公式,分别计算每个个体的估测体重,再求群体估测体重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则得到“估测体重1”;先分别计算体斜长、胸围的平均值,再根据体重估测公式计算群体估测体重,则得到“估测体重2”。
2.1 体重估测
根据体重估测系数计算公式,计算高原牦牛(2岁公)、柴达木黄牛(2岁母)、柴达木黄牛(成年母)和柴达木福牛[10](3月龄)的估测系数,分别为0.736、1.214、1.070和1.129。可以得出,不同品种、不同年龄的牛种的估测系数不同,这可能是品种固有差异和处在不同发育、育肥阶段所导致的。然后,根据估测系数对柴达木福牛(3月龄)和犏牛(1岁母)进行体重估测:选择柴达木福牛(3月龄)同品种、同年龄段的估测系数1.129对其进行体重估测,结果见表5;由于没有与犏牛(1岁母)同品种、同年龄段的估测系数,因此,本文未对犏牛(1岁母)进行体重估测,犏牛(1岁母)的体重性状不参与后续分析。
2.2 高原牦牛体尺指标变化情况
与2012年王煜[3]等所测量的青海高原牦牛结果相比,青海高原牦牛(2岁公)在体高、胸围和体重方面均有所增加,分别增加了1.83 cm、12.77 cm和17.84 kg,分别增长了1.73%、9.13%和11.27%。产生这种变化,可能是人工选育导致品种进化和饲养条件改善引起的。
2.3 高原牦牛与犏牛、柴达木黄牛的比较
与2012年王煜[3]等所测量的青海高原牦牛结果相比,犏牛(1岁母)在体高和胸围方面均有所增加,分别增加了11.69 cm和17.06 cm,分别增长了12.82%和14.45%;柴达木黄牛(2岁母)和柴达木黄牛(成年母)在体高和胸围方面有所减少,但在体重方面增加显著,分别增加了83.50 kg和74.71 kg,分别增长了60.95%和38.47%。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同年龄段的柴达木黄牛与高原牦牛相比,在体高、胸围等体尺性状上相差不大,但体重增加显著,说明柴达木黄牛品种比高原牦牛有更加优异的产肉性能;同年龄段的犏牛在体尺性状上提高,表现有突出的杂种优势,说明牦牛与黄牛杂交,有助于提高牛群的生产效益。
2.4 高原牦牛与柴达木福牛的比较
与2015年阿继春[10]等所测量的青海高原牦牛结果相比,柴达木福牛(3月龄)在体高、体斜长、胸围和体重方面均增加显著,分别增加了36.01 cm、21.96 cm、37.89 cm和82.33 kg,分别增长了57.75%、33.51%、54.51%和355.33%。柴达木福牛作为一个新培育的商品牛种,在各方面均显著提高,尤其在体重方面提高了近四倍,这对于加快藏区牛产业发展、提高藏区居民受益、满足人民对高质量绿色肉产品需求都有重要意义。
与2015年阿继春[10]等所测量的柴达木福牛结果相比,柴达木福牛(3月龄)在体高、胸围和体重方面分别增加了10.79 cm、13.98 cm和22.05 kg。产生这种差异可能是饲养方式和饲养条件等作用的结果。因此,我们在配种时除了要筛选优异个体作为父母本外,更要完善饲养管理体系,以提高子代畜群的生产性能,提高生产效益。
3 讨论
肉牛生产依赖于优良畜种和完善的饲养、管理体系,优良畜种作为内在因素影响肉牛的潜力,完善的饲养、管理体系作为外在因素影响着肉牛的产肉性能。
经过人为的、有目地的杂交改良,将黄牛与牦牛杂交生产犏牛,或者再进一步以优良肉牛做终端父本进行三元杂交生产“柴达木福牛类”商品牛,能够显著提高“高档牛肉”的产量,创造经济效益。依此来合理发展牦牛产业也有利于增加高原地区农牧民的经济收人,是一条解决高原地区农牧民收入不稳定的有效措施。在人们青睐环保、绿色、高营养食品的趋势下,合理开发耗牛资源,发展生态耗牛养殖,对提高耗牛产业整体水平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1]。这种杂交改良方式符合中国肉牛产业化发展的要求,但一定要控制杂交的方式和力度,控制适度的外血比例,保证不丢失品种固有的特点。最重要的是,应该建立纯种牦牛的保种基地和完善的保种方案,作为牛亚科中的一个独立属(牛亚科牦牛属[12]),牦牛有着其特殊的地位,它们是中国肉牛业最为宝贵的财富,许多优良基因不容丢失。
