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16-03-07聂丰英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5年35期
关键词:培养模式动漫专业

聂丰英

摘要: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结合我校推行的教学改革对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教学改革,探索以企业需要求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宗旨,通过加强校企合作,通过课程体系的改革,全面推进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的各项改革,形成符合我校生源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力争为社会、企业培养更多有用之人。

关键词:动漫;专业;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35-0073-03

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概括为“产学相融,岗位优先”;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我们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以学生就业为导向进行人才培养,实现本专业的人才侧重实践,强调与企业生产的结合。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基本目的,结合本专业的相关理论知识,使学生构建完整的实践加理论的能力体系,具备可发展性,最终实现对学生的培养。

1 指导思想

本专业着重于动漫设计中的各种实践技能,以实践技能作为专业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熟悉动漫生产流程的同时,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点,专精某一个环节的技能。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职场中有立足之地,又能与其他部门团结协作,也可以向其他生产环节发展。

1.1与知名企业实行全程式校企合作

我校信息学院现有三届学生约130余人,为了培养企业所需、对社会有用的动漫设计与制作人才,我们本着“理论够用,重在实践,掌握技能,实现所学与所用高度融合”的教学理念,先后与杭州缘美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山西电视台等多家动漫企业进行校企业合作,加强学生与企业岗位相适应的能力培养,加强教师到企业训。经过三年的发展,我校师资队伍不断壮大,校内外实训条件也不断完改善,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显著提高。

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不仅是专业核心课程由上述企业派遣技术骨干来校任教,而且学院该专业教师也全程参与听课和利用假期到企业顶岗培训,有力地保证了专兼职教学团队的建设。

1.2突出岗位能力培养,制定并实施了符合我校的人才培养模式

紧扣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职业能力的开发,注重学生校课堂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以职业能力为根本,制定并实施了“三引三出”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取有明显成效。

三引: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并担任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将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引进课堂——保障实践课程教学质量,将企业文化及企业项目引进校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出:教师到企业实习,让专业教师到企业去了解担任课程所需的专业技能;学生到企业参观——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新生在入学初期到企业参观,感受企业工作环境,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大三学生直接到企业去毕业实习,提高学生企业文化的适应性。

“三引三出”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有利于我校动漫专业教师的成长。通过引进企业技术人员进课堂,担任实践课程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动机,教师也可随堂听课,有利于教师提高专业教学水平;校园引进企业项目,教师和学生可以直接参与来自企业的真实项目制作,锻炼了教师和学生的项目制作和管理能力;在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将真实项目改编成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指导书,形成有特色的校本教材,同时与项目相关的创作素材来丰富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资源库。

1.3积极构建基于项目教学的课程体系,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根据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目标,按照本专业毕业生岗位需求的要求,设计与之相应的工作任务,以典型任务为驱动,以工作项目为导向,将专业岗位能力要求与核心课程内容高度融合,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组成体现实践能力和岗位能力培养的课程模块(即基础模块、专业模块、实践模块)实施模块化教学模式,让学生根据企业需要与个人发展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提高学习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良好动手能力的学生;重点构建了《Illustrator平面设计》、《Flash动画设计》、《原画设计》、《影视制作与编辑》、《创意设计》等5门专业核心课程,全部以工作任务为驱动,重新构建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授课计划、考核方式,其中《影视制作与编辑》专业核心课程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职业岗位能力。

2014年上半年,与企业专家合作,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要求,共同开发了二维动画项目实训案例,经过近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4积极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创新,突出学生技能培养

重新组织教学内容,合理采取教学方法,全面实施基于工作任务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1)以企业工作任务为载体,在授课计划中,制定实践教学实训项目,修订实训教学大纲,让学生在校内接受企业生产性实践训练;

2)建立我院动漫专业的孵化基地,在动漫创新工作室进行企业情境下的实践教学,突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3)加强校外实训,为了强化学生的岗位技能培训,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训和顶岗实习,学生岗位技能得到了极大提高,通过学生到动漫相关企业的实训和顶岗实习,实现了所学与所用的高度融合;

2 人才培养措施

2.1构建“三进三出”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进三出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使得企业项目进校园——在企业技术人员指导下,学生接触到真实的企业项目,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带着许多技术问题重新回到学校,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学习;学生赴企业顶岗实习——本专业学生在第五学期的后半段和第六学期再到企业顶岗实习。通过实施“三进三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职业能力与企业的岗位高度对接,受到社会、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2.2尊重学生个性,因材施教,实施模块化教学

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总存在差异,在教学内容上,我们把教学内容“先化整为零,再集零为整”,分为若干模块进行项目分层教学,给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先选择相应的学习层次,在认识社会及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将阶段目标科学地联系在一起,选取与职业能力培养紧密相关的、且有一定难度且需一定时间的综合性学习任务作为项目式实践课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突出学生的个性,强调专业技能的训练,在设置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时,我们将专业主干课按照实际就业岗位方向分为三维动画制作、二维动画制作、影视后期制作、动漫角色设计等模块,每个项目均以企业岗位为导向,做到理论够用,重在实践,用力的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岗位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2.3实行“双证”教育,提高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

