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子痫前期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6-03-07尤春华侯素珍李文静
尤春华 侯素珍 李文静
低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子痫前期的临床效果分析
尤春华 侯素珍 李文静
目的探讨低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子痫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有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妊高症)发生风险的高危孕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口服低剂量阿司匹林,对照组为空白对照。观察妊娠晚期子痫前期的发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妊高症的发生率为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自然流产、围生儿死亡、胎盘早剥、产后出血、子痫前期及剖宫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阿司匹林可有效预防子痫前期的发生,不影响围生期母儿的健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低剂量阿司匹林;子痫前期;预防
子痫前期是妊娠期特有的一种疾病,是母儿围生期死亡及医源性早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子痫前期定义为妊娠20周以后出现高血压(血压>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和蛋白尿(24 h尿蛋白≥0.3 g)。对子痫前期的预防引起了围生医学界的极大关注。2014年美国预防服务特别工作组的指南草案指出,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可以降低子痫前期的发生风险[1]。本文系统性回顾对孕12~20周孕妇经筛选后的高危人群应用低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子痫前期,评价分析其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6月在本院产检的孕妇,孕龄12~20周,筛选出有发生妊高症风险的高危孕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追踪观察至分娩结束。年龄20~37岁,平均年龄25.6岁,其中经产妇35例,初产妇65例,均为单胎妊娠,均无心、肝、肾、慢性高血压、妊娠期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
1.2方法 采用子宫动脉波动指数和平均动脉压的方法对孕12~20周孕妇进行早期预测妊高症,再采用血胎盘生长因子和妊娠相关蛋白A进一步筛选[2]。治疗组从孕16周口服低剂量阿司匹林(75 mg/d),于孕36周停药;对照组为空白对照。100例研究对象追踪随访至分娩结束。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妊娠晚期子痫前期的发生率及并发症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妊高症的发生率为2%(1/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1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自然流产、围生儿死亡、胎盘早剥、产后出血、子痫前期及剖宫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及并发症观察结果比较(n)
3 讨论
子痫前期发病机制迄今尚未明确,可能是由子宫螺旋动脉滋养细胞重铸障碍、胎盘血供不足、缺血缺氧及释放细胞毒性物质,最终导致炎症反应、血小板聚集和血管收缩所致。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药物,抑制血小板集聚和血栓形成,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促进胎盘正常形成和功能,达到预防子痫前期发生的作用[3]。
低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子痫前期是安全有效的。本研究表明:治疗组从孕12~20周开始口服阿司匹林75 mg/d,治疗组妊高症的发生率为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自然流产、围生儿死亡、胎盘早剥、产后出血、子痫前期及剖宫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阿司匹林还可以减少早产、宫内发育迟缓的发生。低剂量阿司匹林对围生期母儿健康无不良影响。临床观察未发现一例胎儿畸行或新生儿出血,本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4]。
总之,口服低剂量阿司匹林对子痫前期有早期干预和预防作用,不增加胎儿及产妇出血的风险,还可以预防早产和宫内发育迟缓。目前已被多个指南推荐。对高危产妇,建议从孕12周开始口服阿司匹林75 mg/d,加强对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变化的检测,规范孕期保健检查,获得良好的母婴结局。
[1]徐婷婷,邓春艳,周凡,等.低剂量阿司匹林对子痫前期高危人群预防效果的系统评价研究.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4(5):21-28.
[2]张建莹.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子痫前期疗效的meta分析.新疆医科大学,2013.
[3]Friedman AM,Cleary KL.Prediction and preventionfischemic placentadiseas.Semin Perinatol,2014,38(3):177-182.
[4]Barton,JR,任焕英.小剂量阿司匹林改善围产期后果.国际妇产科学杂志,1992(6):359-36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6.111
2015-11-06]
453000 河南省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