许多研究者尝试着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方法来提高育种效率。迄今,在牦牛育种中已经做了大量研究,发现了一些可以用作牦牛选育的分子标记[13~17]。除此之外,其他分子研究方法也应用到牦牛研究当中[18~21],同时,也开始应用分子技术分析牦牛与犏牛的差异[22~27]。随着现代生物技术在牦牛、犏牛研究中的大量应用,常规育种与分子育种相结合的育种体系也越来越完善,必然会进一步加快品种选育的步伐,提高牦牛、犏牛的生产效益,为中国牦牛产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1] 中国牦牛学编写委员会.中国牦牛学[M].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36-84.
[2] 蔡立. 中国的牦牛[J]. 中国牦牛,1981,03: 90.
[3] 王煜,韩学平,陈永伟. 青海高原牦牛生产性能变化研究[J]. 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15:233-234.
[4] 完么才郎. 青海柴达木黄牛种质特性的调查分析[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1,08:124-125.
[5] 付永,魏雅萍,孟茹. 牦牛、犏牛和黄牛生产性能、肉营养品质及风味物质的比较[J]. 动物营养学报,2013,11:2734-2740.
[6] 马玉林,扎西卓玛,布仁朝格图,等. 培育柴达木福牛高原特色肉牛产业[C]. 中国牛业发展大会,2015.
[7] 扎西卓玛,布仁朝格图,马玉林,等. 柴达木福牛产业发展模式的探讨[C]. 中国牛业发展大会,2014.
[8] 丰永红,刘亚娜,谢鹏,等. 柴达木福牛肉质特性及其安全性分析[J]. 肉类研究,2015,09:6-10.
[9] 才楞措. 对青海牦牛肉有机产品开发的思考[J]. 养殖与饲料,2011,10:64-66.
[10] 阿继春,任静,毛成荣,等. 柴达木福牛犊和牦牛犊生长发育指标与分析[J]. 当代畜牧,2016,18:31-32.
[11] 尕吉. 牦牛生态养殖与产业发展[J].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12:36.
[12] 李齐发,赵兴波,刘红林,等. 牦牛分类地位研究概述[J]. 动物分类学报,2006,03:520-524.
[13] 梁春年,邢成峰,阎萍,等. 牦牛LPL基因外显子7多态性与生长性状相关性的研究[J]. 华北农学报,2010,05:16-19.
[14] 闫伟,罗玉柱,杨勤,等. 牦牛瘦素受体基因(LEPR)多态性分析[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1,02:323-329.
[15] 梁春年,阎萍,刑成峰,等. 牦牛MSTN基因内含子2多态性及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1,03:285-289.
[16] 柴志欣,王永,罗晓林,等. 麦洼牦牛H-FABP、HSL基因多态性及与生长性状的相关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2013,14:3022-3031.
[17] 李天科,梁春年,郎侠,等. 甘南牦牛GDF-10基因多态与生产性状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2014,01:161-169.
[18] 张建一,梁春年,吴晓云,等. 牦牛Agouti基因的克隆及编码区多态性研究[J]. 华北农学报,2014,05:59-65.
[19] 王英杰,阎萍,潘和平,等. 牦牛CAPN3基因的克隆及组织表达特异性[J]. 生物技术通报,2016,01:149-155.
