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6-03-07单慧勇
单慧勇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单慧勇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数字抽取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为(10.2±5.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9±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为明显的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急性脑梗死;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脑梗死在临床中是因为脑血液供应出现障碍而导致的一类脑部病变,主要有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疾病,临床表现症状具有较高复杂性,多发生在中老年群体中,特别是患者存在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症状时更容易发生脑梗死,而动脉粥样硬化则为导致脑梗死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资料显示,抗血小板药物可以明显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引发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几率。本文选取43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析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86急性脑梗死患者,数字抽取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研究组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50~77岁,平均年龄(59.9±10.3)岁,其中基底节区脑梗死30例,颞叶脑梗死4例,顶叶脑梗死5例,额叶脑梗死4例;合并高血压21例,糖尿病11例,冠心病9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51~75岁,平均年龄(60.1±9.7)岁,其中基底节区脑梗死29例,颞叶脑梗死5例,顶叶脑梗死6例,额叶脑梗死3例;合并高血压22例,糖尿病10例,冠心病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1]:①患者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临床诊断标准;②患者均应用头颅CT、MRI扫描进行确诊,且存在显著神经功能缺失体征;③首次发病或既往出现脑血管意外病史,但此次疾病发生前均未存在后遗症;④患者均经血常规、血生化、血凝分析、心电图等常规方法检查;⑤入院前均未经抗凝、溶栓、降纤等方法进行治疗。排除标准:①患者具有意识障碍症状;②合并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③存在脑出血或出血倾向;④存在严重脑水肿;⑤最近有手术治疗史;⑥对阿司匹林有过敏症状;⑦既往存在心脑血管疾病;⑧入组前应用过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
1.3方法 研究组患者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予以治疗,口服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80078),0.1 g/d,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杭州赛诺菲安万特民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40006),75 mg/d;对照组单纯应用阿司匹林,0.1 g/d。均持续应用21 d。
1.4疗效判定标准[2]患者均根据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判定治疗效果。基本治愈:NIHSS评分降低91%~100%;显著进步:NIHSS评分降低46%~90%;进步:NIHSS评分降低18%~45%;无变化:NIHSS评分降低或升高<18%;恶化:NIHSS评分升高>18%。总有效率=(基本治愈+显著进步+进步)/总例数×100%;无变化及恶化视为无效。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对比(±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43 21.1±8.3 10.2±5.4a对照组 43 21.2±9.0 14.9±7.4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n(%)]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在临床神经内科中是较为常见一种多发疾病,具有较高致残率与死亡率。患者往往具有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症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产生基础,在此基础上出现血流动力学变化,因血液成分发生变化、血流速度减缓、血管出现痉挛缺血等症状,使得血液粘度明显上升,血小板大量聚集,血栓形成,使得脑梗死疾病发生。
阿司匹林应用时使得血小板环氧化酶出现不可逆失活现象,从此导致血栓素A2(TXA2)无法大量合成,由此促使血小板无法发生凝聚,释放受到阻断,形成抗血栓效果,但是其他途径所激活的血小板依然无法大量聚集,存在限制性[3]。氯吡格雷属于一种血小板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拮抗剂,可以选择性阻滞ADP与血小板膜受体进行结合的能力,由此与之存在藕连性的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纤维蛋白原结合点遭到抑制,使得纤维蛋白原难以与之进行结合,血小板凝集受到明显阻断,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相关疾病的防治中具有明显效果,且其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阿司匹林治疗后的76.74%,特别对于高危患者具有更为明显的治疗效果。
总之,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较为明显的效果,避免急性脑血管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姜楠,翟正平,孙军山,等.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24):106-107.
[2]牛晓立,李贯绯,李彦彬,等.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50例.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0):2863-2864.
[3]顾力华,庞永诚,陈 斌,等 .阿司匹林片联合氯比格雷片对急性脑梗死进展的影响.重庆医学,2013,42(10):1146-114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6.102
2015-11-04]
463000 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