将职业技能和资格证书纳入教学体系,将考证与课程相融合,我院2013级学生90%同学参加全国信息技术水平考试取得了FLASH动画设计师证、平面设计师证、三维动画设计师等,有效地促进了职业技能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

2.4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专业发展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我校动漫专业教学改革与课程设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改革要与社会、企业岗位需要的人才相对接,课程设置要与职业能力相对接,根据企业对动漫人才的需求状况和基本要求,结合职业资格证考核大纲,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在课程的难度和广度方面,遵循“实用、够用”的原则;在教学内容上,删繁就简,面向实践,突出应用。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还可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我校依托企业培训专业教师,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参与企业生产实践,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兼职,面向社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广泛吸引和鼓励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我院担任专、兼职教师。企业积极为我校提供兼职教师、实习场所和设备,为教师到企业生产实践提供机会和条件。

3 教学措施及具体成效

3.1以赛促教,以赛促建

参加各类设计竞赛是我院的工作指导方针,也是重要工作的评估指标。在不同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以设计竞赛题目为核心,我们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能力的学生,有选择性的组织学生和团队参加各类设计竞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设计创作。这种模式中充分调动了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对专业教学起到良好推动和示范作用。在课程建设中,赛事的正面效果也给本专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社会资源,扩大了本专业在社会上的正能量。

3.2校企合作,共谋双赢

注重校企合作的产学结合模式,设立稳定的企业实习基地,安排毕业生顶岗实习等等。鉴于好莱坞动漫公司合作的成熟度,我院积极与南京汉恩动漫公司、无锡槟果动漫公司、无锡宝鼎动漫公司等业内知名企业合作,开设就业绿色通道,根据市场需要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大大缩短了学生将所学知识转为企业所需技能的周期,同时也在“订单式培养”的合作模式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

3.3项目引领,深入实践

由于社会所需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的特点,其教育方式也有自身特点,即对于动漫生产流程长,传授有赖于大量的言传身教,基于这个特点,教学中我们将工作过程有机地融入学习过程,展开情景式教学与项目化教学。目前我院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课题组正致力于探索推行导师制,老师根据自己的研究领域和特点确立专业发展方向,学生根据专业兴趣和就业倾向专业指导老师。校内外指导老师将企业一线真实的设计项目带入我院动漫工作室,一方面使教学内容接近于真实企业的设计,使实践教学得以贯彻,学生的创意得以实现,极大激发其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专业指导老师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借鉴学生的创意思维并相互促进,因人制宜地进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

3.4接轨社会,双师素质

以教师为纽带,实现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教育与社会生产实践的无缝对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和关键因素,也是一项与企业合作的动态发展工作。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学”的主体不仅是学生,而且对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自身具有企业岗位能力已然是大势所趋。对此,我院在学校的支持下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企业实习、职业资格考试、师资培训,相当一部分教师已获双师素质证、教师培训合格证及企业实训证。我院还定期组织教师轮流全脱产顶岗实习,目前已经有三分之二的老师完成实习任务。通过企业参观调研,做到教师知识技能与企业生产实践真正深度融合。教师的工学结合过程不仅展示了教师的实力,扩大了我校动漫专业的影响,加强了校企合作之间的亲密联系,更重要的是教师能有效的寻找自身的专业发展方向,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将企业、社会生产一线资源全面转化为教学资源,最终形成学校、企业、教师、学生多方受益,合作共赢的良性发展机制。

3.5明确目标、动态发展

我院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以宏观教育政策指引,探索并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实现学校和企业合作互惠、共同发展,具体表现在:

1)与杭州缘美创意文化有限公司共同研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

2)以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确定教学内容的培养方式;

3)根据社会、企业需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按照职业岗位的要求,重订优化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把与企业岗位所需技术,职业资格证书相关的知识内容纳入教学计划之中,使职业标准与专业教学目标相衔接;采用2+1的教学模式,先在学校集中完成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然后到企业完成岗位认知,顶岗实习,就业实习等一系列职业能力的学习,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摸索和完善工学多次交替方式。

4 总结

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用于我校2013级、2014级、2015级的教学中,教学效果良好,从在外实习的2013级的学生用人单位反馈,我校学生在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等方面比兄弟院校学生有优势,但我们在总结经验的同时,会继续关注社会对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方面的人才需求情况,及时更新人才培养方案,争取培养更多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肖子蕾, 谢政权. “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动漫专业教改中的探索[J]. 电子制作, 2014(3).

[2] 韩浩. 高职动漫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人才培养探讨[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4).

[3] 王红梅. 济南市动漫人才教育培养和评价管理的研究[J].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1(8).

[4] 张帅, 何邵军, 毛昕雅. 安徽省动漫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动漫创意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0).

猜你喜欢

培养模式动漫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动漫二次元
锋绘动漫