[20] 李明霞,潘和平,阎萍,等. 牦牛GDF9和BMP15基因的克隆、表达分析及miRNA研究[J]. 生物技术通报,2016,02:100-108.
[21] 王蕊,苟锐锋,王树林. 不同营养时期BCMO1基因mRNA在牦牛组织中特异性表达的研究[J]. 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05:9-13.
[22] 张利亚,陈智华,钟金城,等. 牦牛及杂种后代犏牛的TSPY基因克隆分析[J]. 家畜生态学报,2013,02:32-37.
[23] 柴志欣,王侠,姬秋梅,等. 牦牛、普通牛及其杂种犏牛HSFY2、DAZAP2基因表达的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2014,03:1278-1283.
[24] 张云,泽让东科,艾鹥,等. 牦牛、犏牛、藏黄牛和普通牛HIOMT基因CDS序列的比较[J]. 家畜生态学报,2014,06:13-20.
[25] 陈生梅,罗虹,牛建章,等. 牦牛和犏牛促卵泡素受体基因5′-侧翼区序列多态性研究[J]. 中国畜牧兽医,2015,04:980-985.
[26] 廖珂,柴志欣,张思源,等. miR-383在牦牛、犏牛睾丸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及功能预测[J]. 中国畜牧兽医,2016,02:319-325.
[27] 雷杰雯,黄林,杨乐,等. 成年牦牛和雄性不育犏牛睾丸eIF4G3 mRNA水平的比较[J]. 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15:208-211.
Body Measurements and Improvement Breeding of Qinghai’s Yak, Cattle-Yak and Cattle
Liu Kun-peng1#, Buren Chaogetu2#, Yang Jia-meng1, Zhaxi Zhuoma2, Huang Yong-zhen1,Ma Yu-lin3, Xu Xian-qing4, Zhang Gui-lin4, Lei Chu-zhao1, Chen Hong*1
(1.CollegeofAnimalScienceandTechnology,NorthwestA&FUniversity,ShaanxiKeyLaboratoryofMolecularBiologyforAgriculture,Yangling,Shaanxi, 712100,China; 2.QinghaiHaixiAnimalHusbandryandVeterinaryStation,Qinghai,Delhi, 817099;3.HaixiAgricultureandAnimalHusbandry,Qinghai,Delhi, 817099);4.UlanCountyAnimalHusbandryandVeterinaryStation,Qinghai,Ulan, 817199)
【Objective】Compared the body measurements of Qinghai’s yak, cattle-yak and cattle, we put forward the recommendations of yak’s improvement breeding.【Method】Body measurements of 326 individuals from Haixi, Qinghai province were determined. Compared the body measurements that we were determined which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breed and age with the statistics that we found in literatures.【Result】①Since 2012, the Plateau Yak has increased in Body Height, Chest Circumference and Body Weight; ②The Chai-da-mu three-hybrid-cattle has bettle Body Height, Body Length, Chest Circumference and Body Weight than the Plateau Yak in the same age; ③ The Chai-da-mu cattle has significantly better Body Weight than the Plateau yak in the same age; ④The Cattle-Yak has bettle Body Height and Chest Circumference than the Plateau Yak.【Conclusion】Crossing improvemen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roduction of the grade beef. But the hybridization should be controlled to keep the inh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yak. We suggested that the molecular breeding methods could be used in the future breeding, to accelerate the pace of the breeding, Improve production efficiency of yak and cattle-yak and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yak industry.
The Plateau Yak; Cattle-Yak; The Chai-da-mu cattle; The Chai-da-mu three-hybrid-cattle; Body measurement; Improvement breeding
2016-10-02
2016-10-12
本项目由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专项(CARS-38)资助,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5M570857,2015M570856),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完成。
刘鲲鹏(1993- ),男,山东青岛人,硕士,主要从事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研究。 布仁朝格图(1974- ),男,青海德令哈人,学士,主要从事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技术推广。
S823
A
1001-9111(2016)06-0017-04
*通讯作者:陈宏(1955- ),男,陕西西安人,教授,主要从事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